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akening effects of hydraulic fracture in hard roof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arch 被引量:9
1
作者 Xia Binwei Zhang Xuan +1 位作者 Yu Bin Jia Jinl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951-958,共8页
For the problem of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when weakening the hard roof in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stope of ultra-thick coal seam, based on the stress arch theory and the fracture mechanics, a two-dime... For the problem of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when weakening the hard roof in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stope of ultra-thick coal seam, based on the stress arch theory and the fracture mechanics, a two-dimensional model for hydraulic fracture of the roof in the stope wa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pagation laws of hydraulic fractu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after mining,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of overlaying rock deflects to form the stress arch, whose arrow height and arch thicknes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ning width and the side pressure coefficient. Within the influence range of stress arch, the hydraulic fracture in hard roof deflects towards the stope direction in the course of propagation and forms the ‘‘arch" fracture, which cuts off the roof below the fracture in a laminated way. The deflection angle of hydraulic fractur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ning width,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ide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the fractured horizon.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 in the stope roof weak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HARD roof stress ARCH Fracture DEFLECTION Propagation RFPA2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ethod for computing unsupported roof distance in roadway advancement and its in-situ applic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Yong Bai Jianbiao +2 位作者 Yan Shuai Hao Shengpeng Dao Viet Do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551-556,共6页
A reasonable unsupported roof distance(URD) when advancing underground coal mine roadways can contribute greatly to safe and rapid roadway development.A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roof,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 A reasonable unsupported roof distance(URD) when advancing underground coal mine roadways can contribute greatly to safe and rapid roadway development.A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roof,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URD,obtained by the difference method,and roof s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in-situ roof stress and rock mass strength was developed.We subsequently designed a proper range of URD,developed a testing method of URD with the function of mining protection,evaluated roof stabili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st data and then determined a reasonable URD.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the immediate roof stabi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labor arrangement system,the URD of the advancing roadway of 9802 working face in Zhangshuanglou coal mine was determined to be 6 m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when a 2 m length of roadway was reinforced by temporary support and high pre-stressed bolt support after the roadway advancement of 6 m per cycle,the speed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roadway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and the advance rate can reach more than 400 m per mon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upported roof distance (URD)Roadway advancement Difference method roof stress Drivage per cycle Unsupported roof distance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路站房异形钢屋盖整体提升方案优化及非同步提升分析
3
作者 邓裕民 郑宏雨 +1 位作者 彭江衡 余玉洁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常益长高速铁路常德站站房大跨度异形屋盖采用由异形框架支承的空间钢桁架结构。该工程具有结构刚度不均匀和现场施工场地受限特点。因此,针对屋盖不同提升分区进行吊点方案设计,并基于结构受力和变形分析,优选合理吊点方案。针对屋盖... 常益长高速铁路常德站站房大跨度异形屋盖采用由异形框架支承的空间钢桁架结构。该工程具有结构刚度不均匀和现场施工场地受限特点。因此,针对屋盖不同提升分区进行吊点方案设计,并基于结构受力和变形分析,优选合理吊点方案。针对屋盖中部较大区域,分别对比单吊点非同步提升、垂轨向隔点非同步提升及异形框架梁段非同步提升对屋盖变形效应的影响。该屋盖在异形框架梁附近的结构刚度较大,提升时影响范围较广。外侧吊点起吊主要导致吊点外侧悬臂段上拱,对顺轨向屋盖内部变形影响较小。基于单吊点非同步提升效应分析,提出屋盖多点非同步提升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和不利工况确定策略。利用该方法,可通过查表快速确定不同吊点非同步起吊时的影响幅度和不利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站房 屋盖 提升 变形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冲击破坏机理研究
4
作者 杨皓博 李晶昆 《陕西煤炭》 2025年第2期17-23,29,共8页
针对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围岩冲击变形破坏严重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冲击破坏机理,提出了巷道围岩卸支协同防冲控制措施,有效提升了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表明,向斜构造区厚... 针对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围岩冲击变形破坏严重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冲击破坏机理,提出了巷道围岩卸支协同防冲控制措施,有效提升了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表明,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存在压应力集中区,形成矿井冲击震源层;向斜轴部巷道3~6 m范围内存在23.95~41.16 MPa的高静载应力集中带,静动载应力叠加巷道冲击破坏严重;向斜轴部巷道帮部围岩浅表裂隙发育,锚杆锚固性能差,顶板锚索动载抗冲性能差,冲击作用下易产生一定损伤;采用全断面卸压与深锚补强加固协同防冲控制技术,切断了巷道围岩应力以及动载应力波传递路径,提升了巷道围岩锚固抗冲性能,巷道围岩变形量降低63.57%~65.90%,大能量微震事件减少,小能量微震事件增加,巷道围岩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构造 冲击地压 厚硬顶板 锚固性能 应力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绿色屋顶结构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
5
作者 张帅 李鹏程 +3 位作者 杜世杰 李可心 李阳 赵建利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39-48,共10页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关键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针对绿色屋顶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开展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计算模型,分别研究自身重力作用下的黑色屋顶、植被层...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关键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针对绿色屋顶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开展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计算模型,分别研究自身重力作用下的黑色屋顶、植被层压力荷载下绿色屋顶、最不利工况温度荷载绿色屋顶应力分布及裂缝的产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绿色植被层压力荷载下柱和框架梁的衔接处,应力集中超过单轴抗拉强度,纵框架梁的中点位置出现较大应力集中;在温差作用下,屋顶面板的内力及应力由面板内外边缘差值决定,受拉发生在温度较低一侧,受压发生在温度较高一侧;面板挠度主要控制因素为垂直荷载;在负温差大的情况下,温度荷载最为不利,屋面板与框架梁衔接的区域应加强配筋;绿色屋顶施工时应加强柱顶加牛腿配筋处理,对上部屋面板的外边界区域和中心区域进行防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结构特性 荷载 应力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涣煤矿761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切顶护巷原理
6
作者 程浩 杨敬轩 +1 位作者 解海军 张永波 《煤》 2025年第3期23-27,92,共6页
临涣煤矿综采面采动影响范围广,工作面末采期间,采场邻近巷道通常伴有剧烈矿压显现。以矿井761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大巷保护为目标,在工作面覆岩结构分析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索覆岩及煤层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矿井下伏1061... 临涣煤矿综采面采动影响范围广,工作面末采期间,采场邻近巷道通常伴有剧烈矿压显现。以矿井761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大巷保护为目标,在工作面覆岩结构分析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索覆岩及煤层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矿井下伏1061工作面历史采动导致761工作面覆岩呈现为非对称分布结构,是诱发工作面回采巷道矿压异常显现的主要原因;761工作面末采期间,覆岩应力扰动范围广,超前影响距离近200 m,据此提出工作面覆岩深孔爆破及回风大巷水力压裂复合切顶工艺,并给出了覆岩切顶三角区尺寸及钻孔布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护巷 工作面末采 应力传递 深孔爆破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effect of lateral roof roadway in close coal seams after repeated mining 被引量:2
7
作者 Xie Jianlin Xu Jialin +2 位作者 Wang Feng Guo Jiekai Liu Dong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5期597-601,共5页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lateral roof roadway of the Ding Wu-3 roadway which was disturbed by repeated mining of close coal seams Wu-8 and Wu-10 in Pingdingshan No. 1 Mine. To determine the str...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lateral roof roadway of the Ding Wu-3 roadway which was disturbed by repeated mining of close coal seams Wu-8 and Wu-10 in Pingdingshan No. 1 Mine. To determine the strata disturbance scope, the strata displacement angle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otection pillar width. A numerical model was built considering the fiel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simulation, the mining stress borderline was defined as the contour where the induced stress is 1.5 times of the original stres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mining stress borderline of the lateral roadway extended 91.7 m outward after repeated mining. Then the original stress increased, deforming the road- way of interest. This deformation agreed with the in situ observations. Moreover, the strata displacement angle changed due to repeated mining. Therefore, reselec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angle was required to design the protective pillar width. Since a constant strata displacement angle was used in traditional design, the orooosed method was beneficial in field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ated mining Mining stress borderline Strata displacement angle Lateral roof roadway Protective pill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
8
作者 武翔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140-142,152,共4页
针对高地应力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留巷难度大及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11503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使用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并分析了留巷效果。结合现场留巷情况,主要采用围岩注浆、柔性挡矸支护方式优化留巷段围岩支护效果。工程应用后,11... 针对高地应力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留巷难度大及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11503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使用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并分析了留巷效果。结合现场留巷情况,主要采用围岩注浆、柔性挡矸支护方式优化留巷段围岩支护效果。工程应用后,11503运输巷留巷段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巷道断面可满足后续使用需求,表明现场采用的留巷技术方案及围岩优化技术措施可满足高地应力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综放工作面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军 孟宁康 柏建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针对深部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大、充填体大变形破坏失稳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统沿空留巷和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揭示了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在此基础... 针对深部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大、充填体大变形破坏失稳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统沿空留巷和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揭示了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以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巷旁充填体—矸石组合结构体协同承载的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建立充填体—矸石协同支撑顶板力学模型、推导出顶板挠度方程,并进行工程应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技术后,实体煤帮和充填体的垂直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28.3%、44.4%,巷道顶底板移近量降低了58.2%。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382.9、253.6 mm,工作面支架平均支撑力下降了45.3%,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可为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沿空留巷 顶板预裂 应力转移 协同承载 影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充填工作面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反馈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兆会 陈明振 +8 位作者 李强 王伟 李增强 徐德生 郑晓晨 孙少龙 吴传平 郭心洋 安君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4-1818,共15页
高应力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变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则是控制岩层运动,缓解采动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围岩破坏和冲击风险的有效手段。为研究采空区充填体对超前采动应力的控制能力,以山东古城煤矿1123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 高应力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变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则是控制岩层运动,缓解采动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围岩破坏和冲击风险的有效手段。为研究采空区充填体对超前采动应力的控制能力,以山东古城煤矿1123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实测手段探究充填开采工作面采动应力分布规律,揭示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反馈机制,指导冲击地压矿井充实率确定。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初期充填体充实率低于80%,坚硬顶板下沉量大,超前采动影响范围大于30 m,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5,断层影响区采动应力影响范围和集中系数分别增至60 m和1.65,片帮冒顶等围岩失稳现象增多;实测了采空区充填体承载应力全程动态演化特征,承载应力分布曲线划分为“快速降低—短暂稳定—快速升高—缓慢降低—二次稳定”5个阶段,低充实率条件下采空区上、中、下3个区域承载应力稳定值分别为1.9、5.2、2.8 MPa;将采空区充填体划分为非充分压实区和充分压实区,构建了充填体支撑作用下坚硬顶板连续沉降模型,得到了坚硬顶板“ʅ”型沉降曲线,非充分压实区范围随充实率近似呈线性减小;试验得到充填体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随凝固时间的演化曲线,结合顶板沉降曲线和推进速度得到工作面前后采动应力全区域分布曲线;建立了超前采动应力集中程度与充填体承载能力的负指数函数关系,揭示了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负向反馈机制,实现充填开采降载防冲效果的定量评价;提出了充填体充实率“三位一体”协同提升措施,将1123工作面充实率升高至90%,增强了充填体承载能力,超前采动应力集中系数降至1.3,厚顶煤膨胀变形量减少至50 mm,坚硬顶板破断致冲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充填开采 坚硬顶板 采动应力 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开采顶板应力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振敏 杨志良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难题,以甘肃某矿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3个分段开挖25、50、75、100 m过程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3个分段走向、倾向方向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顶板应力演化规律,为有顶板灾害危险的急倾斜煤... 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难题,以甘肃某矿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3个分段开挖25、50、75、100 m过程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3个分段走向、倾向方向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顶板应力演化规律,为有顶板灾害危险的急倾斜煤层进行顶板防治提供依据,为能安全高效开采急倾斜煤层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开采顶板应力呈非对称性分布;沿走向方向一定范围内,顶板应力随距工作面煤壁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倾向方向围岩应力随距采空区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到一定范围后基本稳定;随着工作面推进,采场围岩破坏卸压,应力被释放,且应力释放区域逐渐扩大;随着煤层开挖,第1分段底板上部与第3分段顶板下部有应力集中现象,煤层顶板下滑垮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 水平分段 顶板应力 演化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厚“弓形”巨厚关键层动静载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卫兵 宁杉 +2 位作者 曹安业 许家林 窦林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11-4324,共14页
巨厚关键层破裂运动是诱发矿山动力灾害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厚度变化对采动应力分布及破裂动载的影响,对明确巨厚关键层采场动、静载来源及冲击矿压孕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是冲击矿压风险预测及灾害防控的理论基础。以陕西彬长矿区某矿非... 巨厚关键层破裂运动是诱发矿山动力灾害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厚度变化对采动应力分布及破裂动载的影响,对明确巨厚关键层采场动、静载来源及冲击矿压孕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是冲击矿压风险预测及灾害防控的理论基础。以陕西彬长矿区某矿非均厚“弓形”巨厚关键层为研究对象,综合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计算,剖析了巨厚关键层“弓形”形态下伏煤岩体采动应力异常集中的力学原理,探明了“弓形”形态对巨厚关键层破裂特征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弓形”形态下伏区域动静载叠加致灾机制,据此提出了“弓形”巨厚关键层破裂致灾风险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弓形”巨厚关键层底部凸起导致下伏煤岩体垂直应力异常集中,相较于均匀厚度巨厚关键层,该区域煤岩体垂直应力额外增加22.1 MPa,增幅比例高达56%,此为下伏煤岩体高静载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伴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以及非均厚“弓形”巨厚关键层运动,造成其底部内凹拐角区出现显著的高应力集中现象,导致该区域岩石发生破裂及弹性能快速释放,此为强动载形成主要原因。在上述非均厚“弓形”巨厚关键层动静载叠加作用下,煤柱大巷区域极易出现冲击矿压。基于此,准确识别并定位了非均厚“弓形”巨厚关键层影响下采动覆岩动载形成来源及发生区位,结合巨厚关键层分布式光纤原位监测结果,以光纤断裂高度为监测指标,验证了巨厚关键层破裂及动载荷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厚岩层 巨厚关键层 支承应力 冲击矿压 顶板灾害 深部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志飚 赵元欣 +3 位作者 杨东山 高敬威 尹松阳 蒯孝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8,共15页
针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大不易支护的问题,以棋盘井煤矿东区11101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机理,研究“切顶卸压+恒阻锚索”支护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的控制效果。建立力学分析模... 针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大不易支护的问题,以棋盘井煤矿东区11101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机理,研究“切顶卸压+恒阻锚索”支护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的控制效果。建立力学分析模型研究断层及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各相关参数对巷道直接顶应力的影响,将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研究巷道顶板各阶段及总垂直位移量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公式,并将相关参数代入公式求解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垂直位移量;利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断层附近巷道顶板应力应变演化规律及恒阻锚索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上下盘巷道顶板变形数据与理论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误差分别为1.14%、4.04%;恒阻锚索能够有效减小巷道顶板变形,与未使用恒阻锚索模型相比,上盘巷道切缝侧顶板垂直位移量减小至16.8%,下盘巷道切缝侧顶板垂直位移量减小至50.7%;上下盘巷道顶板在工作面回采过巷道测点断面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其中上盘巷道顶板的垂直应力集中值大于下盘巷道,分别为5.72 MPa和4.48 MPa;恒阻锚索通过减缓断层附近巷道顶板变形速率,待巷旁碎石帮充填完成后与碎石帮共同对巷道顶板变形进行控制;将11101工作面运输巷围岩位移监测数据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误差均在10%以内,证明“切顶卸压+恒阻锚索”支护方式对跨断层巷道顶板变形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跨断层开采 3DEC 顶板变形 应力应变演化 恒阻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中厚煤层双斜开采顶板垮落堆积与应力演化特征
14
作者 伍永平 许英瑞 +8 位作者 解盘石 王红伟 郎丁 皇甫靖宇 强旭博 杜玉乾 王乐辰 茹笑辉 王正富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6,75,共10页
俯伪斜开采降低工作面倾角能力有限,倾角60°以上急倾斜中厚煤层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亟待突破。以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绿水洞煤矿321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俯伪斜开采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斜开采的采煤方法,并采用物理相似模拟、... 俯伪斜开采降低工作面倾角能力有限,倾角60°以上急倾斜中厚煤层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亟待突破。以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绿水洞煤矿321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俯伪斜开采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斜开采的采煤方法,并采用物理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双斜开采顶板破断矸石充填滑移堆积规律及应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双斜开采工作面布置需要与矿井开采设计相协调,工作面两巷维护难度大,其中回风巷侧受采动应力影响大,而运输巷与工作面支架的协调配合难度大;双斜开采由于其异形采空区顶板结构,垮落步距更大,其矸石垮落堆积呈倒三角形且存在周期性滑移特征,并且由于大块矸石堆积造成工作面上部和中部的非均匀来压现象;双斜开采原岩应力随工作面的推进逐渐增大,工作面倾斜上部、中部、下部来压强度不同,一般倾斜中上部来压大于下部,但倾斜下部支承压力应力集中系数大于工作面中上部,双斜开采顶板应力演化特征受工作面形状和推进距离的影响,并由于巷道调斜角作用,应力释放范围呈现由倾斜上部至下部逐渐变小的非对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斜开采 急倾斜煤层 中厚煤层 顶板垮落 顶板应力 巷道调斜角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关键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少伟 李小鹏 +3 位作者 朱雯清 付孟雄 张定山 彭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为实现密集钻孔切顶条件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安全稳定,研究正常情况与密集钻孔条件下顶板岩层结构受力状况,基于岩石断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回采前后顶板密集钻孔孔间围岩受力分布及其破断过程,明确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相邻钻孔的孔间集... 为实现密集钻孔切顶条件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安全稳定,研究正常情况与密集钻孔条件下顶板岩层结构受力状况,基于岩石断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回采前后顶板密集钻孔孔间围岩受力分布及其破断过程,明确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相邻钻孔的孔间集中应力相互作用机制,推导工作面端头弧形三角板结构巷道侧边界密集钻孔孔间围岩的拉剪应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参数对孔间围岩所受拉剪应力的影响作用,提出沿空留巷密集钻孔切顶关键参数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密集钻孔主要通过回采前后钻孔周围应力条件改变来增加钻孔围岩拉剪应力集中程度,引起孔间裂隙扩张联通,形成切缝线破断关键岩层。回采前钻孔主要受水平挤压应力影响,回采后钻孔受力逐渐转变为采空区顶板回转下沉产生的拉剪应力为主,钻孔孔间围岩状态随之由孔间围岩弱化阶段过渡到孔壁裂纹成形阶段,再转变为孔间围岩破断阶段。密集钻孔孔间围岩所受拉剪应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关键岩层厚度及钻孔孔径与孔间距之比,与钻孔高度及间距成负相关,与角度及直径正相关。据此提出了密集钻孔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并根据龙滩矿3124 N工作面坚硬顶板条件设计了密集钻孔切顶留巷方案,确定钻孔长度为8.3 m,角度为15°,钻孔直径为48 mm,间距为500 mm。留巷后巷道顶帮变形可控且整体稳定性较好,由此可证明密集钻孔布置参数较为合理,密集钻孔关键参数确定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切顶留巷 密集钻孔 弧形三角板 孔间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不规则应力集中区厚层复合顶板锚网支护技术研究
16
作者 王威 赵庭福 +1 位作者 赵磊 杨张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29-131,共3页
以顾桥矿1214(3)运顺为研究对象,分析巷道顶板岩性、各段不同应力分布环境、断面大及单轨吊运输起吊设备重近30 t等难点,根据掘后有效支护的原则,通过采用顶板锚杆全长锚固技术和锚索采用横向梯级组合支护,配合关键部位走向加固锚索和... 以顾桥矿1214(3)运顺为研究对象,分析巷道顶板岩性、各段不同应力分布环境、断面大及单轨吊运输起吊设备重近30 t等难点,根据掘后有效支护的原则,通过采用顶板锚杆全长锚固技术和锚索采用横向梯级组合支护,配合关键部位走向加固锚索和预应力锚索束强化等综合控制方案,实现了连续不规则应力集中区厚层复合顶板安全掘进,巷道围岩控制较好,工业性试验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组合 连续不规则 应力集中 复合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深煤层顶板封盖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17
作者 吴鹏 周国晓 +3 位作者 刘世伟 姜非 梁天琦 李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7-144,共8页
深煤层游离气含量高,资源量丰富,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潜力资源。顶板封盖条件是影响深煤层含气性,特别是游离气含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系统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煤层气开发区顶板岩性识别,建立了煤层顶板岩性... 深煤层游离气含量高,资源量丰富,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潜力资源。顶板封盖条件是影响深煤层含气性,特别是游离气含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系统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煤层气开发区顶板岩性识别,建立了煤层顶板岩性和裂缝识别图版,分析了地应力方向,提出了有利的顶板组合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综合常规测井资料和电成像测井特征,可以基于静态电成像图有效区分砾岩、砂岩和泥岩等10类岩性,对应不同的伽马和声波时差测井结果,研究区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砂岩次之;②煤层顶板裂缝主要发育有高导缝与诱导缝,高导缝显示为正弦曲线,包括张开缝和泥质充填缝,诱导缝呈现为羽状或雁行状排列,可以用于判断应力方向;③结合顶板岩性厚度、裂缝发育情况等,可划分出封盖性不同的3类煤层顶板组合,其中I类顶板电成像图像一般呈亮色且裂缝发育少,II类顶板发育较多裂隙,III类顶板图像显示裂隙切割且图像不清晰;④基于此划分了3类顶板组合条件的分布,研究区以I和II类为主,具备良好封盖性。研究明确了不同岩性在电成像测井上的显示特征,提出了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深煤层顶板封盖性评价方法,可有效支撑深部煤层气甜点区带优选和井位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顶板岩性 裂缝 地应力 封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主应力方向分布特征及力学分析
18
作者 罗生虎 任浩 王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为了分析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最大主应力方向旋转对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以新疆焦煤集团2130矿25221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破坏及岩层结构演化特征、最大主应力方向等值线... 为了分析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最大主应力方向旋转对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以新疆焦煤集团2130矿25221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破坏及岩层结构演化特征、最大主应力方向等值线分布及其对顶板破坏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顶板力学模型,讨论了顶板挠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顶板破坏包络线上方承载拱拱体范围逐渐增大,拱顶逐渐向岩层中上部延伸;顶板的最大主应力方向等值线分布形态由“m”逐渐向“n”型演化(采空区中、上部区域顶板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程度较大),在主应力方向偏转和最优扩展裂隙角协同作用下,促使顶板中上部发生破坏并逐步向高位岩层迁移;建立顶板力学模型,通过Python编程将顶板数据代入计算可得,在顶板岩层倾向4/5处出现挠度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顶板承载结构 最大主应力方向 顶板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单双巷顶板爆破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19
作者 牟宗龙 张泽辉 +4 位作者 张修峰 盖元 庄佳鑫 史毛宁 董晓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坚硬顶板是影响工作面冲击危险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常采用爆破技术对工作面顶板进行预裂和卸压。以田陈煤矿3煤层上方存在坚硬顶板的7202工作面为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爆破高度、工作面单巷和双巷顶板... 坚硬顶板是影响工作面冲击危险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常采用爆破技术对工作面顶板进行预裂和卸压。以田陈煤矿3煤层上方存在坚硬顶板的7202工作面为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爆破高度、工作面单巷和双巷顶板爆破下围岩应力演化及微震规律。结果表明:针对低位亚关键层采用单巷和双巷爆破时,爆破高度越大,巷道围岩峰值应力越低,卸压效果与爆破高度呈正相关关系;但采用双巷爆破时,当爆破高度增加至6倍采高(亚关键层中部位置)以上时,工作面中部区域会出现应力升高现象,且工作面越短应力升高越明显;在7202工作面初采阶段进行高度为3倍采高的单巷顶板爆破时,微震多集中在巷道区域,卸压效果一般,改为双巷顶板爆破并提高爆破高度至6倍采高后,微震多集中到工作面中部区域,无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应力监测预警次数也大幅降低,巷道区域卸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坚硬顶板 单双巷顶板爆破 爆破高度 应力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厚顶板工作面采场应力演化规律及区域水力压裂卸压技术研究
20
作者 庞立宁 薛吉胜 张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7,共8页
针对深埋厚砂岩顶板赋存条件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场应力高、两巷变形量大、顶板断裂能量大等强矿压显现问题,采用FLAC数值模拟了130207深埋高应力采场应力演化规律和采场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和二次见方时,会出... 针对深埋厚砂岩顶板赋存条件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场应力高、两巷变形量大、顶板断裂能量大等强矿压显现问题,采用FLAC数值模拟了130207深埋高应力采场应力演化规律和采场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和二次见方时,会出现高应力集中,集中系数最高可达2.5~4.0;二次见方期间回风巷帮部水平位移可达390 mm,底鼓量可达413 mm。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制定了区域水力压裂卸压方案,依据关键层理论和组合梁理论计算得出130207工作面关键致灾层位为22.83 m厚粗粒砂岩层和40.23 m厚粗粒砂岩层,依据Hubbert-Willsi非渗透性地层破裂压力计算公式得出起裂压力为13.06 MPa。区域水力压裂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来压持续距离明显减小,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应力集中系数明显降低,工作面日最大能量和日平均能量明显减小,这说明定向区域水力压裂技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厚顶板 强矿压显现 应力演化规律 区域水力压裂 关键致灾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