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5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faults prediction of running state of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and reconfigurable integration of serie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被引量:3
1
作者 Xu Xiaoli Zuo Yunbo +2 位作者 Chen Tao Liu Xiuli Chen Shanpe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24-232,共9页
Fault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running state of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hat ensur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in health state. For multiple types of mo... Fault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running state of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hat ensur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in health state. For multiple types of modern, high-end and key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early faults prediction method for multi-type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which is favorable for predicting early faults of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in non-stationary, nonlinear, variabl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long-time running state; the paper shall introduce the reconfigurabl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serie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based on which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latform of serie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is built. This platform can adapt to integrated R&D of serie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high technology, multiple species and low volume. With the help of this platform, serie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were developed, and the Remote Network Security Monitoring Center for Facility Groups was built.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how that: this new fault prediction method has 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features extraction of typical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ulti-information fusi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decision-making and so on, improving the processing accuracy, relev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information; new reconfigurable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improved the integration level and R&D efficiency of serie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as well as expande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serie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developed based on reconfigurable integration platform has alread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ensuring safety operation of equipment, stabilizing product quality, optimizing running state,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ing working conditions,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maintenance, advancing equipment utilization, saving maintenance charge and enhanc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EARLY FAULTS safety 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S RECONFIGURABLE INTEG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safety monitoring for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方林 何旭辉 +1 位作者 陈政清 曾储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3期332-335,共4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the integrity, safety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real time for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a large structura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was described. The monitori... In order to evaluate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the integrity, safety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real time for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a large structura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was described. The monitoring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sensor system, signal sampl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and safe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measured data analysis, main monitoring contents and layout of measuring points were determined. The vibration response monitoring was significantly investigated. The main contents of safety monitoring on vibration response monitoring are vibr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collision avoidance of the bridge piers, vibration of girders on high piers for the bridge approach and earthquake. As a field laboratory, the safety monitorying system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unknown and indeterminate problems on bridge structures and specific environment around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safety monitoring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vibration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age and Benefit of an Overhead Line Monitoring System 被引量:4
3
作者 M. Muhr S. Pack S. Jaufer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48-2654,共7页
Overhead line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Contrary to the distributions networks,the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ists only in exceptional cases of longer cable lines.Typical exceptions are conne... Overhead line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Contrary to the distributions networks,the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ists only in exceptional cases of longer cable lines.Typical exceptions are connections of cavern power plants,approaches to airports or bird sanctuaries and lines in urban centres.In the majority of cases,an overhead line is the most economic and practicable solution for the energy transmission.In tourism regions,an overhead line will be seen as impairment of nature or landscape and so the approval chain and procedure is in most countries long-winded and circumstantial.At the other hand,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Europe is growing and the volatility of transmitted power is also increasing during the last decade caus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electric energy market.This opening process leads to a stopping of the enlargement of the interoperation network and to a minimisa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existing lines.Today the network operates more often at the limit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small and large-areas disturbances and blackouts are increasing.The operators of transmission lines are forced to ensure the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and so they have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One solution is to monitor the critical(heavy loaded)overhead lines.For example,with the knowledge of the thermal condition,the risk of unexpected outages can be reduced.Today several monitoring systems are available on the market.They differ in the principle and techniques of the condition evaluation.The three most interesting output variables are the line temperature,the capable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he actual sag of the investigated section.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overhead line monitoring system and also an outline over the usage and benefit for the application will be given.Thermal monitoring is one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 and for increasing or optimising the capable transmission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监测系统 安全问题 热量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冰 曾勇 +1 位作者 易富 杜常博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渗流场是诱发尾矿坝渗流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是保障尾矿坝安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降低尾矿坝溃坝风险。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从尾矿坝的渗流失稳破坏类型与影响因素、渗流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安全监测预警... 渗流场是诱发尾矿坝渗流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是保障尾矿坝安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降低尾矿坝溃坝风险。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从尾矿坝的渗流失稳破坏类型与影响因素、渗流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安全监测预警研究三大方向进行综述,指出了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中存在渗透破坏判别方法研究不足、缺乏对渗流场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宏-细观多尺度模型试验测量手段及其概化分区方法的研究不足,以及缺乏综合性稳定分析与评价方法及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当前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领域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今后重点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渗流稳定性 渗流场 安全监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穴储气库井场天然气泄漏监测及点位布设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锋 胡浩 +3 位作者 陈加松 张宏 廖友强 邹先坚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2-1124,共13页
现有可燃性气体检测传感器具有精度低、点位多、影响因素多且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盐穴储气库井场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井场天然气微泄漏高精度监测及点位布设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调研不同可燃性气体检测技术性能,采用了点射式激光甲烷... 现有可燃性气体检测传感器具有精度低、点位多、影响因素多且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盐穴储气库井场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井场天然气微泄漏高精度监测及点位布设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调研不同可燃性气体检测技术性能,采用了点射式激光甲烷探测仪对井场区域进行高精度实时监测。然后,建立不同监测点位泄漏气体成功监测的概率预测模型。基于泄漏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内外界如风向、风速、泄漏点、泄漏速率等条件下泄漏气体在盐穴储气库井场中的扩散规律。最后,以经济性、监测概率为约束条件,形成了井场微泄漏高精度监测及点位布设优选方法。通过建立软件监测平台,对井场微泄漏进行实时监测与精确预警。结果表明,井口和阀组中心连线的布设方案最优,气体微泄漏的成功监测概率达到75%。该方法实现了盐穴储气库井场微泄漏的实时监测和有效预警,有效降低了储气库密封性失效后产生泄漏事件的风险,保障了盐穴储气库的长期安全监测与高效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盐穴储气库 激光传感器 泄漏监测 点位布设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D-GRU组合模型在煤矿瓦斯体积分数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盛武 樊斌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9-1348,共10页
为更好厘清瓦斯体积分数数据中长期依赖关系,实现更加精确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门控循环单元(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ated Recurrent Unit,EMD-GRU)组合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经验... 为更好厘清瓦斯体积分数数据中长期依赖关系,实现更加精确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门控循环单元(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ated Recurrent Unit,EMD-GRU)组合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复杂瓦斯体积分数数据分解为多个平稳序列,并对每个序列采用双层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GRU)进行时序预测;然后,将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最后,将EMD-GRU模型应用于某矿智能综采工作面瓦斯气体体积分数预测。结果表明:EMD-GRU模型较经验模态分解-长短期记忆(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EMD-LSTM)神经网络模型、传统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和GRU模型,其均方误差(ERMS)分别减少11.57%、33.86%、48.7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MAP)分别降低19.55%、28.23%和32.76%,同时,在测试集中有着更高的拟合效果(R2=0.9789),验证了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准度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经验模态分解 门控循环单元 井下监测数据 瓦斯体积分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数字孪生技术的桥梁结构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测方法
7
作者 翟越 赵腾 +3 位作者 雷尚学 王会峰 杨永明 张韵生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69-3079,共11页
为了增强钢筋混凝土桥梁在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估能力,依托自研监测设备,设计监测点布设位置,确定监测阈值并搭建智能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风险智能监测与定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桥梁结构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模型交互,... 为了增强钢筋混凝土桥梁在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估能力,依托自研监测设备,设计监测点布设位置,确定监测阈值并搭建智能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风险智能监测与定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桥梁结构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模型交互,实现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实时预测分析,达到模拟结果可视化,并以湖北某市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为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桥梁目前处于安全状态,与监测结果一致,并通过接近阈值的监测数据预测出A2联箱梁桥墩及支座发生结构损伤的可能性较高;该方法对于桥梁结构安全性分析判断有着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桥梁结构安全 数字孪生 智能监测 数值分析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因子优选算法的面板堆石坝变形预测模型
8
作者 郑好 李登华 丁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6,共9页
面板堆石坝变形主要受外部荷载和内部材料蠕变影响,而影响因子过多会造成特征冗余,引起预测精度过拟合问题;因子过少导致信息表达不全,造成预测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涵盖面广,可解释性强的因子集并从中优选格外重要.... 面板堆石坝变形主要受外部荷载和内部材料蠕变影响,而影响因子过多会造成特征冗余,引起预测精度过拟合问题;因子过少导致信息表达不全,造成预测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涵盖面广,可解释性强的因子集并从中优选格外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集成因子优选算法的面板堆石坝变形预测模型,使用ReliefF与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算法通过权重集成获得因子贡献值排序,再分析因子累计贡献率差量阈值剔除非关键因子,获得关键因子.以新疆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以特征缩减率FRR、归一化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nMAP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以及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面对不同的预测模型都可准确地获得最佳因子,有效地提升了预测精度.相对于传统因子优选算法适应性更强,预测能力提升最显著,解决了影响因子冗余或者欠缺带来的预测能力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为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因子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因子优选 SHAP理论 贡献度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从机分流的流程生产安全监测数据流调度方法
9
作者 张伟 张业成 +1 位作者 张充 赵挺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5-2183,共9页
流程生产安全监测是其安全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技术手段,而监测数据是安全管控与决策的重要依据。现有的安全监测组网架构中,传感器节点多、数据量大,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信道负载较重,容易出现数据时延、丢失等问题,影响安全管控... 流程生产安全监测是其安全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技术手段,而监测数据是安全管控与决策的重要依据。现有的安全监测组网架构中,传感器节点多、数据量大,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信道负载较重,容易出现数据时延、丢失等问题,影响安全管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此,针对典型流程生产场景的安全风险因素,明确其传感器部署方案及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架构,提出基于主从机分流的安全监测数据流调度机制和方法,采用数据的拥堵指数与频率异常指数作为数据流性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以化工聚合反应釜为工程场景,检验了当反应釜数量和安全监测数据量增加时启动从机为主机分担数据流量后的性能改进,有利于保障安全监测数据有序传输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生产 无线传感网络 安全监测 信道负载 数据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钢铁连铸场景的安全监测预警三维可视化研究
10
作者 张伟 盛威 +1 位作者 曹益丹 赵挺生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91-2003,共13页
为提高生产安全监测及故障预警的可视化和集成化程度,设计了一种面向钢铁连铸场景的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预警三维可视化模型架构。利用3ds Max、Unity3D等搭建多维多尺度模型,开发了安全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和多级预警等功能模块;结合... 为提高生产安全监测及故障预警的可视化和集成化程度,设计了一种面向钢铁连铸场景的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预警三维可视化模型架构。利用3ds Max、Unity3D等搭建多维多尺度模型,开发了安全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和多级预警等功能模块;结合WebGL技术和Node.js运行环境,实现了基于Web端的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的可视化;分析了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参数的报警阈值确定方法,提出了单参数评判预警模型及多参数耦合预警模型,明确了预警等级及标准。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测 多参数耦合 多级预警 三维可视化 钢铁连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
11
作者 程琳 袁喜娜 +2 位作者 马春辉 贾冬焱 徐笑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5,共9页
针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无法给出模型预测解释的问题,引入SHAP值理论,并结合LightGBM模型,建立了一种具备可解释性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且该模型可以量化每个影响因子的具体贡献。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 针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无法给出模型预测解释的问题,引入SHAP值理论,并结合LightGBM模型,建立了一种具备可解释性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且该模型可以量化每个影响因子的具体贡献。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考虑了变形与环境量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更接近真实情况,不仅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还能对模型进行全局和局部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变形安全监控 可解释机器学习 SHAP值理论 LightG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时步求解格式的感知边界外流场重构方法
12
作者 张海丽 张耀东 +3 位作者 邱海云 陈千寻 许宇阳 周领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2-1285,共14页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求解格式.该求解格式利用前一时步与后一时步的已知数据重构待求时步的水力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证实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性,证明跨时步求解格式能够从传感数据中提取关键的物理信息,例如管道的摩擦阻力和水力特性,并据此重构出实际管道的流场分布.考虑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噪声影响,并根据对3种滤波方法的比较给出一种推荐方法.此外,还探讨了网格尺寸对流场重构结果的影响,并通过一个变管径的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管径变化系统中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对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干扰进行分析,评估了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敏感性分析结果揭示,该求解格式对于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流 特征线法 跨时步积分 流场重构 水力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飞行员着陆操作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13
作者 卢飞 魏星宇 陈昊南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8-571,共14页
在现有的航班品质监控标准体系中,缺乏对高品质飞行操作的明确界定。为了全面评估航空器着陆姿态品质并量化姿态超限风险,研究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并整合了可视化百分位数法与时间序列相似度理论,涵盖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难度系数指标... 在现有的航班品质监控标准体系中,缺乏对高品质飞行操作的明确界定。为了全面评估航空器着陆姿态品质并量化姿态超限风险,研究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并整合了可视化百分位数法与时间序列相似度理论,涵盖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难度系数指标3个维度。基于航班数据建立了常模,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所有样本成绩近似正态分布,表明该体系能有效区分不同民航飞行员着陆操作品质。此外,应用该体系对超限航班进行分析,发现所有超限航班成绩位于常模后0~4%,临界超限航班成绩位于后0~15%,且各权重均通过了敏感性分析,表明了该体系在识别高风险航班和量化超限风险水平方面的有效性,为飞行员技术评估和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着陆姿态评价体系 常模参照 可视化百分位数 动态时间规整 飞行品质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MSMS的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 被引量:60
14
作者 黄新波 孙钦东 +2 位作者 丁建国 张冠军 刘家兵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6,共5页
研发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短信息服务(GSMSMS)的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整个系统主要由省监测中心主机、地市局中心主机、线路监测分机组成,给出了系统拓扑图。叙述了系统的技术特点,给出了监测分机的硬件原理框图和软件及INT0中断... 研发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短信息服务(GSMSMS)的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整个系统主要由省监测中心主机、地市局中心主机、线路监测分机组成,给出了系统拓扑图。叙述了系统的技术特点,给出了监测分机的硬件原理框图和软件及INT0中断程序的流程图,监测分机供电系统采用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浮冲电的方式。论述了专家软件的功能、导线覆冰模型计算和分析、覆冰预测模型研究等。设计的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 sms 监测分机 覆冰厚度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雪亮”城市低空安全立体防控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涛 孙龙 +9 位作者 王晓艳 莫申林 何丹娜 唐飞 刘露 樊浩 付庆霞 徐明飞 苏纪娟 王影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面向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安全需求,聚焦城市“黑飞”监视处置难、溯源查处难、大规模低成本基建难等行业突出难题,借鉴城市“雪亮工程”防控体系成功经验模式,提出了“低空雪亮”城市立体防控体系理念;攻关了低成本雷达监视、“空中警察... 面向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安全需求,聚焦城市“黑飞”监视处置难、溯源查处难、大规模低成本基建难等行业突出难题,借鉴城市“雪亮工程”防控体系成功经验模式,提出了“低空雪亮”城市立体防控体系理念;攻关了低成本雷达监视、“空中警察”等关键设备,以及“黑飞”飞手空地协同查处等关键技术,充分复用已建“视频网”设备设施,并完善空中“监视网”和监管平台,搭建了“低空雪亮”演示系统,在体系理念、核心能力验证等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低空安全的城市级低成本管控体系建设等行业难点提供解决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低空安全 雷达监视 要地防护 黑飞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s的土石坝表面人员与渗漏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勃渊 康飞 +2 位作者 梁学文 吴卫熊 朱思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针对小型土石坝的异常人员和渗漏安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巡检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图像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改进了YOLOv8s网络结构,引入细粒度卷积和新型MPDIoU损失函数,细粒度卷积能够捕捉到更丰富... 针对小型土石坝的异常人员和渗漏安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巡检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图像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改进了YOLOv8s网络结构,引入细粒度卷积和新型MPDIoU损失函数,细粒度卷积能够捕捉到更丰富的图像细节,而新型的MPDIoU损失函数则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定位精度。在自制的大坝异常人员和渗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识别算法在人员与渗漏的综合识别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提高了对土石坝工程库区入侵人员和大坝渗漏的检测准确度,并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无人机 深度学习 YOLOv8 土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脉冲法与SMS的绝缘子污秽实时监测系统 被引量:9
17
作者 汪金刚 林伟 +2 位作者 何为 汪泉第 熊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5-99,共5页
研究了基于SMS传输的绝缘子污秽实时监测系统。系统在一些预定的地点设立监测点,利用全球移动系统(GSM)公众无线通信网的短信息服务(SMS)作为通信平台,与监测服务器构建成多点对一点的星型网络,实现对线路绝缘子表面污秽状态的实时监测... 研究了基于SMS传输的绝缘子污秽实时监测系统。系统在一些预定的地点设立监测点,利用全球移动系统(GSM)公众无线通信网的短信息服务(SMS)作为通信平台,与监测服务器构建成多点对一点的星型网络,实现对线路绝缘子表面污秽状态的实时监测。并对不同气候环境下绝缘子绝缘状态进行分析,监控绝缘子污秽状态的变化,从而了解整个线路污秽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共有5台监测终端与一台服务器小型系统正在运行,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脉冲法 虚拟仪器 sms 绝缘子污秽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短信(S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郑文刚 赵春江 王纪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4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本文介绍SMS开发的方法、过程与原理,通过研究S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开发了一套基于SMS的远程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开发方便,费用低廉,免维护,可靠性高。
关键词 sms 无线数据传输 手机短信 远程 可靠性 原理 费用 过程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S和LonWorks的桥梁健康远程监测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频 周敏 +1 位作者 邓金龙 詹宜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795-3797,共3页
桥梁健康监测是保障桥梁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SMS(短消息服务)和LonWorks的桥梁健康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需求,侧重讨论了桥梁健康监测... 桥梁健康监测是保障桥梁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SMS(短消息服务)和LonWorks的桥梁健康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需求,侧重讨论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无线远程监测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远程监测 sms LONWORKS MC35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LSTM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泽嘉 施玉群 +1 位作者 成博超 何金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14,222,共8页
传统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难以反映效应量与环境量之间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预测效果常常不够理想。考虑到LSTM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学习能力,PSO模型具有优越的全局寻优能力,将PSO应用于LSTM超参数全局寻优之中,建立基于PSO-LSTM的大坝... 传统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难以反映效应量与环境量之间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预测效果常常不够理想。考虑到LSTM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学习能力,PSO模型具有优越的全局寻优能力,将PSO应用于LSTM超参数全局寻优之中,建立基于PSO-LSTM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既可以解决传统预测模型在描述非线性特性方面的不足,又可以提高LSTM超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为提升大坝变形预测精度提供一种新思路。运用所提出的方法,以某混凝土重力坝和某混凝土拱坝实测水平位移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SO-LSTM组合模型在模型的RMSE、MAE和R 2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单纯的LSTM模型和传统的监测统计模型,在3种预测模型中,PSO-LSTM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安全监测 变形预测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