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治共同体的构建——共同体建设的法治向度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忠 郭德鑫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4,共18页
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与共同体规则、共同体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联结。对于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个体化社会而言,法治之于共同体建设的意义更加显著。法治可以通过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实体... 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与共同体规则、共同体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联结。对于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个体化社会而言,法治之于共同体建设的意义更加显著。法治可以通过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的结合、安定性与变动性的协调等具体方式,构建共同体的规则体系。法治所蕴含的平等、尊严、民主、正义等价值,能够满足共同体成员的精神需求,拉近个体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激发其形成共同感、归属感、主人感、参与感、获得感、信任感等共同体意识。法治共同体的构建要在妥善处理三对矛盾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法律制定及实施,构建共同体规则和价值体系,塑造共同体意识,维护共同体成员主体地位,最终使之具有强大凝聚力、显著向心力和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法治 共同体意识 法治共同体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寿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的“法律规范集群”,因而立法工作中需要注意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并与其他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无论是立法思路,还是具体内容,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均应当遵循一般立法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促进型立法”的“目的模式的法律”以及“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的文本表达和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目的模式的法律” “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法的法治中国担当——一种法哲学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姚选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一般意义上法治的本真状态是让被视之为“法”的规范都具有其应有的“法”之地位。法治秩序的复数外延形态意味着,法治具有场域层次性。法治的场域层次性表明,民间法像国家法一样,亦有其法治使命担当。基于场域层次性或场域公共秩序逻辑... 一般意义上法治的本真状态是让被视之为“法”的规范都具有其应有的“法”之地位。法治秩序的复数外延形态意味着,法治具有场域层次性。法治的场域层次性表明,民间法像国家法一样,亦有其法治使命担当。基于场域层次性或场域公共秩序逻辑,民间法的法治使命担当主要展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治未病”,在国家法还没开始“操心”之前解决现实生活纠纷,回复整个社会法秩序;另一方面,配合国家法,实现整个社会法秩序回复的完整性,在国家法回复政治秩序的时候,民间法回复国家范围内不同区域或领域亦即各种场域法域的场域公共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法哲学 西方法治 中国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 被引量:8
4
作者 黑静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法治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包括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机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法治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包括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机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内涵在政治立场、实现路径、方法举措等方面高度一致。通过完善法治规范、推进法治实施、加强法治宣传等途径,为稳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垄断法实施困境的文化视角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卫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30-35,共6页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已近三年,从实施现状看,该法正遭遇着行政性垄断规制不力、国有企业反垄断法适用差别对待等制度化的"瓶颈"。对反垄断法实施机关的种种"不作为"现象的解读,首先应该将其放置到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已近三年,从实施现状看,该法正遭遇着行政性垄断规制不力、国有企业反垄断法适用差别对待等制度化的"瓶颈"。对反垄断法实施机关的种种"不作为"现象的解读,首先应该将其放置到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从文化的角度达成理解。如此,方有可能寻求适当的因应之道,推动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和竞争秩序建构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实施:有法不依 执法意识 文化习惯 经济转型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法制建设:实践探索、基本经验、时代回应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炜达 郭朔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共9页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逐步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法与道路,其中,将实践升华至理论,将民族政策与民族纲领逐步实现法制化与制度化,成为贯穿民族工作始终的...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逐步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法与道路,其中,将实践升华至理论,将民族政策与民族纲领逐步实现法制化与制度化,成为贯穿民族工作始终的隐性逻辑。从历史角度对这一逻辑范式予以纵向梳理,探索百年来民族法制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侧重方向与阶段特点。从现时角度对这一逻辑范式予以横向展开,凝练百年来民族法制建设的基本规律与优秀经验,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场景和发展环境,指导当下民族法制建设的具体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法制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司法中的“乡土文化”现象及其与现代法治的关系——基于“关系”信任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61,共8页
从狭义出发,可以将基层司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关系信任、情理标准、中庸原则”三种文化现象共同凝练为一种“乡土文化”。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之中,这些承载着儒家“礼治”传统的文化现象以“教化”的方式融入乡土社会民众的血脉之... 从狭义出发,可以将基层司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关系信任、情理标准、中庸原则”三种文化现象共同凝练为一种“乡土文化”。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之中,这些承载着儒家“礼治”传统的文化现象以“教化”的方式融入乡土社会民众的血脉之中,协同发挥作用,共同构建了一种“无声的秩序”,从而在“秩序”这一焦点之上,使得乡土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架设起了融贯的桥梁。基于“关系”信任视角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中国基层的日常人际信任模式划分为“一般信任”关系和“特殊信任”关系两种模式。“一般信任”关系和“特殊信任”关系是交织存在的,传统“乡土文化”之于当代的法治建设,同时具备着“建构性”和“破坏性”双重价值。使得中国的法治建设面临着自己的独特难题,从而也要求中国必须探索属于自己的法治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法治建设 关系信任 情理标准 中庸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进路研究——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宜 孙可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5,共9页
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指引... 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指引价值。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孕育、形成、发展、升华四个阶段出发,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生成脉络,阐释法治作为宏观的治国方略、和谐的社会状态和文明的法律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民族平等的基本遵循、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民族团结的文化之魂。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进路在于坚持党对民族事务法治化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法治规范体系、优化法治实施体系、强化法治保障体系,发挥法治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工作 法治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被引量:22
9
作者 熊文钊 王楚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刻命题,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族法治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刻命题,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族法治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探讨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首先,在根本上要奠定宪法基石,推动构建以“中华民族”概念为核心的宪法民族规范体系,同时强化各民族的公民身份认同;其次,需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即根据党的民族工作要求,完善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法律制度基础;最后,还要深入推进民族工作的法治化进程,把我国民族法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只有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