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粮化”还是“非粮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董丽晶 李英杰 刘为玲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8,F0003,共9页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导致粮食作物种植占比的增加,且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通过机械替代、土地流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路径促进耕地种植结构“趋粮化”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和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粮化”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则证明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影响的差异,对玉米种植比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丰富了人口老龄化和种植结构变革等相关领域的成果,并为国家制定合理的老龄化应对政策和耕地调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耕地种植结构 “趋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钱凡帆 吴九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且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有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并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作用于耕地利用效率。对此,应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市场,构建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和研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正确处理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从不同途径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被引量:75
3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1 位作者 马国霞 郝海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劳动力 城乡流动 耕地撂荒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引起的耕地撂荒及留守人群问题探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昇林 吴沁珍 +1 位作者 岳晓凤 秦嘉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180-9182,共3页
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介绍了农村留守人群遇到的困难及土地撂荒现状,分析了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及耕地出现大面积撂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耕地撂荒 留守人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40
5
作者 夏莉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长期趋势,金融危机也难阻止农民工外出的步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长期趋势,金融危机也难阻止农民工外出的步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采取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农民工返乡及再就业的契机,引导其投身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失 耕地利用下降 劳动力“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与耕地撂荒问题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昇林 李彝利 +2 位作者 吴沁珍 岳晓凤 赵国友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具有盲目性和集体无意识性,大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转移过多、农村劳动力不足等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立足在四川省三台县开展的耕地浪费情况调研,分... 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具有盲目性和集体无意识性,大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转移过多、农村劳动力不足等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立足在四川省三台县开展的耕地浪费情况调研,分析了耕地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规范耕地流转、完善粮食补贴和奖励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政府疏通进城务工人员思想,推进农业现代化技术等解决耕地浪费的措施。以期中国农村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早日变贫穷落后的旧面貌为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耕地撂荒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抛荒与农村劳动力余缺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龚敏芳 洪名勇 尚名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抛荒 农村劳动力余缺 关系分析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过程分析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撂荒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藜藜 邹朝晖 刘晔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83,共11页
研究目的:探求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耕地撂荒破解之道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条件过程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劳动力外出务工确会减少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进而促进耕地撂荒;(2)纯务工劳动力既会直接影... 研究目的:探求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耕地撂荒破解之道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条件过程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劳动力外出务工确会减少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进而促进耕地撂荒;(2)纯务工劳动力既会直接影响耕地撂荒,也会通过影响留守农业劳动力的投入进而影响耕地撂荒,而兼业劳动力只有间接影响;(3)农户非农收入削弱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兼业劳动力)对留守农业劳动力的负向影响进而减少耕地撂荒;(4)农业机械化提高是把“双刃剑”,既增强劳动力外出务工与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的负相关关系,也减弱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与耕地撂荒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当且仅当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度高时,无论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高低,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将不再显著。研究结论:应着力增强留守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激发留守农业劳动力农耕的内生动力;同时,对于不同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的农村地区,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行制度创新,并配套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减少耕地撂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留守农业劳动力 耕地撂荒 农地流转市场 条件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及机制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耕地撂荒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考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能够缓解耕地撂荒的发生,在利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 耕地撂荒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考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能够缓解耕地撂荒的发生,在利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收入组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缓解作用更大;但随着外出务工距离的增加,作用于耕地撂荒的缓解效应将会逐步减弱。为此,政府部门可通过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深化外出务工人员社会资本积累来缓解耕地撂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外出务工 耕地撂荒 社会资本 非正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区域撂荒耕地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天柱 张凤荣 +2 位作者 黄敬文 李超 张佰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6-255,共10页
该文以箱包产业发展迅速的河北省高碑店市为研究区,基于1999-2001年、2007-2009年、2015-2017年间18期Landsat TM/OLI数据,采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出研究区的撂荒耕地范围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对CART决策树... 该文以箱包产业发展迅速的河北省高碑店市为研究区,基于1999-2001年、2007-2009年、2015-2017年间18期Landsat TM/OLI数据,采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出研究区的撂荒耕地范围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对CART决策树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18期影像的分类精度介于87.5%~96.4%之间,可以满足本研究的精度要求。2)高碑店市耕地撂荒类型以季节性(春季)撂荒为主,并且季节性撂荒和常年撂荒的耕地面积均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3)耕地撂荒的主要形式由大规模集中式撂荒向小规模分散式撂荒转变。4)农村工业发展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因素,距离产业中心越近的地区其耕地撂荒率越高;交通条件及耕作半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地撂荒,但其影响程度逐年减弱;作物收益水平差距导致耕地撂荒呈现出季节性差异,而耕地流转能有效抑制当地耕地撂荒现象。该研究结果能为全国其他类似地区的撂荒耕地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制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遥感 分类 CART决策树 耕地撂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人地挂钩供求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冷诗雨 唐祥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44-49,共6页
以湖北省各市为研究区,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治潜力分析,通过城镇人口预测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建设用地的需求情况,将各地区需求量和整治潜力进行对比,并进行了人地挂钩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区挂钩供给率基本高于100%,... 以湖北省各市为研究区,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治潜力分析,通过城镇人口预测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建设用地的需求情况,将各地区需求量和整治潜力进行对比,并进行了人地挂钩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区挂钩供给率基本高于100%,人地挂钩可执行潜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需求 供给 增减挂钩 人地挂钩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力外流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12
作者 周密 葛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727-3729,共3页
为探讨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外流引发的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规律,选取农村宅基地、耕地、林地等3类在农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地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宅基地的使用向多样化发展,其居住性功能有所减弱,但资产性功能得到... 为探讨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外流引发的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规律,选取农村宅基地、耕地、林地等3类在农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地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宅基地的使用向多样化发展,其居住性功能有所减弱,但资产性功能得到了强化;耕地的利用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其保障功能有所减弱;林地利用方式则逐渐减少,林地在农民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3种主要地类在部分功能有所减弱的同时其他功能却得到了强化。并据此提出了从农户和社会角度出发,合理引导农村土地利用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利用方式 劳动力外流 宅基地 耕地 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