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米S-SAR卫星固态有源馈电网络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赵海洋 吕慎刚 +2 位作者 李阳斌 刘洪斌 郑新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针对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对有源馈电系统提出的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及多极化等应用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固态有源馈电网络,采用相控阵馈源体制,在原集中式馈电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相控阵的设计理念,通过收发(T/R)组件、... 针对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对有源馈电系统提出的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及多极化等应用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固态有源馈电网络,采用相控阵馈源体制,在原集中式馈电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相控阵的设计理念,通过收发(T/R)组件、波束控制单元等来实现射频大功率有源馈电和多极化工作模式。通过对氮化镓(GaN)化合物半导体高功率器件的应用,实现了馈电系统的高功率、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等性能指标要求。通过机热一体化设计,形成了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固态有源馈电网络系统。项目完成了规定的环境试验考核,并提交5米S-SAR卫星装星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固态有源馈电网络满足卫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固态有源馈电网络 T/R组件 氮化镓化合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地震检测的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序列活动性分析
2
作者 高雅 张晓东 +2 位作者 周连庆 张元生 张盛峰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9-494,共16页
本研究收集了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M_(S)6.9地震震中200 km范围内,主震前129天至震后235天的高密度观测台网资料,利用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微震检测定位对此次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进一步进行解剖。使用深度学习拾取模型DiTingPicker从连续... 本研究收集了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M_(S)6.9地震震中200 km范围内,主震前129天至震后235天的高密度观测台网资料,利用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微震检测定位对此次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进一步进行解剖。使用深度学习拾取模型DiTingPicker从连续原始地震波形数据中自动检测事件并拾取震相,然后利用REAL模型进行震相关联,再利用Hypoinverse和HypoDD程序分别进行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最终得到2021年9月1日到2022年8月31日的地震目录3637条,检测到的地震数量为台网正式观测目录的两倍。地震在深度方向的投影显示:冷龙岭断裂和托莱山断裂倾角近乎垂直,大多数余震位于10—20 km的深度范围内。通过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对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此次门源地震无明显前震。同时,地震序列b值的时空分布显示,门源地区处于应力作用增强区域,其中冷龙岭断裂东侧和托莱山断裂西侧应力未完全释放,未来具有一定的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M_(s)6.9地震 AI地震检测 地震精定位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外泌体负载利福霉素S衍生物的抗菌活性评价
3
作者 杨占群 李想 +7 位作者 刘成华 郑梦竹 樊士勇 董玉超 王子豪 林坚 杨光 陈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 设计合成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进行牛奶外泌体负载,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合成利福霉素S衍生物,利用质谱和核磁进行化合物表征;使用稀释测定法测定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计... 目的 设计合成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进行牛奶外泌体负载,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合成利福霉素S衍生物,利用质谱和核磁进行化合物表征;使用稀释测定法测定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_(50));选择抗菌活性优异的衍生物,采用超声法将其负载到牛奶外泌体内,制备牛奶外泌体负载的利福霉素S衍生物,并采用稀释测定法测定其抗金葡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其对巨噬细胞内驻留金葡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成功合成3种利福霉素S衍生物,相较于母体化合物,利福霉素S衍生物对金葡菌(母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仅为3种衍生物抗菌活性的1/2~1/80)和铜绿假单胞菌(母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分别为利福霉素S衍生物1和3的1/14和1/9)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成功实现牛奶外泌体对利福霉素S衍生物3的负载,负载率为10.9%。外泌体负载后的化合物对体外金葡菌和巨噬细胞内驻留的金葡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设计合成的利福霉素S衍生物具有更强抗菌活性,且外泌体负载后可增强其对胞外和胞内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衍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外泌体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定日M_(S)6.8地震发震断层(登么错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
4
作者 高扬 吴中海 +1 位作者 韩帅 田婷婷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9-706,共18页
2025年1月7日定日M_(S)6.8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定结-申扎裂谷南段登么错地堑的边界正断层——登么错断裂,限定其滑动速率对于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分析了登么错断裂的详细几何... 2025年1月7日定日M_(S)6.8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定结-申扎裂谷南段登么错地堑的边界正断层——登么错断裂,限定其滑动速率对于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分析了登么错断裂的详细几何展布和活动特征,根据断裂的几何展布特征将其划分为北、中、南3段,且该断裂在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显著。结合小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地貌面定年和垂直位错量测量,限定登么错断裂在距今约28ka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7±0.1)mm/a,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6±0.1)mm/a。结合前人报道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所揭示的该断裂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距今约5ka),估算本次地震发生前登么错断裂已累积了最大3.0~3.5m的同震位移,最大震级可达M_(W)6.9~7.0,相关参数与2025年定日M_(S)6.8地震基本一致,这表明该断裂在本次地震前已经处于相对危险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5年定日M_(s)6.8地震 晚第四纪活动 垂直滑动速率 登么错断裂 定结-申扎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影像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
5
作者 邰文飞 毕京鹏 +2 位作者 申文明 李亚龙 蔡明勇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针对光学影像在部分地区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遥感精细化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使用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影像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5米S-SAR影... 针对光学影像在部分地区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遥感精细化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使用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影像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5米S-SAR影像目视解译可以提取部分矿山、工业厂房、光伏、道路、桥梁以及大面积林地开发和农业开发;5米S-SAR影像可应用于部分规模较大的人类活动变化检测,大面积的水域变化和林地开发检测精度较高,土地平整检测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生态环境监测 人类活动目标提取 人类活动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纳米晶催化活化Li_(2)S构建长寿命锂硫电池
6
作者 陈飞 翟飞飞 +1 位作者 宋昊鑫 吕盼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8-674,共7页
通过简便且易规模化的高温原位热解聚合物制备出自支撑的核壳结构柔性多孔催化载体,用于高载量负载活性硫组分。壳层内FeP纳米晶颗粒的引入,在加速硫电极结构内离子输运的同时,作为活性位点高效催化Li2S的活化转化,加速了Li-S电池中Li_(... 通过简便且易规模化的高温原位热解聚合物制备出自支撑的核壳结构柔性多孔催化载体,用于高载量负载活性硫组分。壳层内FeP纳米晶颗粒的引入,在加速硫电极结构内离子输运的同时,作为活性位点高效催化Li2S的活化转化,加速了Li-S电池中Li_(2)S↔S_(8)的转化反应,保证了锂硫电池的高度可逆性和长循环稳定性。制备的高硫负载阴极展现出较高的放电比容量(1306.2 mA·h/g)和十分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2 C→0.1 C,容量恢复率95.8%)。通过循环后电池拆解分析,验证了实验条件下所组装的锂硫电池性能衰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磷化铁纳米晶 核壳结构 硫化锂活化 多孔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S_(2)@N,S-rGO纳米酶的智能手机辅助比色传感平台的构建及四环素可视化检测
7
作者 李宇浩 马勤勤 +4 位作者 公海龙 顾婧婧 秦宏兵 刘婷婷 王学东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9-1791,共13页
近年来,利用纳米酶与显色底物作用构建比色传感平台用于水环境污染物检测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简单高温煅烧法制备了均匀负载的NiS_(2)@N,S-rGO复合纳米材料,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其形貌、结构特征以及类酶活性作用机制.... 近年来,利用纳米酶与显色底物作用构建比色传感平台用于水环境污染物检测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简单高温煅烧法制备了均匀负载的NiS_(2)@N,S-rGO复合纳米材料,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其形貌、结构特征以及类酶活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iS_(2)@N,S-rGO具有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有H_(2)O_(2)存在时,可以将无色的显色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为蓝色氧化产物(oxTMB),且在652 nm处产生特定可见吸收峰.选择四环素(TC)、金霉素(CTC)和土霉素(OTC)等3种常用抗生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四环素类(TCs)对“NiS_(2)@N,S-rGO+H_(2)O_(2)+TMB”比色传感体系显色效果的促进作用,利用吸光度值与TCs浓度的线性关系来实现目标物的快速比色检测.最后,以TC为应用对象,结合智能手机拍照装置和APP(thing identify)对显色图像结果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TC的智能可视化比色检测方法的构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mol·L^(−1),检出限为3.3μmol·L^(−1),能成功应用于自来水中TC的检测,相对回收率为80.27%—12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_(2)@N s-rGO 纳米酶 四环素 类酶活性 比色检测 智能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ZnFe_(2)O_(4)/WO_(3)的构筑及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平 朱成才 +1 位作者 李艳阳 要红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通过在WO_(3)纳米片表面负载ZnFe_(2)O_(4)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系列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ZnFe_(2)O_(4)/WO_(3),并研究了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在没有助催化剂和牺牲剂的条件下,所制备的ZnFe_(2)O_(4)/WO_(3)复合材料可对CO_(2)与水蒸汽... 通过在WO_(3)纳米片表面负载ZnFe_(2)O_(4)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系列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ZnFe_(2)O_(4)/WO_(3),并研究了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在没有助催化剂和牺牲剂的条件下,所制备的ZnFe_(2)O_(4)/WO_(3)复合材料可对CO_(2)与水蒸汽进行光催化反应。优化后的材料光照5 h后CO_(2)还原产物CO和CH_(4)的产量分别为7.87和4.88μmol·g^(-1)。相对于单相组分,CO和CH_(4)的产量明显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ZnFe_(2)O_(4)和WO_(3)异质结的形成以及光生载流子的S型电荷传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光催化活性 ZnFe_(2)O_(4)/WO_(3) 异质结 s型电荷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韶华 季广港 +1 位作者 冯桂珍 王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3-739,828,共8页
针对传统变论域模糊控制存在过度依赖专家经验、伸缩因子参数不能自适应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策略,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结合神经网络和T-S模糊推理建立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一阶T-S模糊... 针对传统变论域模糊控制存在过度依赖专家经验、伸缩因子参数不能自适应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策略,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结合神经网络和T-S模糊推理建立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一阶T-S模糊控制器,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特性产生完善的模糊规则,进而在传统函数型伸缩因子的基础上,将系统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作为动态参数引入伸缩因子中,实现伸缩因子参数的自适应调整,解决了传统函数型伸缩因子因参数确定难度大导致控制效果差的问题。通过随机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和基于相似理论的缩尺实验,对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工况自适应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工况适应性,在不同车速、路面激励下均可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并保证轮胎接地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变论域 伸缩因子 T-s模糊控制 神经模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hosphoric Acid Activated Carbon from Bamboo by Mechanochemical Process 被引量:4
10
作者 CHEN Cui-xia HUANG Jin-feng +5 位作者 WU Geng-feng LIN Guan-feng LU Ze-xiang CHEN Yan-dan CHEN Xue-rong HUANG Biao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4,共5页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from bamboo by mechanochemical process with phosphoric acid as activating agent.The effects of milling time on the adsorption property and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obtained activated car-b...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from bamboo by mechanochemical process with phosphoric acid as activating agent.The effects of milling time on the adsorption property and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obtained activated car-bon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osphoric acid activation assisted by mechanochemical process can slightly improv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The iodine,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value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s increased from 840.16 mg/g,168 mg/g and 1229.246 m/g to 947.51 mg/g,195 mg/g,and 1265.373 m2/g,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hosphoric acid activation,the activated carbon produced by mechanochemical process has greater adsorption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phosphoric acid activation mechanochemical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hasical Force-Dependent CD40 L Ligation-Induced Activation of Integrin α5β1 under Flows
11
作者 Xiaoyan Jiang Jingjing Feng +1 位作者 Ying Fang Jianhua Wu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58-158,共1页
As a key regulator of immune response,CD40 L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disease-related inflammation,autoimmune diseases and malignant diseases.Receptor recognition of platelet CD40 L is the initial event that... As a key regulator of immune response,CD40 L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disease-related inflammation,autoimmune diseases and malignant diseases.Receptor recognition of platelet CD40 L is the initial event that mediates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leukocyte immune response.Unlike soluble CD40 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nsmembrane platelet CD40 L and its receptors occurs within the cell junction surface,usually,in a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high blood flow shear stress environment.This two-dimensional reaction kinetics should be a mechano-chemical coupling process.In addition to its classical receptor CD40,CD40 L also binds to receptorα5β1,CD40 L can bind to the resting state of integrinα5β1,but the mecha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integrinα5β1 activation under fluid shear stress remains unclear.We assume that the force can promote CD40 L-inducedα5β1 activation.To check this hypothesis,we performed flow chamber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interaction of CD40 L andα5β1.In experiments,the bottom of the flow chamber is functionalized by a suitable concentration of CD40 L,and the fiber spheres of 6μm diameter was coated withα5β1.The selection of CD40 L concentration wa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as many tether events ofα5β1-coated spheres as possible were observed rather than stable adhesion events of these spheres.Theα5β1-coated sphere suspension was poured over the CD40 L-coated substrates in the flow chamber under different shear rates.A high-speed camera was used to observe and record tether events of fiber spheres at a rate of 100 frames per second.According to our affinity state transition model for integrin,the data were analyzed to obtain the rate of integrin activation and its mechanical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α5β1 and CD40 L is biphasic force-dependent,showing mechano-chem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Catch-slip bond'transition.The affinity jumping model was well fitted with the data obtained from flow chamber experiment at various wall shear stresses.We found that,CD40 L ligation-induced jumping ofα5β1 affinity state from low to medium(or high)one will occur within 0.5-1.0 second,resulting in prolonging of bond lifetimes.And,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tether events number with tether lifetime under each force,exhibits obvious doublet peaks,one within 0.5-1 s and second within 1.5-2.5 s,indicating theα5β1 affinity state transform from low to high one.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tether lifetime under different shear forces are not linear,and exists a turning point,which shows that the rate ofα5β1 dissociation from CD40 L is fast first,and then become slow,showing a force-induced co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grinα5β1 from low affinity state to high affinity one.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the continuous force stimulation will quickly cause the affinity state change of integrinα5β1. The dissociation rate of theα5β1/CD40 L complex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wall shear stress,exhibiting a'Catch-slip bond'transforma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α5β1-CD40 L.This mecha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exists in interaction of CD40 L not only toα5β1 at low affinity state but also to one at high affinity state.Our results should b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5β1-CD40 L interaction-mediate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IN activation α5β-CD40 L flow CHAMBER CATCH bond mechanochemical coup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Zn_(0.5)Cd_(0.5)S S型异质结光催化产氢耦合有机物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爽 钟博 +2 位作者 别传彪 程蓓 徐飞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实现光催化产氢耦合有机物转化、提高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效率,在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三元金属硫化物具有可调控的带隙和优异的可见光响应,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Zn_(0.5)Cd_(... 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实现光催化产氢耦合有机物转化、提高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效率,在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三元金属硫化物具有可调控的带隙和优异的可见光响应,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Zn_(0.5)Cd_(0.5)S是一种带隙较窄、导带位置较高、耐光腐蚀的还原型光催化剂;然而,单一Zn_(0.5)Cd_(0.5)S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较高,只有少部分光生载流子参与光催化反应,导致量子效率较低而无法达到实际需求。WO_(3)是一种典型的氧化型光催化剂,具有较低的价带位置和较强的氧化能力,是与Zn_(0.5)Cd_(0.5)S耦合构建S型异质结的理想半导体。基于此,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水热方法将Zn_(0.5)Cd_(0.5)S纳米片垂直生长在WO_(3)纳米纤维上,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WO_(3)/Zn_(0.5)Cd_(0.5)S异质结。功函数的差异驱动Zn_(0.5)Cd_(0.5)S的电子转移到WO_(3)上,在界面处形成内建电场并使能带弯曲。通过原位光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顺磁共振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发现在内建电场、弯曲能带和库仑吸引力的作用下,WO_(3)导带上的光生电子迁移到Zn_(0.5)Cd_(0.5)S价带上并与其光生空穴复合,表明WO_(3)和Zn_(0.5)Cd_(0.5)S之间形成了S型异质结,实现了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得益于独特的S型光催化机制以及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有效吸附与活化,没有贵金属助催化剂的情况下,WO_(3)/Zn_(0.5)Cd_(0.5)S异质结在产氢(715 μmol·g^(-1)·h^(-1))和乳酸转化为丙酮酸方面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实现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高效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光催化产氢和有机物转化的反应机理。本工作为设计和研究新型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实现高效产氢耦合有机物转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s型异质结 产氢 有机物转化 化学吸附与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与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鹏飞 韩竹军 +2 位作者 郭鹏 李科长 吕丽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8-570,共23页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其宽度是活断层"避让带"和工程抗震设防重要的指示参数.无人机等测量手段的发展为获取地表破裂带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精细测量破裂带宽度、分析破裂带宽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限定合...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其宽度是活断层"避让带"和工程抗震设防重要的指示参数.无人机等测量手段的发展为获取地表破裂带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精细测量破裂带宽度、分析破裂带宽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限定合理的活断层"避让带"提供了有利条件.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与托莱山断裂阶区部位产生了显著的左旋走滑型地表破裂带.基于震后获取的高精度无人机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文中在门源地震地表破裂带全段精细解译的基础上,沿走向间隔100 m测量了251个宽度数据,R1破裂带最大宽度为209.78±14 m,平均宽度为42 m,R2破裂带最大宽度为115.31±15.72 m,平均宽度为26.14 m.宽度沿走向具有差异性,这主要受控于同震变形强度、破裂带几何结构以及地表第四系松散层发育状况;具体表现为同震位移量大、阶区等复杂几何结构以及穿过第四系松散层区段的破裂带比同震位移量小、平直段以及基岩区段的破裂带要宽.通过对去除离散值后的破裂带宽度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95.4%和68.2%置信区间的有效宽度分别是70或50 m.在工程抗震设防中,若走滑型活断层评估的最大潜在震级与此次门源地震震级相近(~M 7.0),根据建(构)筑物类别,建议确定"避让带"宽度时参考本文获得的破裂带有效宽度(70或50 m).对于单一走滑型错动面发育地段,按建(构)筑物类别向两侧各扩展35或25 m即可;而对于活断层斜列阶区、平行断层围限区、走向弯曲区和双陡倾角错动面发育地段,在这些复杂几何结构分布范围的基础上需要各向两侧扩展35或25 m.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建(构)筑物选址避让走滑型断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型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活断层"避让带"宽度 门源M_(s)6.9地震 工程抗震设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氏啮小蜂CcGSTS1基因的克隆·蛋白表达纯化及酶学特征分析
14
作者 覃东玉 任睿 +2 位作者 孙美娣 李敏 潘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3-96,109,共5页
鉴定一个编码周氏啮小蜂谷胱甘肽S-转移酶序列的全长基因CcGSTS1,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与丽蝇蛹集金小蜂NvGSTS6基因具有高同源性。体外表达、纯化的重组CcGSTS1可催化CDNB与GSH结合,最适反应pH为7.0。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周氏啮小蜂C... 鉴定一个编码周氏啮小蜂谷胱甘肽S-转移酶序列的全长基因CcGSTS1,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与丽蝇蛹集金小蜂NvGSTS6基因具有高同源性。体外表达、纯化的重组CcGSTS1可催化CDNB与GSH结合,最适反应pH为7.0。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周氏啮小蜂CcGSTS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啮小蜂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系统发育分析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分辨率S变换和改进的多尺度ResNet模型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覃日升 徐志 +3 位作者 况华 姜訸 奚鑫泽 任敏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7,共10页
准确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对改善智能电网中电能质量问题、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辨率S变换和改进的多尺度ResNet模型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双分辨率S变换准确提取电能质量扰动信号... 准确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对改善智能电网中电能质量问题、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辨率S变换和改进的多尺度ResNet模型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双分辨率S变换准确提取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向量;其次,提出利用Mish函数代替传统ReLU激活函数来改进ResNet,再利用不同卷积核大小的改进ResNet模型对复杂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进行特征学习与扰动分类;然后,在不增加网络参数的情况下,提出利用轻量级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ECA)对电能质量扰动检测分类结果影响较大的重要特征分配更大的权重值,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辨率s变换 电能质量扰动 残差网络 注意力机制 激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振荡器阵列的S型流道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士奇 邵冬 +3 位作者 罗斌 贾志刚 陆华伟 孔晓治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0,共11页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大折转角、大尺度S弯流道,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由16个流体振荡器组成的大型阵列,并对S弯内部流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首先采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高精度质量流量计等手段测量了流体振荡器的频率、速度、流量等随进...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大折转角、大尺度S弯流道,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由16个流体振荡器组成的大型阵列,并对S弯内部流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首先采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高精度质量流量计等手段测量了流体振荡器的频率、速度、流量等随进口压力的响应变化规律及其在大型阵列中的工作特性一致性。其次采用壁面压力采集、五孔探针等手段测量了不同激励条件下,S弯流道的壁面压力分布以及出口截面的总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脉冲型流体振荡器能够产生1 kHz以上,峰值速度高于300 m/s的高频高速振荡射流,且阵列中多个振荡器的流量、频率、振荡速度范围等工作特性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流体振荡器阵列在S弯流道上壁面一弯前缘形成了一排开孔率仅为10%的脉冲射流孔,在与主流成45°射流角度、进口马赫数Ma=0.15,激励速度比uR=4.31条件下,仅使用激励质量流量比Cm=0.39%的激励质量流量,就使S弯流道的出口平均总压损失改善了10.6%。本研究验证了流体振荡器阵列控制大尺寸分离流动的高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流道 流体振荡器阵列 脉冲射流 主动流动控制 非定常激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在CHO-S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及功能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千爱君 萧耿苗 +4 位作者 李壮 梁志成 穆云萍 赵子建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6,共7页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将其瞬时转染CHO-S悬浮细胞中,大量表达纯化并验证rhCGH-CTP蛋白生物学活性;通过干预3T3-L1成熟脂肪细胞24 h,观察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CGH-CTP蛋白在CHO-S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量可达715.4 mg·L^(-1);用AKTA pure蛋白纯化系统纯化蛋白,SDS-PAGE方法鉴定纯化出的蛋白纯度较高可达90%。此外,在高表达TSHR基因的成熟脂肪细胞3T3-L1中,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后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说明rhCGH-CTP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组的成熟脂肪细胞中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rhCGH-CTP融合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并能有效降低TG,该研究为后续深入揭示CGH蛋白的生理作用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悬浮CHO-s细胞 cAMP活性 基因工程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登么错段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明剑 董芸希 +14 位作者 左洪 代友林 肖本夫 廖程 谭凌 王余伟 李响 汤才成 张威 张会平 孟令媛 苏金蓉 吴微微 李传友 严媚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系南段,其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并形成长约26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带。其中,北段的破裂带主要呈正断性质,垂直同震位错量达2~3m;南段(登么错段)的地表变形带主要分布于登么错湖东侧,宽...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系南段,其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并形成长约26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带。其中,北段的破裂带主要呈正断性质,垂直同震位错量达2~3m;南段(登么错段)的地表变形带主要分布于登么错湖东侧,宽达上百米,且变形性质复杂,既有拉张变形,又有挤压变形。在南段的拉张变形带中,与NNE向断层陡坎展布一致的变形带,可能是具有构造意义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而挤压变形带应是地震中因拉张变形作用影响形成的次生地表变形带,与地震震动、场地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和气候条件有关,与发震断裂的活动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日6.8级地震 登么错断裂 地表变形带 活动裂谷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fuzzy control of 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 functions and time delays
19
作者 Yaonan Wang Xiru Wu Yi Zu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473-481,共9页
The problem of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for a class of 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s(TSFNN)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 functions and time delay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 The problem of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for a class of 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s(TSFNN)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 functions and time delay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Based 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we originally propose robust fuzzy control to guarantee the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of TSFNNs.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this paper removes the assumptions on the neuron activations such as Lipschitz conditions,bounded,monotonic increasing property or the right-limit value is bigger than the left one at the discontinuous point.Thus,the results are more general and wider.Finally,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abilit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ed neural network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discontinuous neuron activati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 Takagi-sugeno(T-s fuzz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富汗地震R/S分形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20
作者 尚志 李己华 +6 位作者 张璐 申利远 刘婷婷 孙茂妤 王苹 黄淑芬 李静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7,共11页
地震的发生具有非线性特征,分形理论能够刻画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本文基于R/S分析方法确定阿富汗主要地震带的分形特征,利用ARIMA模型对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进行预测。R/S分析表明,兴都—库什山地震带H... 地震的发生具有非线性特征,分形理论能够刻画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本文基于R/S分析方法确定阿富汗主要地震带的分形特征,利用ARIMA模型对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进行预测。R/S分析表明,兴都—库什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9125,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8年;苏莱曼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7281,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9年。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与历史变化一致,且兴都—库什山地震带的趋势延续性比苏莱曼山地震带更为显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6年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分别为M_(b)6.2、M_(b)6.1、M_(b)5.8、M_(b)5.8和M_(b)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地震 R/s分形 HURsT指数 ARIMA模型 地震活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