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中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文婷 孙谧 王跃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栉孔扇贝内脏团为原料,对其中抗氧化肽的制备、纯化及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进行了扇贝提取蛋白的制备,其次采用海洋蛋白酶YS-80水解、SephadexG-25凝胶层析的方法,进行扇贝... 以栉孔扇贝内脏团为原料,对其中抗氧化肽的制备、纯化及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进行了扇贝提取蛋白的制备,其次采用海洋蛋白酶YS-80水解、SephadexG-25凝胶层析的方法,进行扇贝抗氧化肽的制备,获得多肽粗品(海洋肽,PCF),并进一步采用CM Sepharose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扇贝抗氧化肽进行了纯化,结果得到组分PCF-3A,反相高效液相显示为单一峰。采用茚三酮反应、Sephadex G-15凝胶层析和AccQ.Tag氨基酸分析柱,进行了PCF-3A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分子量约为794D;由7种氨基酸组成,分别为天冬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Fenton反应体系对PCF-3A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肽可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39mg/ml和2.85mg/ml,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抗氧化肽 分离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3 位作者 王晓安 葛玲 孙修勤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348,共6页
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EC1.14.13.39;NO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血细胞呈NOS组化阳性,少量呈强阳性或弱阳性。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EC1.14.13.39;NO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血细胞呈NOS组化阳性,少量呈强阳性或弱阳性。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大部分血细胞呈阳性,且多在其细胞质局部集中分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部分血细胞也呈阳性,但多较均匀分布。分光光度测定结果表明,血清和血细胞中均存在NOS和NO,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nNOS+eNOS)活力分别为2.87U和2.61U;iNOS活力分别为0.32U和0.45U;NO的含量分别为33.64和41.67μmol/g蛋白。病毒感染后,血清和血细胞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3h时差异显著,9h和24h时差异极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iNOS活力在3h、9h和24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NO含量在3h、9h和24h时,实验组也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栉孔扇贝血淋巴中存在的NO NOS体系可在抵抗病原生物感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血淋巴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Chlamys farreri)多肽通过EGFR抑制受紫外线B(UV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被引量:4
3
作者 樊洁 王岩 +2 位作者 孙秀萍 韩彦弢 王春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4,共7页
利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紫外线B(UVB)辐射诱导HaCaT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扇贝多肽(Polypeptide from Chlamys farreri,PCF)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UV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能明显抑制UVB诱导的... 利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紫外线B(UVB)辐射诱导HaCaT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扇贝多肽(Polypeptide from Chlamys farreri,PCF)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UV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能明显抑制UV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采用3’-RACE法构建EGFR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表明,UVB照射后EGFR发生碱基突变A→G,A→G,T→C,G→A,G→A;预加入5.69mmol/L的PCF,产生部分抗突变作用,1,2,3突变位点处未发生碱基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肽(Polypeptide from chlamys farreri PCF) 紫外线B(UV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基因突变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海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混合家系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美荣 方建光 +3 位作者 包振民 高亚平 房景辉 蒋增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3-970,共8页
为了深入认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尺寸性状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达到通过直观可见形状判断非直观性状,在栉孔扇贝苗种培育中指导种贝挑选工作的目的,本实验将600余只扇贝分别于三个不同纬度养殖环境(山东青岛、山东荣成和辽宁大连... 为了深入认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尺寸性状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达到通过直观可见形状判断非直观性状,在栉孔扇贝苗种培育中指导种贝挑选工作的目的,本实验将600余只扇贝分别于三个不同纬度养殖环境(山东青岛、山东荣成和辽宁大连)下养殖一年后测量其性状数据,包括壳长、壳高、壳宽、体重,进行壳尺寸性状对体重性状的通径分析。偏回归系数统计表明,除大连海域壳长对体重的偏回归系数为0.266,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参数对体重均极显著(P<0.01),表明大多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共线性关系。对各个海域建立以壳尺寸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得出通径系数、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指数以及各参数对体重的决定系数,计算出了不同养殖地点的栉孔扇贝壳尺寸性状和体重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通径分析显示,对青岛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对荣成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而对大连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宽。因此,以体重为目标挑选青岛海域的种贝时,应以壳高为优先选择指标;挑选荣成海域的种贝时,优先选择壳长;挑选大连海域的种贝时,优先选择壳宽。不同养殖海域栉孔扇贝的通径分析为栉孔扇贝亲贝的挑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养殖群体 性状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消化盲囊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绳秀珍 刘晓云 +2 位作者 任素莲 刘竹伞 俞开康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1-367,共7页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 ,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 (吸收 )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 ,消化 (吸收 )细胞顶端有微绒毛 ,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 ,还...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 ,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 (吸收 )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 ,消化 (吸收 )细胞顶端有微绒毛 ,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 ,还含有糖原和脂肪。是进行食物的细胞内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并有储存能量的功能 ;分泌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颗粒 ,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含有丰富的 RNA和蛋白质 ,有分泌消化酶的功能 ;消化盲囊导管上皮细胞顶端有纤毛和微绒毛 ,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脂酶活性 ,也能分泌消化酶。消化 (吸收 )细胞浅部的细胞质及其释放到盲囊腔中的胞质团中含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消化盲囊 组织学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石蜡切片法 消化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亚军 孔晓瑜 喻子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利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四个自然群体(大连、烟台、青岛、韩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在四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2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8.62%;四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 利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四个自然群体(大连、烟台、青岛、韩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在四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2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8.62%;四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韩国、烟台、大连、青岛四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0.2557、0.2557、0.2344和0.2249,以韩国和烟台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其次为大连群体,青岛群体最低,但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Hpop为0.2427,整个栉孔扇贝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0.2503。遗传多样性剖分显示,绝大多数(97%)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很小部分(3%)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关。而采用基于单倍型(等位基因)之间的进化距离的AMOVA分析得到的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99%和1%,Φ值为0.010,且P=0.05,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程度位于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类型及抗菌力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邢婧 战文斌 周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6,共6页
用 2种方法将栉孔扇贝血细胞分为 2大类 :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吉姆萨染色观察 ,透明细胞的细胞质中颗粒很少 ,细胞核圆形 ,居中 ,细胞质较少 ,核质比大 ;颗粒细胞比透明细胞大且多 ,染色深 ,但核质比小 ,在细胞质中有颗粒 ,有些颗粒细... 用 2种方法将栉孔扇贝血细胞分为 2大类 :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吉姆萨染色观察 ,透明细胞的细胞质中颗粒很少 ,细胞核圆形 ,居中 ,细胞质较少 ,核质比大 ;颗粒细胞比透明细胞大且多 ,染色深 ,但核质比小 ,在细胞质中有颗粒 ,有些颗粒细胞具双核。密度梯度离心结果 ,透明细胞主要位于上层 ,颗粒细胞则大部分位于下层。吞噬力、抗菌活力、溶菌活力及活性氧检测结果表明 ,颗粒细胞均强于透明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血细胞 透明细胞 颗粒细胞 抗菌力 吞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与华贵栉孔扇贝(C.nobilis)远缘杂交子代的胚胎发生及幼虫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长森 包振民 +3 位作者 王师 战爱斌 汪小龙 胡景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3,共7页
采用单一自由度独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两个栉-华杂交组合HCH(栉孔扇贝长岛群体×华贵栉孔扇贝)和HJH(栉孔扇贝胶南群体×华贵栉孔扇贝)以及栉孔扇贝种内交配组合ZZ的胚胎发生及幼虫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 采用单一自由度独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两个栉-华杂交组合HCH(栉孔扇贝长岛群体×华贵栉孔扇贝)和HJH(栉孔扇贝胶南群体×华贵栉孔扇贝)以及栉孔扇贝种内交配组合ZZ的胚胎发生及幼虫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种间杂交F1在生长和发育的两个环节上是不一致的,在涉及器官及其功能形成的发育环节上,杂交表现负效应;而在涉及形态变化和增大的生长环节上,杂交表现正效应,存在杂种优势现象。两个杂交组合中,HJH综合效果较好,授精22h平均孵化率达到95.8%,与ZZ基本接近;30日龄平均变态率达61.5%,明显好于组合HCH的42.0%;8日龄幼虫平均大小达143.4μm×123.2μm,表现出更强的生长优势。这些结果为全面评价栉孔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杂交体系应用价值和选配优良杂交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华贵栉孔扇贝 种间杂交 受精 孵化 D形幼虫生长 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生长特征与养殖容量的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宗赫 陈康 +4 位作者 杨红生 刘保忠 邢坤 许强 张立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3-570,共8页
2007年7月—2008年6月,在海州湾前三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栉孔扇贝深水筏式养殖实验。周年监测了海区的环境因子和栉孔扇贝的生长情况,并利用生物沉积法,现场研究了各生长时期扇贝的滤食作用。结果表明,该海区养殖栉孔扇贝在当年秋、冬季和... 2007年7月—2008年6月,在海州湾前三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栉孔扇贝深水筏式养殖实验。周年监测了海区的环境因子和栉孔扇贝的生长情况,并利用生物沉积法,现场研究了各生长时期扇贝的滤食作用。结果表明,该海区养殖栉孔扇贝在当年秋、冬季和次年春季生长迅速,夏季生长相对缓慢,周年平均软组织生长速度为11.29mg/d,平均干贝壳生长速度为48.84mg/d,扇贝能够于次年年初达到商品规格(6cm)。不同时期栉孔扇贝滤水率之间差异显著,在扇贝规格相似的情况下,滤水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而水温相近的情况下,滤水率随扇贝规格增大而增加。利用改进的Incze等(1981)的养殖容量模型,评估了该海区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在现有养殖模式下,2007年7、9、11、12月以及2008年3、6月,沿着海流方向适养区域长度分别为4.0、4.6、4.7、5.1、4.5和3.2km,平均为4.35km;垂直于海流方向单位宽度(100m)的海区可以支持的扇贝湿重随着扇贝的生长逐渐增加,到2008年3月份达到最高(16.73t),随后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离岸养殖 生长 生物沉积法 滤水率 养殖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外套膜组织原代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郎刚华 王勇 +1 位作者 刘万顺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以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外套膜为材料,采用几种除菌方法进行除菌处理后,应用自己设计的培养基对其进行了原代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青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洗必泰混合溶液除菌,对组织损伤小,除菌彻底。在此培养条件下,栉孔扇贝外套膜... 以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外套膜为材料,采用几种除菌方法进行除菌处理后,应用自己设计的培养基对其进行了原代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青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洗必泰混合溶液除菌,对组织损伤小,除菌彻底。在此培养条件下,栉孔扇贝外套膜细胞能正常迁出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外套膜 原代培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晶杆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绳秀珍 任素莲 +1 位作者 王德秀 杨立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0,共5页
利用石蜡切片法、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 ,对栉孔扇贝的晶杆进行了研究 .晶杆分头部和杆部 ,横切面呈同轴圆环状 ,无细胞结构 ,头部边缘呈溶化状态 ,内含大量的吞噬细胞和嗜曙红颗粒 ,杆部表面有球状分泌颗粒 .晶杆的电子密... 利用石蜡切片法、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 ,对栉孔扇贝的晶杆进行了研究 .晶杆分头部和杆部 ,横切面呈同轴圆环状 ,无细胞结构 ,头部边缘呈溶化状态 ,内含大量的吞噬细胞和嗜曙红颗粒 ,杆部表面有球状分泌颗粒 .晶杆的电子密度较低 ,偶尔有带状高电子密度区、电子致密颗粒和电子透明小泡 .晶杆内含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和蛋白质 ,无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及酯酶活性 .栉孔扇贝的晶杆无贮存食物的功能 ,大小与贝体的性别无关 ,长时间暴露的在空气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晶杆 形态学 组织学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石腊切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浆蛋白及其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维柱 余招龙 艾伟岭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
采集采自山东某养殖场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健康贝和病贝的血淋巴,测定其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蛋白图谱和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血浆抗菌活性、凝集素活性等几种重要的体液免疫因素,研究环境胁迫对血浆蛋白及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采集采自山东某养殖场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健康贝和病贝的血淋巴,测定其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蛋白图谱和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血浆抗菌活性、凝集素活性等几种重要的体液免疫因素,研究环境胁迫对血浆蛋白及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C.farreri)血浆蛋白质量浓度约1 260-1 650μg/mL;血浆蛋白SDS-PAGE图谱显示3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 000、25 000和14 000;健康贝血浆抗菌活性指数BI为0.34,病贝BI为0.21;凝集素活力水平为1.602-2.204。氨氮胁迫下血浆蛋白浓度下降约780μg/mL,凝集素活力下降为1.301;高温胁迫下血浆蛋白质量浓度下降约为900μg/mL,凝集素活力为1.903;高盐胁迫下血浆蛋白浓度下降约为990μg/mL,凝集素活力为2.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血浆蛋白浓度 抗菌活性 凝集活性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顶幼虫血细胞分布的免疫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永庆 邢婧 +1 位作者 林听听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6,共5页
研究组前期实验发现,栉孔扇贝血细胞在D形幼虫时期出现。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进一步定位栉孔扇贝壳顶幼虫的血细胞并观察其分布。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壳顶幼虫已分化出界限明显的组织器官,包括外套膜、面盘、口、... 研究组前期实验发现,栉孔扇贝血细胞在D形幼虫时期出现。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进一步定位栉孔扇贝壳顶幼虫的血细胞并观察其分布。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壳顶幼虫已分化出界限明显的组织器官,包括外套膜、面盘、口、食道、胃、消化腺、足等;血细胞主要分布于壳顶幼虫的外套膜、面盘、食道、消化腺、胃等组织器官内及周围,其中面盘、消化腺、胃等处有大量血细胞成簇分布。血细胞形状不规则,直径为3~5μm;细胞核多为圆形、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一侧;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和空泡。结果证实,栉孔扇贝在壳顶幼虫时期已出现了大量清晰可辨的血细胞,其分布特点与成贝血细胞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壳顶幼虫 血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诱导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P糖蛋白转运活性及其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翠琼 高春蕾 +3 位作者 姜美洁 贾智慧 王宗兴 王宗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大量研究表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multi-xentiobiotic resistance,MXR)在贝类耐受或抵抗污染水域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机制在贝类抵抗或耐受食源性毒素方面作用的研究却很... 大量研究表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multi-xentiobiotic resistance,MXR)在贝类耐受或抵抗污染水域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机制在贝类抵抗或耐受食源性毒素方面作用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实验动物,向其投喂产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的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通过检测栉孔扇贝鳃和消化腺组织中YTX毒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2种组织中P-gp介导的MXR活性变化及P-gp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P-gp在扇贝耐受YTX毒素中可能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毒藻暴露时间的延长,栉孔扇贝鳃和消化腺中YTX含量逐渐增加,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YTX的大量累积虽未导致扇贝死亡,但是仍然对扇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发现,染毒12 h后,栉孔扇贝鳃组织前端出现明显黑化,消化腺组织导管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入管腔中,腺管内细胞界限模糊,部分腺管崩解。罗丹明B(rhodamine B,Rho B)外排实验表明YTX毒素暴露能显著增强栉孔扇贝鳃和消化腺组织中P-gp的转运活性,暴露12 h后鳃和消化腺Rho B的排出速率就已分别达到对照组的3.8倍和1.4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P-gp活性略有增强,72 h后开始下降;P-gp的功能性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RP)在实验设定的浓度下没有抑制反而增强了Rho B的外排;免疫定位显示,毒素暴露后栉孔扇贝鳃丝前端纤毛柱状细胞及消化腺导管上皮柱状细胞和腺管消化细胞P-gp免疫阳性信号增强,说明YTX毒素暴露提高了P-gp的表达量。综上推断,YTX毒素可能是P-gp的底物,它能够诱导P-gp转运活性增强,并增加P-gp的表达量来参与扇贝对YTX毒素的耐受或抗性;设定浓度的VRP不能抑制P-gp的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种属差异造成的,关于VRP对栉孔扇贝Pgp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毒素 栉孔扇贝 网状原角藻 消化腺 P糖蛋白 罗丹明B 维拉帕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15
作者 隋明益 杨祖晶 +5 位作者 于海涛 彭程 邢强 黄晓婷 胡景杰 包振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61,共9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贝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仍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已发表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贝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仍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已发表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基因组和转录组,获得其PPAR基因,命名为CfPPAR-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572 bp,编码48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MW为54305.3 Da,等电点pI为8.3,二、三级结构以转角和卷曲为主,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属于胞内蛋白。与脊椎动物PPARs蛋白序列比对表明CfPPAR-like包含DBD和LDB结构域,其中DBD区域保守性较高,而LBD的保守性较低。进化分析显示,栉孔扇贝等软体动物的PPARs聚为单独一支,仿刺参等棘皮动物的PPARs聚为单独一支,果蝇和线虫的PPARs基因同源物在进化树的最外端,脊椎动物的三种PPARs亚型分别聚类后,再与无脊椎动物PPARs聚类,结果支持核激素受体超家族在脊椎动物进化早期出现了各亚型这一假说。CfPPAR-like在幼虫发育过程中呈现普遍性表达,暗示其参与扇贝幼虫早期的分裂,贝壳的形成以及幼贝的变态过程;在成体各组织中,CfPPAR-like在栉孔扇贝的性腺、肾脏以及消化腺中表达量较高,表明其参与扇贝性腺分化、脂肪代谢等过程的调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贝类脂质代谢调控机制以及优良扇贝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系统发生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分离蛋白的糖基化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梦云 刘俊荣 +3 位作者 周晏琳 张晴 刘慧慧 田元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77,共7页
为探索海洋无脊椎动物肌肉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分离蛋白的糖基化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将原料肌肉蛋白进行酸溶分离得到酸溶蛋白(ACSP),再于等电点回收得到分离蛋白(ACPP);将酸溶蛋白... 为探索海洋无脊椎动物肌肉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分离蛋白的糖基化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将原料肌肉蛋白进行酸溶分离得到酸溶蛋白(ACSP),再于等电点回收得到分离蛋白(ACPP);将酸溶蛋白和分离蛋白分别进行糖基化处理;考察了葡萄糖、乳糖和葡聚糖等3种还原糖的糖基化效果,以及温度(40、50、60℃)、蛋白/糖质量比(1∶3、1∶5、1∶7)和酸溶蛋白的pH(3、5、7)等3个反应参数,并以赖氨酸、果糖胺及吸光度为反应指标。研究结果发现,以分离蛋白(ACPP)为蛋白底物时,葡萄糖的糖基化效果最明显,该处理组的赖氨酸减少了43.09%,果糖胺增加1.41 mmol/L;较高的温度会促进糖基化反应,60℃处理组结果显示,赖氨酸减少46.95%,果糖胺增加1.41 mmol/L;不同糖浓度的效果差异不大,3种糖浓度处理组的赖氨酸减少46.95%~55.38%,果糖胺增加1.14~1.42 mmol/L。直接作为底物的酸溶蛋白(ACSP)则无糖基化效果,当调节酸溶蛋白(ACSP)pH至中性时,其糖基化功能得以显现,此时赖氨酸减少48.89%,果糖胺增加1.49 mmol/L。表明糖基化是栉孔扇贝分离蛋白的有效改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闭壳肌 分离蛋白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养殖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建璋 林崇川 +2 位作者 李定海 金杨德 周立波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47-255,共9页
1995年12月从山东购进栉孔扇贝苗,在浙江南麂列岛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快速生长,其间水温15-26℃;8月份水温28℃以上,生长缓慢,且死亡率骤增;第一次性成熟于6月上、中旬,生殖腺指数达9-... 1995年12月从山东购进栉孔扇贝苗,在浙江南麂列岛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快速生长,其间水温15-26℃;8月份水温28℃以上,生长缓慢,且死亡率骤增;第一次性成熟于6月上、中旬,生殖腺指数达9-11%,排放后急骤下降,8月中旬开始回升,9月20日前后再次成熟,生殖腺指数为7-8%;6月至9日上旬出柱率维持在13-14%,1月份降到7-8%;1-3.5m养成水层各项指标无大的差异,1m以下浅水层死亡率增加,3.5m以上深水层出肉率降低;放苗密度以每笼放苗300个,个体生长良好,商品率高,放苗500个商品率明显降低,但总产量远高于前者;检出敌害生物90多种,危害严重的有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和环沟嵌线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栉孔扇贝 养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miR-375_1的靶基因鉴定及在精子发生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18
作者 张瑞琦 陈越 +3 位作者 李茜茜 黄晓婷 张志峰 秦贞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57,146,共11页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验证了其靶向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了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RT-qPCR定量结果显示,miR-375_1在栉孔扇贝性腺发育周期中具有显著的雌雄表达差异及动态变化;软件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确定,miR-375_1能够调控包括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的潜在靶基因,且与bmi1基因的作用更显著;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mi1基因信号定位于精细胞和精子。研究结果表明,miR-375_1可能在栉孔扇贝精子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调控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基因参与精子成熟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微小RNA miR-375_1 bmi1基因 精子发生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水域栉孔扇贝养殖中治理污损生物的策略
19
作者 孙汉卿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53-55,共3页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黄渤海水域的重要经济种类,也是烟台水产养殖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区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投放密度的增加,污损生物导致扇贝养殖减产情况频发。本研究通过分析污损生物的种类,提出了在当前技术条...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黄渤海水域的重要经济种类,也是烟台水产养殖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区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投放密度的增加,污损生物导致扇贝养殖减产情况频发。本研究通过分析污损生物的种类,提出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治理污损生物的方法,具体包括通过养殖技术手段降低污损生物附着概率、采用机械化清理降低养殖成本、借助天然防污化合物治理污损生物以及通过生态控制法减少污损生物的种群数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污损生物 治理 黄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壳粉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昕 葛香云 +2 位作者 刘元杰 李鹏程 李克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栉孔扇贝是中国养殖量最大的扇贝,其废弃的贝壳资源利用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贝壳粉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高温煅烧处理,进一步优化了栉孔扇贝壳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组成进行分析;... 栉孔扇贝是中国养殖量最大的扇贝,其废弃的贝壳资源利用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贝壳粉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高温煅烧处理,进一步优化了栉孔扇贝壳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不同贝壳粉煅烧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刚果红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 900℃下煅烧的贝壳粉吸附性能最好;吸附反应在5 min内迅速发生,在15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该反应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99 1),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属于多相吸附,低温更有利于刚果红在煅烧栉孔扇贝壳粉上的吸附。以上结果对于解决印染废水的净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栉孔扇贝壳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贝壳 高温煅烧 刚果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