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敬宁 吴雄文 +3 位作者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体外折叠形成可溶性HLA G1抗原肽复合物,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HLA-G1的重链及轻链β2m,与人工合成的抗原九肽体外进行共折叠复性。将折叠产物通过SephadexG75层析柱纯化,经Westernblot进行构象鉴定。探讨... 目的:体外折叠形成可溶性HLA G1抗原肽复合物,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HLA-G1的重链及轻链β2m,与人工合成的抗原九肽体外进行共折叠复性。将折叠产物通过SephadexG75层析柱纯化,经Westernblot进行构象鉴定。探讨可溶性HLA-G1分子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活化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折叠产物可与mAbW6/32特异性结合,在Westernblot的鉴定中呈阳性反应。可溶性HLA-G1可有效地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的增殖,促进活化T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体外折叠成功地形成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抑制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la-g1-抗原肽复合物 折叠复性 细胞毒作用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B1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内外抑瘤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英 李秀娟 +2 位作者 孙祖玥 龚守良 李修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CTL,再经体内、体外实验检测其抑癌作用。结果:凝胶过滤获得的含60~97kD蛋白的41,47和53管的HAC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率、延长肿瘤出现时间及降低小鼠死亡率。结论:B16细胞胞浆中的60~97kD的HAC具有免疫原性及抑瘤作用,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物 黑色素瘤 B16细胞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PD-1协同HSP70-肽复合物抑制荷瘤小鼠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小红 张桂梅 +2 位作者 贺宇飞 张慧 冯作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和表达的可溶性PD 1(solubleprogrammeddeath 1,sPD 1)对HSP70 肽疫苗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协同机制。方法 :以HSP70 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和分析HSP70 肽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上PD 1及其配...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和表达的可溶性PD 1(solubleprogrammeddeath 1,sPD 1)对HSP70 肽疫苗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协同机制。方法 :以HSP70 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和分析HSP70 肽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上PD 1及其配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内转染表达sPD 1,用MTT比色法检测HSP70 肽疫苗免疫小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单独的sPD 1就有抗肿瘤效应。HSP70 肽疫苗不仅能预先在动物体内诱导肿瘤特异性的CTL ,而且可使脾细胞上抑制性共刺激受体PD 1及其配体的表达显著升高。用sPD 1与HSP70 肽疫苗联合治疗荷瘤小鼠 ,能提高脾CTL的杀伤效率并延长HSP70 肽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 :sPD 1可通过阻断PD 1与其配体的结合作用 ,及减弱PD 1的负反馈抑制作用 ,而增强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1 B7-H1 HSP70-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的DC疫苗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张桂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 ,体外获取大量的DC ,后者经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 ,通过MTT法进行检测淋巴细胞的激活 ;收集上述刺激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 ,检测其对H2 2瘤细胞和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杀伤功能 ;采用H2 2瘤细胞肌肉接种和H2 2瘤细胞、艾氏腹水癌细胞腹腔接种 ,对接种小鼠给予经体外修饰的DC回输 ,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可使DC成熟 ,大量分泌IL 12、TNF α、IL 1β等细胞因子 ,并能够使DC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 ;激活后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对H2 2瘤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 ,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无效 ;经Hsp 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D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内能特异性地抑制小鼠H2 2肿瘤生长。结论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能够很好地修饰体外诱导获取的DC ,使后者成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淋巴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学 Hsp70-肿瘤抗原复合物 DC疫苗 特异性抗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B7-H1相对比例变化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红 张桂梅 +1 位作者 贺宇飞 冯作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探讨Hsp70-肽复合物对B7-1 B7-H1相对比例的影响及真核表达可溶性PD-1(sPD-1)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和半定量PCR技术检测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和体内免疫对小鼠脾细胞正调控共刺激分子B7-1和抑... 目的 :探讨Hsp70-肽复合物对B7-1 B7-H1相对比例的影响及真核表达可溶性PD-1(sPD-1)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和半定量PCR技术检测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和体内免疫对小鼠脾细胞正调控共刺激分子B7-1和抑制性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的影响 ;体内转染表达sPD-1后 ,观察Hsp70-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肿瘤生长以及脾淋巴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 :基因表达检测表明 ,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的小鼠脾细胞B7-1mRNA和B7-H1mRNA的水平随时间而变化 ,B7-1/B7-H1比值随刺激时间而增高 ;Hsp70-肽复合物体内免疫小鼠后期脾细胞B7-1表达下降 ,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上调 ,B7-1/B7 H1比值逆转 ;体内表达sPD-1可显著增强和延长Hsp70 肽复合物的抑瘤效果 ;体内表达sPD-1可提高Hsp70-肽复合物免疫的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率。结论 :Hsp70-肽复合物的刺激引起共刺激分子B7-1和B7-H1表达的变化 ,B7-1/B7-H1的比例与激活效应相关 ,sPD-1通过阻抑B7-H1/PD-1途径、上调B7-1/B7-H1比例 ,可增强免疫应答 ,提高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1 B7-H1 B7-1 Hsp7m-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形成的重链二硫键有助于HLA-A2-抗原肽复合物体外折叠 被引量:1
6
作者 费世江 吴雄文 +4 位作者 翁秀芳 蔡蕾 梁智辉 韩军艳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提高可溶性HLA -A2 肽复合物体外折叠效率。方法: 在变性非还原条件下提取原核表达的HLA重链(HC)。通过离子交换及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后, 在β2微球蛋白(β2m)及特异性抗原肽 (Try369-377 )存在的情况下, 于pH6. 6的折叠缓冲体...  目的: 提高可溶性HLA -A2 肽复合物体外折叠效率。方法: 在变性非还原条件下提取原核表达的HLA重链(HC)。通过离子交换及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后, 在β2微球蛋白(β2m)及特异性抗原肽 (Try369-377 )存在的情况下, 于pH6. 6的折叠缓冲体系中稀释复性。利用Westernblot及ELISA检测折叠产物。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主要含有HLA-A2 抗原肽复合物和β2m, 较少含有HC聚合体; 折叠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 2. 5倍。结论: 通过与传统方法作比较, 证实此法折叠效率比传统方法高, 为进一步HLA 肽四聚体及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制备可提供足够可溶性的HLA -A2 肽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抗原复合物 体外折叠 二硫键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HLA-A2-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与生物素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翁秀芳 陈浩 +4 位作者 吴雄文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素化 ,使生物素结合到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中的H链C端。利用特异性抗体 (mAbW6 / 32和兔抗人 β2m抗体 )及链霉亲合素进行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稀释复性和生物素化的折叠产物。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 ,主要含有HLAH链聚合体、HLA A2 肽复合物单体及 β2m3种成分 ,其中H链聚合体与HLA A2单体可生物素化。结论 :成功地获得生物素化的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单体 ,为进一步构建四聚体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奠定了基础 ,也为过程复杂的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抗原复合物 生物素化 BirA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的构建与功能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翁秀芳 吴雄文 +4 位作者 梁智辉 蔡蕾 费世江 陈国安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251,共5页
目的:构建有功能的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建立一套HLA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四聚体制备技术。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及体外折叠技术构建sHLA-A*0201-LMP2A426-434复合物分子,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生物素化,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衍生物以分子数4... 目的:构建有功能的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建立一套HLA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四聚体制备技术。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及体外折叠技术构建sHLA-A*0201-LMP2A426-434复合物分子,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生物素化,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衍生物以分子数4∶1结合而形成HLA-A*0201-LMP2A426-434四聚体。获得的四聚体对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增殖的抗原特异性CTL进行检测,同时用细胞毒实验验证。结果:荧光标记的亲和素与生物素化的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分子正确结合,制备的四聚体能够与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出的特异性T细胞结合。结论:从结构与功能上证实成功地获得有功能的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四聚体。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识别机制与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过程复杂的HLA-抗原肽四聚体制备提供了可行的免疫学监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0201-抗原复合物 生物素化 BirA HLA-A*0201-抗原四聚体 抗原特异性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睾丸抗原NY-ESO-1的表位鉴定及其抗原肽疫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彬 林永达 +1 位作者 肖绍文 谢小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4-477,共4页
关键词 -睾丸抗原 抗原疫苗 NY-ESO-1 表位鉴定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组织 正常组织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抑瘤作用的影响
10
作者 任淑萍 万敏 +3 位作者 卫红飞 王莉 于永利 王丽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HSP65-MUC1)所激发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给经卡介苗免疫后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注射HSP65-MUC1融合蛋白3次,然后给小鼠接种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观察HSP65-MUC1融合蛋白对MUC...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HSP65-MUC1)所激发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给经卡介苗免疫后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注射HSP65-MUC1融合蛋白3次,然后给小鼠接种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观察HSP65-MUC1融合蛋白对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HSP65-MUC1能够显著抑制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小鼠体内的生长,HSP65-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显著地低于PBS组。结论:接种卡介苗并不影响HSP65-MUC1所激发的对MUC1阳性B16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 融合蛋白 MUC1抗原 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偶联法合成Aβ_(1-15)多重抗原肽疫苗及其免疫学活性
11
作者 杨学森 汪华侨 +3 位作者 姚志彬 叶小舟 吴继明 邹爱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索合成Aβ1-15重抗原肽疫苗的方法,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间接偶联法合成8分支Aβ1-15重抗原肽(MAP),通过高效反相液相色谱(RP-HPLC)、SDS-PAGE以及氨基酸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合成的MAP Aβ1-15C57BL/... 目的探索合成Aβ1-15重抗原肽疫苗的方法,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间接偶联法合成8分支Aβ1-15重抗原肽(MAP),通过高效反相液相色谱(RP-HPLC)、SDS-PAGE以及氨基酸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合成的MAP Aβ1-15C57BL/6小鼠,用ELE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Aβ抗体。结果间接偶联法合成的MAP Aβ1-15RP-HPLC层析后,呈现为一宽大主峰。SDS-PAGE检测显示,共有8条蛋白带,条带梯度比较均匀,分别为1~8分支的MAP Aβ1-15基酸组份及含量基本与Aβ1-15肽的序列一致。以合成的MAP Aβ1-15免疫C57BL/6小鼠后,可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Aβ抗体。结论间接偶联法可成功地合成MAP Aβ1-15,且具有很好的免疫学活性,但合成的MAP产物难以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偶联法 合成 1-15多重抗原疫苗 免疫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1对人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娟 潘治宇 +3 位作者 陈勇 陶志勇 夏惠 李正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EM-1)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d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分4组,空白...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EM-1)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d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分4组,空白对照组(BLA组)、EM-1组、LPS组、LPS+EM-1组。继续培养2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TLR2、TLR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DC中TLR2 mRNA、TLR4 mRNA的表达。结果流式结果显示,TLR2、TLR 4在im DC表达较高,随着DC成熟表达下降。与BLA组相比,EM-1组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P<0.05);与LPS组相比,LPS+EM-1组DC表面TLR2、TLR4受体均明显下调(P<0.01)。RT-PCR的结果显示,与BLA组相比,EM-1干预后引起DC表面TLR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TLR4 mRNA的变化无差异(P>0.05);与LPS组相比,LPS+EM-1组DC表面TLR2 mRNA、TLR4mRNA均有所下调(P<0.05)。结论 EM-1使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EM-1对DC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与DC表面TLR2、TLR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1 树突状细胞 TLR2 TLR4 免疫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艳鑫 杨洁 +7 位作者 孙瑞梅 赵留芳 李磊 张世文 费继敏 尚艺泰 李舟蕾 李晓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TAP-1、2,LMP-2、7及HLA-I)表达的变化。结果1mRNA水平:CNE-1和CNE-2的TAP-1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vIL-10作用1、4、6、12h时,CNE-1和CNE-2的TAP-2、LMP-2均未出现变化,24h时,两者均出现显著下降甚至消失;CNE-1在vIL-10作用后4h即出现LMP-7下降,而CNE-2在vIL-10作用后6h出现下降;在vIL-10作用24h时CNE-1和CNE-2的HLA-I出现显著下降。2蛋白水平:vIL-10作用后24h时,两种细胞的TAP-1均出现显著下降,TAP-2则在vIL-10作用后1、6、12、24h出现逐渐下降;CNE-2的LMP-2、LMP-7在vIL-10作用后随时间逐渐下降,而CNE-1的两种蛋白仅在作用后12h出现显著下降;HLA-I在vIL-10作用后出现下降趋势,但在CNE-1中各时间段变化无统计学差异,CNE-2在24h显著下降。结论 vIL-10可明显抑制鼻咽癌MHC-I类分子抗原加工和提呈的"操纵子"的表达,并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病毒白介素-10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蛋白(TAP) 低分子量多复合物(LMP) 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oc固相直接法合成Aβ_(1-15)肽疫苗及其免疫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学森 汪华侨 +5 位作者 袁群芳 谢瑶 姚志彬 叶小舟 吴继明 邹爱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合成Aβ1-15肽疫苗的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选取Aβ42主要包含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片段Aβ1-15,采用8分支多重抗原肽系统,以Fmoc固相直接法合成MAPAβ1-15;用MAPAβ1-15疫苗免疫接种C57BL/6小鼠,ELISA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实验室合成Aβ1-15肽疫苗的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选取Aβ42主要包含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片段Aβ1-15,采用8分支多重抗原肽系统,以Fmoc固相直接法合成MAPAβ1-15;用MAPAβ1-15疫苗免疫接种C57BL/6小鼠,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Aβ抗体。【结果】用Fmoc法直接合成方法成功制备MAPAβ1-15疫苗,质谱检测其主要离子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458,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15451十分接近,但还有其它不同分子质量的离子峰存在。以合成的MAPAβ1-15免疫C57BL/6小鼠后,可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Aβ42抗体,第3次接种后抗体平均滴度为1:467±196,第5次免疫接种后,平均滴度为1∶4367±1120。对照组的血清抗体检测基本无明显变化。【结论】Fmoc固相直接法可成功合成出MAPAβ1-15,合成出的MAPAβ1-15具有很好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oc固相多直接合成 多重抗原 1-15疫苗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NY-ESO-1多肽的树突状细胞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静维 卢戌 +2 位作者 杨照敏 邓丽娟 杨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0-846,共7页
目的:探讨以NY-ESO-1为靶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为抗原载体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反应的能力,以明确特异性CTLs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方法:在临床前实验基础上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 目的:探讨以NY-ESO-1为靶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为抗原载体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反应的能力,以明确特异性CTLs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方法:在临床前实验基础上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5例Ⅱ~Ⅲ期HLAA0201+NY-ESO-1+胃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s),并诱导出成熟DCs(mature dendritic cell,m DCs);将人工合成的NY-ESO-1多肽负载m DCs后通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分析细胞表型,检测体外反复致敏PBLs后负载NY-ESO-1的DCs激发特异性CTLs的能力以及CTLs对NY-ESO-1+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同时患者回输CTLs细胞,每2周1次,共回输2次,检测回输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特异性CTLs水平变化。结果:采用FCM分析DCs细胞表型显示HLA-DR+CD11c+细胞为93.6%±1.2%,其中CD80+细胞为87.3%±3.6%,CD83+细胞为82.8%±2.5%,CD86+细胞为93.4%±6.4%。患者外周血分离的PBLs经NY-ESO-1多肽负载的DCs反复诱导后,细胞不断增殖,其中未负载多肽的DCs也能促进PBLs增殖,但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明显低于负载多肽的DC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NY-ESO-1多肽DCs诱导的NY-ESO-1多肽特异性的CTLs比例较未负载NY-ESO-1多肽DCs诱导的对照组明显升高(5.2%±1.2%vs.0.4%±0.1%,P<0.05),且致敏后CTLs对NY-ESO-1+胃癌细胞及负载NY-ESO-1+多肽T2靶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注CTLs细胞后,患者体内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1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32.9±10.2)μg/L vs.(46.4±3.1)μg/L;(101.3±6.4)μg/L vs.(26.7±1.2)μg/L;(51.3±2.6)μg/L vs.(26.4±1.1)μg/L;P均<0.05],且患者外周血特异性CTLs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负载NY-ESO-1多肽的DCs体内外均具有激发特异性CTLs反应的能力,可诱导明显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免疫 抗原 免疫治疗 数突状细胞 NY-ES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CEA、TPS、CYFRA21-1、CA19-9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邓峰 张茹虎 朱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2011-2014,2018,共5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细胞角蛋...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ntin-19-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胃癌细胞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FOLFOX化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XELOX化疗方案,14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3个疗程。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CEA、TPS、Cyfra21-1、CA19-9水平以及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所占的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A125、CEA、TPS、Cyfra21-1及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CEA、TPS、Cyfra21-1及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上述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所占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所占比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胃癌细胞清扫术后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A125、CEA、TPS、Cyfra21-1及CA19-9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疗效 糖类抗原125 癌胚抗原 组织多特异性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糖类抗原19-9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研究TPS、CEA、CYFRA21-1和STNFR四种肿瘤活性标志物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廖秋林 李莲花 陈铭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09-31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是近几年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比较四种肿瘤标志物TPS、癌胚...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是近几年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比较四种肿瘤标志物TPS、癌胚抗原(CEA)、CYFRA21-1和STNFR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72例肺癌患者的血清TPS、CEA、CYFRA21-1和STNFR水平进行检测,并与5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2例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四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P<0.005)和正常对照组(P<0.001)。在对肺癌的诊断中,相对而言,STNFR的敏感性(81.9%)最高,CYFRA21-1的特异性(91.5%)最高,TPS的诊断符合率(83.5%)最高。结论TPS、CYFRA21-1和STNFR均是用于肺癌诊断的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优于传统标志物CEA,其中又以CYFRA21-1的综合临床应用价值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组织多特异性抗原(TPS)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癌胚抗原(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1 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玲 孙俊 +1 位作者 刘建生 程计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17-1920,共4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联合预测TIMP-1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的表位肽(MAP),并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家兔... 目的:预测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联合预测TIMP-1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的表位肽(MAP),并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家兔,检测免疫血清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鉴定其特异性和抗体亲和力。结果:软件预测显示,TIMP-1的第27~41位(MAP1)、第57~71位(MAP2)、第95~109位(MAP3)和第193~207位(MAP4)氨基酸序列最可能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抗体滴度动态检测表明,MAP2、MAP3和MAP4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MAP2和MAP4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印迹证实MAP2、MAP3和MAP4诱导产生特异性的TIMP-1抗体;间接ELISA证实MAP4与商品化TIMP-1抗体具有最高的亲和力。结论:TIMP-1的第27~41位和第193~207位氨基酸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其中第193~207位氨基酸的免疫原性最强,这为TIMP-1多肽抗体和B细胞优势短肽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表位 B淋巴细胞 抗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特异性人补体C1q/TNF相关蛋白-2抗体的制备及验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洪波 胡兴 +2 位作者 伍贤进 李娜 吴东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7-1478,共2页
人体中已发现13种与脂联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相类似的蛋白,这类蛋白被称为hCTRP(humanC1q/TNF—relatedpro—tein)。在已发现的CTRP中,CTRP2与脂联素最为相似,
关键词 人补体C1q TNF相关蛋白-2 抗原 抗血清 亲合纯化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heat shock protein-antigen peptide complexes (HACs) in melanoma B16 cell line on transplanted tumor development in mice
20
作者 GONG Shou liang,YANG Ying,LI Xiu juan,FU Shi bo,SUN Zu yue,CHEN Sha li,LI Xiu yi (MH Radiobiology Research Uni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 China)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 :建立黑色素瘤 B16细胞热休克蛋白 -抗原肽复合物 (HACs)的制备方法并测其抑瘤效应。方法 :应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制备 HAC粗提物 ,应用 SDS- PAGE纯化 HACs,并测其抑瘤效应。结果 :应用 SDS- PAGE纯化的 HAC6 0、 HAC75... 目的 :建立黑色素瘤 B16细胞热休克蛋白 -抗原肽复合物 (HACs)的制备方法并测其抑瘤效应。方法 :应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制备 HAC粗提物 ,应用 SDS- PAGE纯化 HACs,并测其抑瘤效应。结果 :应用 SDS- PAGE纯化的 HAC6 0、 HAC75和 HAC97不同程度地降低肿瘤发生率 ,延迟肿瘤发生时间和减慢肿瘤生长速度。结论 :6 0 0 0 0~ 97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16细胞 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物 HACs 抑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