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南北支分流口江心洲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凌霄 戴志军 +3 位作者 梅雪菲 王杰 楼亚颖 乔红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7,共13页
地处径潮流汇合处的河口分流口江心洲在河口河势变迁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59-2022年长江北支入口段实测地形数据、长江入海水沙以及南北支分水分沙比等数据,对北支入口段新生江心洲动力地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9-2... 地处径潮流汇合处的河口分流口江心洲在河口河势变迁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59-2022年长江北支入口段实测地形数据、长江入海水沙以及南北支分水分沙比等数据,对北支入口段新生江心洲动力地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9-2022年期间新生江心洲地貌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97年)北支主流位于崇头一侧,新生江心洲向海门港侧迁移;第二阶段(1997-2008年)崇头侧泥沙淤积,新生江心洲重新迁移至崇头侧;第三阶段(2008-2017年)新生江心洲形状与位置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变化较小,但体积趋于增长态势;第四阶段(2017-2022年)新生江心洲经历冲刷且高程大幅降低,但形状位置没有明显改变。其中新生江心洲位置与形态的变化受白茆沙分流比以及北支主流变化影响较大,但沙洲的高程因洪水事件而出现强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心洲 动力地貌演变 长江口北支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上段滩槽演变过程研究
2
作者 王凌霄 戴志军 +3 位作者 梅雪菲 王杰 楼亚颖 乔红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3-676,共14页
滩槽系统是河口普遍存在的地貌单元,其演变过程直接关乎航槽稳定与滩涂资源利用。利用1992年—2022年长江口北支上段实测地形资料、Landsat遥感影像及长江入海水沙、南北支分流比等数据,分析北支上段滩槽演变过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 滩槽系统是河口普遍存在的地貌单元,其演变过程直接关乎航槽稳定与滩涂资源利用。利用1992年—2022年长江口北支上段实测地形资料、Landsat遥感影像及长江入海水沙、南北支分流比等数据,分析北支上段滩槽演变过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头边滩淤涨速率为0.32 km^(2)/a,新跃沙为0.25 km^(2)/a,其中超过50%的研究区边滩淤涨发生在2000年—2003年。同时,崇头河槽在2000年—2008年发生明显侵蚀,容积扩大超过50%。崇头边滩与新跃沙淤涨泥沙来源主要由潮流带入,受上游来沙影响较小。由于北支青龙港河道弯曲及涌潮现象,引起新跃沙快速淤涨。崇头边滩在洪季受径潮流顶托造成泥沙落淤;在枯季因科氏力与淤涨滩涂扩展,形成涨潮冲刷槽,构成北支“槽冲滩淤”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系统 动力地貌演变 潮汐不对称 长江口 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上游端水下浅滩发育及水沙动力过程
3
作者 佘慧俊 郭磊城 +1 位作者 叶新 张国安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7,共12页
最近10余年长江口北支入口处发育了新江心沙沙体,该沙体日渐淤涨,有堵塞北支入口的趋势。认识新江心沙发育后北支的水沙动力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辨识河道演化趋势。基于2023年1月和8月洪枯季大潮期间,沿北支河道多站位的同步水沙观测数据... 最近10余年长江口北支入口处发育了新江心沙沙体,该沙体日渐淤涨,有堵塞北支入口的趋势。认识新江心沙发育后北支的水沙动力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辨识河道演化趋势。基于2023年1月和8月洪枯季大潮期间,沿北支河道多站位的同步水沙观测数据,分析表明:(1)洪季水动力强于枯季,北支水动力强于南北支分汊口,枯季下段水动力强于中上段,洪季反之。(2)新江心沙附近处悬沙浓度低,北支河道内中段悬沙浓度高,洪季悬沙浓度显著大于枯季。(3)北支输沙率大于新江心沙附近,新江心沙与周边水域的泥沙交换强度较小。(4)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束窄和淤浅的北支河道加剧了新江心沙的淤涨发育,高浊度的北支及涨潮优势为新江心沙的发育提供丰富的物源,北支涌潮上溯及南北支分汊口涨潮流相位差为新江心沙淤积提供了动力条件。这些认识可以解释新江心沙淤涨的泥沙来源和动力机制,可为北支河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支 水动力 新江心沙 涌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沉积动力环境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贾海林 刘苍字 杨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6,共7页
长江口北支为喇叭形准强潮河口 ,其发育深受地形条件、水动力因素和泥沙来源的制约 ,并因此而形成了复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作者以北支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为依据 ,阐明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试用M .Pejrup的新三角... 长江口北支为喇叭形准强潮河口 ,其发育深受地形条件、水动力因素和泥沙来源的制约 ,并因此而形成了复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作者以北支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为依据 ,阐明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试用M .Pejrup的新三角图式划分长江口北支的沉积动力环境 (相 ) ,以期揭示北支的沉积作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 沉积动力环境 三角图式 表层沉积物 沉积机制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炜 李九发 +4 位作者 李占海 戴志军 闫虹 徐敏 赵军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91,共8页
随着崇明北侧岸滩的自然淤涨和人工圈围,北支河道显著束窄,"喇叭口"顶点位置下移。在新的地形及流域来水来沙变异背景下,作为长江河口的分支强潮汊道,其悬沙运动与输移特点值得探讨。根据2010年4月小潮至大潮连续8d的半个半... 随着崇明北侧岸滩的自然淤涨和人工圈围,北支河道显著束窄,"喇叭口"顶点位置下移。在新的地形及流域来水来沙变异背景下,作为长江河口的分支强潮汊道,其悬沙运动与输移特点值得探讨。根据2010年4月小潮至大潮连续8d的半个半月潮水沙观测,结合多年不同河段水沙观测数据得到的含沙量过程曲线显示:整个河道潮流强、含沙量高,含沙量过程曲线呈"单峰—双峰—单峰"的变化特点;河道悬沙的输移以平流输移和"潮泵输移"为主,以"喇叭口"顶点为界,上游段河道平流输移占主导地位,"潮泵输移"次之;下游段"潮泵输移"占主导,平流输移次之。净输沙总量呈:上段河道向海,下段河道向陆,在"喇叭口"顶点附近存在一个泥沙汇聚的最大浑浊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河道 含沙量 悬沙输运 潮流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盐水倒灌的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肖成猷 朱建荣 沈焕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4-132,共9页
Xiao Chengyou, Zhu Jianrong, Shen Huant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关键词 长江河口 盐水入侵 盐水倒灌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郑金秀 胡菊香 +1 位作者 彭建华 汪红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2-1106,共5页
长江口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时空分布等生态特征有别于其它水体。2005年秋季(丰水期)和2006年春季(枯水期)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沿南北支由西向东设立3个采样断面共20个采样点。共采集... 长江口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时空分布等生态特征有别于其它水体。2005年秋季(丰水期)和2006年春季(枯水期)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沿南北支由西向东设立3个采样断面共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27种,其中轮虫65种,原生动物107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40种。优势种包括龟甲轮虫(Keratella)、刺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砂壳虫(Difflugia)、表壳虫(Arcella)、砂壳纤毛虫(Tintinnid)、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象鼻溞(Bosmina)等。文章对南北两支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南支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多样都高于北支,南北两支的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很低。南北两支水域环境的不同造成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较大差异,文章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其中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温的季节性决定了浮游动物在时间分布上的变化。盐度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决定了其物种生态类型及空间分布。从整体上看,南北支主要受长江径流控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淡水种为主,咸水种在断面3出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 比较 长江口 南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北支潮位与潮差的时空变化和机理 被引量:25
8
作者 宋永港 朱建荣 吴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9,共10页
考虑长江河口径流、潮汐和风场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和定量分析北支潮位和潮差时空变化和动力机制.北支月平均潮位呈现出从1月到7月逐渐增大,从8月到12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主要决定于径流量产生的余水位.潮差具有季节变化,一年中出现两... 考虑长江河口径流、潮汐和风场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和定量分析北支潮位和潮差时空变化和动力机制.北支月平均潮位呈现出从1月到7月逐渐增大,从8月到12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主要决定于径流量产生的余水位.潮差具有季节变化,一年中出现两次极大值和两次极小值.两次极大值出现在3月(农历二月)和9月(农历八月),两次极小值出现在6月(农历五月)和12月(农历十一月).青龙港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主要由潮汐强度决定,也与潮汐季节性变化和径流量有关.北支平均潮位、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纵向上基本呈现从下游往上游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北支的潮差变化呈现出从口门向中段逐渐增大,再从中段向上段逐渐减小的规律.冬季偏北风使青龙港潮位增大,夏季偏南风使青龙港潮位和潮差略微减小,风对北支潮差几乎没有影响.径流产生的余水位增加潮位,径流对潮汐具有抑制作用,使潮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北支 潮位 潮差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2013年和2014年枯季盐水入侵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磊 窦希萍 +2 位作者 高祥宇 徐海东 缴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研究长江口枯季盐水入侵及北支盐水倒灌特性,于2013年12月及2014年2月两次对长江口南北支分汊口处进行全潮同步水文测验,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北支进口盐度比同期南支白茆沙水域的高出一个数量级。水域盐度与径流量大小... 为研究长江口枯季盐水入侵及北支盐水倒灌特性,于2013年12月及2014年2月两次对长江口南北支分汊口处进行全潮同步水文测验,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北支进口盐度比同期南支白茆沙水域的高出一个数量级。水域盐度与径流量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与潮差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较小、潮差较大时,北支盐水会发生倒灌。由于下泄径流的顶托,迫使倒灌盐水北偏,使得白茆沙北水道盐度大于南水道。风应力对盐水入侵的影响不可忽视,持续的南风会减弱长江口北支的盐水入侵。在枯季条件下,北支倒灌盐水一般沿白茆沙北水道南侧下泄。大潮时倒灌进入南支的盐水在白茆沙水域有一定时间的滞留,使得白茆沙水域盐度往往会在大潮后的中潮期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入侵 枯季 北支 风应力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对北槽盐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范中亚 葛建忠 +1 位作者 丁平兴 潘灵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1-189,共9页
基于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FVCOM,聚焦于北槽盐度在工程一、二、三期建设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考虑径流、潮汐和风场的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和定量分析在各工程阶段特征时刻和半月潮周期平均盐度分布特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后,等盐线显... 基于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FVCOM,聚焦于北槽盐度在工程一、二、三期建设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考虑径流、潮汐和风场的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和定量分析在各工程阶段特征时刻和半月潮周期平均盐度分布特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后,等盐线显著下移.二期工程后,等盐线继续下移;1‰~5‰低盐水控制范围增大;中下段垂向混合变弱,部分时刻盐淡水混合类型从部分混合类型变成高度分层型.三期工程后,1‰~5‰低盐水控制范围继续增大;下段高盐水上溯,相比工程前有少许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北槽 深水航道工程 盐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永红 沈焕庭 +1 位作者 李广雪 刘高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5-150,共6页
根据1861~2002年100多年中的15幅海图资料,以GIS技术为支持,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长江河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进行了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并对比计算了多年来新桥水道0m岸线和5m等深线以及横断面的演变.... 根据1861~2002年100多年中的15幅海图资料,以GIS技术为支持,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长江河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进行了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并对比计算了多年来新桥水道0m岸线和5m等深线以及横断面的演变.计算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自1861年以来新桥水道冲淤过程明显被分为三个阶段:1861~1926年的66a间新桥水道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后又重新产生淤积,总容积变化不大;1926~1958年的33a间新桥水道在不断的冲刷中总容积由2.603亿m^3增长到5.076亿m^3;1958年至今的45a时间里水道容积基本保持在平均5.02亿m^3.1926年新桥水道10m等深线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1947年5m等深线向上延伸,扁担沙已经不再与崇明岛相连;1958年上下扁担沙的5m等深线基本连成一体,可以认为此时新桥水道已经形成.从新桥水道的横断面变化来看,其主泓不断发生变化,主泓经历了向北移的过程,移动约为1.1~2.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支涨潮槽 冲淤变化 定量计算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的涌潮及其对河口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沈良 陈吉余 谷国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80,共7页
根据现场踏勘、实测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发育、种类、形态和特点,并利用流体水跃现象的Froude数判别,解释了涌潮成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河槽束狭加大涨潮流速,河床淤浅则减缓潮波传速。北支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河槽... 根据现场踏勘、实测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发育、种类、形态和特点,并利用流体水跃现象的Froude数判别,解释了涌潮成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河槽束狭加大涨潮流速,河床淤浅则减缓潮波传速。北支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河槽不断束狭、河床逐渐淤浅是近年来涌潮发生次数增多、潮头增大的原因。随着涌潮潮头的推进,大量水沙上溯,这对北支和南支上段的滩、槽变化和河口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潮波传播 水沙倒灌 长江口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净盐通量的观测与计算 被引量:14
13
作者 茅志昌 沈焕庭 陈景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根据 2 0 0 1年 4月 1 0— 1 3日长江口大潮期 5个潮周期 3条测量船的同步连续观测资料 ,计算了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的净盐通量为 5 4 5× 1 0 6 t,这一结果为预测长江口南支及青草沙水源地的咸潮入侵强度和开发利用长江口淡水资源... 根据 2 0 0 1年 4月 1 0— 1 3日长江口大潮期 5个潮周期 3条测量船的同步连续观测资料 ,计算了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的净盐通量为 5 4 5× 1 0 6 t,这一结果为预测长江口南支及青草沙水源地的咸潮入侵强度和开发利用长江口淡水资源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盐通量 同步连续观测 成潮入侵强度 长江口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黏性细颗粒泥沙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扬 庞重光 +1 位作者 金鹰 周晶晶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4,共7页
选用长江口北槽黏性细颗粒泥沙,在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中通过静水沉降、动水沉降等各种试验手段了解其基本特性。在静水沉降管中观测了胶粒的电化学絮凝过程和重力碰并过程,于不同盐度条件下找出最佳絮凝盐度;并通过黏性细颗粒泥沙在... 选用长江口北槽黏性细颗粒泥沙,在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中通过静水沉降、动水沉降等各种试验手段了解其基本特性。在静水沉降管中观测了胶粒的电化学絮凝过程和重力碰并过程,于不同盐度条件下找出最佳絮凝盐度;并通过黏性细颗粒泥沙在流动海水中絮凝的试验研究,揭示其在动水中絮凝的机理和规律,及不同条件下的起动流速、不淤流速、沉降速度等特征值,从而分析其落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槽细颗粒黏性泥沙的最佳絮凝盐度约为15,起动流速为15~20cm/s,这与泥沙的淤积固结时间有关,而不淤流速约为60cm/s。并由试验得到了挟沙力与流速之间的经验关系,以及用于估算不同流速条件下泥沙沉降速度及淤积量的经验公式。这些结果可用于长江口航道的疏浚、整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槽 细颗粒泥沙 絮凝 沉速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遥感测深技术的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势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东 潘雪峰 张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7,共5页
以长江口南支河段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反演的1999年水下地形和该河段2002年实测水深数据,结合长江口来水来沙现状和河段特征,分析了河段的冲淤变化和沙体迁移规律,提出了需采取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从1999到2002... 以长江口南支河段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反演的1999年水下地形和该河段2002年实测水深数据,结合长江口来水来沙现状和河段特征,分析了河段的冲淤变化和沙体迁移规律,提出了需采取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从1999到2002年南支河段总体发生冲刷,年平均冲刷量为0.192 6亿m3,河道内白茆沙、新浏河沙和新浏河沙包的沙头年平均后退467,374和421 m;(2)上、下扁担沙之间由于串沟发育,两者有分离的趋势,沙体5 m等深线的变动格局显示两沙体沙尾向下移动导致新桥水道上段水深加深、下段南侧水深变浅;(3)固定白茆沙和上、下扁担沙沙体,对维持南支河段航道的航运、稳定南北槽河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支河段 遥感测深 冲淤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源地取水口盐度对径潮动力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磊 陈黎明 +2 位作者 高祥宇 缴健 胡静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3,共10页
上海市饮用水的80%来自长江口三大水源地——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枯季盐水入侵一直是长江口水源地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作为河口区域的主要动力,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径流和潮汐对长江口水源地盐水入侵的影响。通过建立长... 上海市饮用水的80%来自长江口三大水源地——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枯季盐水入侵一直是长江口水源地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作为河口区域的主要动力,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径流和潮汐对长江口水源地盐水入侵的影响。通过建立长江口平面二维潮流盐度数学模型,对长江口盐水入侵进行模拟,分析了水源地取水口盐度过程与潮位过程的关系,探讨了北支盐水倒灌对水源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大水源地因位置不同,盐度过程线特征也不相同。水源地取水口盐度过程线与潮位过程线的关系可作为受北支倒灌盐水和正面入侵盐水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北支盐水倒灌发生时,东风西沙水库、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水源地分别在大潮、中潮及小潮时受倒灌盐水影响最为严重。随着径流增大,水源地受盐水入侵影响的时间会提前,但是盐度则随径流的增大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入侵 长江口 水源地 径流 潮汐 北支盐水倒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朱建荣 吴辉 顾玉亮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研究了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当径流量取11 000 m3/s,风况取风速为6 m/s的北风时,长江河口北支上段大潮、中潮、小潮和半月平均盐通量分别为-26.28,-14.65,-1.58和-15.83 t/s,发生北支盐分倒灌进入南支,大潮... 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研究了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当径流量取11 000 m3/s,风况取风速为6 m/s的北风时,长江河口北支上段大潮、中潮、小潮和半月平均盐通量分别为-26.28,-14.65,-1.58和-15.83 t/s,发生北支盐分倒灌进入南支,大潮期间的盐分倒灌量远大于小潮期间。通过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径流量、潮汐和风况对北支倒灌盐通量的影响:枯季北支盐分倒灌随径流量增加而减弱、减小而增强,随潮汐减弱而减小、增强而增加,随北风风应力增强而增加、减弱而减小。计算分析了1998—1999年冬季长江河口北支日均盐通量可知,在径流量小和潮汐强的情况下发生严重的北支盐分倒灌,量值达到-37 t/s。从长江河口北支盐通量时间变化过程看,在季节时间尺度上盐通量主要决定于径流量,从半月时间尺度上大、小潮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北支 倒灌盐通量 径流量 潮差 风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三维水动力及污染物输送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祖信 华祖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9-243,共5页
以POM(princetonoceanmodel)模型为基础 ,建立了长江口南支三维水流及污染物质输运数学模型 ,模拟了长江口南支三维流场分布 ,并以上海西区某一排污口为例 ,对产生的污染带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
关键词 三维水动力 污染物输送 长江口南支 POM模型 数值模拟 三维水流流场 水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小潮至大潮水沙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方方 李占海 +1 位作者 李九发 陈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2,共8页
根据2010年4月23日至30日在长江口北支主槽内获得的流速和悬沙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从小潮到大潮连续变化过程中北支的水沙输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小潮到大潮余流和单宽输水量不断增加,输水方向向海。单宽输沙量从小潮到大... 根据2010年4月23日至30日在长江口北支主槽内获得的流速和悬沙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从小潮到大潮连续变化过程中北支的水沙输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小潮到大潮余流和单宽输水量不断增加,输水方向向海。单宽输沙量从小潮到大潮趋于增加,但输沙方向具有小潮和大潮向海、中潮向陆的特点。在各输沙项中,平流输沙占主要地位,其输沙方向向海,输沙量从小潮到大潮显著增加,大潮输沙量约为小潮的46倍;潮泵输沙占次要地位,其输沙强度和输沙方向随潮周期变化频繁;垂向净环流的输沙强度很小,输沙方向向陆。此外,从小潮到大潮的过程中,一些重要输沙项的贡献率随潮周期变化显著,这表明各潮周期的悬沙输运机制有时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 机制分解法 水沙输运 含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年3月长江河口水文观测和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建荣 刘新成 +1 位作者 沈焕庭 肖成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3,共7页
基于长江河口1996年3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北支涨潮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速,余流指向上游,存在着严重的外海盐水入侵。在南支中上游,盐度的变化受外海盐水的入侵和北支盐水的倒灌的共同影响,盐度变化与一般河口的变化规律不同;在... 基于长江河口1996年3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北支涨潮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速,余流指向上游,存在着严重的外海盐水入侵。在南支中上游,盐度的变化受外海盐水的入侵和北支盐水的倒灌的共同影响,盐度变化与一般河口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大潮和中潮前期,盐度主要受下游外海盐水入侵的影响,在中潮后期和小潮期间,盐度主要受大潮期间上游北支倒灌盐水下移的影响。在南支下游,落潮流大于涨潮流,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盐度最大值发生在涨憩,最小值发生在落憩,盐度变化受外海盐水入侵的影响,水文状况遵循一般河口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潮流 径流 盐水入侵 北支倒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