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论金属表面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的STM研究进展 Ⅱ.常用金属表面的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 被引量:12
1
作者 孔德生 万立骏 +1 位作者 陈慎豪 杨武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12期507-512,共6页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与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及其作用密切相关。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实时、原位、三维实空间观察原子/分子的技术优势,在分子水平上认识金属 缓蚀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金属腐蚀科学的理论研...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与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及其作用密切相关。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实时、原位、三维实空间观察原子/分子的技术优势,在分子水平上认识金属 缓蚀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金属腐蚀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STM对部分常用金属表面有机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分子取向、晶面结构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缓蚀剂 自组装单分子膜 吸附层结构 分子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用于超精机械加工表面微观形貌检测与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俚 李尚平 +1 位作者 梁洁 韦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通过自行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以下简称STM)检测了超精机械加工试件表面微观形貌,生成三维立体形貌图,对微观形貌图进行分析.了解相关的加工机理及微观表面形貌缺陷发生的原因,为提高超精加工表面质量及优... 通过自行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以下简称STM)检测了超精机械加工试件表面微观形貌,生成三维立体形貌图,对微观形貌图进行分析.了解相关的加工机理及微观表面形貌缺陷发生的原因,为提高超精加工表面质量及优化加工工艺过程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表面检测 微观形貌 超精机械加工 加工机理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的STM研究进展 Ⅰ.惰性金属表面的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 被引量:12
3
作者 孔德生 万立骏 +1 位作者 陈慎豪 杨武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10期415-420,共6页
简要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表面原子/分子结构研究中的独特优势。缓蚀剂分子对基底金属的保护和抗腐蚀作用,是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应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综述了STM对金属表面缓蚀剂自组装单分... 简要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表面原子/分子结构研究中的独特优势。缓蚀剂分子对基底金属的保护和抗腐蚀作用,是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应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综述了STM对金属表面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性质、晶面结构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缓蚀剂 自组装单分子膜 二维晶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man-STM联用系统及其初步实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田中群 李五湖 +6 位作者 穆纪千 毛秉伟 卓向东 王铎 颜恩柔 郑炜 陈捷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062-1065,共4页
A combined system of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TM has been set up, which enables the two techniques to in-situ study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simultaneously, An optical fiber head carrying one excitation fiber and fiv... A combined system of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TM has been set up, which enables the two techniques to in-situ study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simultaneously, An optical fiber head carrying one excitation fiber and five collection fibers can be adjusted to approach to an advanced originally designed STM unit so that the STM tip above the sample electrode are surrounded by the sir fibers. The strong thermal interface by the laser illumination was avoided with the short acquisition time for SERS measurements by using 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 In-situ SERS spectrum of SCN- adsorbed on Ag electrode surface has been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during STM imaging. The STM imaging take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SERS measurements have drifted from each other within 5%, which shows that the combined system is of satisfied over al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联用系统 散射谱 固液界面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目结构表面的原子操纵及图形化研究
5
作者 周贞如 王婷婷 +11 位作者 范浩龙 李燕 郝小雨 詹凌涛 曹雄柏 余钦泽 杨惠霞 张腾 张全震 陈岚 王业亮 高鸿钧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9-627,共9页
原子操纵技术在新型量子结构可控构筑、新奇物性调控和探索新型纳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大多数原子操纵是在单质金属表面如Cu(111)、Au(111)和半导体如Si、InAs等表面进行,而在更加复杂的表面,例如笼目(Kagome... 原子操纵技术在新型量子结构可控构筑、新奇物性调控和探索新型纳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大多数原子操纵是在单质金属表面如Cu(111)、Au(111)和半导体如Si、InAs等表面进行,而在更加复杂的表面,例如笼目(Kagome)结构表面的原子操纵技术却鲜有涉及。在本研究工作中,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超高精度原子操纵技术,首次在笼目结构KV3Sb5的Sb表面实现了钾(K)原子的精确操控及其原子图案化构筑,操控STM探针可控地推动K原子,克服了Sb表面势能起伏对原子定向移动所造成的干扰,成功将K原子进行了单晶格和连续多晶格的精确迁移,并构建出规则的“BIT”原子图案。除此之外,实验表明,Sb表面电荷密度波(CDW)诱导的对称性破缺,为K原子提供了各向异性的势能基准,显著提升了操纵精度。研究工作不仅拓展了原子操纵技术的应用范围,验证了STM在复杂笼目结构材料表面实现原子级操控的可行性,也为未来新型纳米电子器件在原子尺度的定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目结构 电荷密度波 原子操纵 原子图形化 扫描隧道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碳纤维电极的STM微观形貌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维波 林瑞峰 +1 位作者 李学萍 肖绪瑞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分析了经硫酸化学及电化学表面氧化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变化.处理前碳纤维的微观结构是乱层石墨结构;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石墨微晶变得清晰规整,同时大大增加了石墨微晶层面边缘碳原子的数目.碳原...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分析了经硫酸化学及电化学表面氧化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变化.处理前碳纤维的微观结构是乱层石墨结构;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石墨微晶变得清晰规整,同时大大增加了石墨微晶层面边缘碳原子的数目.碳原子间不饱合的C-C键吸附氧而形成含氧官能基团,改善了电极表面的浸润性,提高了电极表面吸附的反应物浓度;同时增加了电化学反应活性中心,因而提高了碳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活性.电化学处理比化学处理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改性处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ocell基炭纤维表面微结构的STM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琪琳 潘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采用SEM揭示出Lyocell基炭纤维(LCF)表面比粘胶基炭纤维(RCF)表面光滑,而后者粗糙的表面上还存在裂纹和沟槽,这也是导致RCF强度偏低的一个原因。尝试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原子级分辨率来研究LCF的表面微结构。在500nm×500n...  采用SEM揭示出Lyocell基炭纤维(LCF)表面比粘胶基炭纤维(RCF)表面光滑,而后者粗糙的表面上还存在裂纹和沟槽,这也是导致RCF强度偏低的一个原因。尝试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原子级分辨率来研究LCF的表面微结构。在500nm×500nm观测范围内,发现了由25nm宽,150nm长的条状微结构组成的约150nm2大小的沿纤维轴呈近乎45°角排列的块状结构;并测得LCF表面碳原子间距离为0.331nm,结果表明Lyocell基炭纤维表面尚未形成完整的碳网六元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ocell基炭纤维 表面微结构 stm Lyeoell纤维 扫描隧道显微镜 碳网六元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在氯化钾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STM和EMUV/VRS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瑾 林仲华 田昭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62-665,共4页
用电化学现场扫描遂道显微镜(in situ STM)和电化学调制紫外可见反射光谱(EMUV/VRS)技术研究了铂电极在K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在KCl溶液中,Pt电极阳极氧化/阴极还原过程为阳极溶解/阴极沉积过程,阳极溶解可能经历吸附的Cl^-... 用电化学现场扫描遂道显微镜(in situ STM)和电化学调制紫外可见反射光谱(EMUV/VRS)技术研究了铂电极在K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在KCl溶液中,Pt电极阳极氧化/阴极还原过程为阳极溶解/阴极沉积过程,阳极溶解可能经历吸附的Cl^-离子与Pt表面原子生成表面铂氯化物步骤,实验表明STM比EMUV/VRS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电反射谱 stm EMUV/V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基碳纤维表面结构的STM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琪琳 胡杨 潘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本文建立了用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研究粘胶基碳纤维 (RCF)表面结构的方法。在较大尺度的STM图像上 ,RCF表面显得很粗糙 ,“峰”和“谷”的特征非常明显。增大放大率时 ,发现了约10nm宽的条状结构 ,其排列与纤维轴... 本文建立了用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研究粘胶基碳纤维 (RCF)表面结构的方法。在较大尺度的STM图像上 ,RCF表面显得很粗糙 ,“峰”和“谷”的特征非常明显。增大放大率时 ,发现了约10nm宽的条状结构 ,其排列与纤维轴成一定角度 (45°~ 90°)。首次获得了RCF原子级的STM图像 ,在原子级尺度上 ,其原子排列并不规则 ,相邻原子间距为 0 .14 2nm ,最近六元环中心的距离是 0 .2 5 3nm。与高定向降解石墨 (HO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粘胶基碳纤维 表面结构 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STM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婷 严会娟 +3 位作者 潘革波 万立骏 王其强 王梅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杂杯杂芳烃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高分辨的STM图像表明,该杂杯杂芳烃可以在Au(111)表面形成长程有序的单层膜.此外,分子以1,3-交替构象吸附,两...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杂杯杂芳烃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高分辨的STM图像表明,该杂杯杂芳烃可以在Au(111)表面形成长程有序的单层膜.此外,分子以1,3-交替构象吸附,两个三嗪环平躺在表面,而苯环倾斜吸附在基底上,这是分子间与分子-基底间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循环伏安法 杂杯杂芳烃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代酯基枝状分子表面组装及结构转化机理的STM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旭 冯宇 +1 位作者 范青华 万立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4-2428,共5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研究了3种异代酯基Janus枝状分子(G1G2COOCH3,G0G3COOCH3,G1G3COOCH3)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组装结构.室温下,G1G2COOCH3,G0G3COOCH3和G1G3COOCH3分别在表面形成有序、局部有序及无序结构.将样品加热...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研究了3种异代酯基Janus枝状分子(G1G2COOCH3,G0G3COOCH3,G1G3COOCH3)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组装结构.室温下,G1G2COOCH3,G0G3COOCH3和G1G3COOCH3分别在表面形成有序、局部有序及无序结构.将样品加热至60~80℃后,表面无序结构可以转化为有序的二聚体密堆积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枝状分子代数的增加,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基底之间作用力增强,室温下分子组装行为更依赖于分子吸附动力学过程,组装结构趋于无序化,而加热可以增强枝状分子在表面的活动性,调整分子的位置关系,使表面无序结构转化为热力学稳定的有序二聚体密堆积组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枝状分子 自组装 结构转化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样品PSTM消假像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秋 简国树 +2 位作者 刘伟 潘石 吴世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8-390,共3页
以微扰方法为基础 ,利用双光束照射周期性样品消除由形貌引起的假像 .给出了 0 -方位和π-方位照射下 s-极化和 p-极化在玻璃光栅上等强度和等高度扫描模式下的近场强度图像 .通过比较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并讨论了各种参数如极化和针尖... 以微扰方法为基础 ,利用双光束照射周期性样品消除由形貌引起的假像 .给出了 0 -方位和π-方位照射下 s-极化和 p-极化在玻璃光栅上等强度和等高度扫描模式下的近场强度图像 .通过比较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并讨论了各种参数如极化和针尖与样品之间的距离对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消假像 数值模拟 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外界调控及STM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旭 万立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82-2590,共9页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工作,概述了利用外界调控方式包括溶剂调控、热调控、光激发调控及电场/电位调控表面分子自组装结构的STM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结构 外界调控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STM图像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红秀 李鸿琦 张振宇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59,共4页
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特点,将小波变换应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降噪、增强及融合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于不同仪器和不同扫描样品的图像,选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数进行分解和重构,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对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进... 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特点,将小波变换应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降噪、增强及融合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于不同仪器和不同扫描样品的图像,选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数进行分解和重构,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对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进行处理是有效的、可行的,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小波变换 图像降噪 图像增强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腐针电路的研制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俚 李尚平 +1 位作者 黄洪全 陈琦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3-268,共6页
提出一种新的用于制备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以下简称STM)探针的腐针电路,并利用此电路对影响腐针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制备探针的最佳组合条件和方法.
关键词 探针 制备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化学腐蚀 腐蚀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系统周期样品PSTM消假像微扰近似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秋 简国树 +1 位作者 吴世法 潘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4-657,共4页
本文利用一级微扰近似方法对三层系统 (样品台 样品 空气 )表面周期起伏样品采用π 对称双激光束照射得到等强度和等高度扫描的数值模拟近场强度图像。通过与单激光束照射图像比较 ,作者看到双激光束照射下的一级微扰图像能够除去由... 本文利用一级微扰近似方法对三层系统 (样品台 样品 空气 )表面周期起伏样品采用π 对称双激光束照射得到等强度和等高度扫描的数值模拟近场强度图像。通过与单激光束照射图像比较 ,作者看到双激光束照射下的一级微扰图像能够除去由样品表面起伏的微扰而产生的动量局域偏移 ,也可减小由表面倾角引起的假像。此三层系统起伏样品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近场强度 消假像 多层系统 表面周期 Pstm 微扰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纳米整流器的STM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吉小松 严学俭 +3 位作者 张群 王伟军 李旭 华中一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5-428,共4页
金属有机络合物Ag TCNQ的薄膜在STM针尖电场的作用下 ,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后可以从高阻态跃迁至低阻态。在一定的条件下 ,在低阻态的保持时间很短 ,且高低阻态间的转换可以重复。由于它们都是有机材料 ,根据这种特性 ,提出了一种新型有... 金属有机络合物Ag TCNQ的薄膜在STM针尖电场的作用下 ,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后可以从高阻态跃迁至低阻态。在一定的条件下 ,在低阻态的保持时间很短 ,且高低阻态间的转换可以重复。由于它们都是有机材料 ,根据这种特性 ,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纳米整流器的设想 ,并成功地制作了输出可控的有机纳米整流器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材料 纳米整流器 stm 电双稳态 金属有机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环芳烃分子骨架对单分子电导的影响
18
作者 王铭桢 王治业 +3 位作者 李梦晓 卢玉华 王旭 李云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分子结内的电荷传输过程受到分子骨架以及锚定基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索分子骨架对分子结电荷传输特性的影响,本文设计并合成了3种以不同π共轭面积的苯、萘和蒽为分子骨架,以噻吩为锚定基团的分子(DT-B,DT-N,DT-A),并结合扫描隧... 分子结内的电荷传输过程受到分子骨架以及锚定基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索分子骨架对分子结电荷传输特性的影响,本文设计并合成了3种以不同π共轭面积的苯、萘和蒽为分子骨架,以噻吩为锚定基团的分子(DT-B,DT-N,DT-A),并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STM-BJ)及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不同π共轭面积的稠环芳烃分子结中的电荷传输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子均存在高电导(GH)与低电导(GL)两种电导态,对应单分子结中Au-π与Au-S两种结合构型.对于GL态,π共轭面积的增大使得HOMO能级逐渐接近金费米能级,呈现出G_(DT-A)>G_(DT-N)>G_(DT-B)的电导趋势.对于GH态,电导值不会随π共轭面积的增大而发生明显改变,但稠环芳烃扭转角的增大会引起空间位阻的增强,使Au-π结合概率降低,导致Au-π与Au-S两种分子构型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环芳烃 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 分子结 结合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STM纳米计量仪
19
作者 李艳宁 饶志军 +4 位作者 唐洁 宋晓辉 胡晓东 付星 胡小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阿贝(Abbe)误差作为纳米计量中的主要误差之一限制着测量精度的提高,故提出了一种新型STM纳米计量仪器,采用3个微型激光干涉仪与STM联用.微型激光干涉仪用来测量探针相对于样品在3个方向上空间位移.与其它STM纳米计量仪器相比,该仪器扫... 阿贝(Abbe)误差作为纳米计量中的主要误差之一限制着测量精度的提高,故提出了一种新型STM纳米计量仪器,采用3个微型激光干涉仪与STM联用.微型激光干涉仪用来测量探针相对于样品在3个方向上空间位移.与其它STM纳米计量仪器相比,该仪器扫描部分放弃了传统管式扫描器和三角架扫描器,将扫描分为Z向和X Y平面扫描两部分,Z向扫描由独立的PZT驱动,X Y扫描由两个PZT驱动的柔性平行四杆导轨完成.这种设计理论上能使Z方向上Abbe误差完全消除,X Y方向上Abbe臂缩小到扫描范围的一半,最大50μm,使Abbe误差减小至可忽略的程度.微型激光干涉仪的使用还消除了扫描器PZT的非线性、滞后、爬行和老化等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Ahbe误差 柔性铰链 激光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111)表面亚稳态重构的STM研究
20
作者 侯士敏 陶成钢 +4 位作者 申自勇 郭等柱 赵兴钰 刘惟敏 薛增泉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246,共4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研究了Si(111)表面的 2× 2、c2× 4、9× 9和 11× 11等各种亚稳态结构。与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相比 :2× 2和c2× 4重构区域规则且面积更大 ,原子分辨的图像清晰稳定 ;在不同亚稳...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研究了Si(111)表面的 2× 2、c2× 4、9× 9和 11× 11等各种亚稳态结构。与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相比 :2× 2和c2× 4重构区域规则且面积更大 ,原子分辨的图像清晰稳定 ;在不同亚稳态之间的畴界处 ,发现存在2种不同的环形结构。从原子密度和能量两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111)表面 亚稳态重构 扫描隧道显微镜 畴界 硅(111)表面 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