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1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诗歌新型去理解元代散曲
2
作者 张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8,181,共11页
散曲是有元一代的主流诗歌形式,一方面是中国古诗中诗、词、曲的历史演进,另一方面是元代多民族一体士人圈的美学结晶,是多语言、多文化、多趣味在汉语中的艺术融合。散曲,体现了元代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多民族一体的新天下观中... 散曲是有元一代的主流诗歌形式,一方面是中国古诗中诗、词、曲的历史演进,另一方面是元代多民族一体士人圈的美学结晶,是多语言、多文化、多趣味在汉语中的艺术融合。散曲,体现了元代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多民族一体的新天下观中的主要特点:一是以新型的“俗”达到融合多样的灵活自由而又凝结成有时代特征的美学形式,二是在元代新型天下观中多民族互动融合的直率快活,三是以中华美学精神为核心的时代性体现为多民族一体中“一体”的“圆”的执着和“多”的“夸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诗体的散曲 元代多民族一体的审美形式 元代天下观中的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方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元散曲中蕴含各类文...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元散曲中蕴含各类文学模糊,要让译文读者同原文读者一样鉴赏和接受原作之模糊美,译者就应力争在其译作中再现原作的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 模糊 想象空间 翻译 模糊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散曲史研究与撰著评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扬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20世纪 3 0年代初 ,现代散曲学作为一门学问被建立起来。早期散曲史的研究以任中敏的《散曲概论》为较早的一部初具“史”形态的散曲研究著作 ,而卢前的《散曲史》则为元明清三代散曲的第一部通史 ,梁乙真则于 193 4年推出了第一部断代... 20世纪 3 0年代初 ,现代散曲学作为一门学问被建立起来。早期散曲史的研究以任中敏的《散曲概论》为较早的一部初具“史”形态的散曲研究著作 ,而卢前的《散曲史》则为元明清三代散曲的第一部通史 ,梁乙真则于 193 4年推出了第一部断代散曲文学史《元明散曲小史》。新时期散曲史的研究与撰著呈现复苏和创新的势头 ,在通史和断代史两个部门 ,都各有几部学术质量较佳的著作问世。代表者有羊春秋、李昌集、梁扬、杨东甫和杨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散曲史 现代散曲史 任中敏 《散曲概论》 《元明教曲小史》 梁乙真 通史 断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义山 田欣欣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2,共6页
在元曲作品中 ,有一部分篇目是以前代文人 (或他们的作品 )为描写和歌咏对象的 ,在这些作品中 ,元曲家有选择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某些方面。如出现在元曲家笔下的苏轼 ,曲家们便集中突出了他作为沦落文士、疏狂浪子和隐逸高人的形象特征。... 在元曲作品中 ,有一部分篇目是以前代文人 (或他们的作品 )为描写和歌咏对象的 ,在这些作品中 ,元曲家有选择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某些方面。如出现在元曲家笔下的苏轼 ,曲家们便集中突出了他作为沦落文士、疏狂浪子和隐逸高人的形象特征。在这些被突出的形象特征中 ,实际上蕴涵着元曲家的人格理想并寄寓着他们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 ,与作为历史人物的苏轼 ,已有了相当的距离。简而言之 ,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家 苏轼形象 “沦落文士” “疏狂浪子” “隐逸高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七十年散曲研究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义山 王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当代七十年散曲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即前三十年衰落、后二十年复兴和新世纪二十年繁盛。总体上看,当代七十年(尤其后四十年)散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不能比拟的,一大批散曲文献整理、曲体曲律和... 当代七十年散曲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即前三十年衰落、后二十年复兴和新世纪二十年繁盛。总体上看,当代七十年(尤其后四十年)散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不能比拟的,一大批散曲文献整理、曲体曲律和发展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科学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曲学史问题。总结评述中国当代七十年散曲研究可谓意义重大,其目的是鉴往开来,促进学术发展。对散曲学术发展史的总结评述,既要以重要成果和重要问题为基础,也要对问题研究和成果产生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思潮有所关注和思考,这样才能获得对散曲学术发展史较为全面正确的认知,也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评述,才能对未来的研究提供正确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曲 散曲史 散曲研究 散曲学 当代七十年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承前启后的重要曲家汤式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义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73,共5页
汤式是元末明初的重要曲家。他在改朝换代之际的感慨兴亡和入明后的颂圣美新之作为散曲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散曲创作继承了元代后期散曲文学俗中求雅的传统,既维护了散曲文学固有的文体特征,又在徘体技巧和雅俗融炼方面给明曲家以... 汤式是元末明初的重要曲家。他在改朝换代之际的感慨兴亡和入明后的颂圣美新之作为散曲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散曲创作继承了元代后期散曲文学俗中求雅的传统,既维护了散曲文学固有的文体特征,又在徘体技巧和雅俗融炼方面给明曲家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散曲 汤式 承前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散曲对元杂剧形成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门岿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1,共4页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
关键词 散曲 元杂剧 套数 唱曲 乐调 曲牌 本色美 艺术特色 体式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桥道情综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尹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91,共6页
板桥道情作于郑燮一生中最为困顿偃蹇之时 ,作者以儒道互补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其词通俗易懂 ,其意深沉宏远 ,具有纵观千载的历史意识和醒世觉人的劝诫作用。
关键词 郑燮 道情 郑元和 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子振籍贯考——兼与易小斌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昌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34-238,共5页
元代著名词曲家冯子振的籍贯共有五种说法,即东海说、攸县说、湘乡说、宁乡说、双峰说,而以"攸县说"最为盛行。然据传世文献及冯子振故居、墓地、后裔等佐证材料,可证冯子振籍贯是湘乡县。
关键词 冯子振 籍贯 湘乡县 元史 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元散曲》辑录的南套、南北合套考辨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建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共6页
考辨现存元代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之真伪,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散曲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意义重大。通过对《全元散曲》所辑元代南套和南北合套中南曲曲牌的曲律学考察,并与"戏文三种"和《九宫正始》所存的元代南曲相比较,根... 考辨现存元代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之真伪,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散曲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意义重大。通过对《全元散曲》所辑元代南套和南北合套中南曲曲牌的曲律学考察,并与"戏文三种"和《九宫正始》所存的元代南曲相比较,根据曲牌在历史演变中同阶段相应的原则,获得了新的见解:在现存于《全元散曲》的17套南套和南北合套中,有6套元曲,另11套为明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散曲》 南套 南北合套 元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元散曲看元代文人的生命意识与文化心态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特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8,68,共4页
元代散曲中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超脱的方式则是消极的及时行乐或隐遁山林。元散曲作家对生命的独特领悟和超脱方式是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对认识元代文人的心态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代散曲 生命意识 文人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前对近代散曲学的贡献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卢前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曲学理论家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散曲史”概念 ,其散曲美学观新旧兼容 ,体现出极端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卢氏还是一位业绩卓著的散曲文献学家。
关键词 卢前 散曲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松江宋氏家族的散曲创作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丽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8,共6页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望族世家,其中宋徵舆家族是明清易代之际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室。宋氏家族不仅是此际诗坛上实力最雄厚的创作群体,而且词曲创作亦造诣极深。宋存标、宋徵璧、宋徵舆、宋思玉,伯仲、叔侄的散曲唱和体...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望族世家,其中宋徵舆家族是明清易代之际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室。宋氏家族不仅是此际诗坛上实力最雄厚的创作群体,而且词曲创作亦造诣极深。宋存标、宋徵璧、宋徵舆、宋思玉,伯仲、叔侄的散曲唱和体现出风格、题材方面的内在统一和延续,并在思想倾向、情感基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文学传承的特性。宋氏家族散曲创作取向的趋同,与明清之际社会审美思潮和家族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 宋氏族家族 散曲 创作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散曲发展分期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义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对元散曲发展分期的研究 ,历来是曲论家们最感兴趣的论题之一。其中主要有三种分法 :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前二种分法比较流行 ,后一种分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元散曲发展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元散曲 分期 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元叙事散曲与早期杂剧剧本的编写形态——以散曲的叙事主人公与杂剧的主唱人比较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大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75,共13页
"叙事主人公"的设置是金元叙事散曲的曲文叙事体制的本质性、核心性要素,它需要在故事情境中设置一个第一人称身份的叙述人,并以其视角、立场来叙述故事的发展进程。比较而言,元杂剧曲词则由"主唱人"(正末或正旦)... "叙事主人公"的设置是金元叙事散曲的曲文叙事体制的本质性、核心性要素,它需要在故事情境中设置一个第一人称身份的叙述人,并以其视角、立场来叙述故事的发展进程。比较而言,元杂剧曲词则由"主唱人"(正末或正旦)来负责表述,"主唱人"以第一人称身份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而做代言体的曲唱,他既是杂剧曲词的叙述人,也是杂剧故事的主人公,故而是杂剧曲词的"叙事主人公"。叙事散曲和杂剧曲词都需要作者在一个故事情境中、以叙事主人公的立场来拟编叙事性质的曲词,二者在叙事体制上并无本质的割裂,只是杂剧曲词被纳入到脚色扮演体制中来使用了。叙事散曲、杂剧曲词的这种文本属性和编写情况提示我们,金元杂剧的早期剧本,当是与组套体叙事散曲相类的文本形态,它承自宋代就已出现的书面编写的"杂剧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散曲 杂剧曲词 叙事主人公 主唱人 早期杂剧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群玉》选编者为胡存善臆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云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66,共7页
《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任中敏疑为胡存善,隋树森据贾本《录鬼簿》中的一条材料反驳之而定为无名氏。实际上,隋先生忽略了《录鬼簿》存在多种版本的复杂情况。爬梳《录鬼簿》诸版本著录《丛珠》的情况,可以确定《丛珠》的归属,藉此可以... 《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任中敏疑为胡存善,隋树森据贾本《录鬼簿》中的一条材料反驳之而定为无名氏。实际上,隋先生忽略了《录鬼簿》存在多种版本的复杂情况。爬梳《录鬼簿》诸版本著录《丛珠》的情况,可以确定《丛珠》的归属,藉此可以进一步证明《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为胡存善。《乐府群玉》“编次有伦”的特点以及选曲风格与《录鬼簿》胡存善小传等材料相契合;该书张可久小令精选自《今乐府》,而后者是胡氏对张可久30年创作的精选;胡氏交游广泛,具有较高的解曲能力和编刊散曲集的经验,这些都是胡存善选编《乐府群玉》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群玉》 胡存善 《录鬼簿》 《今乐府》 元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贯云石对汉文化传统的接受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维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6-79,共4页
接受与融合是民族融合时期文坛的主题之一。贯云石就是一位在散曲创作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吾尔族作家。他的散曲以俊逸质朴、豪迈爽健的风格在散曲作家中独具特色;他的思想修养、人生经历与创作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作家接受汉文化传统的... 接受与融合是民族融合时期文坛的主题之一。贯云石就是一位在散曲创作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吾尔族作家。他的散曲以俊逸质朴、豪迈爽健的风格在散曲作家中独具特色;他的思想修养、人生经历与创作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作家接受汉文化传统的熏陶与浸润,并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加以融会,从而真实地反映了民族融合时期汉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亲和力。这对我们准确理解元代文学多元繁复的色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贯云石 汉文化 接受 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勒会见记》与中国戏曲——古代维吾尔族戏剧与中国戏剧之刍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人雄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2-55,共4页
分析回鹘文戏剧《弥勒会见记》、西域乐舞杂艺等的流传,以及维吾尔散曲家的成就,可见古代西域的戏剧歌舞文化同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联系密切,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回鹘文戏剧 西域乐舞 散曲 中国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篇诚妙咏 选论亦华章--20世纪中国曲坛殿军羊春秋的曲作、曲论与曲选
20
作者 赵义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8,共9页
羊春秋先生是20世纪后期曲坛上曲作、曲论、曲选兼具的一位散曲大家。他锋芒毕露、幽愤雄豪的散曲创作,既讽且颂,多以丰富的想象,精彩的比喻,夸张的语言,写宏阔之境,抒雄放之情,显豪辣之风,在20世纪曲坛独树一帜。他的《散曲通论》,在... 羊春秋先生是20世纪后期曲坛上曲作、曲论、曲选兼具的一位散曲大家。他锋芒毕露、幽愤雄豪的散曲创作,既讽且颂,多以丰富的想象,精彩的比喻,夸张的语言,写宏阔之境,抒雄放之情,显豪辣之风,在20世纪曲坛独树一帜。他的《散曲通论》,在曲论中首以"通论"名书,涉题丰富,论述周详,在散曲渊源、体制特征、作家创作、风格流派等论述中,简明扼要、切中肯綮,既融前贤高论,又时出自我新见,既能给读者以理论启迪,又能给人以语言表达清通洁净的阅读快感。他的《元明清散曲三百首》,暨具有史家意识,又具有作家眼光,可谓选有特色,注有功底,评有妙语,与他的曲作、曲论一致,都表现出对豪放本色曲风的推崇。本文首次认为,羊春秋先生曲作、曲论、曲选兼具的曲学成就,不愧为20世纪中国曲坛的殿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曲创作 散曲研究 散曲选注 羊春秋 《散曲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