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sues of Expansion of China Rural Resident Consumption
1
作者 Liu Chang Wang Bo Jiao Fang-y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2期82-88,共7页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ed in the inevitabl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y.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impac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has been a crucial means of stea...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ed in the inevitabl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y.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impac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has been a crucial means of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However, the farmers over seven million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should be the main consumers in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current lack of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in rural consumption, is the lack of the critical issues of our effort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China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expansion, and on this basis explored the expansion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countermeasures. Empir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prove the low level of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constraints, and also to expose the fact tha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s imperfect. Meanwhile, rural infrastructure restricted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The consumer marke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sident consumption demand inc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徐维祥 石柔刚 周建平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异质性检验表明,较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条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积极影响。由此,研究提出固本强基、因势利导、融合创新、辐射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城镇化建设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以电子商务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晗 张应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7,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四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提升其数字素养,改善其健康福利不平等问题;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选择村镇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位于东部及西南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电子商务对其健康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电子商务进村政策 消费结构升级 数字素养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医保统筹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吗?——基于收入端与支出端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畅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1,共13页
聚焦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城乡医保统筹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城乡医保统筹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医保统筹显著减缓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 聚焦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城乡医保统筹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城乡医保统筹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医保统筹显著减缓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平行趋势检验表明政策的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机制分析表明,医保统筹通过收入端与支出端两条渠道惠及中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效降低该群体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进一步讨论发现,医保统筹显著减轻了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就医负担。因此,在持续完善城乡医保统筹的进程中,政策应更有针对性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提升受益公平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医保统筹 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发展对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昕宇 韩广奎 吴克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187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产业融合之于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即在产业... 基于2013—2021年中国187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产业融合之于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即在产业融合水平较低时,产业融合有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当产业融合水平较高时,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域尚未跨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拐点。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县域产业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城镇化双重机制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三,长期效应分析表明,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第二个拐点,即更高水平的县域产业融合能够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政府应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特点,加强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县域产业融合发展,以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保险与乡村振兴: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6
作者 杨雪美 孙静 彭国富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数字普惠保险的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分析实证检验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保... 数字普惠保险的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分析实证检验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保险能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法与剔除直辖市样本、缩短时间窗口以及考虑政策影响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数字普惠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分析显示,农业大省、城乡收入差距较高地区以及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应加强保险集聚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与普惠保险的相互融合,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保险 乡村振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7
作者 张梦婷 蒋经焘 钟昌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共12页
“村村通公路”“县县有高速”“一小时交通圈”等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既有大量研究考察了打破地区间分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少关注到地区内城乡间交通可达性的变化。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库,通过ArcGIS拾取计算了201... “村村通公路”“县县有高速”“一小时交通圈”等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既有大量研究考察了打破地区间分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少关注到地区内城乡间交通可达性的变化。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库,通过ArcGIS拾取计算了2014—2021年中国234个地级城市的城乡间道路综合密度,进而量化识别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在样本观测期内,城乡间道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道路综合密度每提高1个单位,能够解释城乡差距缩小幅度的5.31%;第二,基准的回归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处理后始终成立,且在东部地区、规模较大和北部湾城市群内的城市更为显著;第三,机制探究结果表明,城乡道路建设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产生作用;第四,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城乡间道路建设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背景下,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层面为优化资源配置、塑造城市比较优势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道路 收入差距 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转非居民增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H区数据分析
8
作者 毕宇珠 陈香 +2 位作者 隗畅 赵志勇 谭圆圆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旨在为制定精准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转非居民收入提升。【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调查,收集北京市H区1253名农转非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及就业状况等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旨在为制定精准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转非居民收入提升。【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调查,收集北京市H区1253名农转非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及就业状况等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变量对农转非居民年收入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对农转非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农转非居民的个人总年收入往往会越高。就业稳定性亦为关键影响因素,全职就业者收入显著高于临时就业者。此外,性别因素对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女性个人总年收入会显著低于男性总年收入,性别差异导致收入差异。【结论】建议构建“双向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和“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岗位质量,以城乡融合视角助力农转非居民的城乡发展,形成收入增长与社会融入的良性循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 居民 人力资本 劳动力市场分割 多元线性回归 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晋晋 韩克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基于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2011-2022年数据,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改变样本容量和双侧缩尾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 基于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2011-2022年数据,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改变样本容量和双侧缩尾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应从下游、中游到上游依次递减;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的提升效应更大;城镇化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提升效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提升效应较大。据此提出强化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差异化策略,提升农民参与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 农村居民收入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自中国1572个县域的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玉静 涂圣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业资本深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利用2016—2022年中国1572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业要素配置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业资本深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利用2016—2022年中国1572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从异质性影响看,相对于非数字试点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好的试点村在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政策扭曲,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果。从结构性影响看,受数字鸿沟影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促进收入差距收敛效果较小。这些发现表明,在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异质性、结构性特征对促进城乡收入居民差距有效收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农业要素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区域产业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晟 贺灿飞 +1 位作者 李志斌 俞国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13—2019年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视角切入,分析数字经济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渠道分析发现数...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13—2019年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视角切入,分析数字经济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渠道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影响仅通过制造业结构升级传递,且存在两面性,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使制造业向资本化和高技能化发展,削弱其积极作用。进一步讨论表明,通过大力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和采取渐进式的产业升级思路,可有效缓解数字经济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一方面可丰富对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协作帮扶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来自东西部协作政策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周涛 张会萍 哈梅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90,共14页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制度安排。基于2014—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2016年调整完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作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东西部协作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制度安排。基于2014—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2016年调整完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作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东西部协作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东西部协作有效促进了受援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而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通过促进农村居民购置农业机械、购买农机外包服务和提升务工就业水平,东西部协作能够促进受援地区农村居民农业增收和非农就业增收,但此政策带动农村居民创业增收的作用暂不显著。据此,应当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强化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东西部协作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协作 城乡居民 居民增收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变迁状况及其结构分解
13
作者 王月 屈小博 霍学喜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40,共17页
农村居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分化最剧烈的群体,其代际流动性研究具备重要价值,准确估算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与变迁状况,有助于系统把握农村社会的机会平等状况与开放程度。本文采用CGSS2021数据对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进行结构分... 农村居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分化最剧烈的群体,其代际流动性研究具备重要价值,准确估算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与变迁状况,有助于系统把握农村社会的机会平等状况与开放程度。本文采用CGSS2021数据对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进行结构分解,研究发现1920—2005年间出生的中国农村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规律和趋势呈现四方面特征:其一,1920—2005年间出生的中国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总流动性呈不断上升趋势,排序流动、增长流动、分散流动在总流动性中的占比在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其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总代际流动性虽呈不断上升态势,但排序流动及其在总流动性中的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动趋势,表明家庭背景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呈倒“U”型,即家庭背景对农村居民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持续上升,直至“90后”出生群体才呈现出弱化趋势。其三,增长流动对总流动性的贡献占比总体呈逐渐上升态势,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流动在总流动中的占比高达90%,反映出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对农村居民代际流动性的积极影响。其四,在1920—2005年出生时间段,分散流动在代际流动性中的影响都很小,表明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对农村居民代际流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职业流动 农村居民 结构分解 父辈 子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
14
作者 张园林 詹锐驰 +1 位作者 刘玉亭 林小如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2,共12页
乡村生活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生活呈现典型的“过渡性”与“混合性”特征,但对其关注较少。以广州增城区为例,基于宏、微观视角,运用活动日志调查、深度访谈、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都市边缘区乡... 乡村生活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生活呈现典型的“过渡性”与“混合性”特征,但对其关注较少。以广州增城区为例,基于宏、微观视角,运用活动日志调查、深度访谈、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职业分化带来乡村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节奏不同,呈现“城”、“乡”共存的属性特征,且城镇化倾向越发明显;(2)乡村居民日常活动呈现“村-镇-县”的等级结构模式,村-镇联系最为密切,村-县跨区域联系日益频繁,距离约束正在减弱。(3)乡村居民各类活动时间利用差异大,形成“工作日生产主导-休息日多元化”的生活模式,日常生活渐趋丰富与品质化,远距离休闲与消费活动增加,生活方式已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4)制度政策支持、宏观环境变化与微观居民个体特征及思想观念转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 日常活动 时空间结构 都市边缘区 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质量视角下农村居民乳品消费的共性规律与异质性分析
15
作者 潘婷 李孝忠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6,共8页
基于1998~2022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收入质量对农村居民乳品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及各分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与乳品消费水平正相关,且效应显著;收入质量及... 基于1998~2022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收入质量对农村居民乳品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及各分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与乳品消费水平正相关,且效应显著;收入质量及收入质量中的收入充足性、收入结构性、收入知识性对农村居民乳品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传统高消费区、非奶类主产区及非加工集聚区分组下,收入质量均能显著提升乳品消费水平。基于此,提出不断优化农村居民收入质量结构,加大乳品口味、品类以及样式创新,加强农村乳品配送体系建设等对策。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收入对乳品消费改善效应的瓶颈,为乳品消费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质量 农村居民 乳品消费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融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圣金 冯剑锋 陈秋怡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社会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特点,本文采用2014-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社会融资的规模及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社会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特点,本文采用2014-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社会融资的规模及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融资规模占GDP比重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社会融资规模占GDP比重增长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呈现边际递减的倒U型规律;(2)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占GDP比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递减;(3)表外社会融资由于在资源可得性和产品复杂度上拉大城乡金融资源差距,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4)在常规社会融资方式中,贷款融资、直接融资和政府债券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但不同的常规社会融资方式在效率和公平上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企业集聚与居民收入差距——基于城市样本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李腾 张钟元 郑飞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9,共10页
专精特新企业的区域化集聚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堵塞点、优化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19—2023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 专精特新企业的区域化集聚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堵塞点、优化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19—2023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有利于缩小城市全体居民收入差距,但对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影响效果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和消弭数字鸿沟是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路径;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影响机制中分别发挥增强和弱化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显著的时间及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集聚 居民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 数字鸿沟 城镇化 居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27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验证
18
作者 李腾 张钟元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采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等检验模型,选取2019—2023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可以缩小城市居民整体收入差距,但在城镇内部及乡村内部效果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消弭... 采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等检验模型,选取2019—2023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可以缩小城市居民整体收入差距,但在城镇内部及乡村内部效果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消弭数字鸿沟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城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分别在影响机制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和正向调节效应;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集聚程度 居民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结构变迁与趋势预测
19
作者 李绍亭 陈萱 +1 位作者 朱雅玲 任彦军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8,共15页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明晰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及其变动趋势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2年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采用二次近乎理想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明晰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及其变动趋势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2年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采用二次近乎理想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变动趋势,进一步预测了2050年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弹性始终小于1,农村居民衣着和文教娱乐消费则由必需品转变为奢侈品,且农村居民除食品外的各类消费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城镇居民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为正,农村老年人口则更多增加文教娱乐和设备与日用品的消费;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的上升将促使2050年城乡居民居住、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占比增加,其中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更为明显。基于此,从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消费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城乡居民 消费结构 需求弹性 QUAID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基于吉林省调研数据的分析
20
作者 暴子昂 刘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3-360,共8页
种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其结构调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吉林省237份农民调查问卷,运用OLS回归及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 种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其结构调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吉林省237份农民调查问卷,运用OLS回归及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机制,同时深入剖析资源禀赋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0%的水平显著。农民经营耕地面积、农民家庭劳动力人口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的水平显著。此外,经过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农民选择性偏差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相比于未参与的农民提升约为40%。因此,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扎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鼓励农村青年劳动力务农,帮助农民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资源禀赋 PSM倾向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