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孟凡德 赵全芹 +1 位作者 李明霞 辛玉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83-1185,共3页
Five silver(Ⅰ)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obtained from salicylaldehyde and five corresponding α-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measurements. Bio... Five silver(Ⅰ)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obtained from salicylaldehyde and five corresponding α-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measurements. Bioac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inhibited the cucumber mosaic virus. Among them the best effective was glycine salicylaldehyde Schiffbase Ag(Ⅰ), which gave the effective level up to 74.7% towards CMV in dosage of 400 mg/L(in case of phaseolus vulgarisl ino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schiff ag(I)配合物 黄瓜花叶病毒 银(I) 植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奇龙 张云黔 朱必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1-2194,共4页
本文以2-醛基吡啶和1,2-二(对氨基苯氧基)乙烷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再分别同AgNO3和AgClO4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Ag2(NO3)2L](1)和{[AgL]ClO4}n(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 本文以2-醛基吡啶和1,2-二(对氨基苯氧基)乙烷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再分别同AgNO3和AgClO4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Ag2(NO3)2L](1)和{[AgL]ClO4}n(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g(I)的配位环境为平面三角形,配体L同时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每个Ag(Ⅰ)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端的2个氮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ag()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Schiff碱Ag(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3
作者 赵文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0-903,共4页
本文以1,4-丁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然后将配体L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NO_3)_2]n,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晶体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 本文以1,4-丁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然后将配体L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NO_3)_2]n,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晶体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参数:a=0.73776(3)nm,b=1.52774(7)nm,c=0.96552(3)nm,β=106.6370(10),V=1.04269(7)nm^3,Z=2,D_c=1.886 g·cm-3,R_1=0.0443,wR_2=0.1305.在配合物中,每个Ag(Ⅰ)离子的配位模式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与相邻配体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两个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位,配体均表现为四齿配体,分别用两端β-酮亚胺单元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和四个Ag(Ⅰ)离子配位形成一维链,一维链通过硝酸根和Ag(Ⅰ)离子配位扩展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 schiff ag(I)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3-吡啶醛)-(1R,2R)-环己二胺席夫碱Ag(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奇龙 冯广卫 +1 位作者 胡鹏 朱必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33-2439,共7页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Ag(Ⅰ)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和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体中的2个吡啶氮原子以及1个亚胺氮原子配位,配体L1有2种配位模式,其中,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另外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同时2个亚胺氮原子也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这样配合物形成3D孔状结构。同时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ag()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基于β-二酮席夫碱Ag(Ⅰ)配合物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5
作者 杨先炯 张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181-185,共5页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丙酮 乙酰丙酮 席夫碱 银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氮杂大环希夫碱与银(Ⅰ)系列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琪 朱海亮 +2 位作者 戚穗坚 彭文烈 徐安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研究 9个Ag (Ⅰ )与双螯合六氮杂环希夫碱 (L)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显示 9个配合物对癌细胞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生物活性的大小可能与配合物单元中Ag (Ⅰ )原子的多少及其空间位阻有关 .
关键词 六氮杂环希夫碱 抗肿瘤活性 配合物 细胞毒性 癌细胞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一维双席夫碱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玉婷 欧阳兴梅 +3 位作者 岡村高明 李一志 孙为银 上山寭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79-1482,共4页
在室温下,[Cu(PPh3)2(CH3CN)2]ClO4和双席夫碱配体1,2-双(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乙烷(L)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化合物[Cu(PPh3)(L)](ClO4)(1)。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966(16)nm,b=0.9124(7)nm,c=1.... 在室温下,[Cu(PPh3)2(CH3CN)2]ClO4和双席夫碱配体1,2-双(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乙烷(L)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化合物[Cu(PPh3)(L)](ClO4)(1)。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966(16)nm,b=0.9124(7)nm,c=1.9571(18)nm,β=90.797(4)°,晶胞体积V=3.0297(5)nm3,Z=4。化合物1具有一维之字形链状结构,其中Cu!呈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同时我们还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席夫碱配体 铜化合物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维网状双席夫碱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兴梅 王彦 +3 位作者 李一志 刘永江 孙为银 唐雯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34-2236,共3页
A new di-Schiff base ligand, 1,2-bis(3′-pyridylmethyleneamino)ethane(L), was designed and its Ag(Ⅰ) complex[Ag 2(L) 2](CF 3SO 3) 2 was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crystalli... A new di-Schiff base ligand, 1,2-bis(3′-pyridylmethyleneamino)ethane(L), was designed and its Ag(Ⅰ) complex[Ag 2(L) 2](CF 3SO 3) 2 was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of C2/c with a=3.770 4(2) nm, b=0.797 90(10) nm, c=2.471 3(2) nm, β=101.840(10)°, V=7.276 5(12) nm 3, Z=8, D c=1.808 g/cm 3, \{F(000)=\}3 936, R=0.058 3, wR=0.076 6, (Δρ) max=0.657×10 3 e/nm 3,(Δρ) min=-0.562×10 3 \{e/nm 3\}. It is interesting that one L ligand coordinates to three Ag(Ⅰ) atoms using four N atoms, while another L ligand connects two Ag(Ⅰ) atoms with three of four N atoms and one N atom keeps free of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超分子 银(I)配合物 席夫碱 网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