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技术方法测算树木茎流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68
1
作者 岳广阳 张铜会 +1 位作者 刘新平 移小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2-108,共7页
热技术方法根据其设计原理可分为热脉冲法、热平衡法、热扩散法和激光热脉冲法。回顾利用热技术方法测算树木茎流的历史,概述热技术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4种热技术方法的设计原理、最新研究成果和概况,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 热技术方法根据其设计原理可分为热脉冲法、热平衡法、热扩散法和激光热脉冲法。回顾利用热技术方法测算树木茎流的历史,概述热技术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4种热技术方法的设计原理、最新研究成果和概况,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基于热技术法的特殊优点,对其拓展性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应用热技术方法对林木耗水进行尺度扩展,扩展模型中主导环境因子的导入,不同树种群体耗水量的估测等难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将推动热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目标进行分析认为,热扩散方法将成为未来几年研究树木液流的重要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技术法 茎流 热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3 位作者 Jim Morris 周光益 白嘉雨 周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边材面积进行单株向林分尺度耗水的转换可行;河头、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日平均茎流密度分别为2 772、1 839 L.m-2.d-1;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9、1.53 mm;河头与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年耗水量分别为542、559 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35%、36%;开阔的林冠及较小的叶面积指数、旱季时土壤有效水的减少及较低的饱和蒸汽压差等在不同程度上都限制了桉树的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蒸腾作用 茎流密度 边材 热脉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测定新疆杨蒸发蒸腾量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屈艳萍 康绍忠 +1 位作者 王素芬 孙洪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4,共7页
采用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测定人工种植环境下新疆杨蒸发蒸腾量,并对此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5—10月,新疆杨蒸腾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总蒸发蒸腾量为508.26mm,蒸发量、蒸腾量所占比率分别为37.1%和62.9%;... 采用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测定人工种植环境下新疆杨蒸发蒸腾量,并对此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5—10月,新疆杨蒸腾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总蒸发蒸腾量为508.26mm,蒸发量、蒸腾量所占比率分别为37.1%和62.9%;树干液流速率与叶片蒸腾速率变化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热脉冲法能够用于新疆杨蒸腾测定;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和水量平衡法测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5%之内,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能够适用于新疆杨蒸发蒸腾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 蒸发蒸腾量 热脉冲法 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 水量平衡法 适用性 POPULUS ALBA 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非降雨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蒸腾及蒸散发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家霖 满秀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059-5069,共11页
综合利用树干液流法和涡动相关技术,对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的林木蒸腾(T)和生态系统蒸散发(ET)进行连续监测;采用边材面积对单木蒸腾耗水进行尺度扩展,分析降雨和非降雨日林木总蒸腾(T_(tot))及其蒸腾组... 综合利用树干液流法和涡动相关技术,对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的林木蒸腾(T)和生态系统蒸散发(ET)进行连续监测;采用边材面积对单木蒸腾耗水进行尺度扩展,分析降雨和非降雨日林木总蒸腾(T_(tot))及其蒸腾组分(优势木蒸腾T_d、中等木蒸腾T_i和劣势木蒸腾T_s)与生态系统ET的变化特征,探讨T_(tot)与ET对水汽压亏缺(VPD)和净辐射(R_n)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雨和非降雨日各分化等级林木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典型单峰格局,且降雨日的T_(tot)(9.7mm)低于非降雨日(31.4 mm),同时T_d在降雨和非降雨日均明显高于T_i和T_s。降雨日的ET(24.7 mm)同样低于非降雨日(50.6mm),而潜热通量与同期R_n之比(31%)则高于非降雨日(25.1%),表明非降雨日的环境条件较有利于植物-大气界面的水汽通量交换。降雨日T_(tot)/ET、T_d/ET、T_i/ET和T_s/ET(分别为38.1%、27.2%、8.5%和2.4%)均低于非降雨日(分别为65.0%、45.5%、15.3%和4.2%),说明降雨日的ET以自由水蒸发为主,而非降雨日时则以T_d占优;同时,仅以优势木蒸腾耗水作为平均水平进行尺度上推易高估林分的蒸腾能力。总体上,T_(tot)与VPD、R_n的相关性均较ET的高,即T_(tot)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略敏感;同时R_n与T_(tot)、ET的相关性均较VPD高,说明R_n是驱动生态系统水汽通量的首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法 涡动相关技术 降雨 林木分化 蒸腾 蒸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干液流及涡动相关技术的葡萄冠层蒸腾及蒸散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岩 朱高峰 +1 位作者 张琨 马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821-7831,共11页
针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经济作物葡萄树冠层蒸腾及蒸散发特征的相关问题,在甘肃省敦煌市南湖绿洲开展无核白葡萄树液流速率及蒸散发观测试验,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包裹式茎流计,详细分析了典型生长季7—9月份葡萄树蒸腾耗水规律,使用"... 针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经济作物葡萄树冠层蒸腾及蒸散发特征的相关问题,在甘肃省敦煌市南湖绿洲开展无核白葡萄树液流速率及蒸散发观测试验,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包裹式茎流计,详细分析了典型生长季7—9月份葡萄树蒸腾耗水规律,使用"单位叶面积上的平均液流速率SF×叶面积指数LAI"的方法,实现了从单株到林分冠层蒸腾的尺度扩展,并通过与涡动相关技术所测蒸散发数据对比,详细研究了葡萄地冠层蒸腾及蒸散发规律。结果表明:典型生长季中葡萄树液流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日均耗水量从2.76 kg到10 kg不等,胸径越大的葡萄树日均耗水量越大;冠层蒸腾及蒸散发日变化曲线亦为单峰型,白天8:00—12:00与17:00—20:00期间,葡萄冠层蒸腾与蒸散发曲线均比较吻合,该时间段葡萄地蒸散发绝大部分来源于葡萄冠层蒸腾,而12:00—17:00之间由于午后太阳辐射强烈土壤蒸发量增加,葡萄蒸散发大于冠层蒸腾;典型生长季3个月中,葡萄冠层蒸腾量的变化范围在1.88—8.12 mm/d之间,日均冠层蒸腾量为6.12 mm/d,蒸散发在1.74 mm/d至10.78 mm/d之间,日均蒸散发量为7.13 mm/d;日均土壤蒸发量约为1.01 mm/d,只占总蒸散发量的14.2%,日均冠层蒸腾占日均蒸散发的比重达到85.8%,说明该生长阶段冠层蒸散发以作物蒸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热平衡原理 涡动相关 冠层蒸腾 蒸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柏液流的测定对Granier原始公式系数进行校正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庆新 孟平 +3 位作者 张劲松 高峻 孙守家 任迎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44-1951,共8页
为研究Granier原始公式计算单株树木蒸腾耗水量的准确性,以侧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消散方法测定在15、30、50、70和90 cm水柱高度形成不同压力梯度下的树干液流通量密度,并以称重法作为对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称重法测定的液流通量... 为研究Granier原始公式计算单株树木蒸腾耗水量的准确性,以侧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消散方法测定在15、30、50、70和90 cm水柱高度形成不同压力梯度下的树干液流通量密度,并以称重法作为对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称重法测定的液流通量密度与热消散法测定的树干液流温差系数(K值),进而建立校正公式。结果表明:基于侧柏校正的Granier公式为Fd=0.0115K0.5581(R2=0.8319)。与称重法测定的液流通量密度相比,校正的Granier公式计算的结果略高(6.70±0.02)%,而Granier原始公式计算的则低估(78.53±0.04)%。由此可知,采用校正的Granier公式计算侧柏的液流通量密度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er原始公式 液流 热消散法 侧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华北地区桃树蒸散量的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仝国栋 刘洪禄 +2 位作者 李法虎 杨胜利 范海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4-162,共9页
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华北地区果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可靠性,采用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在2012—2013年对桃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进行了大田小区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蒸散强度与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测定的蒸散强度在果树... 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华北地区果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可靠性,采用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在2012—2013年对桃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进行了大田小区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蒸散强度与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测定的蒸散强度在果树生育期内均随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计算值与2种实测法测定结果之间均显著相关。全生育期蒸散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5%,但土壤蒸发量计算值比测定值小59.5%~64.8%,而蒸腾量计算值则比测定值大25.6%~26.0%。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作物系数与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测定的作物系数也均随生育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种方法获得的整个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分别为0.90、0.89和0.95。通过对均方根-实测值标准偏差比(RSR)和纳什效率系数(NES)的分析,认为双作物系数法是估算充分灌溉条件下干旱-半干旱地区桃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作物系数 水量平衡法 土壤蒸发量 液流法 一致性评价 作物蒸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树液茎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1
8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3 位作者 Jim Morris 周光益 周国逸 吴仲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1-667,共7页
应用热脉冲法对雷州半岛4年生尾叶桉单株树干液流时空的动态变化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层以内木质部不同深度的茎流密度不同,其中靠近形成层部分液流速度较快,但各层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中午12点... 应用热脉冲法对雷州半岛4年生尾叶桉单株树干液流时空的动态变化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层以内木质部不同深度的茎流密度不同,其中靠近形成层部分液流速度较快,但各层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中午12点至1点达到最大;夜间因根压作用影响各层仍有微弱上升液流;各深度日平均茎流密度11 6L·m-2·d-1,最大为15 3L·m-2·d-1(晴天),最小仅为5 4L·m-2·d-1(雨天);(2)不同直径尾叶桉的日茎流密度具有相似日变化趋势,胸径与高度相近其茎流密度相同,大树较小树快,这主要与树木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有关;(3)热脉冲法与整树容器法对2年生幼树耗水量的同步测定结果相一致,误差仅为3 4%;(4)树干茎流量与饱和蒸气压差和太阳辐射相关性特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尾叶桉 人工林 树液茎流特征 环境因子 热脉冲法 蒸气压差 太阳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石质山区4种乡土树种耗水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春鹏 翟明普 +1 位作者 马长明 冯永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9-32,63,共5页
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配合watchdog 900ET小型全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华北石质山区乡土树种乔木山杏、刺槐和灌木酸枣、荆条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监测,进而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①晴天时,乔木树种液流变化呈"几... 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配合watchdog 900ET小型全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华北石质山区乡土树种乔木山杏、刺槐和灌木酸枣、荆条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监测,进而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①晴天时,乔木树种液流变化呈"几"字状,具有宽峰,而灌木树种则呈波动性变化,具有多峰;其液流速度大小为山杏>酸枣>荆条>刺槐,而液流通量大小为山杏>刺槐>酸枣>荆条;灌木树种液流启动、达峰值和终止时间均比乔木树种早。阴天时,乔灌木树种的树干液流变化比较平缓,而且液流速度较低,灌木树种液流启动、达峰值和终止时间也比乔木树种早。雨天时,乔灌木液流变化多次起落,但灌木树种对降雨敏感,液流速度显著增高。②乔灌木树种树干液流月变化呈现出5、6、10月份低,7、8、9月份高的规律。乔灌相比,10月份,灌木液流速度比乔木下降的程度大;5、6月份乔木耗水比率低于灌木。③影响乔木树干液流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大气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太阳辐射,而灌木树种为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环境因子作自变量,以乔灌木树种液流速度为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极显著,调整R2依次为0.915、0.849、0.870、0.918,方程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热扩散式探针法(TDP) 耗水量 液流速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树干液流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肖以华 陈步峰 +3 位作者 陈嘉杰 陈勇 李东文 吴统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35,共5页
采用ICT-2000TE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华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马占相思的液流变化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并对树干液流变化特征、液流量日变化、各位点液流及全年液流量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量日进程呈单峰型曲... 采用ICT-2000TE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华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马占相思的液流变化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并对树干液流变化特征、液流量日变化、各位点液流及全年液流量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量日进程呈单峰型曲线,雨、旱季的全天总液流量分别为10.988×103、5.082×103g,全年总液流量为2238.265×103g;马占相思木质部不同部位输水能力差异较大,液流速率最大的位点位于木质部15mm处;马占相思单位边材面积日累计液流量在雨、旱季分别为85.203×103、57.463×103g·m-2左右,整个过程呈"S"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热扩散法 树干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加勒比松人工林旱季液流特征与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2 位作者 Jim Morris 杨曾奖 周光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1-597,共7页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5年生加勒比松人工林旱季(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树干液流特征、耗水及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边材不同位点的液流密度由外到内呈低一高一低的态势;观测期间林分日液流密度变幅为411...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5年生加勒比松人工林旱季(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树干液流特征、耗水及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边材不同位点的液流密度由外到内呈低一高一低的态势;观测期间林分日液流密度变幅为411~4120L·m^-2·d^-1,日平均液流密度为2084L·m^-2·d^-1;旱季无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饱和蒸汽压差、气温及湿度相关性显著;有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仅与饱和蒸汽压及湿度相关性显著;单株日耗水量变幅为6.4~169.5L,日平均耗水量为55.5L,林分日耗水量变幅为0.35~3.52mm·d^-1,日均耗水量为1.71mm·d^-1,旱季总耗水量为257.7mm,占同期降水量的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勒比松 热脉冲技术 液流密度 蒸腾耗水 边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梭梭茎干液流特性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明杰 杨广 +3 位作者 何新林 陈东 王杰 李鹏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研究荒漠植物耗水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分析维持荒漠植物生长的潜在水源,对提高干旱区用水效率,保证荒漠生态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干旱区荒漠植被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法研究其茎干液流特性,采用中子仪测定和烘干... 研究荒漠植物耗水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分析维持荒漠植物生长的潜在水源,对提高干旱区用水效率,保证荒漠生态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干旱区荒漠植被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法研究其茎干液流特性,采用中子仪测定和烘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并分析了茎干液流与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梭梭的茎干液流密度呈明显昼夜变化,日间液流密度明显高于夜间,且随着胸径的增大,日间液流密度减小;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倒"S"型分布,5~8月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小,中间土层含水率随时间推移减小幅度显著;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夜间液流密度基本保持不变,但日间液流密度的峰值明显减小。分析结果可为提高干旱区用水效率,保证西部生态环境的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茎干液流 热扩散法 土壤含水率 荒漠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玉米茎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霞 崔建垣 +2 位作者 岳祥飞 王少昆 岳广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以Dynamax包裹式茎流测量系统对科尔沁沙地玉米的液流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实验区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人工记录的天气状况,分析了4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玉米的茎流变化、蒸腾耗水规律... 以Dynamax包裹式茎流测量系统对科尔沁沙地玉米的液流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实验区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人工记录的天气状况,分析了4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玉米的茎流变化、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液流日变化波动曲线不同,影响液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也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始终是液流变化的主导因子。晴天,玉米液流速率的日进程为"几"字型峰或单峰曲线;阴天,玉米的液流曲线通常呈多峰状态;风天和雨天是单峰曲线,或是呈不规则的多峰曲线。玉米茎秆液流通量密度的变化是各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单株日耗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晴天、风天、阴天到雨天依次减少,其平均值分别为588,401,399和305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衡技术 茎流 气象因子 科尔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水分耗散规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迪 关德新 +3 位作者 袁凤辉 王安志 金昌杰 吴家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以辽西杨树-烟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对杨树-烟草复合系统的杨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净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杨树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 以辽西杨树-烟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对杨树-烟草复合系统的杨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净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杨树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并具有从6月到9月逐渐降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液流速率月平均的日变化峰值为5.77×10-3cm/s,9月下降至2.34×10-3cm/s。相关分析表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是杨树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风速和土壤温度次之,土壤湿度影响最小,并建立了依据环境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逐步回归模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很好地预测杨树的蒸腾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 液流速率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春鹏 朱美秋 +3 位作者 薛帅 马长明 支恩波 李向军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配合气象站的方法,于干旱季节(5—6月)对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树干液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就波形而言,晴天树干液流呈现"宽峰",阴天呈现"窄峰",而雨... 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配合气象站的方法,于干旱季节(5—6月)对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树干液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就波形而言,晴天树干液流呈现"宽峰",阴天呈现"窄峰",而雨天呈现"多峰";液流启动雨天早于晴天早于阴天,达到峰值晴天早于阴天早于雨天,液流终止阴天早于晴天,而雨天未出现液流终止;树干液流峰值大小、日均液流速度和耗水量均为晴天>阴天>雨天。②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晴天0.768、0.882、-0.613,阴天0.864、0.865、-0.871);而雨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均较小,但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0.515)比晴天和阴天时大,土壤含水量成为雨天影响荆条耗水最大的环境因子。③经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的耗水模型,其中晴天和阴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调整R2分别为0.934、0.923;而雨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较差,调整R2仅为0.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条 树干液流 热扩散式探针法(TDP) 耗水量 液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的树干液流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翠 王传宽 +2 位作者 孙慧珍 张彦群 张全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将4个纬度上(大兴安岭塔河、大兴安岭松岭、黑河孙吴、伊春带岭)8年生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幼树移栽到其分布区的南缘构成4个实验处理,以探索树木水分关系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子。采用基于热平衡方法的包裹式... 将4个纬度上(大兴安岭塔河、大兴安岭松岭、黑河孙吴、伊春带岭)8年生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幼树移栽到其分布区的南缘构成4个实验处理,以探索树木水分关系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子。采用基于热平衡方法的包裹式茎流计和环境因子自动测定系统同步测定移栽自4个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密度基本上呈现单峰曲线日变化格局,而日最大液流出现的时间随生长季节和实验处理不同而略有变化。移栽自4个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平均单位边材面积液流通量在展叶前、中和后期分别为26.24—54.45g·cm^-2·d^-1、114.33—355.39g·cm^-2·d^-1和58.32—304.03g·cm^-2·d^-1。展叶期间落叶松的日耗水量与距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位边材面积液流通量与针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环境因子随生长阶段和实验处理而变化,主要包括太阳辐射、水蒸气压亏缺、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其中太阳辐射通常是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兴安落叶松 热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4
17
作者 马玲 赵平 +3 位作者 饶兴权 蔡锡安 曾小平 陆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45-2151,共7页
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先锋树种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树干液流密度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并对其周围环境因子如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进行同步观测。通过分析发现... 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先锋树种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树干液流密度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并对其周围环境因子如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进行同步观测。通过分析发现马占相思边材厚度与胸径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马占相思树干液流密度最大值与边材面积具显著相关关系;马占相思树干东、南、西、北4个方位测得的液流密度具显著差异,且各方位相互之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马占相思树干液流每天到达峰值与光合有效辐射和水蒸气压亏缺到达峰值存在一定的时滞,这两个时滞与树高无关,个体间时滞差异在湿季较小,干季较大;干湿季液流平均值和最大值具显著差异,湿季蒸腾水量大于相同时间内干季蒸腾水量;液流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水蒸气压亏缺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显著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排序为: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水蒸气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 马占相思 树干液流 时滞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9
18
作者 马玲 饶兴权 +3 位作者 赵平 陆平 蔡锡安 曾小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东、南、西、北各方位测得的液流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相关;以北方位液流密度为自变量,其他各方位液流密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系数随时间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对9月和2月的液流和光合有效辐射及水蒸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作了对比,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认为是由于环境因子如温度低、雨雾多及落叶较多造成的.相关分析得出各样树间整树液流季节变化格型一致.分析了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后发现树干液流与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日内、日间、年内)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土壤湿度则在任何时间尺度(日内、日间、年内)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精确计算得出马占相思整树全年的平均蒸腾量为9 380.9 kg,最大整树蒸腾量为14 076.6 kg,最小整树蒸腾量为6 229.8 kg,个体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整树蒸腾量 方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林46杨’林分耗水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文国 袁玉欣 +5 位作者 王志刚 刘四围 王颖 刘玲 王彦超 侯军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5,共6页
应用热扩散原理,采用径流计和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树干液流和林内环境因子,分析‘中林46杨’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旨在为该地区更精确地估计生态用水定额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可为该区域杨树胶合板用材林的造林、营林及流... 应用热扩散原理,采用径流计和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树干液流和林内环境因子,分析‘中林46杨’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旨在为该地区更精确地估计生态用水定额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可为该区域杨树胶合板用材林的造林、营林及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中林46杨’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宽峰曲线,在4、6-10月的液流速率分别为6.21、12.96、11.07、8.18、5.86和2.98 cm/h;‘中林46杨’在夜间有微弱的上升液流,这可能与根压有关;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干液流受环境因子综合影响,影响大小依次是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林地10 cm土壤温度和风速,建立的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林46杨 热扩散法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奎 丁国栋 +3 位作者 原鹏飞 张进虎 孙毅 刘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采用基于热扩散原理的ES-SF茎流测量系统,监测了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附近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探讨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榆树干液流日... 采用基于热扩散原理的ES-SF茎流测量系统,监测了盐池毛乌素沙地白榆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自动气象站记录附近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探讨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榆树干液流日变化为多峰型,昼夜变化显著且夜间液流量小而稳定,晴天变化幅度最大,阴天变化幅度最小;树干液流主要集中在8:00-18:00,占全天液流总量的80%多;白榆树干液流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白榆 热扩散技术 树干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