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舱体振动能量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征 徐洋 +1 位作者 申妍 尹显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197,共8页
将结构声强法引入卫星振动传递分析领域,研究飞轮扰动下卫星舱体结构的振动能量传递规律,辨识主导传递路径和波形。根据等效板理论对舱体结构蜂窝板等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测力平台获取飞轮扰动力和力矩进行激励加载,结合命令流进行... 将结构声强法引入卫星振动传递分析领域,研究飞轮扰动下卫星舱体结构的振动能量传递规律,辨识主导传递路径和波形。根据等效板理论对舱体结构蜂窝板等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测力平台获取飞轮扰动力和力矩进行激励加载,结合命令流进行数据提取,利用结构声强法获得振动能量并将其传递过程以流线云图方式呈现,实验也验证了蜂窝耦合结构振动能量流计算的正确性。通过对模型上能量流动分析,对振源到相机安装区域的传递路径进行划分,对比各路径不同波形的净传递比及振动总能量,分析不同路径上波形参与能量传递情况,确定主要传递路径及波形。结果表明:从左隔板传递到相机区域的总能量最大;4条路径中纵波的净传递比均大于0.68,为参与能量传递的主要波形;振源及相机安装区的弯曲波能量最大,纵波、剪切波起到能量传递及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舱体 振动能量 结构声强 传递路径 振动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敏感器随机振动抑制方法设计与验证
2
作者 王宏旭 郭金生 张冀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4-1749,共6页
针对商业小卫星星敏支架轻量化和小型化约束下常见的随机振动响应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抑制随机振动响应的隔振器设计方法。根据某型号卫星的构型、布局设计和星敏局部安装方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无隔振设... 针对商业小卫星星敏支架轻量化和小型化约束下常见的随机振动响应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抑制随机振动响应的隔振器设计方法。根据某型号卫星的构型、布局设计和星敏局部安装方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无隔振设计时的星敏局部随机振动响应过大。根据随机振动响应的幅频特性,结合卫星安装空间与安装接口,提出一种基于橡胶隔振器的振动抑制方法,并通过幅频法分析其有效性。整星振动试验表明:隔振器能够抑制约80%的随机振动响应均方根值,并且正弦振动放大后的量级仍能满足星敏感器力学要求,振动前后的星敏感器最大指向偏差约为0.02167°。目前该型号卫星已成功在轨应用,星敏感器在轨工作正常,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橡胶隔振器的振动抑制方法的有效性,能够为其他型号航天器的工程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小卫星 星敏感器 振动抑制 隔振器 结构分析 有限元模拟 振动试验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振动试验中固有频率“漂移”现象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昌亚 宋汉文 +1 位作者 王德禹 陶明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针对卫星振动试验中的频率漂移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试验数据对比、等效线性化模型模拟和单自由度非线性模型模拟计算 ,对随振动试验载荷烈度增加而导致的固有频率降低、模态阻尼增大的现象作了定性解释。
关键词 固有频率 卫星 频率漂移 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稳定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时变滑模变结构和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庆雷 马广富 +1 位作者 姜野 刘亚秋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针对带有控制受限的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和振动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控制和基于智能材料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来完成卫星姿态机动,并给出一种切换机制以实现挠... 针对带有控制受限的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和振动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控制和基于智能材料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来完成卫星姿态机动,并给出一种切换机制以实现挠性卫星快速姿态机动;其次,采用分布式压电元件作为作动器,设计了应变速率反馈补偿器以增加挠性结构的阻尼,使其振动能够很快衰减.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三轴稳定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推力器的控制受限条件下,完成姿态机动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卫星 变结构控制 姿态机动 控制受限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振动频率漂移现象与非线性参数识别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昌亚 宋汉文 +1 位作者 王德禹 王本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97-1200,共4页
针对卫星振动实验中的频率漂移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对比、等效线性化模拟和单自由度非线性模拟计算,对随振动实验载荷烈度增加而导致的频率降低、模态阻尼增大的现象作了定性解释,并对铝蜂窝板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振动实验及分析... 针对卫星振动实验中的频率漂移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对比、等效线性化模拟和单自由度非线性模拟计算,对随振动实验载荷烈度增加而导致的频率降低、模态阻尼增大的现象作了定性解释,并对铝蜂窝板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振动实验及分析.根据谐波平衡法原理,对各级等效线性系统进行模态参数识别,进一步基于Duffing假设,对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进行了识别,并基于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理论进行了仿真检验.证明了实验现象与理论仿真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结构 非线性振动 铝蜂窝板 参数识别 频率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主承力结构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魏磊 金光 +2 位作者 谢晓光 张雷 杨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83-3191,共9页
为降低对地观测小卫星单机安装点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提出了一种使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最小化的微小卫星主承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首先对整星方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显示整星Z向某些单机安装点的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过大。对... 为降低对地观测小卫星单机安装点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提出了一种使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最小化的微小卫星主承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首先对整星方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显示整星Z向某些单机安装点的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过大。对系统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卫星主承力结构底板是影响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大小的关键因素。以卫星单机安装点的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为目标函数,以体积作为优化的约束条件,应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思想对卫星有限元模型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单机安装点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满足指标要求的卫星主承力结构。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与振动试验,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小卫星主承力结构力学性能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其中整星的星敏感器、蓄电池、电源控制器等关键器件安装点的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相比优化前分别降低了23.3%、10.6%、11.3%,得到的结果验证了本文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 主承力结构 拓扑优化 随机振动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柔性连接在卫星结构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明辉 梁鲁 +2 位作者 白绍竣 张静 郑钢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98,共6页
卫星结构的热变形是影响卫星光学有效载荷指向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国内某在研卫星的有效载荷安装平台热变形过大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综合考虑卫星在轨的抖振抑制和发射段减振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高阻尼柔性连接的结构设计来综合解决... 卫星结构的热变形是影响卫星光学有效载荷指向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国内某在研卫星的有效载荷安装平台热变形过大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综合考虑卫星在轨的抖振抑制和发射段减振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高阻尼柔性连接的结构设计来综合解决这三方面的结构问题。阻尼柔性连接结构以金属橡胶制备,充分利用了其非线性刚度和高阻尼比等特性。对卫星设计阶段提出的三种结构方案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金属橡胶阻尼柔性连接结构设计方案能有效的减小有效载荷安装平台的热变形,并抑制卫星在轨抖振和发射段振动,因而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结构设计 阻尼柔性连接 金属橡胶 热变形 振动抑制 抖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限技术在航天器振动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钱志英 肖伟 +1 位作者 徐兰菊 王剑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为了在正弦振动试验中模拟真实的飞行环境,防止因"过试验"而导致航天器结构发生不必要的破坏,需要对试验条件进行下凹控制。在以往的加速度下凹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力限控制方法可以提高航天器主频处下凹控制的精度和有效... 为了在正弦振动试验中模拟真实的飞行环境,防止因"过试验"而导致航天器结构发生不必要的破坏,需要对试验条件进行下凹控制。在以往的加速度下凹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力限控制方法可以提高航天器主频处下凹控制的精度和有效性。文章分析了传统加速度下凹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并以某结构星力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阐述了结构星力限试验条件的制定方法,介绍了力限双控试验平台设计,并分析了试验结果。经分析表明,力限控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在加速度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力限控制的"双控"试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航天器振动试验中的"过试验"和"欠试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正弦振动试验 力限 结构星 响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卫星天线与飞轮共支撑结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林 王栋 +2 位作者 谭陆洋 孔林 杨洪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1-197,共7页
针对基于星载一体化理念设计的某微小卫星星载天线与S飞轮支撑结构随机振动响应不满足总体设计指标的问题,将星载天线与飞轮进行共支撑结构设计,提出以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支撑结构敏感点随机响应RMS值为优化目... 针对基于星载一体化理念设计的某微小卫星星载天线与S飞轮支撑结构随机振动响应不满足总体设计指标的问题,将星载天线与飞轮进行共支撑结构设计,提出以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支撑结构敏感点随机响应RMS值为优化目标,体积分数和基频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支撑结构工程分析,基频达到200 Hz以上,质量由1.9 kg减少到0.65 kg,降低65.6%;开展了力学环境试验对支撑结构性能进行验证,支撑结构基频210 Hz,加速度响应RMS值最大相对放大率为0.54,满足总体基频大于185 Hz和相对放大率小于等于0.6的要求。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有效可行,支撑结构动力学参数较好地满足了微小卫星总体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一体化 微小卫星 支撑结构 优化设计 加速度响应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结构悬浮式设计方案的热变形抑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静 白绍竣 +1 位作者 尉飞 郑钢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30,47,共9页
基于阻尼柔性连接装置的卫星结构悬浮式设计方案旨在既不降低结构完整性和支撑强度,又能为热应力提供释放空间,同时提供较高的阻尼以保证结构的振动抑制要求。文章从柔性连接的热应力释放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卫星结构(主要是敏感仪器)... 基于阻尼柔性连接装置的卫星结构悬浮式设计方案旨在既不降低结构完整性和支撑强度,又能为热应力提供释放空间,同时提供较高的阻尼以保证结构的振动抑制要求。文章从柔性连接的热应力释放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卫星结构(主要是敏感仪器)热变形的主要因素,并且给出了复杂结构的设计准则。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悬浮式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敏感仪器的热变形情况,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各部分的刚度来获得不同的抑制效果。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这种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连接 悬浮式设计 热变形释放 振动抑制 卫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补偿的挠性卫星敏捷姿态机动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云海 吴炜平 马玉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采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作为主要执行机构,研究了挠性卫星的敏捷机动问题.首先,为挠性卫星建立带有时变参数及模型不确定性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配置控制力矩陀螺/飞轮混合执行机构以满足敏捷卫星快速机动和高精度的任务需求.然... 采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作为主要执行机构,研究了挠性卫星的敏捷机动问题.首先,为挠性卫星建立带有时变参数及模型不确定性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配置控制力矩陀螺/飞轮混合执行机构以满足敏捷卫星快速机动和高精度的任务需求.然后,设计积分型变结构控制律,并利用神经网络补偿器逼近不确定项,消除卫星挠性耦合特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在执行机构不产生奇异的前提下,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使卫星在外界干扰及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快速达到要求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敏捷卫星 积分型变结构 振动抑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的多工况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利娟 余音 金咸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19,i011,共4页
以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工况优化模型,对众多的材料设计变量进行必要的取舍,通过优化分析确定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面板各分层的厚度以及蜂窝芯层的厚度等,使结构满足相应的频率约束、屈曲约束,以及强度约束、位... 以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工况优化模型,对众多的材料设计变量进行必要的取舍,通过优化分析确定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面板各分层的厚度以及蜂窝芯层的厚度等,使结构满足相应的频率约束、屈曲约束,以及强度约束、位移约束和尺寸限制等,同时达到结构的重量最轻。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某卫星的承力筒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其振动特性以及静力学特性的条件下,复合材料蜂窝承力筒的各面板层厚度以及蜂窝芯层的厚度均有所减小,减重效果显著,较好地实现了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结构的多工况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层板结构 多工况 设计研究 序列二次规划法 优化设计 蜂窝夹层板 静力学特性 优化模型 设计变量 优化分析 频率约束 强度约束 位移约束 振动特性 效果显著 厚度 筒结构 承力筒 芯层 面板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输入成型的敏捷卫星快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伟敏 廖瑛 +1 位作者 杨雅君 朱庆华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2,共6页
敏捷卫星对姿态机动能力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应用输入成型的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通过引入比例-微分(PD)反馈加力矩前馈的复合控制,以及采用输入成型器对规划的原始姿态路径控制指令进行调制,使卫星控制... 敏捷卫星对姿态机动能力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应用输入成型的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通过引入比例-微分(PD)反馈加力矩前馈的复合控制,以及采用输入成型器对规划的原始姿态路径控制指令进行调制,使卫星控制后期稳定度得到提高,并能有效抑制挠性部件的振动。数学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对卫星姿态机动路径的规划和输入成型调制,可以在实现快速机动的同时,有效抑制挠性结构振动,缩短姿态稳定时间,为有效载荷提供更多的可工作时间和高精度、高稳定度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卫星 姿态机动 输入成型 路径规划 挠性结构振动抑制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及其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庆军 邓子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共19页
太阳能是丰富、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大规模开发有望缓解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太空中太阳能的能量密度高、不受天气和昼夜的影响,在太空中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是未来进行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是丰富、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大规模开发有望缓解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太空中太阳能的能量密度高、不受天气和昼夜的影响,在太空中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是未来进行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空间太阳能电站超大、超柔、长时间运行、需要高精度指向等特点,使得其动力学与控制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工程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加深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及其动力学与控制的认识,简要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提出背景,回顾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历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设计方案.最后总结了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服役阶段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复杂太空环境影响分析、数值仿真分析、轨道与姿态控制和结构振动控制等研究现状.研究表明,目前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动力学模型主要集中在刚体、梁、板等简单的动力学模型,缺少更能真实反映空间太阳能电站在复杂太空环境下动力学行为的模型.在控制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对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轨道、姿态和结构振动分别进行控制,忽略了三者之间的耦合影响,而进行轨道-姿态-结构振动协调控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此给出了几点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发电卫星 大型空间结构 太空环境 动力学与控制 姿轨耦合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液体燃料与结构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国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7,共6页
根据流体域控制方程、结构动力学方程和液体与固体接触界面的条件,建立了液体燃料与卫星结构耦合振动有限元方程,并举出一些算例。根据算例结果讨论了对带有大量液体燃料卫星的液体燃料和结构耦合振动问题以及在卫星研制阶段进行耦合... 根据流体域控制方程、结构动力学方程和液体与固体接触界面的条件,建立了液体燃料与卫星结构耦合振动有限元方程,并举出一些算例。根据算例结果讨论了对带有大量液体燃料卫星的液体燃料和结构耦合振动问题以及在卫星研制阶段进行耦合振动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结构 液体燃料 耦合模式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活力因子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卫星基板模型修正
16
作者 刘荣贺 于开平 +1 位作者 袁昭旭 秦玉灵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5期45-47,共3页
将卫星基板等效为单层板结构计算其结构参数,在量子粒子群算法原理的基础上给算法增加活力因子,用带活力因子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对蜂窝板结构的卫星基板等效模型进行模型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数据返回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再次计算,修正... 将卫星基板等效为单层板结构计算其结构参数,在量子粒子群算法原理的基础上给算法增加活力因子,用带活力因子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对蜂窝板结构的卫星基板等效模型进行模型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数据返回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再次计算,修正后模型计算所得动力学数据与试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证实等效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卫星基板 结构参数 带活力因子的量子粒子群算法 蜂窝板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卫星定位和测量机器人的超高层建造过程水平位移监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善琪 段志钦 +1 位作者 吴玖荣 陈俊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46,共9页
在超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常用测量机器人监测中间楼层的监测点的变形。削弱建筑晃动影响对于监测结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此,首先提出一种利用楼顶卫星接收机测量建筑晃动情况,通过内插得到中间楼层瞬时晃动影响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 在超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常用测量机器人监测中间楼层的监测点的变形。削弱建筑晃动影响对于监测结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此,首先提出一种利用楼顶卫星接收机测量建筑晃动情况,通过内插得到中间楼层瞬时晃动影响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对多期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更加稳定的监测结果。将处理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后监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NSS) 全站仪/自动测量机器人(RTS) 超高层建筑 水平位移监测 削弱建筑晃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卫星微角振动高精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文韬 李醒飞 +1 位作者 刘帆 徐冲柯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卫星微振动引发的结构微角振动限制了高精度卫星指向精度和姿态控制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在轨测量。为准确测量卫星结构微角振动,文章在对比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微角振动传感... 卫星微振动引发的结构微角振动限制了高精度卫星指向精度和姿态控制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在轨测量。为准确测量卫星结构微角振动,文章在对比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微角振动传感器的卫星结构微角振动高精度测量方法,并针对由动量轮引起的有效载荷微角振动的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其测量精度满足现阶段卫星控制的要求。此方法能为卫星扰动源的定位及卫星的主动减振反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结构微角振动 磁流体动力学 微角振动传感器 高精度测量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卫星太阳帆板的变结构主动控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新国 陈士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带太阳帆板的挠性卫星为背景,在建立挠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挠性航天器的变结构主动控制方案。给出了一种算法简单、实时性强、鲁棒性好。
关键词 挠性卫星 太阳帆板 变结构控制 鲁棒性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结构单轴与多轴正弦振动试验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蕾 王营营 +3 位作者 冯蕾 王松超 白杨 文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9-415,共7页
卫星真实的动力学环境载荷往往是多轴向同时发生的,当前3个方向单轴振动试验是一种非真实的近似等效试验,并不能完全模拟卫星真实的发射环境,存在失真缺陷。该文采用多轴振动试验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复杂结构在试验过程中的“过试验”和... 卫星真实的动力学环境载荷往往是多轴向同时发生的,当前3个方向单轴振动试验是一种非真实的近似等效试验,并不能完全模拟卫星真实的发射环境,存在失真缺陷。该文采用多轴振动试验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复杂结构在试验过程中的“过试验”和“欠试验”。该文开展卫星结构多轴振动试验技术研究,应用多输入多输出控制方法,进行小量级单轴振动与三轴同振试验,获得某卫星结构单轴和多轴振动时频响应数据,分析单轴与三轴同振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多轴振动更容易激发产品在不同方向的结构模态,多轴振动条件下,结构在3个方向的共振频率均比单轴振动时偏低;三轴同时加载比单轴单独加载所产生的等效应力响应最大值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结构 振动试验 正弦振动 单轴振动 三轴同振 多输入多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