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徘徊在“三岔路口”:两代农民工发展意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1 位作者 费尔德曼 杜海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6,共9页
利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调查数据,全面考虑了农民工所面临的返乡务农、返乡非农就业和留城发展等三种发展选择,对两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将外出打工看做是人力资本... 利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调查数据,全面考虑了农民工所面临的返乡务农、返乡非农就业和留城发展等三种发展选择,对两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将外出打工看做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并借此来谋求非农职业转化。老一代农民工的非农职业转化的发展意愿不如新生代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生代 回流迁移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9个主城区的农民工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晓阳 黄毅祥 许秀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80,共11页
新型城镇化具有创造潜在内需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本研究以重庆市9个主城区868个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农民工结构、素质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从转户意愿、放弃宅基地意愿、在务工地定居... 新型城镇化具有创造潜在内需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本研究以重庆市9个主城区868个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农民工结构、素质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从转户意愿、放弃宅基地意愿、在务工地定居意愿3个维度对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新老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承包地的种植方式、城乡差距、城市打工过程中的居住条件、工作压力等7个因素对其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有重要影响。而宅基地作为农民工最后退路的保障,或因对宅基地的未来收益看涨,大多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转户 宅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小君 向军 魏晓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3-227,共5页
为探明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推拉理论,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x2检验与Logistic回归,对大连市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特征因素(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间)、经济因素(月收入、住房情况)、社... 为探明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推拉理论,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x2检验与Logistic回归,对大连市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特征因素(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间)、经济因素(月收入、住房情况)、社会心理因素(经常参加政府或社区组织的便民活动、身份认同)、土地处置因素(承包地与宅基地处置方式)与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具有高度相关性,其中土地处置因素对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流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 LOGISTIC回归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创业就业现状分析——基于中国“打工第一县”的调研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慧媛 章铮 +3 位作者 周健 赵长军 王海 郭雪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3,共7页
以最有代表性"中国打工第一县"之称的金堂县为分析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并结合多个典型创业案例,显示农民工创业与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有自己的约束条件,农村中年以上劳动力、留守妇女、有家庭负担的青年劳力等... 以最有代表性"中国打工第一县"之称的金堂县为分析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并结合多个典型创业案例,显示农民工创业与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有自己的约束条件,农村中年以上劳动力、留守妇女、有家庭负担的青年劳力等人需依靠本地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这些人员的本地就业,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解决了大量就业困难群体的本地转移就业问题,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政府应当给予大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回乡创业 农民工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培训?——基于培训效果的视角 被引量:26
5
作者 翁杰 郭天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82,共10页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投资,提升他们在非农部门就业的技能,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文章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利用在山东省泰安市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政府主导的转移培训...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投资,提升他们在非农部门就业的技能,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文章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利用在山东省泰安市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政府主导的转移培训和职业教育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产生的效果。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转移培训既不能明显改善培训参与者的技能水平,也不能提升他们的工资收入,相反,职业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参与者的技能状况和工资收入,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认为,政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政府未来应该弱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短期转移培训,同时强化对刚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年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政府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培训 转移培训 职业教育 农村转移劳动力 人力资本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流动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牵扯 被引量:4
6
作者 史明瑛 宁建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110,共5页
对我国农民工流动基数与城镇化率的比较表明,2004年以后,外出农民工大量涌向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大中城市户籍制度门槛增高,导致农民工转移受阻。我国"民工荒"与"民工难"产生的真实原因是由于户籍制度、保障... 对我国农民工流动基数与城镇化率的比较表明,2004年以后,外出农民工大量涌向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大中城市户籍制度门槛增高,导致农民工转移受阻。我国"民工荒"与"民工难"产生的真实原因是由于户籍制度、保障制度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受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转移 流动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及其关系研究——基于全国7549个样本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0,共9页
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356个地(市)1363个县(市、区)7549位新生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主要有羊群效应、融入效应、溢出效应、... 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356个地(市)1363个县(市、区)7549位新生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主要有羊群效应、融入效应、溢出效应、饱和效应、虹吸效应和极化效应,这6个效应从羊群效应到极化效应会通过中间环节发生连锁反应或影响;羊群效应使大量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通过融入效应向市民转变,由此产生的溢出效应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并且当流入城市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饱和效应的存在,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变得非常困难;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流出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流出地衰落,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城市的反哺及农村资源向部分村庄聚集等产生的极化效应,又能够使一部分农村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村劳动力 农村转移劳动力 转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被引量:7
8
作者 于淑艳 詹玉萍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05-107,共3页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密集型产业 区域性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会抑制农民工城镇就业吗 被引量:10
9
作者 范洪敏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6,共12页
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是否会对农民工城镇就业产生影响?文章从环境规制下厂商对农民工就业需求和环境规制下农民工就业行为选择两方面将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通过1998—2014年省际面板... 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是否会对农民工城镇就业产生影响?文章从环境规制下厂商对农民工就业需求和环境规制下农民工就业行为选择两方面将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通过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直接影响和环境规制的产业变动效应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抑制农民工城镇就业,且高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负向影响大于低收入地区;整体上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引发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或产业升级而降低农民工城镇就业需求;分地区看,高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主要通过产业升级效应对城镇农民工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产业转移负面影响并不显著;而低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主要通过产业转移对农民工城镇就业产生抑制作用,产业升级效应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农民工 就业 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瓶颈探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739-19741,共3页
通过阐述二元经济理论的三阶段特性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并将"刘易斯拐点"的重要评判标准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政府外在干预的结... 通过阐述二元经济理论的三阶段特性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并将"刘易斯拐点"的重要评判标准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政府外在干预的结果,我国的人口红利并未结束,这些现象与"刘易斯拐点"理论相违背,从而证实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造成我国"民工荒"与劳动力过剩并存的现状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的结果;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三是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性障碍的结果。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目标,必须从宏观层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消除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民工荒” 刘易斯拐点 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民工荒”——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态势的人口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海勇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才能营造出一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农村劳动力转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翠红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5,共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本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挑战,从长期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工作,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回流 城乡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还有多少有待转移的劳动力——对民工荒悖论的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书伟 李永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78,共7页
农村还有多少有待转移的劳动力?民工荒真的存在吗?其实质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基于C-D生产函数,通过构建新古典模型对农村有待转移的劳动力进行测算。结果是中国依然有12255.2万人农村劳动力有待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包括近4000万人农村... 农村还有多少有待转移的劳动力?民工荒真的存在吗?其实质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基于C-D生产函数,通过构建新古典模型对农村有待转移的劳动力进行测算。结果是中国依然有12255.2万人农村劳动力有待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包括近40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8000多万人兼顾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就业的半转移状态劳动力。随着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交易制度的创新,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和流转规模的扩大,农村还将释放出更大规模的可转移劳动力。研究认为:民工荒是一个悖论,并对这个悖论进行解释,从短期、中期与长期3个层面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制度安排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民工荒悖论 新古典模型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城乡去留的政策及社会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留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97,共5页
农民工城乡去留的影响因素很多,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条件下,国家和各地的有关政策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就更为直接。对农民工城镇定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就业政策、工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户籍政策和子女教育政策。社会因素主要分为促进... 农民工城乡去留的影响因素很多,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条件下,国家和各地的有关政策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就更为直接。对农民工城镇定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就业政策、工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户籍政策和子女教育政策。社会因素主要分为促进和制约农民工城镇定居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乡定居 社会因素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型城镇化的制度诉求及建构路径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来位 《西部论坛》 2013年第6期27-37,共11页
新型城镇化具有五大基本内核:农民工市民化是核心,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壮大二、三产业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根本,城市文化建设是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面临五大制度诉求:土地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专项转... 新型城镇化具有五大基本内核:农民工市民化是核心,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壮大二、三产业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根本,城市文化建设是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面临五大制度诉求:土地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专项转移支付到一般性转移支付,身份制度从身份特权到契约平等,府际关系从竞争到合作,决策制度从个人决策到民主决策。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要求处理好五大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土地、人力、资本三大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推进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合理配置;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健全城镇建设民主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建立新型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协调发展 土地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份制度 府际关系 公共决策制度 城乡分割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永 汝刚 刘慧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20,共10页
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工三个主体三阶段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与个人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博弈均衡解是不同的,博弈均衡(阻碍,阻碍,不成为市民)在我国长期占主导地位,... 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工三个主体三阶段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与个人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博弈均衡解是不同的,博弈均衡(阻碍,阻碍,不成为市民)在我国长期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工三个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根本原因却是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严重不对等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行为 农民工市民化 新型城市化 城镇化率 城乡劳动力流动 农业人口转移 户籍制度 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冬民 陈金利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9-25,共7页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主体,然而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就业层次较低、稳定性较差、就业途径较窄、收入水平较低等困境。基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主体,然而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就业层次较低、稳定性较差、就业途径较窄、收入水平较低等困境。基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发展状况、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等,其中包括专业技能、文化程度以及就业观念在内的自身发展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最大,同时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困境 城乡移民 代际差异 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 资本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反“拉力”与“推力”研究——对宽甸满族自治县“入户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思考
18
作者 林珏 《西部论坛》 2014年第5期1-12,共12页
通过对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入户调查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从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但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正反两个方向的四种动力:城市不仅存在吸引农民入城务工的"拉力",也存在将外来务工者推回... 通过对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入户调查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从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但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正反两个方向的四种动力:城市不仅存在吸引农民入城务工的"拉力",也存在将外来务工者推回农村的"推力";而农村不仅存在将剩余劳动力推往城市的"推力",也存在将外出务工者拽回来的"拉力"。正是在正反"拉力"与"推力"的综合作用下,部分农民选择了"离土不离乡"或"离—返交替"的半农半工模式。因此,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拉住"劳动力,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元化和逐步有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务输出 离土不离乡(镇) 离—返交替 半农半工 小城镇建设 农村经济 打短工 农民工返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制度环境与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基于江苏省597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俊芳 鲍玥 颜文廷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6,共9页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务分担程度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返乡意愿,均能显著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应积极开展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优化农村女性创业环境,创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以持续推动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近转移 农村女性劳动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 人力资本 家庭禀赋 返乡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咏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8-28,共11页
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依据时间脉络,回顾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五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规模和主要特征;二是从劳动力转移的... 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依据时间脉络,回顾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五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规模和主要特征;二是从劳动力转移的外部驱力入手,梳理了政府在人口流动相关政策上的设置和转变;三是从劳动力转移的内部驱力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在社会心态上的变迁趋势。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未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趋势和方向,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劳动力人口管理上需要关注的几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 农民工 社会心态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