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增强MRI评价1型糖尿病兔骨髓H型血管
1
作者 雷浩然 王克军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nano-iron oxide,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兔骨... 目的探索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nano-iron oxide,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兔骨髓H型血管结构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开展,从40只2~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中随机选取20只兔耳缘静脉注入四氧嘧啶构建T1DM兔,其余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造模成功4个月后分别取T1DM组和对照组兔的胫骨干骺端和骨干部位样本进行骨髓H型血管内皮细胞分选与鉴定、H型血管免疫荧光检测、骨髓血管内皮细胞体外与体内USPIO标记与MRI以及离体骨髓Micro-CT微血管成像,并分别测量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MRI的T2值及血管体积分数(vessel volume/tissue volume,VV/TV)和血管数量(vessel number,VN)等定量参数结果。结果T1DM组兔相较于对照组兔,骨髓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VV/TV、VN都存在明显降低(P<0.05),骨髓T2值在USPIO注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和对照组干骺端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T2值最大改变和最快时段速率、VV/TV、VN相较于骨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T1DM兔骨髓H型血管结构是可行的,为探索糖尿病骨髓微血管病变提供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兔 骨髓微血管 内皮细胞 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可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的零价纳米铁在氧化铁包覆石英砂中的迁移
2
作者 王妍 刘宇轩 +1 位作者 谷成阳 杨新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8-1045,共8页
零价纳米铁(NZVI)作为在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使用的纳米修复剂,其迁移能力低是制约修复效率的瓶颈.本文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NZVI进行改性得到CNZVI.基于柱实验,研究了在纯石英砂(PS)和氧化铁包覆石英砂(IOPS)介质中,腐殖酸(HA)... 零价纳米铁(NZVI)作为在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使用的纳米修复剂,其迁移能力低是制约修复效率的瓶颈.本文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NZVI进行改性得到CNZVI.基于柱实验,研究了在纯石英砂(PS)和氧化铁包覆石英砂(IOPS)介质中,腐殖酸(HA)与CNZVI共注射对于提高CNZVI迁移能力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铁涂层通过改变砂粒表面电性增加CNZVI在砂粒表面的沉积位点,抑制其迁移.HA与CNZVI共注射之后,与其竞争在氧化铁砂表面的沉积位点,并且通过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抑制CNZVI在砂粒表面沉积,从而能有效提高CNZVI的迁移能力.HA浓度在0 mg·L^(-1)到60 mg·L^(-1)范围内,CNZVI迁移能力随着HA浓度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反之,在纯石英砂介质中,HA对于CNZVI的迁移未产生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纯石英砂与HA之间的负电排斥阻止了HA的竞争性沉降和对石英砂表面沉积点位的占据.本研究结果表明,HA对于CNZVI迁移的提升效果受多孔介质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在富含氧化铁的含水层中能更好地促进CNZVI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纳米铁(NZVI) 氧化铁砂 腐殖酸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的构筑及组装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邹昊洋 赵智彤 +2 位作者 王怀志 杨佳臻 丁建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了以β-羟基氧化铁为结构基元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并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组装动力学,明确了温度对其成核、生长及组装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组装条件,制备了长度为179.1nm,宽度为36.1nm的梭形纳米组装体,其... 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了以β-羟基氧化铁为结构基元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并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组装动力学,明确了温度对其成核、生长及组装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组装条件,制备了长度为179.1nm,宽度为36.1nm的梭形纳米组装体,其中总铁(Fe)含量达到49.6%,络合Fe含量占32.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可以被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高效内吞,并显著抑制其增殖,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63.8μg/mL,展现出优异的肿瘤治疗潜力,在纳米药物领域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羟基氧化铁 纳米组装体 组装动力学 生物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三氧化二铁对黄瓜发芽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俊鹏 孙心慧 +1 位作者 何亚洲 陈晓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01-104,113,共5页
从黄瓜的发芽率、根长、抗氧化系统[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4个方面开展试验,在对黄瓜幼苗进行生理特性检测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的纳米三... 从黄瓜的发芽率、根长、抗氧化系统[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4个方面开展试验,在对黄瓜幼苗进行生理特性检测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的纳米三氧化二铁(Fe_(2)O_(3)NPs)(0、5、10、15、20 mg/L)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_(2)O_(3)NPs对黄瓜的生长发育具有双重浓度效应,低浓度(5、10 mg/L)的Fe_(2)O_(3)NPs对种子的发芽率和主根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15、20 mg/L)的Fe_(2)O_(3)NPs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低浓度下,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得到提升,而高浓度下,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并伴随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三氧化二铁(Fe_(2)O_(3)NPs) 黄瓜 生理特性 发芽率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镉胁迫下龙葵MTs的检测与响应:纳米材料与微生物的影响
5
作者 朱丽 刘明洋 +2 位作者 徐晓鸣 王志峰 曹秀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3-390,共8页
本论文以单纯周芽孢杆菌和卷枝毛霉为供试微生物,以纳米氧化铁为外源添加材料,采用龙葵(Solanum nigrum L.)盆栽实验,以龙葵中金属硫蛋白(MTs)、生物量和土壤-龙葵中镉(Cd)含量的响应差异为指标,研究了土壤Cd胁迫下纳米氧化铁与微生物... 本论文以单纯周芽孢杆菌和卷枝毛霉为供试微生物,以纳米氧化铁为外源添加材料,采用龙葵(Solanum nigrum L.)盆栽实验,以龙葵中金属硫蛋白(MTs)、生物量和土壤-龙葵中镉(Cd)含量的响应差异为指标,研究了土壤Cd胁迫下纳米氧化铁与微生物对龙葵响应机制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可快速检测龙葵叶片中MTs含量,其最大吸收峰为317 nm,线性关系良好。MTs测定结果表明,单纯周芽孢杆菌、卷枝毛霉及其联合处理均能有效促进龙葵生成MTs,从而结合更多Cd离子,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表现为植物生物量的提高和重金属去除率的提升,这与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作用相吻合;其中卷枝毛霉对植物的解毒作用尤为突出,相比对照组,龙葵叶片中MTs的含量增加了86.95%,生物量增加了44.59%,叶片中Cd含量增加了47.26%。不同的是,单独纳米氧化铁的添加未显著影响龙葵中MTs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龙葵 植物解毒 土壤修复 纳米氧化铁 金属硫蛋白(M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改性生物炭载体强化厌氧氨氧化菌富集与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俊杰 杨津津 +5 位作者 常根旺 李绍康 侯军华 钟根茂 白顺果 李翔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821,共10页
为实现厌氧氨氧化菌(AnAOB)在载体生物膜中快速富集,本文采用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铁改性生物炭(nZVI@BC)载体,并设置两组相同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富集装置(R_(1)、R_(2)),通过对R_(1)、R_(2)装置添加不同载体(分别为BC和nZVI@BC),... 为实现厌氧氨氧化菌(AnAOB)在载体生物膜中快速富集,本文采用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铁改性生物炭(nZVI@BC)载体,并设置两组相同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富集装置(R_(1)、R_(2)),通过对R_(1)、R_(2)装置添加不同载体(分别为BC和nZVI@BC),考察在富集过程中ANAMMOX装置的脱氮性能、载体表面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①BC表面成功负载nZVI,nZVI@BC载体比BC载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改性后载体的比表面积从47.17 m^(2)/g增至210.82 m^(2)/g,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②R_(2)装置NH_(4)^(+)-N和NO_(2)^(−)-N去除率稳定达到90%所需时间均比R_(1)装置短,且稳定运行后,R_(1)、R_(2)装置的T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6.99%、89.65%.③nZVI@BC载体表面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褐色,表明红色的ANAMMOX生物膜初步形成,且其表面生物量比BC载体表面生物量高23倍.④第20天,R_(1)、R_(2)装置中AnAOB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47%和29.15%;R_(1)、R_(2)装置载体表面主要的AnAOB属均为Candidatus Kuenen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7.49%和23.76%.研究显示,改性的nZVI@BC载体显著促进了ANAMMOX生物膜的快速形成和AnAOB的高效富集,提升了ANAMMOX过程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ANAMMOX) 纳米铁改性生物炭(nZVI@BC) 载体 微生物群落 快速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铁热分解制备磁性纳米氧化铁及对砷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瑶姬 宋可鑫 +2 位作者 程微 吴峰 李进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03-4311,共9页
磁性纳米氧化铁可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的砷(As),且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但是材料的制备过程一般较复杂.本研究通过简单的乙酸铁热分解法制备了磁性纳米氧化铁,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了其对As的吸附性能.在氮气氛围... 磁性纳米氧化铁可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的砷(As),且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但是材料的制备过程一般较复杂.本研究通过简单的乙酸铁热分解法制备了磁性纳米氧化铁,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了其对As的吸附性能.在氮气氛围中250℃热分解乙酸铁,得到的纳米颗粒粒径约10—12 nm,材料的BET比表面积约90 m^(2)∙g^(−1),主要孔径分布为10—50 nm,为颗粒堆积孔结构.材料在pH 3—9范围内都能高效去除水体中的As,其中在pH 7下的效果最好.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约30 mg∙g^(−1).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机制为表面化学配位形成内层络合物,离子强度对吸附没有影响.地下水中的常见共存离子对As的吸附没有显著影响.乙酸铁热分解法可作为制备磁性纳米铁基除砷吸附剂的低成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磁性吸附剂 水质净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Fe_(3)O_(4)的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思宇 李玮瑶 +4 位作者 刘家东 王斐 柳雯思 杨静 张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7-1582,共6页
以单一Fe^(2+)作为铁源,0.4%的H_(2)O_(2)为氧化剂,NaOH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7 nm的Fe_(3)O_(4)颗粒。为进一步体外模拟肿瘤饥饿治疗,设计了一个包含5 mL(10 μg·mL^(-1))的葡萄糖氧化酶和15 mL(5 mg·mL^(-... 以单一Fe^(2+)作为铁源,0.4%的H_(2)O_(2)为氧化剂,NaOH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7 nm的Fe_(3)O_(4)颗粒。为进一步体外模拟肿瘤饥饿治疗,设计了一个包含5 mL(10 μg·mL^(-1))的葡萄糖氧化酶和15 mL(5 mg·mL^(-1))葡萄糖溶液的体系,以探究纳米Fe_(3)O_(4)的类过氧化氢酶(CAT)与类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性能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1 mg·mL^(-1) pH=5.0时,纳米Fe_(3)O_(4)的类CAT活性能推动葡萄糖氧化反应的反应速度增加、限度增大;pH=5.0时,纳米Fe_(3)O_(4)的类POD活性更好,能高效率催化H_(2)O_(2)产生活性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_(3)O_(4) 氧化共沉淀法 催化性能 肿瘤饥饿治疗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调控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分析
9
作者 李旭 朱聪旭 +5 位作者 法文君 张艳鸽 冯铭华 郭志勇 孔春生 郑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9-2286,共8页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釉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梯度增加,还原气氛下钧瓷试片从淡青色变为蓝色再变为青灰色,氧化气氛下从白色变为黄色再变为酱黑色。当釉层中纳米氧化铁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釉面SiO_(2)晶相完全消失,呈非晶态。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的增加,釉面呈液-液分相结构,还原气氛下显微结构尺寸从85 nm增加至150 nm,且Fe^(2+)相对含量上升。氧化气氛下,当釉面达到玻璃化后,分相结构尺寸从217 nm增加到30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纳米氧化铁 显微结构 结构色 釉层 呈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掺杂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全菊 吴泽演 +1 位作者 张烨 卢曼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2-1638,共7页
研究Cu^(2+)的掺杂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的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通过XPS、XRD、SEM和HRTEM等对纳米零价铁颗粒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活性... 研究Cu^(2+)的掺杂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的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通过XPS、XRD、SEM和HRTEM等对纳米零价铁颗粒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纳米零价铁氧化降解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掺杂Cu^(2+)后其氧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在溶解氧条件下,对铁添加Cu^(2+)后进行4小时降解的研究,发现当添加量为3 mmol·L^(-1)时对5 mg·L^(-1)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达86%。结果表明适量Cu^(2+)的掺杂可提高纳米零价铁的氧化降解污染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Cu^(2+)掺杂 氧化降解 罗丹明B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武泽卿 龙海波 +2 位作者 于传顺 刘凯璇 付仲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48-11053,共6页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可以控制产物孔道实现有目的地“造孔”,进而根据其性能应用到各个领域。综述了纳米介孔氧化铁的制备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介孔材料 纳米介孔氧化铁 模板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非等温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素菊 田杨 +3 位作者 刘政 蒋武锋 高一策 佟帅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兼具优良光学属性、磁响应特性等多种功能优势的纳米材料,结合碳包覆工艺,极大地促进了新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确定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还原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试验通过水热炭化法制备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在...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兼具优良光学属性、磁响应特性等多种功能优势的纳米材料,结合碳包覆工艺,极大地促进了新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确定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还原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试验通过水热炭化法制备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对样品的失重曲线分析,结合FWO法与CR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反应活化能约为102.06 kJ/mol,反应机理为三级化学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纳米氧化铁 碳包覆 直接还原 非等温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纯铁氧化法生长的铁氧化物样品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胡涛 路欣 +3 位作者 阎研 傅云义 张酣 张树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72-1074,共3页
用显微拉曼光谱对纯铁氧化法生长的新铁氧化物材料进行了结构鉴认和成分分析。实验和分析清楚地证明样品的顶层长出了纳米结构的α Fe2 O3 ,中间层的主要成分是Fe3 O4,底层在测量时很可能是与α Fe2 O3
关键词 铁氧化物 纯铁氧化法 显微拉曼光谱 结构鉴定 成分分析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反应法由纳米氧化铁制备纳米氮化铁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明远 程瑞华 +4 位作者 陈小伟 李宁 丛昱 王晓东 张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7,共5页
先以廉价的无机铁盐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粒子,由此得到粒径大小在10~20nm,20~40nm和40~60nm的氧化铁,在此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铁为前体,在氨气气氛下由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纳米氮化铁.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铁... 先以廉价的无机铁盐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粒子,由此得到粒径大小在10~20nm,20~40nm和40~60nm的氧化铁,在此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铁为前体,在氨气气氛下由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纳米氮化铁.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铁经程序升温反应氮化后,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度的氮化铁.不同大小的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小粒径的纳米氧化铁氮化后更容易长大;对于大小相近的γ相与α相纳米氧化铁粒子,γ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增大更为显著.制得的氮化铁的形貌与其氧化铁前体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程序升温反应法 纳米氧化铁 纳米氮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氧化物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艾翠玲 雷英杰 +1 位作者 张国春 樊雪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3-598,共6页
概述了用于吸附重金属的主要纳米铁氧化物的种类及其吸附效果,介绍了常见的纳米铁氧化物制备方法及改性方法,讨论了影响纳米铁氧化物吸附重金属的主要因素,并对纳米铁氧化物在水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如发展绿色、高效的... 概述了用于吸附重金属的主要纳米铁氧化物的种类及其吸附效果,介绍了常见的纳米铁氧化物制备方法及改性方法,讨论了影响纳米铁氧化物吸附重金属的主要因素,并对纳米铁氧化物在水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如发展绿色、高效的纳米铁氧化物制备工艺,探讨纳米铁氧化物结构调控和表面功能化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氧化物 重金属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对再造烟叶烟气CO释放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缪应菊 刘维涓 +2 位作者 王亚明 连明磊 胡江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将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铁以湿法添加到再造烟叶中,制成卷烟燃烧后进行烟气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检测添加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铁再造烟叶的烟灰。结果表明:再造烟叶中加入纳米氧化铁有利于降低烟气CO和总粒相物(TPM)的释放量,且随着... 将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铁以湿法添加到再造烟叶中,制成卷烟燃烧后进行烟气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检测添加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铁再造烟叶的烟灰。结果表明:再造烟叶中加入纳米氧化铁有利于降低烟气CO和总粒相物(TPM)的释放量,且随着加入的纳米氧化铁粒径的增大,CO和TPM释放量的降低率随之减小;由XRD谱图可推知再造烟叶卷烟烟气中CO的催化氧化机制:再造烟叶卷烟燃吸过程中,不管烟支是在富氧的抽吸过程还是贫氧的阴燃过程,纳米氧化铁都催化氧化烟气CO生成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纳米氧化铁 催化氧化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离子载体修饰电极检测海水中痕量重金属铅 被引量:5
17
作者 娄婷婷 潘大为 +3 位作者 王元娥 宋德安 蒋琳 秦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4,76,共6页
制备了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铁/离子载体(nano-Fe3O4/ionophore)修饰的玻碳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实现了海水中的痕量铅离子的测定。利用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高比表面积和铅离子载体(ionophore)能够提供与铅离子配合的位点或仅供铅离子通过... 制备了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铁/离子载体(nano-Fe3O4/ionophore)修饰的玻碳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实现了海水中的痕量铅离子的测定。利用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高比表面积和铅离子载体(ionophore)能够提供与铅离子配合的位点或仅供铅离子通过的空穴,有效地提高了检测重金属离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pH 4.5),氧化峰电流与铅离子浓度在3~60 nmol/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87),线性回归方程为ip=0.82 C+1.61,方法检出限达1 nmol/L。将制备的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海水中铅离子的检测,其结果与ICP-MS法所测值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离子载体 阳极溶出伏安法 痕量铅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聚苯胺及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红缨 王双宝 +1 位作者 朱英 江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3-1308,共6页
利用水热法与无模板自组装法相结合,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掺杂剂和反应物,制备了聚苯胺及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三氯化铁的浓度可以调控产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当三氯化铁的浓度≤0.13 mol/L时,产物组成为未掺杂的低... 利用水热法与无模板自组装法相结合,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掺杂剂和反应物,制备了聚苯胺及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三氯化铁的浓度可以调控产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当三氯化铁的浓度≤0.13 mol/L时,产物组成为未掺杂的低聚苯胺与α-Fe2O3的复合纳米材料,其微观结构为纳米颗粒组装成的椭球体和准立方体;当三氯化铁的浓度≥0.20 mol/L时,产物组成为掺杂态聚苯胺,其微观结构为纳米片层结构组装成的微米级大丽花球;并且产物的粒径随三氯化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产物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聚苯胺 铁氧化物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邹海平 邱祖民 +1 位作者 高长华 刘达波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4,55,共4页
概述了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不同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氧化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水解沉淀法、直接沉淀法、还原沉淀法、超声沉淀法、交流电沉淀法、络合物分... 概述了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不同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氧化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水解沉淀法、直接沉淀法、还原沉淀法、超声沉淀法、交流电沉淀法、络合物分解法和酶诱发均匀沉淀法等。分析了各种沉淀法的制备原理、特点、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纳米氧化铁 制备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的合成及其作为载体在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益鸿 郑勇 +2 位作者 蔡国辉 郑瑛 魏可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1-1314,共4页
采用蔗糖为碳源、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以硝酸镍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化硅前驱体,在1 000℃的动态真空条件下,将前驱体进行碳热还原,合成出比表面积为104 m2/g的SiC纳米小球(粒径为40~60 nm)。用其作为催化剂载体,通过... 采用蔗糖为碳源、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以硝酸镍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化硅前驱体,在1 000℃的动态真空条件下,将前驱体进行碳热还原,合成出比表面积为104 m2/g的SiC纳米小球(粒径为40~60 nm)。用其作为催化剂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Pt/SiC催化剂,将其应用于CO氧化的模型反应中。研究结果表明,Pt/Si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引入铁助剂的Pt-Fe/SiC催化剂能明显地提高CO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催化剂Pt-Fe/SiC-2的CO最低完全转化温度为195℃,与Pt/SiC催化剂相比降低了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 真空 载体 CO氧化 铁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