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methods of safety evaluation for rock/soil mass surrounding tunnel under earthquake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选生 DOWDING Charles H 田瑞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935-2943,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obtain the seismic safety coefficient and fracture surface and proceed with the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and the limitation of ev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obtain the seismic safety coefficient and fracture surface and proceed with the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and the limitation of evaluating seismic stability is considered using the pseudo-static strength reduction.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and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new methods of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 are put forward,such as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tatic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nd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In order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ample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seudo-static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wo methods are both feasible,and the plastic zone first appears near the bottom corners; 2) the safety factor of new method Ⅱ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new method I but generally,and the difference is very small.Therefore,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two new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A theoretical basis is provided for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and the lining surrounding a tunnel and also provided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rock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tunnel earthquake stability safety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粒径和浆液浓度影响下的采空区充填浆液扩散规律试验
2
作者 曾一凡 袁子龙 +11 位作者 李昊 武强 赵刚毅 周安琪 高翔 张帅 白彦飞 梁进 杨虎雄 盛新丽 杨东辉 赵艺霞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89,共10页
【目的】研究浆液扩散规律并预测注浆范围,对采空区煤矸石基注浆充填工程设计注浆孔距和排距、指导注浆施工、把握注浆充填密实度,进而保证注浆效果意义重大。【方法】以破碎岩石为被注介质,以煤矸石基浆液为注浆材料,开展不同破碎岩石... 【目的】研究浆液扩散规律并预测注浆范围,对采空区煤矸石基注浆充填工程设计注浆孔距和排距、指导注浆施工、把握注浆充填密实度,进而保证注浆效果意义重大。【方法】以破碎岩石为被注介质,以煤矸石基浆液为注浆材料,开展不同破碎岩石粒径、浓度的破碎岩石注浆试验,对采空区矸石基浆液流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和讨论】(1)当浆液质量分数为50%时,3~5、>5~7、>7~9mm粒径岩体的扩散距离分别为5.0、5.5、6.2cm,粒径改变导致的扩散距离最大差异1.2cm;当质量分数降至40%时,扩散距离分别增至10.2、14.5、18.0cm,粒径梯度差异导致的扩散距离变化扩大至7.8cm;当质量分数进一步降至30%时,扩散距离呈非线性增长,分别达到20.5、28.0、34.0cm,粒径差异导致的扩散距离变化激增至13.5cm;扩散距离随浆液浓度降低、破碎岩石粒径增大而增大,浆液浓度变化对扩散距离的影响相较于破碎岩石粒径更加显著。(2)煤矸石浆液在破碎岩石中流动可以分为快速、平稳、堵塞3个阶段,随浓度降低3阶段时间增长;煤矸石浆液在破碎岩石中的扩散距离随浓度减小而增大,破碎岩石粒径越大,浓度对扩散距离影响越显著,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3)通过分析粒径、浓度对颗粒扩散距离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扩散距离与浓度的基本关系,并结合粒径、浓度二者基本关系进一步量纲分析,建立了适用于采空区煤矸石基注浆充填的双参量浆液扩散距离预测方程。(4)本研究成果在陕北某矿采空区矸石注浆地面充填工程设计中应用,为采空区煤矸石规模化充填提供了全链条技术支撑,对实现“双碳”目标下的矿井固废协同处置具有显著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注浆充填 浆液浓度 破碎岩石粒径 双参量 扩散距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非线性动力特性
3
作者 贺瑞 金煜 +1 位作者 吉吉 国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桩抵抗变形能力,桩周土体变形量随岩体风化程度增加而增大、随嵌岩深度增加而减小;动荷载相对幅值(动荷载幅值和静力承载力的比值)对单桩动刚度的影响最大,岩体风化程度、单桩嵌岩深度的影响次之;岩体最大损伤常出现在土岩交界面附近,岩体强风化情况下桩底也可能出现轻微损伤;同静载情况相比,动荷载惯性效应会放大岩体损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嵌岩单桩 黏弹性本构模型 岩体损伤模型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海上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地质环境中岩土体抗爆打击性能仿真模拟与分析
4
作者 杨虎 张明圆 +3 位作者 詹纯 王嘉 梁军 李晨雨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783,共15页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地质环境特殊,作为重要备战区域,在区内开展战场环境保障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次工作选取西藏某训练场区,在火器落弹区域充分利用弹性波理论、爆炸理论与技术方法,针对选择目标地区开展地震波采集与处理、岩...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地质环境特殊,作为重要备战区域,在区内开展战场环境保障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次工作选取西藏某训练场区,在火器落弹区域充分利用弹性波理论、爆炸理论与技术方法,针对选择目标地区开展地震波采集与处理、岩土介质爆炸数值模拟计算等工作,研究炮弹(炸药)对于野外(靶场)岩土表面的破坏性,并评价其抗爆打击性能,通过研究表明,岩石介质情况下被破坏性远小于土壤介质情况。而不同岩性条件下,凝灰岩、流纹岩和安山岩对于侵彻爆炸后的抗爆打击能力差异较小,均在5 cm以内。这表明岩石介质抗爆打击能力远大于土体介质,同时本区内岩石介质的抗爆打击能力差异较小;此次研究初步探讨了仿真模拟在研究战场抗爆打击性能中的应用,并经过实践验证;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仿真在战场环境保障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质 岩土体 抗爆打击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滑有限元法的岩土体弹塑性分析
5
作者 杨茂强 张江辉 +1 位作者 王永伟 吕加贺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随着大型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工程中的岩土极限问题也频繁出现,致使采用数值方法处理时,经常面对极端的模型变形问题。传统有限元法在处理极端的模型变形,特别是采用低阶单元分析时,往往会产生收敛问题、体积锁定问题以及网格严重畸变... 随着大型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工程中的岩土极限问题也频繁出现,致使采用数值方法处理时,经常面对极端的模型变形问题。传统有限元法在处理极端的模型变形,特别是采用低阶单元分析时,往往会产生收敛问题、体积锁定问题以及网格严重畸变而导致的应力失准问题。寻找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数值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光滑有限元法是一种有效改进传统有限元法固有缺陷,提高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的算法。基于光滑有限元法,结合一种修正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线性搜索优化算法,建立了岩土体弹塑性计算模型。最后,针对经典的条形基础承载力模型和边坡模型进行验算,数值计算结果与参考解均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光滑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明显优于传统有限元法,验证了本研究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研究采用光滑有限元法建立的计算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岩土体弹塑性问题的计算精度,降低了采用传统有限元法分析时存在的计算误差及网格畸变引起的应力失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有限元法 弹塑性 岩土体 修正Mohr-Coulomb屈服准则 线性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介质非达西渗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增光 李煜婷 曹成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1236,共26页
岩土体是常见的天然材料和工程材料,厘清不同环境下的岩土体非达西渗流特性,是评价工程防渗性能和渗透稳定性的基础。岩土体兼具孔隙和裂隙结构,渗流流态可划分为低速非达西渗流、达西渗流和高速非达西渗流,达西定律等线性渗流模型将低... 岩土体是常见的天然材料和工程材料,厘清不同环境下的岩土体非达西渗流特性,是评价工程防渗性能和渗透稳定性的基础。岩土体兼具孔隙和裂隙结构,渗流流态可划分为低速非达西渗流、达西渗流和高速非达西渗流,达西定律等线性渗流模型将低估低速非达西渗流流速、高估高速非达西渗流流速。目前,岩土体非达西渗流分析研究手段包括试验法、数值模拟法和数学解析法,主要分析非达西渗流流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非达西渗流模型。其中空隙几何结构、剪切作用、渗流水压力等因素对岩土体非达西渗流特性影响显著。岩土体内部蜿蜒曲折的空隙结构导致渗流能量损失增大,剪切作用则使岩土体空隙结构处于较为复杂的变化状态,渗流水压力则直接增大水流惯性力,影响渗流流态,上述研究手段和因素分析是目前学者们针对岩土体非达西渗流特性的研究重点。由于试验条件、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性能的局限性,渗透破坏阶段颗粒群迁移过程、岩土体多场耦合渗流分析、全域可视化渗流试验、大尺度多重介质渗流场计算等方面是未来岩土体非达西渗流分析值得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 非达西渗流 影响因素 非达西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磷矿床采空区失稳风险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东方 王梦柯 +4 位作者 徐鼎平 叶海旺 王其洲 刘建 向彬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5,共8页
现有层状岩体磷矿床采空区失稳分析方法很少考虑岩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杉树垭磷矿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能够表征岩体力学参数自相关性、互相关性及非高斯性的随机场,以层状岩体破坏接近度(FAI)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岩体单元破坏的极限... 现有层状岩体磷矿床采空区失稳分析方法很少考虑岩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杉树垭磷矿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能够表征岩体力学参数自相关性、互相关性及非高斯性的随机场,以层状岩体破坏接近度(FAI)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岩体单元破坏的极限状态方程,并借助Hermite随机多项式建立了随机岩体力学参数输入场与网格单元FAI输出场间的显式函数表达式。最后,采用蒙特卡洛法计算磷矿采空区网格单元破坏概率,实现了磷矿采空区失稳风险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参数随机场能够很好表征岩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采空区失稳高风险区域(破坏概率≥70%)位于矿柱高度的中间部位,矿柱表面的破坏深度在2m以内,与实际矿柱破坏位置与破坏深度相吻合。常规数值计算因计算结果指标分布差异,常面临难以判定磷矿采空区是否失稳的问题,而本文数值计算方法既考虑了层状岩体力学参数自相关性、互相关性及非高斯性的客观空间变异性特征,又实现了基于破坏概率的磷矿采空区失稳风险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磷矿床 采空区 失稳风险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琼中岩-土体系重金属迁移特征及表土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红坤 唐世新 +4 位作者 付燕刚 兰瑞烜 赵克强 李晓东 马生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地球关键带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岩-土体系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岛针对不同成壤母质岩-土体系的详细研究较少,并且重金属亟需基于新标准进行评价。为了查清岩-土体系中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及污染状况... 地球关键带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岩-土体系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岛针对不同成壤母质岩-土体系的详细研究较少,并且重金属亟需基于新标准进行评价。为了查清岩-土体系中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及污染状况,本文以海南岛琼中3个土壤垂向剖面及7115件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分析方法,测定岩石和土壤中Cu、Pb、Zn、Cr、Ni、Cd、As和Hg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定量评价了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海南岛琼中二长花岗岩岩-土体系中,不同重金属元素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Cu、Pb、Zn、Cr、Ni、Cd元素以亏损为主,As元素以富集为主,Hg元素则表现出不同的富集或亏损特征,As、Hg元素尤其富集在表层。②琼中绝大多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污染风险低。③以琼中和海南岛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时,应关注Cr、Ni和As污染以及Hg、As和Cd的生态危害。以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时,研究区表层土壤的环境质量总体清洁,生态风险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系 重金属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质量迁移 环境质量 生态风险评价 海南岛琼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铁荷载下采空区覆岩损伤特征
9
作者 田书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以乌鲁木齐1号线穿越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原型,借助物理相似试验引入分形理论开展荷载下采空区覆岩动态演化规律及其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推进,覆岩最大应力增加且伴随升维现象;利用双重分形定量描述覆岩裂隙状态变化,荷载0.2... 以乌鲁木齐1号线穿越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原型,借助物理相似试验引入分形理论开展荷载下采空区覆岩动态演化规律及其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推进,覆岩最大应力增加且伴随升维现象;利用双重分形定量描述覆岩裂隙状态变化,荷载0.20~0.35 MPa时产生新裂隙,且原有裂隙会闭合;裂隙条数分形维数与地表最大下沉量及侧壁围岩最大离层量呈非线性相关,荷载0.20 MPa时均有较大跳跃,变化趋势一致;建立基于岩体完整性系数和岩体损伤程度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对采动和地铁荷载工况下覆岩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发现RMR(Rock Mass Rating)值随分维数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并量化表征了岩体力学参数和岩体质量的弱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穿越采空区的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损伤特征 模型试验 采空区覆岩 分形维数 岩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S实测及Midas-FLAC^(3D)耦合的复杂空区群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周全 杨彪 +2 位作者 刘晓明 陆广 鹿浩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以某矿山复杂空区群为例,利用CMS探测及Midas-FLAC3D数据耦合技术,分析了空区群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在CMS实测基础上,将Midas和FLAC3D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了数值模拟的可靠程度,可更有效地指导工程实践。
关键词 采空区 CMS 建模 数值分析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锚固效应及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朱训国 杨庆 栾茂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7-532,共6页
利用Mohr-Coulomb、Hoek-Brown以及Duncan-Chang理论分别分析了块状和碎块状岩体锚固后的物理效应,通过分析认为,岩体锚固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岩体的凝聚力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增强岩体的弹性模量,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质。通过对拉拔试验... 利用Mohr-Coulomb、Hoek-Brown以及Duncan-Chang理论分别分析了块状和碎块状岩体锚固后的物理效应,通过分析认为,岩体锚固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岩体的凝聚力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增强岩体的弹性模量,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质。通过对拉拔试验测试结果分析,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锚杆与注浆体或岩体耦合情况下的解析本构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分析,认为提高拉拔力、增大锚杆直径和锚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其锚固效果,并提出了锚固临界值的概念。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提出的耦合解析本构模型建立了非耦合状态下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通过计算认为,该解析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固效应 本构模型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理岩体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志刚 乔春生 李晓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9,共6页
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阐述单节理岩体的强度特征及其确定方法,结合实际的隧道工程岩体,对加工制备的5组完整岩石和含单节理岩石样品进行室内轴向压缩强度试验,应用基于细观离散的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仿真室内试验结果,从而确定出数值试验... 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阐述单节理岩体的强度特征及其确定方法,结合实际的隧道工程岩体,对加工制备的5组完整岩石和含单节理岩石样品进行室内轴向压缩强度试验,应用基于细观离散的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仿真室内试验结果,从而确定出数值试验中相应岩石和节理的基本细观输入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地质调查构建节理岩体结构的理想地质模型,输入岩石与节理的基本细观参数,实现对大尺度单节理岩体进行数值预测的强度试验,并获得实际工程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及相关的强度特征。试验研究表明:节理的存在降低岩体的强度,改变岩体的延性;岩体中同组的不同节理间存在相互的强度弱化作用,作用的结果导致岩体的总体强度下降,因此简单地分步应用单节理理论预测含多节理的岩体强度是不可行的;基于岩体结构,应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确定大型节理岩体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理岩体 强度 室内试验 数值试验 岩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言志信 蔡汉成 +2 位作者 王群敏 曹小红 张刘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1-1626,共6页
基于波动理论,从边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分析了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动应力和重力作用产生的静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状态。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土质边坡,坡顶附近的土体发生的是拉张破坏,以下部位发生的是剪切破坏;... 基于波动理论,从边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分析了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动应力和重力作用产生的静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状态。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土质边坡,坡顶附近的土体发生的是拉张破坏,以下部位发生的是剪切破坏;对于岩质边坡,坡顶附近岩体发生的是以结构面的拉张破坏为主的破坏,坡体下部发生剪切破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 地震作用 应力状态 拉破坏 剪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 被引量:56
14
作者 彭建兵 马润勇 邵铁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5-549,共15页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及其成生演化的基础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理论解决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与构造现象和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二者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 ,但所研究的主...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及其成生演化的基础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理论解决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与构造现象和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二者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 ,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相同的 ,即都是地质构造 ,所研究的又都是地球变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及其各类效应。文中讨论了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之间的基本关系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深部构造、浅部构造以及表层构造动力学特征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构造结构面、构造应力场与岩土体稳定性的关系 ;活动构造与工程建筑安全性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崩滑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 工程地质 区域稳定性 岩土体稳定性 工程安全性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导热系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许模 王迪 +1 位作者 蒋良文 漆继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21-427,433,共8页
岩土体导热系数在与地热有关的地质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中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导热系数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导热系数的受控因素,最后探讨了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导热系数的受控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孔隙率、含水率、温度以及各向异性。导... 岩土体导热系数在与地热有关的地质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中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导热系数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导热系数的受控因素,最后探讨了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导热系数的受控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孔隙率、含水率、温度以及各向异性。导热系数随地层岩性从大到小排列为海相碳酸盐岩、陆相碎屑岩、火成岩,变质岩导热系数与母岩和变质程度有关;同种岩层的导热系数随沉积过程延续或深度增加而增大;含水率对软弱岩石的导热系数影响较大,导热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对孔隙度较大的岩层需进行饱水校正;不同岩性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复杂,在应用中需结合实际地层考虑;由于结构面的存在,岩体的导热系数存在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包括现场测试法、室内测试法、组分类型辨别法以及利用P波速度估算等。利用现场数据求解导热系数时常使用线热源模型和柱热源模型;室内测试法包括稳态测试法和非稳态测试法,分别应用于中低导热系数材料和高导热系数材料;对于组分类型辨别法,平行板式相分布的物体导热系数是各向不等的,热传导方向与平行板平面平行和垂直时分别具有最小和最大总体导热系数;对地下无法直接测量的地质单元,可利用P波速度估算导热系数。要得到准确的导热系数,须基于岩土体的导热系数范围和样品特征选取正确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 导热系数 受控因素 测定方法 热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的岩土力学问题 被引量:104
16
作者 李宁 程国栋 谢定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8-272,共5页
针对西部大开发中广泛的岩土工程问题提炼出四个有代表性的岩土力学问题 ,就该岩土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存在的困难、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讨 ,可望对这一问题引起抛砖引玉的深究。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黄土力学 冻土力学 节理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边坡工程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茂明 阮含婷 刘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24-326,共3页
预应力锚索因其能增强岩土体被锚固强度,改善岩土体应力状态,提高岩土体稳定性等特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岩土边坡工程治理。结合某一公路的滑坡治理实例,分析了滑坡的原因,详细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在路堑边坡和地质条件复杂下的应用。通... 预应力锚索因其能增强岩土体被锚固强度,改善岩土体应力状态,提高岩土体稳定性等特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岩土边坡工程治理。结合某一公路的滑坡治理实例,分析了滑坡的原因,详细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在路堑边坡和地质条件复杂下的应用。通过预应力锚索在岩土边坡工程治理中的应用,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总结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治理中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岩土体 工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能歧视模式ICP-M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14种痕量元素 被引量:29
18
作者 徐进力 邢夏 +4 位作者 唐瑞玲 胡梦颖 张鹏鹏 白金峰 张勤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402,共9页
应用传统ICP-MS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痕量元素,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干扰严重,准确测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当前ICP-MS消除干扰技术,分析了ICP-MS标准模式(STD)及动能歧视模式(KED)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14种痕量元... 应用传统ICP-MS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痕量元素,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干扰严重,准确测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当前ICP-MS消除干扰技术,分析了ICP-MS标准模式(STD)及动能歧视模式(KED)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14种痕量元素的有效性,通过比较这两种模式的测定效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元素的有效测定模式。结果表明:在KED模式下,基体元素如Zr、Nb氧化物的产率降低,基本上消除了Zr、Nb氧化物对痕量元素Ag、Cd的多原子离子干扰。KED模式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方法检出限,如Ag、Cd的检出限分别为0. 004mg/kg、0. 005mg/kg,其他12种元素的检出限也低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76种元素分析方案中的检出限。测定痕量元素的准确度显著优于STD模式。实验中采用简单的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样品,残渣用王水复溶,结合KED模式下优选出干扰较小的同位素作为测定同位素,以Rh作为内标校正仪器产生的信号漂移,将样品溶液稀释至1000倍,基体效应降低至最小。本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验证,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可为勘查地球化学提供高质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土壤 水系沉积物 酸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动能歧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采空区冒落岩体压缩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毅 严家平 +2 位作者 徐良骥 喻怀君 董祥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0,128,共5页
为了研究含水条件下采空区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进而给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杨庄煤矿5号煤层采空区的冒落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状态冒落岩块进行加载试验和注水加载试验,研究松散岩体在自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的压缩变形... 为了研究含水条件下采空区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进而给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杨庄煤矿5号煤层采空区的冒落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状态冒落岩块进行加载试验和注水加载试验,研究松散岩体在自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的压缩变形特征。试验证明:各级荷载下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采空区冒落松散岩体轴向压应力先增大再减小,采空区冒落松散岩体压实过程伴随着其内部应力集中的逐步消散。通过对比发现,随着外加荷载的逐级增加,自然状态采空区冒落松散岩体的压缩变形量的增加量逐步减小;而在一定外加荷载下,变形已趋于稳定的非饱水状态采空区冒落松散岩体在注入水之后仍会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压缩变形,从而导致采空区地表的二次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松散岩体 自然状态 饱水状态 压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及其在基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卢应发 路韬 +1 位作者 周建军 吴新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7-973,共7页
首次将岩土体荷载与位移特征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并定义高地应力的判别标准。提出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可以描述在不同正压力(或不同围压)下应力(或荷载)与应变(或位移)的全过程特征,只有3个描述材料结构和状态的力学参数。该理论不仅可以... 首次将岩土体荷载与位移特征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并定义高地应力的判别标准。提出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可以描述在不同正压力(或不同围压)下应力(或荷载)与应变(或位移)的全过程特征,只有3个描述材料结构和状态的力学参数。该理论不仅可以描述单个材料,也可以描述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和两种不同材料界面等力学特性,变形可达任意值。对于长沙湾特大桥基桩,在不同静载荷作用下不同土体与桩之间的力学特性采用新本构理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本构理论可以描述不同岩土体和岩土体与基桩之间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本构理论 岩土体力学特性 桩-土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