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辅助磷光碳点的制备及复合功能化应用
1
作者 吴涛 刘伟峰 刘旭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20,共14页
【目的】室温磷光碳点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室温磷光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高稳定性、低毒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基质辅助策略被证明能够有效防止碳点的聚集猝灭并抑制非辐射跃迁,从而实现高效且长寿命的室温磷光。为此,多种类... 【目的】室温磷光碳点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室温磷光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高稳定性、低毒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基质辅助策略被证明能够有效防止碳点的聚集猝灭并抑制非辐射跃迁,从而实现高效且长寿命的室温磷光。为此,多种类型的基质材料被开发出来,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极大地拓宽了磷光碳点的应用领域。【方法】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出发,概述了基质辅助磷光碳点的磷光机制和合成方法,探讨了基质的作用及分类,并总结了其在生物医学、信息加密、防伪、传感和光电器件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最后,对基质辅助磷光碳点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结论】为相关领域提供研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基质辅助策略 室温磷光 长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咔唑类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设计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晓澳 赵璐 +1 位作者 白云峰 冯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17-2427,共11页
有机室温磷光(oRTP)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生物毒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其中,咔唑类oRTP材料从分子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优化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防伪、生物光学成像、信息... 有机室温磷光(oRTP)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生物毒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其中,咔唑类oRTP材料从分子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优化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防伪、生物光学成像、信息加密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咔唑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为刚性平面共轭结构,具有优良的空穴传输特性和热稳定性。此外,咔唑的平面化结构有利于分子间堆积相互作用,从而加强了分子间电子耦合效应,稳定了三重态激子。并且,咔唑作为一种优良的发色团已被广泛的进行修饰以取得更加优良的RTP特性。本文阐述了oRTP材料的发光机理,总结了具有长磷光寿命的咔唑类oRTP材料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1)分子间电子耦合作用:面对面堆积或H-聚集可以稳定三重态激子,通常有利于高效和长寿命的RTP。(2)自旋-轨道耦合作用:重原子强的自旋-轨道耦合能够有效地促进电子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到最低激发三重态(S_(1)-T_(1))或从单重态到三重态(S_(n)-T_(n),n≥1)系间窜越(ISC),并诱导磷光发射。(3)激子分离体系:通过构建扭曲的供体-受体体系,分离最高已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从而减小单重态与三重态的能隙(ΔE_(ST)),增大系间窜越速率(k_(ISC))。(4)聚合物包裹体系:聚合物包裹可以构建致密的刚性外部环境,从而有效地抑制非辐射跃迁和氧扩散,明显提高RTP效率,延长RTP寿命。(5)氢键体系:氢键的相互作用极大地削弱了分子振动和非辐射失活,提高其对温度的耐受性,并且可以屏蔽水和氧气。接着,介绍了咔唑类oRTP材料在防伪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综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可以预期咔唑类oRTP材料研究必将成为有机发光材料领域一个新的闪光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这类材料在未来将显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有机室温磷光 长寿命 设计策略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室温磷光碳点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冯文丽 赵璐 +1 位作者 白云峰 冯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3-846,共14页
与传统室温磷光(RTP)材料相比,室温磷光碳点(RTP-CD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较低和性能稳定等优点,近些年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青睐。然而,其磷光寿命较短,通常为毫秒级水平,这也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促进碳点的系间穿越与稳定碳点的激... 与传统室温磷光(RTP)材料相比,室温磷光碳点(RTP-CD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较低和性能稳定等优点,近些年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青睐。然而,其磷光寿命较短,通常为毫秒级水平,这也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促进碳点的系间穿越与稳定碳点的激发三线态是实现其超长室温磷光(URTP)发射与应用的关键。本文依据近年来超长室温磷光碳点(URTP-CDs)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其构建策略,及其在防伪与信息加密、传感、生物成像和发光二极管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超长室温磷光 合成策略 杂原子掺杂 基质辅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室温磷光碳点进展
4
作者 张思凡 梁亚川 +1 位作者 刘凯凯 单崇新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室温磷光材料因其长的发光寿命特性而备受关注,特别适用于非实时激发领域。碳点作为一类新兴的磷光材料,因其易制备、低毒性、成本低及良好的光学稳定性与可调的光学性能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本文总结了当前基于碳点的磷光材料取... 室温磷光材料因其长的发光寿命特性而备受关注,特别适用于非实时激发领域。碳点作为一类新兴的磷光材料,因其易制备、低毒性、成本低及良好的光学稳定性与可调的光学性能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本文总结了当前基于碳点的磷光材料取得的重要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室温磷光的发光机制,解析了磷光发射的能级结构。随后,分别阐述了固相和水相室温磷光碳点的合成策略以及调控方法。接着,重点介绍其在信息加密、传感、照明与显示和生物医学方面的潜在应用。最后,讨论了水相室温磷光碳点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室温磷光 磷光机制 合成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掺杂长余辉室温磷光碳量子点在信息加密与湿度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越诚 杨帆 +6 位作者 张诗雨 马程骏 田锐 孙雪花 李皓瑜 孙凌波 马红燕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1370,共10页
以硼酸与苯甲酸(BZA)为原材料,通过一步热解法合成了B掺杂的长余辉室温磷光碳量子点(B-CQDs-BZA)。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与荧光/磷光发射光谱对B-CQDs-BZA的... 以硼酸与苯甲酸(BZA)为原材料,通过一步热解法合成了B掺杂的长余辉室温磷光碳量子点(B-CQDs-BZA)。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与荧光/磷光发射光谱对B-CQDs-BZA的形貌、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B-CQDs-BZA主要是由无定形碳构成的尺寸介于2.0~4.5 nm之间的零维碳量子点。B-CQDs-BZA经254与302 nm的紫外光照射后,可呈现出长达20 s的蓝色室温磷光,经测试其磷光寿命长达2.09 s。该方法简单、快速且具有普遍适用性,使用多种原材料均可合成长余辉室温磷光CQDs。基于B-CQDs-BZA卓越的室温磷光发光寿命,我们将B-CQDs-BZA成功应用于时间分辨防伪技术。另外,根据水分子对B-CQDs-BZA的猝灭效应,将其制作成湿度试纸,用来检测环境空气的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磷光 碳量子点 信息加密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结构调控策略制备碳点基多色室温磷光材料
6
作者 刘金坤 冉准 +3 位作者 刘青青 刘应亮 庄健乐 胡超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209,共9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前驱体分子结构调控策略,以Al_(2)O_(3)作为基质,不同结构的小分子为有机前驱体,通过原位煅烧法制备了磷光发射颜色覆盖可见光区的碳点基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电子...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前驱体分子结构调控策略,以Al_(2)O_(3)作为基质,不同结构的小分子为有机前驱体,通过原位煅烧法制备了磷光发射颜色覆盖可见光区的碳点基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电子能谱表征证明了碳点生长在Al_(2)O_(3)基质内部.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4种CDs@Al_(2)O_(3)复合材料的磷光颜色分别为蓝色(454 nm)、绿色(520 nm)、橙色(572 nm)和红色(632 nm),平均寿命分别为130.6,293.6,498.6和539.0 ms.随着前驱体中π共轭度及含氧官能团数量的增加,碳点激发态与基态之间的能隙变小,引起磷光发射波长红移,从而实现多色磷光发射的调控.基于该材料多色室温磷光特性,初步探究了其在防伪和信息加密方面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室温磷光 长余辉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吕保中 彭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信息加密和防伪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将纤维素转化为RTP材料可有效解决传统RTP材料合成复杂、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制备、加工性能低、缺乏可再生性及污染环境等一系列... 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信息加密和防伪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将纤维素转化为RTP材料可有效解决传统RTP材料合成复杂、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制备、加工性能低、缺乏可再生性及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为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途径。本文综述了纤维素基RTP材料的设计思路:纤维素中的杂原子或不饱和基团的簇聚自身可发射RTP,通过合理改性可增强其性能;纤维素中含有大量活性羟基,可形成氢键/共价键网络,提供刚性环境,是构建有机RTP材料的良好基质;纤维素可作为碳源转化为具有RTP性质的碳点(CDs)。重点介绍了具有变色、刺激响应及圆偏振磷光等特殊磷光属性的纤维素基RTP材料体系,并讨论了其内在的构效关系及潜在应用价值,最后总结了纤维素基RTP材料在材料性能、功能性、应用方面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半纤维素 室温磷光 簇聚诱导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室温磷光碳点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
8
作者 史美超 高倩 +2 位作者 李岷钊 吕保中 彭锋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8,共6页
溶解浆和黏胶纤维工业每年产生大量结构为直链木聚糖的副产物,其开发利用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副产物木聚糖为原料,将其溶解于NaOH溶液中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光致发光木聚糖碳点(X-CDs),将制备的碳点掺入聚乙烯醇中制备荧光磷光... 溶解浆和黏胶纤维工业每年产生大量结构为直链木聚糖的副产物,其开发利用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副产物木聚糖为原料,将其溶解于NaOH溶液中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光致发光木聚糖碳点(X-CDs),将制备的碳点掺入聚乙烯醇中制备荧光磷光双发射薄膜和磷光墨水,并对双发射薄膜的荧光、磷光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X-CDs是平均粒径为3 nm的类球形,具有典型的石墨碳晶格衍射条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X-CDs主要组成元素为C和O,且表面存在羰基官能团,其产生的n→π^(*)跃迁能有效促进系间窜越产生室温磷光。X-CDs在溶液和固态状态下均具有荧光,但不显示室温磷光余晖效果,此时三线态激子容易被环境猝灭。将X-CDs掺杂进聚乙烯醇(PVA)中可产生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的室温磷光余晖,表明PVA基质提供的氢键刚性环境可有效限制发光中心的旋转/振动,抑制了三线态激子的猝灭。将X-CDs和PVA溶液制成墨水,可应用于防伪、信息加密等领域。该研究为实用防伪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拓宽了造纸厂副产物木聚糖的利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 碳点 室温磷光 余晖效果 防伪材料 双发射薄膜 磷光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鞣花酸余辉气凝胶制备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9
作者 王瑞 陈志俊 李淑君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以鞣花酸(EA)为发色团,将其掺杂在海藻酸钠(SA)中,经过与Zn2+、Ca2+等二价金属离子交联凝胶化,凝胶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绿色余辉气凝胶(EA@SA)。对EA@SA气凝胶进行光物理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不同的二价金属阳离子交联的气凝胶均有良好... 以鞣花酸(EA)为发色团,将其掺杂在海藻酸钠(SA)中,经过与Zn2+、Ca2+等二价金属离子交联凝胶化,凝胶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绿色余辉气凝胶(EA@SA)。对EA@SA气凝胶进行光物理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不同的二价金属阳离子交联的气凝胶均有良好的磷光发射,EA@SA-Zn、EA@SA-Ca、EA@SA-Sr、EA@SA-Ba气凝胶磷光寿命分别为275.71,157.59,123.92和144.56 ms,其中EA@SA-Zn气凝胶的磷光寿命最长。测试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表明,EA@SA-Zn气凝胶的荧光发射以430 nm为发射中心,荧光寿命达到5.87 ns。S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EA@SA-Zn气凝胶内部呈现网状多孔结构并且结构较为疏松,丰富的孔隙结构为EA分子提供良好的基质环境。同时,EA@SA-Zn气凝胶的元素映射图显示其表面均匀分布C、O、Zn、Cl 4种元素,这说明Zn2+与海藻酸钠交联充分,从而成功制备EA@SA-Zn气凝胶。将制备的EA@SA-Zn气凝胶放置在不同湿度环境下,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磷光寿命有所降低,干燥之后磷光寿命得到恢复;并且EA@SA-Zn气凝胶在乙腈(ACN)、乙醇(EtOH)、四氢呋喃(THF)、二氯甲烷(DCM)有机溶剂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磷光发射,磷光寿命分别为254.76,260.14,266.64和268.67 ms。制备的EA@SA-Zn气凝胶在30 d后仍能观察到绿色余辉发射,具有磷光稳定性。最后,制备负载EA@SA-Zn气凝胶的余辉线,将其应用在刺绣和防伪领域,拓展了天然多酚制备余辉材料的策略及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花酸 海藻酸钠 气凝胶 二价金属离子 室温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可印刷室温磷光二氟化硼衍生物
10
作者 张兴红 耿鹏 +3 位作者 向娟娟 晏佳莹 毛妙付 肖述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迄今,多数已报道的有机RTP材料在晶态下发射出较强的RTP,但在溶液加工过程中易生成无定形态,从而失去RTP性能.本文通过一锅法两步反应,合成了含有多个甲氧基的二氟化硼衍生物(BF2-...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迄今,多数已报道的有机RTP材料在晶态下发射出较强的RTP,但在溶液加工过程中易生成无定形态,从而失去RTP性能.本文通过一锅法两步反应,合成了含有多个甲氧基的二氟化硼衍生物(BF2-tPMO).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多个甲氧基的存在构建了有效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这些非共价键作用可抑制分子运动,保持较高的发光效率.此外,这些非共价键作用能够使其在溶剂处理后依然保持晶态性质,进而保持RTP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F2-tPMO可溶解在不同溶剂中且在溶剂蒸发后仍能保持相同的RTP特性,为易加工型RTP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氟化硼 室温磷光 一锅法合成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结合室温磷光法快速解析土壤中芴的含量
11
作者 王韬翔 吴欣冉 +3 位作者 张臻 王优 安蓉 卿湘东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多环芳烃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等“三致作用”。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结合三维室温磷光法(APTLD-TRTP)测定不同类型土壤(如农田区、生活区和工业区)中多环芳烃芴(FLU)的方法,并与基于... 多环芳烃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等“三致作用”。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结合三维室温磷光法(APTLD-TRTP)测定不同类型土壤(如农田区、生活区和工业区)中多环芳烃芴(FLU)的方法,并与基于平行因子分析的方法(PARAFAC-TRTP)进行比较。首先构建一个验证集来探索开发方法的预测能力,然后利用其对加标土壤样和实际未知土壤样品中FLU进行定量分析。在N=3时,APTLD-TRTP和PARAFAC-TRTP获得土壤加标样中FLU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4±5.6)%和(90.3±4.8)%,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32μg/mL和0.31μg/mL。方法预测的工业区土壤样中FLU的浓度范围为0.34~0.96μg/g,显著高于相关标准限值0.05μg/g,表明该研究区域土壤已受到FLU污染,其污染源可能来源于钢铁工业区煤炭燃烧、石油泄漏和汽车尾气排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因子分析 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 室温磷光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钯卟啉室温磷光探针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袁雯 晋卫军 董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22-924,共3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 spectra of meso tetrakis(4 N trimethylaminobenzyl)porphin(TAPP) and Palladium porphyrin(Pd TAPP) probe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 spectra of meso tetrakis(4 N trimethylaminobenzyl)porphin(TAPP) and Palladium porphyrin(Pd TAPP) probe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ct DNA has been studied. Pd TAPP shows a very weak RTP emission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strong RTP emission in the presence of DNA. Maximum RTP was observed at pH=7, with maximum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at 414 nm and 684 nm, respectively. RTP decay follows a first order exponential equation, RTP lifetime (τ) of probe is (0.72±0.03) ms. The detection limit of ct DNA may reach 8.8×10 -7 mol/L.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is less than ±6.6% in the linear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卟啉 室温磷光探针 小牛胸腺DNA 测定 光谱 相互作用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咪唑的三维荧光光谱与三维室温磷光光谱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一心 杨宜康 +3 位作者 赵天成 黄岳元 王党辉 陈慰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73-1276,共4页
测量了浓度为 1× 1 0 - 4 mol/L苯并咪唑水溶液的三维荧光光谱 ,三维室温磷光光谱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还测量了苯并咪唑固体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对化合物的荧光和室温磷光进行了分析、比较 ,发现苯并咪唑在 2 90nm、5 80nm和 8... 测量了浓度为 1× 1 0 - 4 mol/L苯并咪唑水溶液的三维荧光光谱 ,三维室温磷光光谱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还测量了苯并咪唑固体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对化合物的荧光和室温磷光进行了分析、比较 ,发现苯并咪唑在 2 90nm、5 80nm和 870nm区域均有强而丰富的荧光谱线 ,而室温磷光谱线 (RTP)单一地出现在 2 90nm区域 ,且强度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三维室温磷光光谱 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苯并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光寿命法研究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的重原子效应和发光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5
14
作者 龙文清 李隆弟 童爱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3-446,共4页
以两种卤代萘为模型化合物 ,基于磷光寿命的定义τ =τ0 e-kc、τ0 =1/kp和其与各速率常数的关系 ,导出了一种类似于Stern Volmer方程的线性方程 :τ0 /τ=(kp+kic) /kp =1+kic/kp =1+KSV·c。通过测定不同重原子微扰剂浓度时的磷... 以两种卤代萘为模型化合物 ,基于磷光寿命的定义τ =τ0 e-kc、τ0 =1/kp和其与各速率常数的关系 ,导出了一种类似于Stern Volmer方程的线性方程 :τ0 /τ=(kp+kic) /kp =1+kic/kp =1+KSV·c。通过测定不同重原子微扰剂浓度时的磷光寿命 ,探讨了从两种途径计算流体室温磷光发射相关动力学参数的可行性和方法 ,通过这些参数对比讨论了KI和TlNO3 两种重原子微扰剂对这两种卤代萘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发射的重原子效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流体 室温磷光 磷光寿命 发光动力学参数 卤代萘 重原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发光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川 冯小花 +2 位作者 李俊芬 双少敏 晋卫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综述了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发光机理 。
关键词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 发光机理 重原子作用 除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组合流体室温磷光现象(Ⅱ)——醇对环糊精/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己烷体系室温磷光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渝萍 李隆弟 童爱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17-621,共5页
在外部重原子微拢剂溴代环己烷存在下,β-CD/碘代乙基联苯体系可发射一定强度的室温磷光信号,若丁醇作为第四组分存在,则能显著提高体系的室温磷光发射强度。研究了该体系室温磷光发射的适宜条件和多种醇、不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在外部重原子微拢剂溴代环己烷存在下,β-CD/碘代乙基联苯体系可发射一定强度的室温磷光信号,若丁醇作为第四组分存在,则能显著提高体系的室温磷光发射强度。研究了该体系室温磷光发射的适宜条件和多种醇、不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影响。认为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己烷/丁醇体系属于一种超分子组合的发光体系,醇的作用属典型的分子调控作用。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己烷形成主、客三元包结物,而醇则利用其羟基与CD端口羟基形成氢键,其烷基键借助于疏水相互作用力,覆盖在CD上、下端口,对外部氧向CD腔内的扩散起着隔离作用,减少了三线态氧对发光体激发三线态的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磷光 环糊精 碘代乙基联苯 溴代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协同诱导1-溴萘室温磷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新贞 吕卫华 +3 位作者 邓华陵 侯经国 高锦章 康敬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对比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辛基酚醚 (OPE 10 ,n =10 )及聚氧乙烯特辛基酚醚 (TritonX 10 0 ,n =10 )和 β 环糊精 (β CD)协同诱导 1 溴萘 (1 BrN)室温磷光光谱。根据分子大小和 β CD空腔尺寸分析阐述了 β CD与非离子表面... 对比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辛基酚醚 (OPE 10 ,n =10 )及聚氧乙烯特辛基酚醚 (TritonX 10 0 ,n =10 )和 β 环糊精 (β CD)协同诱导 1 溴萘 (1 BrN)室温磷光光谱。根据分子大小和 β CD空腔尺寸分析阐述了 β CD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 1∶1二元包络物 ,OPE 10和TritonX 10 0分子内的辛基和苯基团被包络在空腔内 ,驱除了空腔内的水分子 ,使空腔内微环境的极性更低 ,通过更强的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和 1 BrN形成了结构紧密的稳定 1∶1∶1三元包络物。β CD/OPE 10 / 1 BrN和 β CD/TritonX 10 0 / 1 BrN包络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 1 0 9× 10 5和 4 4 7× 10 5L2 ·mol- 2 。在 β CD空腔内 ,1 BrN的重原子对OPE 10和TritonX 10 0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对于更稳定的 β CD/TritonX 10 0 / 1 BrN三元体系 ,特辛基可更好地屏蔽溶液中的溶解氧和碘离子的猝灭作用 ,观察到了TritonX 10 0分子内苯基和受体 1 BrN之间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Β-环糊精 1-溴萘室温磷光 包络物 刚性 荧光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溴甲基萘荧光和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牟兰 陈小康 李隆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研究了2-溴甲基萘 (2-BrMN) 的荧光及磷光性质。2-溴甲基萘是一种优良的荧光试剂,λex /λem =274/334 nm ,其浓度在1.0×10- 6 ~1.2×10- 4 m ol·L- 1范围内与荧光强... 研究了2-溴甲基萘 (2-BrMN) 的荧光及磷光性质。2-溴甲基萘是一种优良的荧光试剂,λex /λem =274/334 nm ,其浓度在1.0×10- 6 ~1.2×10- 4 m ol·L- 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最低检测限为4.7×10- 8 m ol·L- 1。以β-环糊精(β-CD)作保护剂和1,2-二溴丙烷(DBP) 为重原子微扰剂的2-BrMN/β-CD/DBP体系能产生具有分析意义CD-RTP信号, λex /λem = 271/493,521 nm ,2-BrMN浓度参1.0×10- 5~1.2×10- 4 m ol·L- 1 范围内与室温磷光 (RTP) 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 =0.997, 最低检测限为2.7×10- 6 m ol·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基萘 荧光 室温磷光 r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除氧条件下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测定喹啉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小康 牟兰 李隆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42-745,共4页
在不除氧条件下,10mL含喹啉/β-CD溶液中只需加入15μL1,2-二溴丙烷(DBP)作重原子微扰剂,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最大λex/λem=273/496nm。喹啉浓度在5.0×10-7~5.0... 在不除氧条件下,10mL含喹啉/β-CD溶液中只需加入15μL1,2-二溴丙烷(DBP)作重原子微扰剂,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最大λex/λem=273/496nm。喹啉浓度在5.0×10-7~5.0×10-5mol/L,5.0×10-5mol/L~5.0×10-4mol/L,两段三个数量级范围与室温磷光信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7.4×10-8mol/L。本体系的特点是DBP用量少,从而减少了因过量重原子存在所产生的雾状沉淀,体系均匀,故测量精密度好,检测限低,测定的酸度范围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环糊精诱导 室温磷光 不除氧 二溴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佳铭 付艳 +1 位作者 余冰宾 李隆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FITC)和兔抗羊抗体 (RAGAb FITC) ,及其以三种免疫方式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反应所得免疫复合物在多种固体薄膜基质上发射室温磷光 (RTP)的适宜条件及其光谱、强度和寿命等性质。...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FITC)和兔抗羊抗体 (RAGAb FITC) ,及其以三种免疫方式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反应所得免疫复合物在多种固体薄膜基质上发射室温磷光 (RTP)的适宜条件及其光谱、强度和寿命等性质。研究发现 ,标记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保留了FITC优良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性质 ,λ(max)ex λ(max)em =5 2 5 6 5 0nm ,其RTP强度与其浓度线性相关 ,并有很高的灵敏度。更为重要的是 ,免疫反应及其RTP检测能结合于同一基质 ,方便地相继完成。在聚酰胺膜 (PM )上 ,以Pb(Ac) 2 为重原子微扰剂 ,稀释比为 1∶10 (φ)的GAHAb FITC ,RAGAb FITC及其与人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均能发射较强的RTP信号并有较长的RTP寿命。本结果为建立相应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 (SS RTP IA)新方法奠定了相应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 固体室温磷光 免疫分析 人IGG 羊抗人抗体 兔抗羊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