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钻屑量界限方程的冲击危险性判定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才溢 张玉江 +6 位作者 孟鑫 李杰 孔凯 杜晓峰 王博 郭育霞 刘辉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提高钻屑法判定冲击危险性的精度,基于钻屑法原理及评价指标,对实际钻屑量数据进行拟合,提出一种基于钻屑量界限方程的冲击危险性判定方法(以下简称“钻屑量界限方程方法”):利用实际钻屑量自回归判定冲击危险性,将钻屑法判定冲击危... 为提高钻屑法判定冲击危险性的精度,基于钻屑法原理及评价指标,对实际钻屑量数据进行拟合,提出一种基于钻屑量界限方程的冲击危险性判定方法(以下简称“钻屑量界限方程方法”):利用实际钻屑量自回归判定冲击危险性,将钻屑法判定冲击危险性分区细化为冲击危险区、潜在冲击危险区和无冲击危险区。以古城煤矿3208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钻屑量界限方程方法与现场动力效应及微震监测指标判定结果相符,可有效提高钻屑法判定冲击危险性的精度,减少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屑法 钻屑量 冲击地压 冲击危险性 钻屑指标临界值 判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满仓 兰天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为了精准预测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从自然地质、开采技术和防治措施等条件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权重计算,应用模糊数学算法进行模糊评判,并基于ArcGIS网格法,将研究区划分为50 m×50 m的网格单元进行网格赋参和空间插值,分别以0... 为了精准预测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从自然地质、开采技术和防治措施等条件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权重计算,应用模糊数学算法进行模糊评判,并基于ArcGIS网格法,将研究区划分为50 m×50 m的网格单元进行网格赋参和空间插值,分别以0.25、0.50、0.75作为冲击危险性临界值,对峻德矿的煤层和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性预测,确定冲击危险区域。结果表明:峻德矿17煤层的无、弱、中等和强冲击危险区分别占32%、52%、15%、1%;工作面分单元概率预测结果为0.48~0.96,其中弱冲击区占34%,中等冲击区占48%,强冲击区占18%。当采掘工作推进至不同网格单元时,可确定工程所处位置的冲击危险性,以提前制订采取冲击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危险区域预测 GIS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覆岩主控致灾层位危险识别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玉镇 朱斯陶 +6 位作者 潘俊锋 高永涛 张修峰 姜福兴 刘金海 王冰 陈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89-2603,共15页
针对煤矿地面水力压裂技术施工中工作面覆岩主控致灾层位难以准确辨识的难题,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地面水力压裂工业试验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现场调研等方法,揭示了煤矿厚硬覆岩运动诱发矿震和冲击地压的动力灾害机理,分... 针对煤矿地面水力压裂技术施工中工作面覆岩主控致灾层位难以准确辨识的难题,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地面水力压裂工业试验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现场调研等方法,揭示了煤矿厚硬覆岩运动诱发矿震和冲击地压的动力灾害机理,分析了基于载荷三带理论的厚硬覆岩分区运动特征与诱发动力灾害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关键层运动状态的矿震能量预测模型与采场等效附加应力估算模型,提出了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和肘部法则的煤矿覆岩主控致灾层位识别技术方法,确定了现场压裂施工层位并进行工业试验,根据现场微震监测数据及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效果验证,得到结论如下: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致冲关键层及矿震关键层均为距离煤层66 m的安定组关键层R9,其初次破断运动采场等效附加扰动应力理论值为7.23 MPa,初次破断运动释放矿震能量理论值为6.08×105 J,致灾危险性较强;震−冲关键层压裂后,矿震能量理论值降幅94%,采场等效附加扰动应力理论值降幅76%,工作面上方5×10^(3)J大能量微震事件出现明显上移趋势,上移量约为15 m;10^(3)J及以上能级微震事件频次占比显著下降,由60.39%降至17.89%,最大微震事件能量由6.65×10^(5)J降至9.75×10^(3)J;10^(2)J及以下能级微震事件频次占比显著上升,由39.61%增至8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水力压裂 冲击地压 矿震 覆岩主控致灾层位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冲击危险预测与监测预警技术发展现状
4
作者 买巧利 吴学松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随着矿井生产强度与开采深度的日益加大,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深部、西部转移,致使冲击地压灾害普遍化,成为威胁中国井工煤矿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从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两方面,重点阐述5种预测预报技术、7种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 随着矿井生产强度与开采深度的日益加大,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深部、西部转移,致使冲击地压灾害普遍化,成为威胁中国井工煤矿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从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两方面,重点阐述5种预测预报技术、7种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冲击危险指标构建以及综合监测体系与平台构建,论述冲击危险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技术创新发展思路,并展望其总体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危险识别 预测预报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灾害因素区段煤柱留设宽度研究
5
作者 田发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以某矿1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本矿井冲击地压灾害突出,瓦斯、煤层自燃、水害等多灾害并存条件下1105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尺寸进行研究。采用工程类比、理论计算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分析方法,结合矿井地质以及开采技术因素,对矿... 以某矿1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本矿井冲击地压灾害突出,瓦斯、煤层自燃、水害等多灾害并存条件下1105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尺寸进行研究。采用工程类比、理论计算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分析方法,结合矿井地质以及开采技术因素,对矿井采用吸能抗冲击支护技术留设小煤柱的可行性以及煤柱留设尺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留设宽度为10 m小煤柱可以使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集中区域向实体煤支承区转移,降低煤柱冲击危险性,且煤柱留设宽度满足采空区隔水防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多灾害耦合 屈服煤柱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探测技术
6
作者 邓辉 王铁宏 马文涛 《陕西煤炭》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为了探明胡家河煤矿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分布特征及危险程度,利用CT探测技术原位探测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并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结果表明,强冲击倾向性、密集巷道群、采空区支承压力相互叠加... 为了探明胡家河煤矿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分布特征及危险程度,利用CT探测技术原位探测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并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结果表明,强冲击倾向性、密集巷道群、采空区支承压力相互叠加使中央大巷区域冲击危险性升高;中央大巷探测区域内煤岩层总体处于弱冲击危险等级,进一步确定危险区域,提出针对性防冲技术措施,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大巷 采空区影响 冲击地压 冲击危险源 原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围岩整体失稳冲击危险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51
7
作者 冯宇 姜福兴 李京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根据孤岛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受采动影响的程度,将其顶板结构分为全悬顶结构、半悬顶结构和完全移动结构。通过理论分析3种顶板结构的应力传递机制,建立了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模型,提出了支承压力估算方法,并构建了存在基于弹性承... 根据孤岛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受采动影响的程度,将其顶板结构分为全悬顶结构、半悬顶结构和完全移动结构。通过理论分析3种顶板结构的应力传递机制,建立了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模型,提出了支承压力估算方法,并构建了存在基于弹性承载区的孤岛工作面围岩整体失稳冲击危险性评估方法。采用本文提出的估算模型及评估方法,对"全悬顶-完全移动结构"和"全悬顶-全悬顶结构"孤岛工作面进行了冲击危险性判定,为矿山决策孤岛工作面能否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冲击危险性 顶板结构 支承压力 弹性承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煤层局部保护层开采的减压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姜福兴 刘烨 +4 位作者 刘军 张明 杜建鹏 孙维顺 张文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8-375,共8页
保护层开采是区域性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方法,但当开采保护层不具有经济价值、不开采保护层又不能保证主采煤层防冲安全的条件下,提出了开采局部保护层的防冲方案并进行了防冲和防大变形灾害的机理研究。为了论证开采局部保护层防冲方案... 保护层开采是区域性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方法,但当开采保护层不具有经济价值、不开采保护层又不能保证主采煤层防冲安全的条件下,提出了开采局部保护层的防冲方案并进行了防冲和防大变形灾害的机理研究。为了论证开采局部保护层防冲方案的安全性,通过建立局部保护层和被保护层的力学关系模型,推导了在局部保护层作用下岩体应力的计算公式,绘制了不同宽度局部保护层条件下引起冲击的垂直应力和剪应力分布云图,给出了发生冲击和大变形边界的应力判据,为设计被保护层巷道的安全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河南某煤矿的实际情况,给出局部保护层减压效果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在该煤矿强冲击危险工作面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局部保护层 应力分析 冲击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应力指数法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爱文 王岗 +4 位作者 代连朋 陈建强 施天威 吕祥锋 蔡荣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6-1634,共9页
冲击危险性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待采掘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及范围,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基础。建立了“应力-围岩-支护”巷道冲击地压力学模型,发现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应力、临界阻力区深度与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巷道支护强度、巷... 冲击危险性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待采掘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及范围,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基础。建立了“应力-围岩-支护”巷道冲击地压力学模型,发现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应力、临界阻力区深度与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巷道支护强度、巷道几何参数以及冲击能指数4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冲击能指数直接影响巷道围岩系统结构失稳的临界应力与临界阻力区的大小,阻力区深度增加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载荷增加,实际阻力区深度与应力环境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因素。给出了考虑了煤体的实际应力环境、煤体冲击倾向性、巷道结构属性及实际围岩状态4个因素的临界应力指数计算方法。提出采用临界应力指数评价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方法,将相似条件下已经发生过冲击地压区域的临界应力指数,作为待评价区域的冲击地压发生指标Kfcr,把临界应力指数在[0,Kfcr]区间以0.25Kfcr为间隔,划分为4个数值区间,由低到高分别对应无冲击危险、弱冲击危险、中等冲击危险和强冲击危险4个危险等级,依据临界应力指数在4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判定待评价区域的危险等级。以某矿303工作面实际工程为案例,介绍了包含10个步骤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流程,评价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存在中等冲击危险区域5个,强冲击危险区域7个。钻屑法监测数据表明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与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相比,临界应力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更趋于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冲击地压 支护 临界应力指数 冲击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和地音监测的冲击危险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夏永学 蓝航 魏向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58-364,共7页
采用微震和地音监测系统对千秋煤矿煤岩震动信息进行了联合监测,研究确定了千秋煤矿评价冲击危险性的微震和地音指标。根据微震和地音系统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监测区域,建立了千秋煤矿基于微震和地音监测的冲击危险性联合评价模型,提高了... 采用微震和地音监测系统对千秋煤矿煤岩震动信息进行了联合监测,研究确定了千秋煤矿评价冲击危险性的微震和地音指标。根据微震和地音系统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监测区域,建立了千秋煤矿基于微震和地音监测的冲击危险性联合评价模型,提高了冲击地压的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冲击地压 地音 危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二号矿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及其控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烨 才庆祥 +1 位作者 窦林名 张卫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593-596,共4页
孤岛工作面及其周围巷道附近应力集中程度高,顶板运动剧烈,再加上地质构造的影响,采深较大时,冲击危险程度就高,很容易引发冲击矿压。《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孤岛工作面按冲击矿压危险工作面来管理。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检测预报及控... 孤岛工作面及其周围巷道附近应力集中程度高,顶板运动剧烈,再加上地质构造的影响,采深较大时,冲击危险程度就高,很容易引发冲击矿压。《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孤岛工作面按冲击矿压危险工作面来管理。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危险检测预报及控制的技术是先分析冲击危险程度,确定冲击危险指数,提出早期预报;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进行及时预报;采用卸压爆破进行处理,并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检验防治措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套技术安全、可靠、有效,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冲击危险 电磁辐射 预测 解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固体参数对冲击危险性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宝珠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10期55-59,共5页
针对冲击危险性的锚网支护类回采巷道,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巷道锚固体抑制冲击矿压灾害机理,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不同锚固体参数对冲击危险性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锚杆长... 针对冲击危险性的锚网支护类回采巷道,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巷道锚固体抑制冲击矿压灾害机理,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不同锚固体参数对冲击危险性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锚杆长度与锚杆间距,巷道巷帮变形量对锚固体参数的灵敏度反应远高于巷道顶、底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冲击危险性巷道 锚杆支护 锚固体参数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体工程岩爆灾害的事故树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航 吝曼卿 +1 位作者 熊文 李迅 《现代矿业》 CAS 2013年第5期36-39,42,共4页
通过深入分析深部岩体工程发生岩爆灾害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导致岩爆灾害的最小割集,并对其结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爆灾害是基于高地应力完整硬脆岩体中发生的,岩爆灾害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易发性。在... 通过深入分析深部岩体工程发生岩爆灾害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导致岩爆灾害的最小割集,并对其结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爆灾害是基于高地应力完整硬脆岩体中发生的,岩爆灾害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易发性。在目前岩爆机理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增强施工安全意识,对防治岩爆灾害的发生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岩爆灾害防治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灾害 事故树分析 岩体工程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阳矿区深部采区冲击地压综合预测及危险区域划分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育喜 王炯 胡祥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0-93,共4页
为研究红阳三矿深部采区冲击危险程度,结合采区实际地质和生产条件分析并确定了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把采深、上覆7#煤层遗留煤柱作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指数法,对采区划分的网格进行冲击危险指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该采区地质影响因... 为研究红阳三矿深部采区冲击危险程度,结合采区实际地质和生产条件分析并确定了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把采深、上覆7#煤层遗留煤柱作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指数法,对采区划分的网格进行冲击危险指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该采区地质影响因素综合指数为0.65属于中等冲击危险;开采条件影响因素中最大冲击指数为0.83,为强冲击危险;并对采区进行了冲击危险区域划分,其中受关键因素和火成岩墙影响区域为强冲击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采区 冲击地压 综合指数法 危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遗留煤柱作用下冲击矿压预测预警案例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静 何江 +4 位作者 巩思园 朱广安 王常彬 王盛川 陈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05-310,共6页
以三河尖煤矿92201工作面运输巷在上覆7煤上山保护煤柱下掘进诱发的冲击矿压为例,采用震动波CT技术对待掘区域应力场进行反演,预测冲击危险区域,并在掘进过程中实时监测分析矿震动载特征,对冲击危险进行预警。研究表明:震动波CT技术可... 以三河尖煤矿92201工作面运输巷在上覆7煤上山保护煤柱下掘进诱发的冲击矿压为例,采用震动波CT技术对待掘区域应力场进行反演,预测冲击危险区域,并在掘进过程中实时监测分析矿震动载特征,对冲击危险进行预警。研究表明:震动波CT技术可有效反应煤岩体内未知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实现大范围应力探测,较常规解析和数值等分析方法更为有效,利用该技术可提前和分时段预测冲击危险区域分布;结合掘进过程中的矿震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可对冲击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确认和实时预警,实现了动载与静载结合对冲击危险进行提前预测与实时监测预警。利用该套技术方法分析表明,上覆遗留煤柱长时间受矿压作用,其集中应力分布明显向煤柱煤壁深处转移,导致区域应力分布异常,冲击矿压防治难度加大。92201巷道冲击矿压显现证实了以上结论和该套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冲击矿压 预测预警 震动波波速反演 静载 动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区段煤柱工作面冲击地压分区预测与防治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怀轩 姚刚 闫宪洋 《煤矿现代化》 2018年第3期28-30,共3页
为有效防治冲击地压,以东滩煤矿33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划分3305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结果表明:3305工作面轨顺49号收尺点至掘进通道位置共计480m具有强冲击危险性;轨顺其他区域和运顺与断层之间煤柱小于30m的区域,运顺切眼Ⅰ至225m收尺点... 为有效防治冲击地压,以东滩煤矿33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划分3305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结果表明:3305工作面轨顺49号收尺点至掘进通道位置共计480m具有强冲击危险性;轨顺其他区域和运顺与断层之间煤柱小于30m的区域,运顺切眼Ⅰ至225m收尺点位置具有中等冲击危险;运顺侧收尺点225~517m位置具有弱冲击危险。对不同冲击危险程度的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解危措施,同时采用应力在线监测对巷道应力进行实时监测。最后对3305工作面监测结果及解危措施进行了效果检测,确保了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区段煤柱 冲击地压 危险性划分 应力监测 效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中静载荷探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 被引量:25
17
作者 潘俊锋 王书文 +1 位作者 刘少虹 冯美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7-1234,共8页
为了解工作面冲击危险状态,提前采取防冲措施,降低后期防治强度,理论分析了集中静载荷与冲击地压发生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集中静载荷探测的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模型,并开展了实践验证。结果表明:集中静载荷在冲击地压启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为了解工作面冲击危险状态,提前采取防冲措施,降低后期防治强度,理论分析了集中静载荷与冲击地压发生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集中静载荷探测的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模型,并开展了实践验证。结果表明:集中静载荷在冲击地压启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可在工作面开采前探测并卸载;区域性集中静载荷可通过地震波法探测得出,基于地震波参数建立的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模型能够对工作面危险性做出评价,并且能够指导预卸压工作实施和检验解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冲击启动理论 集中静载荷 冲击危险性预评价 地震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宝寺矿3400采区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18
作者 郝长胜 高国强 +3 位作者 郑彦涛 杨永杰 李福玲 常江波 《山西焦煤科技》 2013年第4期49-53,共5页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范围的扩大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矿井发生煤矿冲击地压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煤矿采区冲击地压安全监测工作就显得...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范围的扩大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矿井发生煤矿冲击地压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煤矿采区冲击地压安全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梁宝寺矿3400采区煤层在工作面开采中冲击地压的形成进行分析,对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在开采过程中通过卸压解除危害的具体防治措施,为开采煤层防止冲击地压,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危险区域 防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能量和无响应时间的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宏艳 莫云龙 +3 位作者 孙中学 李磊 蒋军军 赵善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73-2681,共9页
煤岩冲击危险性评价的研究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已有多种静态评价方法指导现场防冲工作。一方面,对于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和影响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掌握;另一方面,伴随着开采活动,煤岩冲击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静态评价方法... 煤岩冲击危险性评价的研究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已有多种静态评价方法指导现场防冲工作。一方面,对于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和影响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掌握;另一方面,伴随着开采活动,煤岩冲击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静态评价方法不足以解决井下煤岩冲击危险性评价的问题。而基于现场监测的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技术对于井下安全生产活动具有更强的参考性。依据统计损伤力学原理,对煤岩受载条件下的能量演化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累积能量释放速率对时间的响应具有临界敏感性,即在煤岩临近灾变时,累积能量释放速率会激增。此外,依据统计学原理,复杂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无危险性)的行为应该占据较大概率,非正常状态(有危险性)的行为应该占据较小概率,故某一时刻系统行为偏离正常状态的程度实际上反映了其自身所处危险状态的变化。基于以上原理,初步建立了以响应能量异常系数和无响应时间异常系数为指标的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的微震技术,对短期预警或临震预警展开尝试。最后在典型冲击地压矿井已有微震数据基础上,进行了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微震累积能量释放速率可直接反映煤岩所处冲击危险状态;缺震时间频次分布规律满足正偏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两个异常系数指标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对现场冲击危险性的实时连续评价;基于统计学原理,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对冲击危险性指标的阈值进行动态修正,保证动态评价结果更为灵敏、准确,这一思想可应用于其他动态评价技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 临界敏感性 统计学 能量释放 缺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煤层爆破卸压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昭军 王永 冯美华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9期54-58,共5页
针对煤体爆破防治巷道冲击地压卸压效果检验的问题,分析了煤层爆破卸压防冲机理与电磁波在地下煤岩体衰减规律,建立了基于爆破产生裂隙区与电磁波衰减良好对应关系的电磁波CT评价冲击危险的方法及模型。采用电磁波CT法对郓城煤矿1301回... 针对煤体爆破防治巷道冲击地压卸压效果检验的问题,分析了煤层爆破卸压防冲机理与电磁波在地下煤岩体衰减规律,建立了基于爆破产生裂隙区与电磁波衰减良好对应关系的电磁波CT评价冲击危险的方法及模型。采用电磁波CT法对郓城煤矿1301回风巷煤层爆破卸压前后的电磁波衰减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煤层爆破卸压显著降低了爆破区域的煤体强度,使得煤体中部的应力向煤体深处转移,从而降低了冲击危险性;同时,爆破对支护区围岩的损伤较小,卸压与支护耦合性较好。基于检验结果确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层爆破 效果检验 电磁波CT 冲击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