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SR Analysis of Hybrid Descendants of Rose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 Dai-di Su Cheng-yuan +4 位作者 Zhang Jin-zhu Chen Xue Ma Xue Wang Na Li Wen-ti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Four different rose hybrid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ISSR technique with nine polymorphic primers. All of the primers produced 64 bands, of which 59 were polymorphic. The aver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 6.6 for ea... Four different rose hybrid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ISSR technique with nine polymorphic primers. All of the primers produced 64 bands, of which 59 were polymorphic. The aver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 6.6 for each primer.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sm ranged from 57.1% to 100%, with an average of 92.3%. An UPGMA dendrogram showed five groups. The primer numbered with PI9 and PI11 had relatively high resolution in identifying the F1 offspring in thi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e hybrid descendants issr genetic d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黑斑病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郭加启 陈锋 +6 位作者 吕博 杨园园 过聪 宋居荣 杨捷 向发云 林建国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7,共12页
【目的】探讨我国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月季种质黑斑病抗性鉴定及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来自全国7个大区15个省(区)27个市(县)的月季黑斑病病原菌,扩增菌株ITS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并经柯赫... 【目的】探讨我国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月季种质黑斑病抗性鉴定及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来自全国7个大区15个省(区)27个市(县)的月季黑斑病病原菌,扩增菌株ITS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并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将扩增的条带数据记为0-1矩阵,并使用PopGene 32.0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等指标;利用NTsys-pc 2.1进行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分离得到107株病原菌,按不同市(县)可划分为27个居群;经鉴定107株菌株均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经筛选确定了ISSR-PCR扩增的3条引物,分别为UBC884、UBC885和UBC886,3条引物共扩增出84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84条,多态性比率为100%,显示出高多态性,可用于蔷薇盘二孢菌株的扩增。107株菌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居群间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6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31,平均Nei’s多样性指数(H)为0.1367,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1993,平均总基因多样性(Ht)为0.2827,平均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1368,平均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63,平均基因流(Nm)为0.4684。基于UPGMA聚类分析,107株蔷薇盘二孢菌株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时划分为8个类群,类群Ⅰ~Ⅶ中来自各个地区的菌株相互混杂,Ⅷ中的部分菌株大致根据市(县)的地理位置聚在一起。【结论】107株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蔷薇盘二孢菌株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基因流动水平较低,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且菌株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之间关联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黑斑病 蔷薇盘二孢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野生铁线莲杂交子代表型性状及ISSR分子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庞晓云 杨坤 +2 位作者 殷佩璇 孙浩男 刘冬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4,共12页
为培育铁线莲新品种、丰富其栽培类型,以大叶铁线莲、卷萼铁线莲、短尾铁线莲3种不同生长类型的野生铁线莲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育种并鉴定其子代的真实性,探究子代与亲本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12条ISSR引物对3个亲本... 为培育铁线莲新品种、丰富其栽培类型,以大叶铁线莲、卷萼铁线莲、短尾铁线莲3种不同生长类型的野生铁线莲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育种并鉴定其子代的真实性,探究子代与亲本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12条ISSR引物对3个亲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定,47个子代鉴定出了43个真杂种。杂交亲本及子代的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1.731~1.937,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1.449~1.613,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273~0.352,多样性指数在0.417~0.527之间,表明子代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杂交子代部分表型性状受到了亲本的影响,在直立和藤蔓2种亲本生长类型的基础上出现了匍匐生长类型的子代,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径、叶片宽度呈现增加趋势,其余花部和叶部性状则相反。表型性状结合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野生铁线莲杂交子代早期真实性鉴定,缩短育种周期,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 表型性状 issr 杂交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3个野生种群及种群间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吕林兰 杜晓东 +2 位作者 王嫣 石耀华 王爱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2,共7页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广西北海(BW)、广东大亚湾(DW)和海南三亚(SW)野生种群及其自繁子一代(BB1、SS1、DD1)和杂交子一代(BS1、BD1、DS1)9个群体各5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遗...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广西北海(BW)、广东大亚湾(DW)和海南三亚(SW)野生种群及其自繁子一代(BB1、SS1、DD1)和杂交子一代(BS1、BD1、DS1)9个群体各5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85、0.2607和0.2571;3个自繁群体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04、0.2545和0.2527,3个杂交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747、0.2659和0.2784。种群间杂交增加了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增加了杂交子一代与杂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而自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来源的野生种群比较,遗传多样性降低。本文指出利用野生群体进行杂交育种应该纯化亲本才能获得杂种优势,人工育苗或选择性育种需要保持足够数量的繁殖亲本以避免遗传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野生种群 遗传多样性 杂交 i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杂交F_1代真假杂种的ISSR标记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建文 李冬梅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1037,共7页
为了给ISSR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黑麦杂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ISSR标记对小黑麦品系P1和P_2有性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F_1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6个杂交F_1代单株中,52个为真杂种,其中,... 为了给ISSR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黑麦杂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ISSR标记对小黑麦品系P1和P_2有性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F_1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6个杂交F_1代单株中,52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生长后期死亡。14条ISSR引物对46个正常结实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9%,其中,UBC822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_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杂交F_1代群体和父母本在阈值0.748处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_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_1代单株;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一类,之后与父本聚为一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7个性状中,除株高偏向于父本外,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偏向于母本,与父本的差距较大,这与ISSR分析结果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杂交F1代 杂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新 马庆华 +5 位作者 王贵禧 赵天田 贾建云 徐丽 张力思 刘庆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1-205,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达维、辽榛3号等17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试验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7条进行电泳分析,使用NTSYSpc 2.11F和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作图。结果显示:7条ISSR引物共... 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达维、辽榛3号等17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试验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7条进行电泳分析,使用NTSYSpc 2.11F和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作图。结果显示:7条ISSR引物共获得58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8.3条谱带,引物平均多态性比率84.6%;7条ISSR引物可将所有样品完全分开,当遗传相似性阈值为0.687时可将样品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14个品种(系)可分成4个亚类,第Ⅱ类群1个品种,第Ⅲ类群2个品系。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48~0.879(平均0.678)。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6751、0.3701和0.5308。上述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是一个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群体,主栽品种(系)间存在复杂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平欧杂种榛的遗传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榛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竹种内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秀艳 傅懋毅 姜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8-323,共6页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麻竹种内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开展研究。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9个重复性高、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22个杂种家系的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基因多样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3655和0.5442。22个家系间...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麻竹种内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开展研究。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9个重复性高、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22个杂种家系的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基因多样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3655和0.5442。22个家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值变化为0.3953~0.7907,平均为0.6130;遗传距离变化为0.2348~0.928,平均为0.4996,杂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天然或栽培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杂交子代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铃铛铁线莲品种杂交F_(1)代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耿宇航 周欣莹 +2 位作者 贾艳艳 孙浩男 刘冬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5,82,共8页
为探究铃铛铁线莲杂交F_(1)代真实性及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效率,本研究以6个德克萨斯组铃铛型铁线莲品种为亲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利用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的ISSR多态性引物对其F_(1)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 为探究铃铛铁线莲杂交F_(1)代真实性及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效率,本研究以6个德克萨斯组铃铛型铁线莲品种为亲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利用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的ISSR多态性引物对其F_(1)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条ISSR引物均可体现6组铃铛铁线莲杂交组合父本的特异性,37个杂交F_(1)代均为真杂种,F_(1)代出现父母结合带较多,部分F_(1)代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这表明F_(1)代中产生了遗传变异。单株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F_(1)代在基因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向某一方亲本的现象,为后续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借鉴。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在铃铛铁线莲杂交后代生长早期用于鉴定其是否为真杂种,为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铛铁线莲 杂交F_(1)代 issr 杂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粉丽’翠叶后代的ISSR标记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冀含乐 马会萍 +3 位作者 韩鲲 闫进晓 郭亚珍 王二强 《特产研究》 2025年第5期11-15,共5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牡丹‘粉丽’及其翠叶杂交后代的分子多态性、遗传规律及真杂种鉴定。以牡丹品种‘粉丽’为母本,分别与‘粉中冠’和‘赵粉’杂交,获得翠叶杂交后代,提取父母本及后代的基因组DNA,筛选ISSR引物并进... 本研究旨在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牡丹‘粉丽’及其翠叶杂交后代的分子多态性、遗传规律及真杂种鉴定。以牡丹品种‘粉丽’为母本,分别与‘粉中冠’和‘赵粉’杂交,获得翠叶杂交后代,提取父母本及后代的基因组DNA,筛选ISS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分析多态性条带,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从96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引物,共获得1 573个电泳条带,其中1 527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达97.08%。聚类分析显示,3个翠叶杂交后代与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77 4~0.890 7之间,表明其为真杂种且遗传多样性较高。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牡丹杂交后代的真伪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为牡丹资源挖掘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粉丽’ 翠叶后代 issr分析 真杂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