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control on anomaly water inrush in roof of fully-mechanized mining field 被引量:3
1
作者 Peng Linjun Yang Xiaojie Sun Xiaomi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Caving of mine roofs from water inrush due to anomalous pressure is one of the major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that can occur in mines during production.Roof water inrush can trigger a wide range of roof collapse,causin... Caving of mine roofs from water inrush due to anomalous pressure is one of the major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that can occur in mines during production.Roof water inrush can trigger a wide range of roof collapse,causing major accidents from breaking roof supports while caving.These failures flood wells and do a great deal of damage to mines and endanger mine safety.Our objective is to analyze the anomalies of water inrush crushing the support at the #6301 working face in the Jisan Coal Mine of the Yanzhou Mining Group.Through information of water inrush to the roof,damage caused by tectonic movements,information on the damage caused by roof collapse and the theory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in mine abutments,we advice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position of open-off cut relatively to the rich water area.In the case of anomalous roof pressure we should develop a state equation to estimate preventive measures with"transferring rock beam"theory.Simultaneously, we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drainage equipment and ensured adequate water retention at the storehouse. These are all major technologies to ensure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gainst accidents caused by anomalous water inrush in roofs,thus ensuring safet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coal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f water inrush pressure Anomaly Analysis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s and main roof weighting 被引量:4
2
作者 Sun Jian Hu Yang Zhao Guang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873-881,共9页
A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model of a goaf floor prior to main roof weighting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and main roof weight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broken cha... A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model of a goaf floor prior to main roof weighting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and main roof weight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broke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isk area for water inrush of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were analysed using elastic thin plate theory. The formula of the maximum water pressure tolerated by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was deduced. The effects of the caved load of the goaf, the goaf size prior to main roof weighting, the advancing distance of the workface or weighting step,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on the breaking and instability of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were analy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can be predicted and prevented by controlling the initial or periodic weighting step with measures such as artificial forced caving, thus achieving safe mining conditions above confined aquifers. Th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termining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when mining above confined aquif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R water inrush Main roof weighting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FORCED CAV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of pre-blasting to prevent support crushing and water inrush accidents 被引量:10
3
作者 Wang Xiaozhen Xu Jialin +1 位作者 Zhu Weibing Li Yingch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3期379-384,共6页
Support crushing and water inrush when mining under an unconsolidated confined aquifer in the Qidong Coal Mine was prevented by roof pre-blasting.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for this method have been stud... Support crushing and water inrush when mining under an unconsolidated confined aquifer in the Qidong Coal Mine was prevented by roof pre-blasting.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for this method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an overburden structure that may cause support crushing and a water inrush accident exists the weakening of the primary key stratum, which thereby reduces its weighting step, roof pre-blasting is both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f the position of the primary key stratum can be moved upward to exceed 10 times the mining height the possibility of support crushing and water inrush disaster caused by key stratum compound breakage will be lowered. The overburden structure of the number 7121 working face was considered during the design of a technical proposal involving roof pre-blasting. Aft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roof pre-blasting the resulting design prevented support crushing and water inrush disasters from happening at the number 7121 working face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ining saf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solidated confined aquifer Support crushing and water inrush roof pre-blasting Key strat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工作面顶板水害预警研究
4
作者 连会青 晏涛 +4 位作者 尹尚先 徐斌 康佳 周旺 闫国成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1,共13页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首先,在传统透明地质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概念,引入动态更新功能并明确其设计实现思路;其次,基于顶板水害发育“3阶段”机理分析,提出指标选择应遵循约束性、独立性和持续性“3原则”,确定了地表水特征、含水层结构及性质、隔水层结构及性质、采动影响围岩运移特征及水文要素动态变化特性5大类主要影响因素,共从中提取出14项可量化指标构成顶板水害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已有事故案例、现场水文观测数据变化规律和相关标准规范,提出由4个预警指标参与的智能水害预警方法,划分出4个等级的预警级别、标准和应对措施;以透明水文地质模型为逻辑底层,内嵌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多态接口,集成开发了具备3个层级、6个核心功能的顶板水害智能化预警平台,该平台通过触发器和轮询的混合预警机制,实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与预警;最后,平台在西部某煤矿进行了为期1 a的示范应用,期间成功发出15次预警信息,其中10次为监测设备异常预警,5次为水害信息预警,所有预警均提前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平台的应用验证了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平台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优化预警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升平台的预警精度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水文地质模型 顶板水害 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方法 智能化预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AHP结合的寺家庄煤矿15号煤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5
作者 谢俊 陈登金 +4 位作者 崔志刚 王红伟 王鹏威 韩冰 张志伟 《煤》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针对寺家庄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顶板突水安全问题,本文提出AHP赋权法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寺家庄煤矿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顶板突水规律,对顶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脆塑岩比、含水层厚度、岩芯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 针对寺家庄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顶板突水安全问题,本文提出AHP赋权法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寺家庄煤矿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顶板突水规律,对顶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脆塑岩比、含水层厚度、岩芯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断层分布、陷落柱分布、断层规模指数七个主控因素作为顶板水评价指标,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建立富水性评价模型,并通过GIS进行富水性分区。结果表明,寺家庄煤矿煤层顶板富水性综合分区图为南北区域相对危险,中部区域相对安全。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对矿区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突水 危险性评价 ARCGIS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破坏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CFDEM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浩 唐世斌 +2 位作者 康志勤 杨栋 马立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5-2629,共15页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征。构建加卸载下拉、剪损伤演化方程,结合有效偏/球应力为基本变量的屈服准则与塑性势函数,得到完整岩块的塑性损伤本构;建立拉/剪、混合型加卸载过程中塑性位移与强度劣化关系,以平方拉剪应力与B-K准则为初始、完全断裂准则,形成非贯通裂隙断裂本构;提出岩块分离、压缩、剪切判据,结合实验数据建立离散块体间挤压、剪切摩擦本构与剪胀方程。基于质量/动量守恒、状态方程,并结合流体体积与浸没边界方法,形成裂隙岩体气−水二相流模拟理论。由此形成CFDEM数值计算程序,并将加卸载下塑性损伤、断裂、挤压/摩擦、流体属性分别赋予实体单元(岩块)、黏聚力单元(非贯通裂隙)、接触对(贯通裂隙)、欧拉单元(水和气)。根据宁武煤田北部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①CFDEM耦合程序及相应的理论模型可数值实现特厚煤层覆岩及底板断层从(准)连续体到离散体转化,以及地下水在裂隙中运移;②模拟条件下特厚煤层含断层底板的采动裂隙包络线呈w形,最深处超过55 m位于断层及其上盘,最浅处23 m位于断层下盘,而无构造底板处的破坏深度为24~36 m,已导通奥灰含水层;③特厚煤层底板普遍出现二次破坏现象。表现为无构造底板在超前工作面处破坏深度为24.0~29.3 m,但在采空区内普遍增加至31.5~36.0 m;断层及其上盘在超前工作面处裂隙总开度为0.34~0.86 m,但在采空区内迅速增加至3.6 m,形成突水优势通道。④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根源在于覆岩高位关键岩层垮断失稳、砌体梁下沉与二次断裂,并导致底板二次破坏,突水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底板断层突水 顶底板联动效应 CFDEM程序 微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与GIS的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侯建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准确评价赵家寨矿12采区东翼二_(1)煤层顶板突水问题,选取导水裂隙带高度、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内的含水层厚度、新近系含水层的富水性、剩余黏土层厚度、断层分维值5个因素作为煤层顶板突水的主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主控因素... 为准确评价赵家寨矿12采区东翼二_(1)煤层顶板突水问题,选取导水裂隙带高度、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内的含水层厚度、新近系含水层的富水性、剩余黏土层厚度、断层分维值5个因素作为煤层顶板突水的主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主控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并通过自然分级法确定研究区的分区阈值,最终获得了研究区二_(1)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与后期工作面开采的疏水结果相一致,实际疏放水量与预测静水储量吻合度达96.7%,实现了二_(1)煤层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GIS 顶板突水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顶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路径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6 位作者 武强 王皓 郭小铭 崔芳鹏 庞振忠 刘守强 杨维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9-1555,共17页
我国是世界上成煤和赋存条件最复杂的国家,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动覆岩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相互性和时变性以及煤层顶板突水的独特性和危害性,造成顶板水害是我国尤其是西部煤矿区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 我国是世界上成煤和赋存条件最复杂的国家,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动覆岩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相互性和时变性以及煤层顶板突水的独特性和危害性,造成顶板水害是我国尤其是西部煤矿区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顶板水害和推广现有技术和探索新技术防控此类矿井灾害,在全面分析近年来我国煤层顶板水害事故规律与顶板充水含水层的赋存条件、突水模式、动力特征、力学行为等基础上,系统划分了顶板水害的类型、特征、主要类别的致灾机理及梳理了现有顶板水害的防治技术,并展望了未来顶板水害防治领域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①顶板水害主体架构包括巨厚基岩含水层涌(淋)水、薄基岩弱胶结层水-砂耦合溃涌、离层空间蓄水储能突水、天窗补给型突水、围岩烧变增透致突等5种类别,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沿线以北地区,陕、蒙、宁是顶板水害主要聚集地。②采动诱发巨厚基岩含水层下覆岩原生裂隙互馈-贯通发育“Z”型离层空间,导致采场出现大面积涌(淋)水现象;基于复合关键层破断力学条件,阐明了薄基岩弱胶结层水-砂耦合溃涌致灾的动力源;构建了离层失稳突水临界判别准则,将离层突水划分为静载扰动、“动+静”载复合扰动、复合煤层开采重复扰动3种模式;红土隔水层缺失及红土薄弱区采动劣化损伤是产生天窗越流补给的主要根源;围岩烧变增透,孔隙度增大,接受临近水源补水后形成新的含水结构体,在采动诱发下烧变岩水涌入采场发生水害事故。③梳理了当前煤层顶板水害“探-放-治”三位一体的解危防控技术体系,提出了井上下共轭联动、钻-采(掘)高位协同地质勘探系统,以防治水“三区”划分为导向的地质保障工作,“煤-水-生态”多目标齐抓共管的绿色开采和防治水理念,以及数智化、透明化矿山水文地质灾害信息维护系统等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害 矿井防治水 离层突水 致灾机理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流-应力-损伤耦合的煤矿灾害模型及其应用
9
作者 李志刚 王海生 +1 位作者 王作红 汪冲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2期60-65,共6页
煤矿工作面顶板突水致灾因素耦合机理复杂,为了深入了解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突水发生机理,提高煤层顶板防治突水灾害的稳定性,以麦垛山煤矿11采区2煤层顶板突水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构建... 煤矿工作面顶板突水致灾因素耦合机理复杂,为了深入了解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突水发生机理,提高煤层顶板防治突水灾害的稳定性,以麦垛山煤矿11采区2煤层顶板突水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构建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动应力、含水层水压及发育裂隙综合影响的顶板突水的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煤岩体应力-渗流-损伤耦合诱发的顶板突水灾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在采动应力与水压梯度共同影响下,工作面上方顶板应力卸除,形成地下水流动的优势渗流通道。随着工作面开挖步距增大,优势渗流通道逐渐增高并贯通、激活含水层中发育的裂隙,最终造成煤层顶板突水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突水 优势渗流通道 应力卸除 渗流-应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富水破碎带突泥涌水处治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坪 罗介池 刘春希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13-15,共3页
某高速公路高海拔山岭隧道穿越活动断层富水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大面积突泥涌水。为安全有效处治并通过断层破碎带,结合既往施工技术经验,因地制宜,总结出“探、泄、固、挖”的总体思路,实施“帷幕注浆+水平旋喷桩+超前中管棚+微... 某高速公路高海拔山岭隧道穿越活动断层富水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大面积突泥涌水。为安全有效处治并通过断层破碎带,结合既往施工技术经验,因地制宜,总结出“探、泄、固、挖”的总体思路,实施“帷幕注浆+水平旋喷桩+超前中管棚+微台阶法开挖”的科学注浆开挖方式,取得了较好处治效果。文章研究内容可为类似隧道灾害处治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富水破碎带 突泥涌水 帷幕注浆 旋喷桩 管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涌水等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伟韬 李加祥 张文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矿井顶板水的涌出不仅与含水体本身的水体类型、特征、赋存条件有关 ,而且还与煤层顶板各隔水岩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及采矿地质条件有关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质力学作用过程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运用模糊评判中的隶属度函数... 矿井顶板水的涌出不仅与含水体本身的水体类型、特征、赋存条件有关 ,而且还与煤层顶板各隔水岩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及采矿地质条件有关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质力学作用过程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运用模糊评判中的隶属度函数对各因素进行量化 ,得出涌水等级评价的量化指标 ,最终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并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进行顶板涌水等级评价 ,为矿井制定防排水措施、安排防排水工程提供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涌水 模糊数学评价 赋存条件 隔水岩层 水文地质条件 地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岩体结构演化致灾机理及突水预报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乔伟 刘梦楠 +7 位作者 李连刚 郭伟 王启庆 孟祥胜 李小琴 段中稳 陈维池 李文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832,共15页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的岩层统称为“突水离层带”。建立“突水离层带”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根据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分析5种突水类型(采动覆岩离层静水压突水、采动覆岩离层动力突水、多煤层叠加开采离层突水、传统顶板导水裂隙涌水和离层积水不突水)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条件,研究回采期间导水裂隙带时空演化与离层突水的关系;基于工作面开采条件、覆岩条件、突水离层带发育位置和微震监测,分析了离层突水形成条件,揭示了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并对永陇矿区崔木煤矿和招贤煤矿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工作面离层突水预报方法。研究得出:(1)随着工作面推进,充水离层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的差异是导致出现5种突水类型的根本原因;(2)只有在采高M和充水离层与煤层间距H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下,才会满足形成“突水离层带”的基本条件,发生离层突水;(3)陕西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离层突水主要是由上位岩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高能量矿震(>10^(4)J)发生次数增多,微震日总能量和平均每次能量显著升高;而陕西招贤煤矿1304工作面离层突水是由下位隔水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10^(3)J矿震每日次数显著增多,对应矿震每日总次数升高而平均每次能量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离层带” 离层突水 突水类型 致灾机理 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 被引量:349
13
作者 许家林 朱卫兵 王晓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2-769,共8页
在深入研究覆岩关键层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覆岩关键层位置来预计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新方法。工程实测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关键层位置会影响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只有当关键层位置距开采煤层小于某一临界高度时... 在深入研究覆岩关键层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覆岩关键层位置来预计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新方法。工程实测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关键层位置会影响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只有当关键层位置距开采煤层小于某一临界高度时,该关键层破断裂缝才会贯通成为导水裂隙,且受该关键层控制而同步破断的上覆岩层破断裂缝也会贯通成为导水裂隙。关键层破断裂缝贯通的临界高度可以粗略按(7~10)M(M为煤层采厚)估算。当覆岩主关键层位于临界高度(7~10)M以内时,导水裂隙将发育至基岩顶部,导水裂隙带高度等于或大于基岩厚度;当覆岩主关键层位于临界高度(7~10)M以外时,导水裂隙将发育至临界高度(7~10)M上方最近的关键层底部,导水裂隙带高度等于该关键层距开采煤层的高度。上述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能适应不同采厚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同时可以对由于覆岩关键层结构变化引起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异常发育情况作出判别,其可靠性得到了工程实测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高度 预计方法 关键层 顶板突水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点突变理论在顶板突水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伍永平 杨永刚 解盘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以大佛寺煤矿工程为背景,运用关键层理论与尖点突变理论分析了采场顶板透水的发生机理,认为基岩关键层突发性破断失稳是顶板突水的诱因。通过建立基岩关键层破断力学模型,得到了表征断裂过程的势函数,定性解释了顶板突水机理,定量得到... 以大佛寺煤矿工程为背景,运用关键层理论与尖点突变理论分析了采场顶板透水的发生机理,认为基岩关键层突发性破断失稳是顶板突水的诱因。通过建立基岩关键层破断力学模型,得到了表征断裂过程的势函数,定性解释了顶板突水机理,定量得到了基岩关键层极限跨距及顶板突水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与固体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说明应用突变理论分析顶板突水机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理论 顶板突水 关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风化带性质对顶板突水溃砂的影响研究——以赵固一矿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延春 马子民 +5 位作者 李小二 苗葳 张二蒙 姜文浩 卓运亮 田雨果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71,共8页
基于赵固一矿上覆巨厚冲积层多含水层(组)薄基岩的特点,冲积层下部砂砾含水层水压达到4.0 MPa,为高水压含水层。为确定基岩性质对顶板突水溃砂的影响,保证多含水层(组)薄基岩区的正常回采,对水文勘察孔所取基岩岩样进行点荷载、干燥饱... 基于赵固一矿上覆巨厚冲积层多含水层(组)薄基岩的特点,冲积层下部砂砾含水层水压达到4.0 MPa,为高水压含水层。为确定基岩性质对顶板突水溃砂的影响,保证多含水层(组)薄基岩区的正常回采,对水文勘察孔所取基岩岩样进行点荷载、干燥饱和吸水率和室内崩解试验,通过分析岩样各项试验指标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确定基岩性质及其对留设防砂煤柱的影响。试验表明:基岩风化深度超过20 m;距离冲积层底界面0~6.5 m垂深范围内的泥类岩干燥饱和吸水率大于15%,遇水崩解多呈泥状、碎岩片和碎块泥,隔水性能良好,可以有效弥合采动裂缝,可以作为防水煤柱的保护层;冲积层底界面下部0~11.4 m的风化泥岩强度低于4.0 MPa的冲积层下部细砾含水层水压力,防砂煤柱的保护层不能全部由风化泥岩构成,提出防砂煤柱保护层厚度需要大于11.4 m;砂岩耐崩解性强,干燥饱和吸水率远小于泥类岩,阻隔水性能较差,防水煤柱保护层不可以全部由风化砂岩构成。风化砂岩强度大于4.0 MPa的冲积层下部砂砾含水层水压,可以有效抵御上覆水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风化带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干燥饱和吸水率 崩解试验 顶板突水溃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井煤矿顶板导水裂隙发育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磊 白海波 马凯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84,共3页
为了得出凉水井煤矿顶板导水裂隙的发育规律,首先利用经验公式做了导水裂隙发育高度预测,进而应用野外踏勘实测分析了导裂带发育形态,同时运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进行了导裂带发育过程模拟。
关键词 顶板突水 导水裂隙 采场垂直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顶板涌(突)水危险性预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晓霞 杨雅辉 侯恩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140,共3页
针对浅埋煤层开采顶板涌(突)水危险性预测问题,在详细分析钻孔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矿井顶板涌(突)水的预测涉及到的各类数据进行了组织与管理,设计了由预测数据管理和顶板水害预测两大模块构成的预测系统,建立了矿井顶板涌(突)... 针对浅埋煤层开采顶板涌(突)水危险性预测问题,在详细分析钻孔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矿井顶板涌(突)水的预测涉及到的各类数据进行了组织与管理,设计了由预测数据管理和顶板水害预测两大模块构成的预测系统,建立了矿井顶板涌(突)水多因素叠加分区预测模型,并通过陕北张家峁煤矿的实际数据进行预测,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涌(突)水 危险性预测 MAPGIS6.7 水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采动突水危险源划分与致灾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鑫 孙亚军 +1 位作者 徐智敏 陈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5,共8页
为了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价,依据西北型、华北型煤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突水主控因素、突水致灾模式、水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水源、通道和采动三准则来表征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源与致灾危险性之间的关联... 为了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价,依据西北型、华北型煤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突水主控因素、突水致灾模式、水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水源、通道和采动三准则来表征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源与致灾危险性之间的关联,构建了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关键危险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中随着工作面开采具有动态变化的指标因素(含水层水压、应力-应变、导裂带高度/破坏带深度)作为危险源动态特征辨识的目标,建立多场-多参数的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概念模型,提出了矿井突水的临界判别准则,依托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海量参数分析计算能力,为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分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煤层顶底板 突水危险源 致灾危险性 动态模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断层综放开采顶板突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东才 栾恒杰 +1 位作者 王冠赵 代猛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88,共3页
为解决义桥煤矿2304工作面临近断层综放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增加、分布范围扩大可能导致突水事故的问题,在分析突水水源、突水通道以及断层导水机理的基础上,结合FLAC3D中的流固耦合模块分析了不同宽度煤柱时围岩应力特征、断层活化... 为解决义桥煤矿2304工作面临近断层综放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增加、分布范围扩大可能导致突水事故的问题,在分析突水水源、突水通道以及断层导水机理的基础上,结合FLAC3D中的流固耦合模块分析了不同宽度煤柱时围岩应力特征、断层活化情况。结果表明:断层附近煤岩体的垂向应力以及断层的活化都随煤柱宽度的增大而减小;煤柱宽度小于20m时,断层活化所形成的裂隙与采动所形成的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沟通形成导水通道;采动对断层上盘岩层的影响范围随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明显,考虑煤炭采出率可适当减小煤柱宽度。2304工作面开采时留设20m的断层防水煤柱,在避免了发生矿井突水事故的前提下减小了煤柱宽度,提高了煤炭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导水裂隙带 断层活化 顶板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评价的安山煤矿顶板突水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杰 杨涛 +3 位作者 索永录 孙遥 蔡维山 刘清洲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9-576,共8页
为预防西部浅埋煤层开采面临的顶板突水灾害,需要构建准确的突水预测模型来为煤炭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选取安山煤矿20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以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法为理论依据,在顶板突水因素选择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地表汇水特征... 为预防西部浅埋煤层开采面临的顶板突水灾害,需要构建准确的突水预测模型来为煤炭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选取安山煤矿20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以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法为理论依据,在顶板突水因素选择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地表汇水特征、含水层的富水性、隔水土层的隔水性、覆岩组合特征、开采扰动特征5个方面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对其关联度进行计算,建立了定性与定量指标为一体的浅埋煤层顶板突水预测模型,然后结合实际工程参数进行顶板突水点及突水危险性预测。结果表明:安山煤矿2001工作面顶板突水危险性综合等级很低,但是该工作面地表汇水特征及覆岩组合特征对应突水危险级别相对较高,达到指标阀值时易造成突水事故。为避免相关灾害发生,工作面在实际回采过程中,矿方参考预测结果在雨季过沟谷地形段时加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监控,并采取沟谷水提前抽放及封堵措施预防工作面顶板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浅埋煤层 顶板突水 预测模型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