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ic derivatives containing high-nitrogen functional groups:Toward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nergetic biopolymers
1
作者 Ahmed Fouzi Tarchoun Djalal Trache +3 位作者 Thomas M.Klapotke Amir Abdelaziz Mehdi Derradji Slimane Bekhouch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In this research,a promising class of insensitive and high-energy dense biopolymers,which contain nitrogen-rich 1H-tetrazol-1-yl acetate and nitrate ester functional groups,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tetrazo... In this research,a promising class of insensitive and high-energy dense biopolymers,which contain nitrogen-rich 1H-tetrazol-1-yl acetate and nitrate ester functional groups,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tetrazole derivatization and nitration of cellulose and its micro-sized derivative(TNCN and TCMCN).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s,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thermal behaviors,mechanical sensitivities and detonation performance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nitrocellulose and nitrated micro-sized cellulose(NCN and CMCN).The developed energetic TNCN and TCMCN exhibited insensitive character with excellent features such as density of 1.710 g/cm3and 1.726 g/cm3,nitrogen content of 20.95%and 22.59%,and detonation velocity of 7552 m/s and 7786 m/s,respectively,and thereby demonstrate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new generation of energetic biopolymers to substitute the common NCN.Furthermore,therm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ed nitrated and chemical modified cellulosic biopolymers display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with multistep decomposition mechanism.These results enrich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design of promising insensitive and high-energy dense cellulose-rich materials and commence a new chapter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TETRAZOLE Nitrate ester Nitrogen-rich polymer Energet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ionic Synthe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mine-Functionalized Polymers Using Imine Chemistry
2
作者 Roderic P.QUIRK, Taejun YOO, Tae-Hee.CHEONG, Youngjoon LEE (Maurice Morton Institute of Polymer Science,The University of Akron, Akron,Ohio,44325-3909,U.S.A.) Dedicated to the Occasion of the 80th Birthday of Prof.HUANG Bao-Tong and Prof.Feng Zhi-Li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9-295,共7页
A review of methods for the anionic synthesis of well-defined, amine-functionalized polymers using imines as functionalizing agents is provided. The disparate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functionalizations wit... A review of methods for the anionic synthesis of well-defined, amine-functionalized polymers using imines as functionalizing agents is provided. The disparate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functionalizations with N -(benzylidene)trimethylsilylamine to form primary amine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are discussed; the efficiency of functionalization depends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meric organolithium(PLi). Efficient functionalizations are observed for PLi with n>10 000 g/mol. The poor functionalization yields using ketimines with enolizable hydrogens is explained. The use of N -trimethylsilyldiphenylcarbimide as a quantitative primary amine functionalizing reagent is described. Recent results on the anionic synthesis of secondary amine-functionalized polymers using N -(benzylidene)methylamine as the functionalization agent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功能团 聚合物 亚胺衍生物 阴离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卓 邱穆楠 温变英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8,共7页
在全球汽车行业积极追求环保低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因清洁高效特性迎来了技术革命与发展机遇。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部件在其续航里程、驾驶体验及安全性等多个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材料提出了更... 在全球汽车行业积极追求环保低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因清洁高效特性迎来了技术革命与发展机遇。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部件在其续航里程、驾驶体验及安全性等多个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分子材料因其易加工、低成本及可改性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高分子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包括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及驱动系统中的应用与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高分子材料 功能部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曾鸿哲 文帅 +8 位作者 方雯雯 万丽玮 彭丽媛 杨小妹 白其娴 刘林美 饶慧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大核心健康属性。文章综述了2024年度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活性成分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活性成分 健康功能 儿茶素类物质 儿茶素氧化聚合物 茶氨酸 生物碱 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砂控水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5
作者 段莹莹 雷天猛 +2 位作者 徐国瑞 武迪生 王业飞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5-1699,共5页
针对渤海XX油田开发中后期高含水井出砂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防砂控水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并评价了该双效功能聚合物的防砂控水性能。以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疏水单体苯乙烯(EB)为主要原料... 针对渤海XX油田开发中后期高含水井出砂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防砂控水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并评价了该双效功能聚合物的防砂控水性能。以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疏水单体苯乙烯(EB)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AC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目标油藏条件下,评价对比了ACPAM与阳离子聚合物CPAM和聚丙烯酰胺HPAM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0.5%的ACPAM模拟出砂量仅为25.4 mg/L(优于抑砂剂优良标准50 mg/L),临界出砂流速为9.0 mL/min,标准水油流动阻力比(NFRR)为5.32,能显著降低采出液含水率。由于ACPAM同时含有阳离子基团和疏水基团,能使吸附在石英砂表面的聚合物分子缔合桥连,进一步团聚砂粒达到更好的防砂控水效果,为防砂控水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聚合物 防砂控水 协同作用 缔合桥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基液态金属@COFs的制备及其聚酰亚胺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6
作者 刘超 唐雨凡 +3 位作者 薛新 靳子 杨仓 鲍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232,共9页
采用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s)对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的镓基液态金属(GLM)进行包覆,制备了固-液复合润滑微胶囊(GLM@COFs),将GLM@COFs加入到聚酰亚胺(PI)中制备了GLM@COFs/PI复合涂层。通过TEM、XRD和EDS对GLM@COFs的结构组成进... 采用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s)对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的镓基液态金属(GLM)进行包覆,制备了固-液复合润滑微胶囊(GLM@COFs),将GLM@COFs加入到聚酰亚胺(PI)中制备了GLM@COFs/PI复合涂层。通过TEM、XRD和EDS对GLM@COFs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GLM@COFs添加量〔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酐(BTDA)和GLM@COFs总质量计,下同〕对GLM@COFs/PI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PS探究了磨损面对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GLM@COFs呈平均粒径约为2μm的球形;当GLM@COFs添加量为0.9%时,GLM@COFs/PI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优,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分别为0.22和6.3×10^(–6) mm^(3)/(N·m),与未添加GLM@COFs的PI涂层相比,分别降低了35.3%和61.1%。COFs包覆GLM不仅可有效改善GLM与PI基体的相容性,还可有效发挥COFs与GLM协同减摩和耐磨的作用,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固-液复合自润滑转移膜,避免了基体和金属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有效降低了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及体积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基液态金属 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 聚酰亚胺涂层 摩擦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膜在抗凝血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宣 李泽华 +3 位作者 史润婕 李田田 王若琳 牛春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透析膜是血液透析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取决于清除有毒溶质的可行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当膜材料与血液接触时,血浆蛋白会快速吸附在膜表面,并与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反应和补体激活,从而形成凝血及血... 透析膜是血液透析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取决于清除有毒溶质的可行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当膜材料与血液接触时,血浆蛋白会快速吸附在膜表面,并与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反应和补体激活,从而形成凝血及血栓,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赋予血液透析膜良好的抗凝血性能,需要针对性地对膜材料进行改性,如表面微观结构、表面电荷和润湿性等,以保持其在血液相容性方面的可控性。在总结了膜的改性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现阶段血液透析膜面临的挑战与改进策略,指出当前抗凝血改性策略大多存在稳定性较差、易脱落的问题,且改性过程通常涉及到有机溶剂和化学药品的使用。对透析膜抗凝血改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1)开发智能响应材料,实现动态的抗凝血功能;2)构建仿生膜表面,减弱人体的排异反应;3)设计动态和可再生表面,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自我修复或再生;4)绿色化改性方法,既能实现高效的抗凝血改性,又能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高分子材料 血液透析膜 抗凝血 血液相容性 膜表面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聚合物“大脑”的奥秘:液晶聚合物——材料智能的未来之旅 被引量:2
8
作者 游雨欣 Mert O ASTAM 刘丹青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材料智能(Material Intelligence,MI)作为一项新兴领域,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变革潜力,引领着科技新潮流。与局限于数字虚拟架构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不同,MI通过赋予材料自适应与动态响应的物理功能,打破了传统智能边... 材料智能(Material Intelligence,MI)作为一项新兴领域,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变革潜力,引领着科技新潮流。与局限于数字虚拟架构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不同,MI通过赋予材料自适应与动态响应的物理功能,打破了传统智能边界,为构建新一代智能系统开辟了道路。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s,LCP)作为具备高度刺激响应特性与卓越可塑性的材料,不仅契合MI的功能需求,更因其灵活的适配能力成为人机交互场景中的优选。本篇观点性论文聚焦于LCP,深入探讨了MI在推动人机交互功能创新中的潜力。为科学地解析MI的本质与潜力,本文在开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以系统化方式定义与分类MI。本文特别指出,传统基于心理学的术语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适配材料智能与生物认知机制之间的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LCP在实现驱动行为、材料记忆功能,以及“学习”与“遗忘”动态特性中的核心作用,并详细介绍了其驱动机理和技术路径,概述了LCP从基础聚合物向智能化材料转变的渐进过程。最后,我们展望了具备MI能力的LCP在多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未来应用的战略性建议。我们坚信,MI的崛起将为科学与社会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成为驱动技术进化与创新的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材料智能 软体机器人 人机交互 材料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黏附动态GA-CS-OKGM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陈咏梅 杨智炫 +2 位作者 杨宽 原汶瑾 张其清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4-1542,共9页
没食子酸(GA)改性的壳聚糖(CS)(GA-CS)与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KGM)交联制备了系列多糖水凝胶GA-CSx-OKGM,其中,x代表质量浓度均为30 g/L的GA-CS溶液与OKGM溶液体积的比值。采用SEM对GA-CSx-OKGM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化时间测定、频率振荡... 没食子酸(GA)改性的壳聚糖(CS)(GA-CS)与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KGM)交联制备了系列多糖水凝胶GA-CSx-OKGM,其中,x代表质量浓度均为30 g/L的GA-CS溶液与OKGM溶液体积的比值。采用SEM对GA-CSx-OKGM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化时间测定、频率振荡扫描测试、剪切强度测试和降解实验,评价了其自愈合、可注射、力学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能,分析了最佳力学性能的GA-CSx-OKGM的生物相容性,推测了其自愈合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GA-CS6-OKGM具有最短的成胶时间(17 s)、最高的储能模量(应变1%时为650 Pa)、最低的15 d降解率(68.5%);质量浓度1.00 g/L的GA-CS6-OKGM溶液对大鼠红细胞的溶血率为4.3%,NIH3T3细胞培养实验测得培养24和48 h后的细胞存活率为97%和90%,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GA-CS6-OKGM对皮肤、丁腈手套、不锈钢和玻璃都有黏附性。GA-CS和OKGM大分子链上的官能团通过形成动态亚胺键、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赋予水凝胶优异的可注射性、自愈合性和形状适应性,同时,GA中的多酚基团具有与贻贝邻苯二酚基团相似的结构,赋予水凝胶黏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黏附 自愈合 可注射 天然高分子 没食子酸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负载羟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硅烷与醇脱氢偶联反应
10
作者 王和荣 刘森群 +3 位作者 陈家尧 廖兴才 曾蓉 丁顺民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864,917,共8页
甲苯、苯酚和邻苯二酚分别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了3种多孔有机聚合物(POP)载体,通过浸渍和还原法将Pd纳米粒子负载在POP载体上,制备了3种羟基质量分数不同的Pd/POP催化剂。采用FTIR、XRD、XPS、SEM、TEM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形... 甲苯、苯酚和邻苯二酚分别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了3种多孔有机聚合物(POP)载体,通过浸渍和还原法将Pd纳米粒子负载在POP载体上,制备了3种羟基质量分数不同的Pd/POP催化剂。采用FTIR、XRD、XPS、SEM、TEM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催化剂表面羟基质量分数对Pd/POP催化剂催化二甲基苯基硅烷(硅烷)与乙醇脱氢偶联合成二甲基苯基乙氧基硅烷(硅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d/POP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硅烷转化率和硅醚选择性均达到99%;催化剂表面羟基质量分数越高,与Pd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越强,催化剂循环稳定性越好,以邻苯二酚为单体制备的催化剂Pd/POP-OH-2循环7次后,硅烷转化率和硅醚选择性未明显改变;Pd/POP-OH-2适用于多种硅烷(苯硅烷、二苯基硅烷、三苯基硅烷)与醇(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的脱氢偶联反应,目标硅醚产率在34%~9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多孔有机聚合物 Pd纳米催化剂 硅烷 脱氢偶联 硅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腙基PolyDTH-400_(x)/CPAN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染料分离性能
11
作者 崔昕皓 赵亚欣 +3 位作者 周延红 淡玄玄 蒋琨 王贺云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15-2123,共9页
首先合成了含有高分子链段聚乙二醇(PEG-400)结构的聚合物单体聚(1,4-苯二甲酸二肼-2,5-聚乙二醇)(DTH-400),然后通过2,5-二乙氧基对苯二甲酰肼(DTH)、DTH-400、三醛基间苯三酚(Tp)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含有PEG-400链段的PolyDTH-400_(x)/... 首先合成了含有高分子链段聚乙二醇(PEG-400)结构的聚合物单体聚(1,4-苯二甲酸二肼-2,5-聚乙二醇)(DTH-400),然后通过2,5-二乙氧基对苯二甲酰肼(DTH)、DTH-400、三醛基间苯三酚(Tp)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含有PEG-400链段的PolyDTH-400_(x)/羧基化聚丙烯腈(CPAN)复合纳滤膜(简称PolyDTH-400_(x)/CPAN膜,其中x为DTH-400物质的量与DTH-400和DTH物质的量之和的比值,下同),并探究了n(DTH-400)∶n(DTH)对膜的孔径以及染料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链的引入不仅有效地缩小了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分离层的孔径,而且提高了PolyDTH-400_(x)/CPAN膜的结晶性能和机械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当n(DTH-400)∶n(DTH)=1∶2时,制备的PolyDTH-4001/3/CPAN膜性能最佳,其对考马斯亮蓝R-250的截留率达99.86%,纯水通量为25.2 L/(m^(2)·h·10^(5)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 复合纳滤膜 聚合物单体 孔径调控 染料分离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超疏水结构生色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陶伟晗 方寅春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9-1744,1856,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叔丁酯(t-BA)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聚合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MMA/t-BA/DAC)聚合物微球;然后,将P(MMA/t-BA/DAC)聚合物微球通过雾化沉积法在黑色涤纶上构建结构色制备了P(MMA/t-...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叔丁酯(t-BA)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聚合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MMA/t-BA/DAC)聚合物微球;然后,将P(MMA/t-BA/DAC)聚合物微球通过雾化沉积法在黑色涤纶上构建结构色制备了P(MMA/t-BA/DAC)结构色织物;最后,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处理P(MMA/t-BA/DAC)结构色织物。对P(MMA/t-BA/DAC)聚合物微球及结构色织物进行了FTIR、SEM、粒径分布、反射光谱、静态水接触角和抗菌性能测试,考察了单体t-BA用量对上述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n(MMA)∶n(DAC)=4∶1、MMA 8.000 g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单体t-BA的用量,制备了5种不同平均粒径(258~455 nm)的P(MMA/t-BA/DAC)聚合物微球,并成功构建5种不同结构色(蓝色、紫色、蓝紫色、绿色和红色)的P(MMA/t-BA/DAC)结构色织物。P(MMA/t-BA/DAC)结构色织物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均>99%,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经PDMS处理后的结构色织物,其水接触角均>150°,表现出超疏水性能,可对常见液体(牛奶、可乐、茶水、果汁、咖啡)具备自清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色 聚合物微球 抗菌性能 超疏水 涤纶织物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洛石/聚合物混合基质膜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浩然 李晓玉 +4 位作者 赵珂萍 赵雪琪 赵延荣 张博 彭康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2,共9页
膜分离技术是最有潜力的高效碳捕集技术之一,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分离过程中无相变、可连续操作、能源效率较高等特点。混合基质膜将聚合物与无机填料有机结合,发挥协同增强效应,极大提高了气体分离效率,从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埃洛石... 膜分离技术是最有潜力的高效碳捕集技术之一,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分离过程中无相变、可连续操作、能源效率较高等特点。混合基质膜将聚合物与无机填料有机结合,发挥协同增强效应,极大提高了气体分离效率,从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bes,HNTs)是一种具有特殊中空纳米管状结构的天然黏土矿物,与其他无机填料相比具有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优势。在聚合物基质中加入功能化改性HNTs可增强膜的渗透性和(或)选择性,改善膜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综述了HNTs/聚合物混合基质膜结构和性质、气体传输机制、制备方法以及气体分离综合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HNTs/聚合物混合基质膜在天然气、烟道气脱碳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HNTs/聚合物混合基质膜的产业化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聚合物 混合基质膜 功能化改性 气体分离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晶体物性对碳纳米管分散性及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汪力生 宋涛 +2 位作者 岑钰 祁海松 韩亭亭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以柠檬酸和蔗渣漂白浆板为原材料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体(CNCs),通过氯化铁调控CNCs长径比和表面羧基含量;以CNCs为分散剂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水相分散得到了CNTs-CNCs分散液,并制备了复合纳米膜(CNCs-CNMs)。结合SEM、EDS、TEM、FTIR、... 以柠檬酸和蔗渣漂白浆板为原材料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体(CNCs),通过氯化铁调控CNCs长径比和表面羧基含量;以CNCs为分散剂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水相分散得到了CNTs-CNCs分散液,并制备了复合纳米膜(CNCs-CNMs)。结合SEM、EDS、TEM、FTIR、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表征以及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测试,考察了CNCs长径比和表面羧基含量对CNTs-CNCs分散液的分散性和CNCs-CNMs的拉伸强度、韧性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NCs的加入及其长径比的减小和羧基含量的增高对CNTs-CNCs分散液的分散性以及CNCs-CNMs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CNCs长径比对CNCs-CNTs分散液的分散性以及CNCs-CNMs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羧基含量影响更大,CNCs-CNMs的拉伸强度、韧性和电阻变化率最高分别为72.8 MPa、2.5 J/m^(3)和33.3%;CNCs-CNMs羧基含量对CNCs-CNMs的导电性的影响更为直接,在CNCs长径比<50,羧基含量>0.65 mmol/g时,CNMs电导率均>20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纤维素纳米晶 分散性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琪 刘东 +3 位作者 颜春 祝颖丹 张毅 韩宇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0,共9页
界面相是复合材料中基体相和增强相之间传递应力的重要桥梁,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二维材料,可有效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但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大、易团聚,通过功能化改性提高其分散性、相容性和物... 界面相是复合材料中基体相和增强相之间传递应力的重要桥梁,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二维材料,可有效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但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大、易团聚,通过功能化改性提高其分散性、相容性和物理化学活性是实现理想界面改性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对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在CFRP界面增强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化学和物理功能化改性方法及研究成果,这些方法有效改善了石墨烯的分散性,然后综述了功能化石墨烯改性CFRP界面性能的最新研究现状,主要包含沉积法、浸渍法以及化学接枝法等研究成果,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CFRP的界面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最后指出了石墨烯改性CFRP界面性能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碳纤维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界面性能 石墨烯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用原位增韧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月 俞佩瑶 +2 位作者 安明喆 李良顺 季文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原位增韧材料可以从微纳观层次改善水泥水化产物的特性以及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提升水泥基材料的韧性。通过整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原位增韧材料增强水泥基材料宏观性能的研究,比较了纳米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功能性微晶这三类增韧材料... 原位增韧材料可以从微纳观层次改善水泥水化产物的特性以及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提升水泥基材料的韧性。通过整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原位增韧材料增强水泥基材料宏观性能的研究,比较了纳米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功能性微晶这三类增韧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韧性。此外,分别从水化产物特性、水化产物微结构以及界面过渡区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原位增韧材料增强水泥基材料韧性的机理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为后续水泥基材料用原位增韧材料的研发和混凝土韧性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纳米材料 聚合物 功能性微晶 拉压比 折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邵长伟 王驰原 +1 位作者 龙鑫 王小宙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65,共26页
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FRCMC)的制备、元素组成与微结构调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具有多元素含量可调、化学键合结构可控的特点,构建了不同结构特征和特殊性能的... 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FRCMC)的制备、元素组成与微结构调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具有多元素含量可调、化学键合结构可控的特点,构建了不同结构特征和特殊性能的陶瓷材料。近几年,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制备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梳理了2016年至今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主要特点,然后以先驱体转化陶瓷产物的典型特点为分类依据,分别从SiBCN陶瓷先驱体及其陶瓷产物、连续SiBCN陶瓷纤维、SiBCN基复合材料和功能化SiBCN陶瓷4个方面综述了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任务,期望为SiBCN陶瓷研制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先进陶瓷材料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陶瓷 硅硼碳氮陶瓷(SiBCN) 陶瓷纤维 陶瓷基复合材料 功能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功能化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维民 袁倩星 吕新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6-249,共4页
碳载体的功能化是提高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在碳载体表面引入特定原子或官能团,可以促进金属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提高电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此外,通过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还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提高其抗中毒能... 碳载体的功能化是提高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在碳载体表面引入特定原子或官能团,可以促进金属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提高电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此外,通过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还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提高其抗中毒能力。与共价功能化方法相比,非共价功能化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破坏载体材料的表面结构完整性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聚合物作为一类良好的非共价功能化试剂,被广泛用于电催化剂的制备。综述了聚合物功能化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阳离子型聚合物、阴离子型聚合物及导电聚合物的非共价功能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燃料电池 聚合物 非共价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醇酸加工技术中助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荷 吕明福 +4 位作者 张宗胤 徐耀辉 许巍 张师军 郭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综述了聚乙醇酸(PGA)加工技术中助剂的应用进展,包括抗氧剂、扩链剂、抗水解剂以及无机粒子。
关键词 聚乙醇酸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志琴 李蔚 +2 位作者 陈挺 文博 肖宁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4,共10页
目的概述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方面的研究情况,挖掘其作为传感器件的应用潜能。方法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对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穿戴传感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按水凝胶网络分类的4种导电水凝胶,总结归纳其设计、合成、... 目的概述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方面的研究情况,挖掘其作为传感器件的应用潜能。方法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对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穿戴传感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按水凝胶网络分类的4种导电水凝胶,总结归纳其设计、合成、结构和潜在应用。讨论导电水凝胶的导电性、力学性能、黏附性、防冻性能、自愈性能和各式响应性等功能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自黏性、防冻性、自修复和其他多种优秀性能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结论导电水凝胶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独特刺激响应性的功能材料,在柔性可穿戴传感领域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功能性能 导电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