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力-臭氧法处理TNT红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有智 刁金祥 +3 位作者 王贺 李鹏 康荣灿 焦纬洲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44,共4页
为提高O3氧化处理TNT红水的功效和利用率,节约水处理成本,将具有高效传质特性的旋转填料床用于研究O3氧化处理TNT红水的特性规律。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红水初始pH值和气液比等因素对红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对COD去除率有明... 为提高O3氧化处理TNT红水的功效和利用率,节约水处理成本,将具有高效传质特性的旋转填料床用于研究O3氧化处理TNT红水的特性规律。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红水初始pH值和气液比等因素对红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对COD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pH值的增大β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增大,β大于100后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COD去除率随气液比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COD去除率随pH值的增大而升高,当pH值超过11时,COD去除率有所下降。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废水处理 超重力 旋转填料床 臭氧 TNT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O_3-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彩涂废水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丹 单明军 +3 位作者 王伟 田力剑 刘陶然 邵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7-531,共5页
在旋转填充床(RPB)中,采用O3-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彩涂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气体流量为150 L/h、液体流量为30 L/h、初始p H为7、反应时间为5.0 min、Fe2+浓度为0.10 mmol/L、H2O2浓度为1.0 mmol/L、RPB转速为1 0... 在旋转填充床(RPB)中,采用O3-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彩涂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气体流量为150 L/h、液体流量为30 L/h、初始p H为7、反应时间为5.0 min、Fe2+浓度为0.10 mmol/L、H2O2浓度为1.0 mmol/L、RPB转速为1 000 r/min的条件下,彩涂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9.7%,比非超重力O3-Fenton体系的处理效果高出60.0百分点。表明超重力技术对O3-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彩涂废水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充床 超重力技术 臭氧氧化 FENTON氧化 彩涂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液-液快速反应的三喷嘴IS-RPB微观混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珺 刘有智 +1 位作者 焦纬洲 祁贵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3-228,共6页
采用碘化物-碘酸盐平行竞争反应体系对三喷嘴IS-RPB微观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入口雷诺数Re_(in)、入口流速u_(in)、喷嘴间距d_1、d_2、体积流量VB等因素对离集指数X_S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超重力因子、入口雷诺数、... 采用碘化物-碘酸盐平行竞争反应体系对三喷嘴IS-RPB微观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入口雷诺数Re_(in)、入口流速u_(in)、喷嘴间距d_1、d_2、体积流量VB等因素对离集指数X_S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超重力因子、入口雷诺数、入口流速都有利于微观混合效果的改善,表现为X_S显著减小;X_S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大显著减小,但是随着体积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d_1<6 mm时,X_S随喷嘴间距d_1的增大而减小;d_1>6 mm,增大d_1使X_S增加;较小的喷嘴间距d_2有利于微观混合。对比研究表明三喷嘴IS-RPB离集指数约为0.006,为传统IS-RPB的1/2,三喷嘴IS的1/3,显示出了优越的微观混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喷嘴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微观混合 离集指数 超重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撞击流-旋转填料床液-液接触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有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108,共8页
超重力液-液接触过程强化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文中详细阐述了实现超重力液-液接触的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装置的结构及其接触和反应过程机制,着重介绍了混合过程和机制原理、混合特性的实验表征,并与常用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 超重力液-液接触过程强化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文中详细阐述了实现超重力液-液接触的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装置的结构及其接触和反应过程机制,着重介绍了混合过程和机制原理、混合特性的实验表征,并与常用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对比。从应用研究方面,分别介绍了IS-RPB在液-液萃取、液膜分离方面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情况,并与普通方法进行了比较;从反应工程的角度,分析了超重力液-液反应过程及在超细粉体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对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IS-RPB混合 萃取 液膜分离 液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制备多级孔ZSM-5分子筛 被引量:9
5
作者 成尚元 刘有智 祁贵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8-594,共7页
尝试采用加盐晶种法,以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为反应器,制备出多级孔ZSM-5分子筛,考察了转速、硅胶流量、含晶种的铝源混合物流量和循环时间对产物的粒度分布及介孔结构的影响,并针对晶化时间、晶粒形貌、结构性能三方面与传统水热合成法进... 尝试采用加盐晶种法,以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为反应器,制备出多级孔ZSM-5分子筛,考察了转速、硅胶流量、含晶种的铝源混合物流量和循环时间对产物的粒度分布及介孔结构的影响,并针对晶化时间、晶粒形貌、结构性能三方面与传统水热合成法进行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以及N2吸附脱附对产物的形貌及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技术制备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转速1200r/min,硅胶流量30m L/min,含晶种的铝源混合液流量20L/h;应用超重力技术相比于传统水热合成法制备出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拥有更多的介孔数量,形貌较好无杂相,粒度分布更均一,且所需晶化时间显著降低;微观混合效率对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本文为改善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ZSM-5 分子筛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制备纳米硫化亚铁的研究
6
作者 何旺 栗秀萍 +1 位作者 刘有智 于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7-171,共5页
为解决传统间歇式搅拌反应釜制备硫化亚铁产物粒径大、分布不均匀和重复性差的问题,以FeSO_(4)·7H2O和Na_(2)S·9H_(2)O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中成功连续制备了粒径小且均一的硫化亚铁纳米粒子。利用扫描... 为解决传统间歇式搅拌反应釜制备硫化亚铁产物粒径大、分布不均匀和重复性差的问题,以FeSO_(4)·7H2O和Na_(2)S·9H_(2)O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中成功连续制备了粒径小且均一的硫化亚铁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粒度仪等方法对样品的粒径分布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物初始浓度、超重力因子和撞击初速对硫化亚铁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初始浓度、超重力因子以及撞击初速的增大,硫化亚铁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分布逐渐变均匀。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L,物料比为1∶1,超重力因子β=239.8,撞击初速μ=9.43 m^(3)/s。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硫化亚铁纯度较高且粒径分布均匀,中位粒径D50为87 nm,90%的硫化亚铁颗粒在150 nm以下,对铬(Ⅵ)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96.8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器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硫化亚铁纳米粒子 粒度分布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填料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婷 焦纬洲 刘有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4-1428,共15页
填料作为旋转填料床的核心部件,是物料微观混合和传质反应过程发生的重要场所。填料的结构、材质组成、填装方式决定了填料的功能性,进而直接影响到旋转填料床的传质性能、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故而增强填料的功能性显得尤为重要。功能... 填料作为旋转填料床的核心部件,是物料微观混合和传质反应过程发生的重要场所。填料的结构、材质组成、填装方式决定了填料的功能性,进而直接影响到旋转填料床的传质性能、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故而增强填料的功能性显得尤为重要。功能性填料通过改变常用填料的表面性质、调节形态、设计结构等手段,使填料具有如吸附、催化、疏水等的功能特性,在提高旋转填料床的性能和运行效果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成效。综述了在旋转填料床中功能性填料的主要分类与特点,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功能性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应用情况,从增强传质特性和改善液体流动行为方面分析了填料功能特性的体现,并对功能性填料的发展方向和工业化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 功能性填料 传质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及其在精馏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徐之超 俞云良 计建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8-781,共4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它的核心结构是一对相嵌的动静折流盘组合,动静折流盘均由不同直径的一组板圈构成,特点是可以完成中间进料和设置多组折流盘。冷模和热模实验结果表明,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有良好的操作弹性。...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它的核心结构是一对相嵌的动静折流盘组合,动静折流盘均由不同直径的一组板圈构成,特点是可以完成中间进料和设置多组折流盘。冷模和热模实验结果表明,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有良好的操作弹性。将两层折流盘共20对动静圈的装置用于精馏过程时,环隙气相动能因子在小于14m.s-1(kg.m-3)0.5的状态下,总理论板数大于11.5块。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在工业上已成功地应用于甲醇精制和热敏物系脱溶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 旋转填料床 精馏 超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式旋转床——超重力场中的湿壁群 被引量:23
9
作者 计建炳 俞云良 徐之超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4,58,共4页
研制了一种转子由动、静折流圈构成的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气、液两相在动静折流圈的缝隙之间逆向运动时接触传质。与常用填料式旋转床相比,折流式旋转床有2个优点:①可以方便地实现连续精馏操作中的中间进料;②多个转子可方便地安装... 研制了一种转子由动、静折流圈构成的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气、液两相在动静折流圈的缝隙之间逆向运动时接触传质。与常用填料式旋转床相比,折流式旋转床有2个优点:①可以方便地实现连续精馏操作中的中间进料;②多个转子可方便地安装在同一个转轴上,而在转子之间不必有动密封,大大提高了单台设备的分离能力。对分离工业生产的乙醇-水和甲醇-水的连续精馏试验表明,其分离能力按转子的有效径向距离计算每米理论塔板数可达20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式旋转床 精馏设备 旋风分离器 超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及其在环保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晓曦 邓先和 +1 位作者 潘朝群 陈海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超重力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强化传递过程的技术 ,应用在环保、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可以大大强化传递过程。介绍了超重力技术的作用原理、研究进展和在环保中的应用 ,以及应用超重力技术的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旋转填料床 脱硫 除尘 环境保护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脱除气体中硫化氢 被引量:42
11
作者 祁贵生 刘有智 焦纬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04-1407,共4页
采用超重力设备——旋转填料床替代传统湿法脱硫工艺中的脱硫塔,以PDS为脱硫催化剂,对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氢气体进行了脱硫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液比、转速、碱度、温度、PDS含量等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在适宜的条件下,获得了99.0%以... 采用超重力设备——旋转填料床替代传统湿法脱硫工艺中的脱硫塔,以PDS为脱硫催化剂,对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氢气体进行了脱硫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液比、转速、碱度、温度、PDS含量等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在适宜的条件下,获得了99.0%以上的脱硫率。与塔式脱硫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液气比小、脱硫设备体积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旋转填料床 PDS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络合铁法脱除石油伴生气中H_2S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曹会博 李振虎 +3 位作者 郝国均 钱智 王文宾 郭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1-974,共4页
以络合铁为脱硫液,在旋转填充床中,进行石油伴生气脱H_2S的实验。考察了石油伴生气流量、石油伴生气中H_2S的质量浓度、脱硫液流量、旋转填充床转速对H_2S脱除率(θ)和气相传质系数(K_G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θ和K_Ga随脱硫液流量的... 以络合铁为脱硫液,在旋转填充床中,进行石油伴生气脱H_2S的实验。考察了石油伴生气流量、石油伴生气中H_2S的质量浓度、脱硫液流量、旋转填充床转速对H_2S脱除率(θ)和气相传质系数(K_G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θ和K_Ga随脱硫液流量的增大而增加,随旋转填充床转速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随石油伴生气中H_2S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超重力络合铁法脱除H_2S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石油伴生气流量30~70 m^3/h,石油伴生气中H_2S质量浓度20~80g/m^3,脱硫液流量0.5~1.0 m^3/h,旋转填充床转速900~1 100 r/min。在此条件下,θ稳定在99.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石油伴生气 络合铁 脱硫 硫化氢 旋转填充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脱除变换气中的CO2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锴 李幸辉 +3 位作者 邹海魁 初广文 杨春基 陈建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0-1073,共4页
用N2和CO2的混合气体模拟变换气,采用苯菲尔溶液为吸收液进行了超重力法脱除CO2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超重力水平、气液比对反应器出口CO2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超重力水平的增强,反应器出口CO2含... 用N2和CO2的混合气体模拟变换气,采用苯菲尔溶液为吸收液进行了超重力法脱除CO2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超重力水平、气液比对反应器出口CO2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超重力水平的增强,反应器出口CO2含量先降后升;随着压力的升高,反应器出口CO2含量逐渐降低;液体流量一定时,随着气液比的增大,反应器出口CO2含量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器 变换气 脱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填料床中O_3/H_2O_2法处理TNT红水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刁金祥 刘有智 +3 位作者 王贺 李鹏 康荣灿 孟晓丽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研究了在旋转填料床中O3/H2O2法处理TNT红水的特性规律。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O3/H2O2摩尔比、红水初始pH值、液气比等因素对红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超重力因子β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增大,β大于100后... 研究了在旋转填料床中O3/H2O2法处理TNT红水的特性规律。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O3/H2O2摩尔比、红水初始pH值、液气比等因素对红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超重力因子β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增大,β大于100后COD去除率增大趋势变缓;最佳初始pH值为11左右;H2O2与O3最优摩尔比为1左右;COD去除率随液气比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适宜的液气比为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旋转填料床 超重力因子 臭氧 H2O2 TNT 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姚文 李育敏 +3 位作者 郭成峰 刘学军 敖翔 计建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RCB)是一种有别于填料床和折流床的新型旋转床,具有传质效率高和压降小的特点。以乙醇-水溶液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操作条件下,对同心环网板、同心环网板间径向填充鲍尔环、轴向填充鲍尔环、周向填充鲍尔环的这四... 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RCB)是一种有别于填料床和折流床的新型旋转床,具有传质效率高和压降小的特点。以乙醇-水溶液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操作条件下,对同心环网板、同心环网板间径向填充鲍尔环、轴向填充鲍尔环、周向填充鲍尔环的这四种转子进行精馏实验。结果表明: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的等板高度随气相表观动能因子和转速的增大出现最小值,在转速800 r min 1,气相表观动能因子1.3 kg0.5 m 0.5 s 1时,其值为28 mm。鲍尔环的填充有利气液传质,其不同填充方式的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周向填充、轴向填充、径向填充、无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旋转床 超重力 鲍尔环 堆积方式 传质 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童政富 李肖华 +3 位作者 李育敏 谢爱勇 王营 计建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79,共5页
采用空气-水物系和乙醇-水物系在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简称喷射式旋转床)(转子直径为260mm,高45mm)中进行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实验,考察了F因子、喷淋密度和转子转速对喷射式旋转床压降和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射式旋转床压降随... 采用空气-水物系和乙醇-水物系在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简称喷射式旋转床)(转子直径为260mm,高45mm)中进行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实验,考察了F因子、喷淋密度和转子转速对喷射式旋转床压降和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射式旋转床压降随F因子、喷淋密度和转子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到压降关联式,干床压降的平均误差为8.7%,湿床压降的平均误差为10.5%;等板高度随转子转速和F因子的增加而减小,装有液体分布器时的等板高度比无液体分布器时的等板高度降低20%~50%。喷射式旋转床具有压降低和传质效率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高真空和热敏性物料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 压降 精馏 传质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天然气水合物含气量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有智 邢银全 崔磊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3-856,共4页
研究了在旋转填料床中制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液气比等因素对含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压力5 MPa、温度277.15 K状态下:含气量随着超重力因子β增大而增大,β大于120后对含气量的影响不明显;天然气水合物含... 研究了在旋转填料床中制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液气比等因素对含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压力5 MPa、温度277.15 K状态下:含气量随着超重力因子β增大而增大,β大于120后对含气量的影响不明显;天然气水合物含气量随液气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最佳液气比为10 L/m3。结合晶体化学方法探讨了超重力方式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与传统方式相比,加快了溶解、成核及生长过程,最终含气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料床 超重力因子 天然气水合物 含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流旋转填料床中湿式氧化法脱除气体中硫化氢 被引量:18
18
作者 祁贵生 刘有智 +1 位作者 潘红霞 焦纬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以H2S和空气模拟含硫工业气体,以错流旋转填料床为脱硫设备,采用湿式氧化法进行脱硫实验。考察了气/液体积比、气体流量、超重力因子、Na2CO3浓度、原料气中H2S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 以H2S和空气模拟含硫工业气体,以错流旋转填料床为脱硫设备,采用湿式氧化法进行脱硫实验。考察了气/液体积比、气体流量、超重力因子、Na2CO3浓度、原料气中H2S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液接触时间小于1s的情况下,脱硫率达到95%以上。错流旋转填料床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可实现快速、高效脱硫,且脱硫设备体积小、操作弹性大、节能降耗,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旋转填料床 超重力 脱硫 湿式氧化法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填料床中臭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刁金祥 刘有智 +2 位作者 李鹏 王贺 焦纬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2-545,共4页
研究了在旋转填料床中O3氧化处理染料废水。主要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初始pH值和气液比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β的增大脱色率增大,β大于100后对脱色率增大不明显;脱色率随染料废水初始pH值增加呈先增大后略微下降的... 研究了在旋转填料床中O3氧化处理染料废水。主要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初始pH值和气液比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β的增大脱色率增大,β大于100后对脱色率增大不明显;脱色率随染料废水初始pH值增加呈先增大后略微下降的趋势;最佳初始pH值为10~11;气液比的增加有助于脱色率的提高。与传统O3气液反应设备相比,旋转填料床的高效传质特性可以提高O3的氧化功效和利用率,节约O3的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旋转填料床 O3 染料废水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水提溴工艺中超重力空气吹出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有智 张琳娜 +3 位作者 李裕 焦纬洲 宋相丹 韩江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81,共4页
基于我国目前卤水提溴的主流工艺——空气吹出酸液吸收法中吹出工序吹脱率偏低,能耗较高这一现状,提出超重力空气吹出的工艺技术。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吹脱过程中气液比、pH、超重力因子、氧化液中总溴浓度等因素对游离溴吹脱率的影响。试... 基于我国目前卤水提溴的主流工艺——空气吹出酸液吸收法中吹出工序吹脱率偏低,能耗较高这一现状,提出超重力空气吹出的工艺技术。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吹脱过程中气液比、pH、超重力因子、氧化液中总溴浓度等因素对游离溴吹脱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25℃,气液体积比120,pH为3.5,超重力因子为84.67时,总溴质量浓度为250mg/L的氧化液单级吹脱率可达88%以上,三级吹脱率达93%;而传统塔设备中的吹脱率为75%~85%,相比提高了10%左右。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总溴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氧化液单级吹脱率可达94.5%,吹出效果显著,能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溴 超重力 吹脱率 旋转填料床 氧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