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安全深度与针具标准化
1
作者 王迦琳 李永明 +1 位作者 任路 张松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2-207,共6页
针刺技术已被196个国家应用于疾病治疗,安全性是影响针刺技术推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刺安全深度作为针刺安全的一部分,通过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采用的测量手段不尽相同,且相同穴位的针刺安全深度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 针刺技术已被196个国家应用于疾病治疗,安全性是影响针刺技术推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刺安全深度作为针刺安全的一部分,通过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采用的测量手段不尽相同,且相同穴位的针刺安全深度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国际上针具的“寸制”没有统一标准,既不是标身寸,又不是同身寸,而是以英寸为基础,公制化后随意取整而来,导致针具规格混乱。由于针具寸的差异会影响刺法寸的度量,从而影响针刺的疗效与安全。针具长度的误差和针刺安全深度的误差叠加则会导致临床针刺安全风险上升。根据上述情况,提出在恢复汉寸的基础上,实现针灸寸制、针刺安全深度和针具标准化的统一,以提升针灸安全性与国际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安全深度 针具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下八髎穴定位及针刺参数研究
2
作者 马帅 陈怡然 +1 位作者 王列 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1,I0001,共6页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作可视化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利用针灸取穴比量法对八髎穴取穴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对八髎穴最大进针深度等参数进行统计总结,为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9例志愿者行盆腔CT扫描建立三维图...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作可视化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利用针灸取穴比量法对八髎穴取穴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对八髎穴最大进针深度等参数进行统计总结,为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9例志愿者行盆腔CT扫描建立三维图像,获取人体骨盆软组织及骨骼数据,从数值折量为中指同身寸,对八髎穴进行定位取穴。对3D打印技术制作的等比例透明个性化盆腔模型进行针刺,对最大针刺深度进行测量,获取相应数据,计算回归公式。结果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透明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经过折量(中指同身寸)获得八髎穴定位及针刺参数。得出上髎位于L5棘突下1.5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1.1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1.3寸。次髎定位L5棘突下2.3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9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1.1寸。中髎定位L5棘突下3.3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8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0.9寸。下髎定位L5棘突下4.2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7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0.8寸。针刺最大深度分别为上髎(62.65±8.30)mm、次髎(50.96±7.99)mm、中髎(39.68±6.79)mm、下髎(35.85±5.19)mm。结论“折量取穴法”定位八髎穴后针尖可准确进入3D打印人体模型骶后孔,且按回归方程可计算最大进针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取穴定位 3D打印技术 针灸取穴比量法 进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针双线摆动缝合轨迹设计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子乔 董九志 +1 位作者 陈云军 蒋秀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针对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头插刺机构无法缝制3 mm以上厚度预制体的问题,提出一种不对称的8字形运动轨迹并对插刺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设计。首先,基于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工艺对插刺机构运动学进行分析,确定摆动插刺机构各构件的尺寸;其次,在A... 针对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头插刺机构无法缝制3 mm以上厚度预制体的问题,提出一种不对称的8字形运动轨迹并对插刺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设计。首先,基于单边双针双线缝合工艺对插刺机构运动学进行分析,确定摆动插刺机构各构件的尺寸;其次,在ADAMS中构建机构模型并进行轨迹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样机进行缝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缝合机构可将实际缝合厚度不足3 mm提高到8 mm,并在缝合过程中形成稳定线环,验证了不对称8字形缝合工艺及摆动插刺机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针双线缝合 轨迹设计 摆动插刺机构设计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尖针穿刺软组织建模及针尖轨迹预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海艳 张永德 +2 位作者 赵燕江 姜金刚 贾小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44-1751,共8页
在经皮穿刺过程中,当带斜尖的针穿刺软组织时,针与其周围组织相互作用,导致针体产生弯曲变形,针尖偏离预定方向,进而直接影响穿刺手术的定位精度。将针穿刺软组织的过程视为准静态过程,并进行离散化,建立针-组织相互作用模型。在该模型... 在经皮穿刺过程中,当带斜尖的针穿刺软组织时,针与其周围组织相互作用,导致针体产生弯曲变形,针尖偏离预定方向,进而直接影响穿刺手术的定位精度。将针穿刺软组织的过程视为准静态过程,并进行离散化,建立针-组织相互作用模型。在该模型中,考虑到软组织的非线性与各向异性,将针视为由一系列非线性弹簧支撑的悬臂梁,且各点的弹簧刚度彼此不同。建立针-组织相互作用中的摩擦力及切割力模型,借助于穿刺实验,将穿刺力分解为摩擦力和切割力,进而获得力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基于虚拟非线性弹簧模型和穿刺力模型,根据最小势能原理,采用瑞利-里兹法预测针的偏转,进而获得进针过程中针尖的轨迹。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精确地预测针尖位置,为穿刺路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穿刺 针-组织相互作用 针偏转 悬臂梁 非线性弹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弹簧模型的柔性针穿刺仿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德东 郑浩峻 +1 位作者 姚望 何锐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73-275,278,共4页
在分析柔性针受力和挠曲的基础上,建立二维空间上柔性针穿刺软组织的虚拟弹簧模型,得到针体和针尖轨迹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工具软件对针尖轨迹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柔性针弹性变形量对针尖走向影响较小,影响针尖... 在分析柔性针受力和挠曲的基础上,建立二维空间上柔性针穿刺软组织的虚拟弹簧模型,得到针体和针尖轨迹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工具软件对针尖轨迹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柔性针弹性变形量对针尖走向影响较小,影响针尖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纵向控制坐标和针座与水平线初始夹角,且两者的叠加效应最终影响柔性针走向,可以为机器人辅助针穿刺操控提供理论基础,结合软组织变形研究,能够实现柔性针穿刺的轨迹规划和避障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针 针穿刺 虚拟弹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臂梁模型的针挠曲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德东 朱侗 +1 位作者 王珊 赵广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针穿刺组织过程中的挠曲量和穿刺针受力情况,提高针穿刺精度。方法搭建包括工业相机、步进电机和光源等组成的测量设备。用针轴直径分别为1.3、0.9、0.6 mm的穿刺针进行针穿刺软组织实验,利用力传感器得到不同穿刺速度(5、10和1... 目的分析针穿刺组织过程中的挠曲量和穿刺针受力情况,提高针穿刺精度。方法搭建包括工业相机、步进电机和光源等组成的测量设备。用针轴直径分别为1.3、0.9、0.6 mm的穿刺针进行针穿刺软组织实验,利用力传感器得到不同穿刺速度(5、10和15 mm/s)下的穿刺力,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得到穿刺针的挠曲量。在分析针受力的基础上,构建预测针挠曲量的悬臂梁模型。结果利用悬臂梁模型对直径为1.3、0.6 mm穿刺针在5 mm/s速度下的挠曲量进行预测,其绝对误差小于0.5 mm,相对误差小于10%。结论所建模型能够实现对针穿刺挠曲的预测,可以为机器人辅助柔性针穿刺路径规划和避障运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针穿刺 穿刺力 针挠曲 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机器人辅助穿刺手术进针策略研究的猪肝进针力建模 被引量:7
7
作者 孙银山 吴冬梅 +1 位作者 杜志江 孙立宁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8-953,共6页
为研究机器人辅助肝脏穿刺手术中的进针策略以确保手术安全,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猪肝的进针力模型。方法如下:在2个新鲜离体猪肝3个不同区域内共采集了18条进针力曲线数据,根据针尖位置及进针力特征将力曲线划分为“被膜刺破前”、“... 为研究机器人辅助肝脏穿刺手术中的进针策略以确保手术安全,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猪肝的进针力模型。方法如下:在2个新鲜离体猪肝3个不同区域内共采集了18条进针力曲线数据,根据针尖位置及进针力特征将力曲线划分为“被膜刺破前”、“进入肝脏前”和“进入肝脏后”3个阶段,然后采用已有的力模型分别进行每一阶段的进针力建模,通过对比各阶段的建模效果,确定最优的各阶段进针力模型,最后组合成完整的进针力模型。最终的进针力模型比较表明,相同个体不同区域的力模型差异较小,可以用一个力模型来表示该个体进针力特征,不同个体的进针力特征能否用一个力模型表示还需进一步验证。猪肝进针力模型的建立,可为实现机器人辅助人体肝脏穿刺手术中的进针控制和手术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穿刺手术 进针力 力建模 软组织形变 进针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逼近法的斜尖柔性穿刺针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德东 李强 +2 位作者 雷勇 徐飞 白辉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6-713,751,共9页
为了使得斜尖柔性穿刺针能够精确刺中目标靶点,建立斜尖柔性穿刺针的正逆向运动学模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柔性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弯曲曲率近似常量沿着由固定半径的圆弧组成的路径进针.基于柔性穿刺针这种特性,利用D-H(Denavit-Hartenb... 为了使得斜尖柔性穿刺针能够精确刺中目标靶点,建立斜尖柔性穿刺针的正逆向运动学模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柔性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弯曲曲率近似常量沿着由固定半径的圆弧组成的路径进针.基于柔性穿刺针这种特性,利用D-H(Denavit-Hartenberg)参数法建立柔性穿刺针正向运动学模型;利用D-H参数法以及几何逼近法,基于针尖相对靶点的可达性条件,建立柔性穿刺针逆向运动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柔性穿刺针运动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提供的运动学模型能够准确求出从进针点到靶点的所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针穿刺 柔性穿刺针 运动学 几何逼近法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软组织针刺与力觉交互 被引量:5
9
作者 高瞻 潘飞 +2 位作者 王杰华 潘海燕 蒋峥峥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53-2459,共7页
对人体软组织进行针刺/穿刺是临床医学普遍使用的诊疗手段,对医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亟需逼真、有效的训练模式。解决方案之一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供针刺训练。针刺过程中软组织的变形仿真和穿刺针与软组织互相作用导致的力觉交... 对人体软组织进行针刺/穿刺是临床医学普遍使用的诊疗手段,对医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亟需逼真、有效的训练模式。解决方案之一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供针刺训练。针刺过程中软组织的变形仿真和穿刺针与软组织互相作用导致的力觉交互,是实现虚拟针刺训练平台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此难题,我们研究了针刺过程的力学模型,采用线性有限元模型实现了软组织的变形仿真,基于线性插值来计算摩擦力,构建了穿刺针和软组织的粘滑运动模型,较好的反映了软组织针刺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特性,并实现了软组织针刺的力觉交互。实验结果表明,仿真过程和力觉交互能够较为真实地体现软组织针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软组织 针刺 力觉交互 变形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体缝合针稳定性分析及插刺机构改进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九志 宋宗建 +1 位作者 陈云军 蒋秀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1-176,共6页
针对70mm厚预制体正交叠层机织碳布缝合装置在缝合碳布过程中易出现超长缝合针压杆失稳问题,在对缝合针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增大其失稳临界力的改进机构。该机构由抱针凸轮、抱针杆及抱针块等组成,设计的理论依据是通过抱针... 针对70mm厚预制体正交叠层机织碳布缝合装置在缝合碳布过程中易出现超长缝合针压杆失稳问题,在对缝合针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增大其失稳临界力的改进机构。该机构由抱针凸轮、抱针杆及抱针块等组成,设计的理论依据是通过抱针块增加缝合针中段约束点,减小缝合针悬臂长度,同时利用抱针凸轮控制抱针块在缝合针刺入叠层碳布后的位置,确保抱针块始终处于使缝合针失稳临界力最大时的位置。抱针凸轮轮廓曲线根据抱针块位置变化轨迹由MatLab生成并优化,抱针块相对于缝合针的位置变化轨迹依据欧拉公式确定。为验证改进后的单针插刺机构原理可行性,进行了正交叠层机织碳布插刺实验,结果表明其原理可行,工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缝合 预制体缝合 缝合针 缝合技术 单针插刺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尖柔性针穿刺软组织受力建模及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永德 石开铭 +3 位作者 赵燕江 杨吉超 刘佳 黄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172,共9页
斜尖柔性针穿刺软组织的受力分析与建模是研究柔性针弯曲变形的基础,然而柔性针受力十分复杂,目前并无完善、系统的受力模型。针对这一问题,对柔性针的受力进行系统地分析,将受力建模为切割反力、夹紧力、夹紧摩擦力、组织抵抗力、抵抗... 斜尖柔性针穿刺软组织的受力分析与建模是研究柔性针弯曲变形的基础,然而柔性针受力十分复杂,目前并无完善、系统的受力模型。针对这一问题,对柔性针的受力进行系统地分析,将受力建模为切割反力、夹紧力、夹紧摩擦力、组织抵抗力、抵抗摩擦力、支持力及支撑摩擦力等,并给出了各受力之间的联系,建立起统一的受力系统。提出带有入针支撑的斜尖柔性针穿刺方式和受力的测量方法,采用单维力传感器与六维力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部分受力的解耦测量,并通过实验数据解算未知力,得到了所有建模力的结果。为下一步基于力学的柔性针弯曲建模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尖柔性针 软组织穿刺 力学建模 力学测量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穿刺软组织变形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德东 高宜朋 郑浩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01-1605,共5页
为了提高机器人辅助针穿刺精度,提出一种对软组织变形分析的准静态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针受力下软组织变形机理,将软组织变形的连续动态过程分解成离散的准静态过程;采用重叠单元法在ANSYS中建立了软组织变形的二维和三维准静态有限元模... 为了提高机器人辅助针穿刺精度,提出一种对软组织变形分析的准静态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针受力下软组织变形机理,将软组织变形的连续动态过程分解成离散的准静态过程;采用重叠单元法在ANSYS中建立了软组织变形的二维和三维准静态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穿刺 软组织变形 准静态有限元法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针尖光纤力传感信号的小波变换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唐文 陈盼飞 +1 位作者 韩建达 徐卫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49-2157,共9页
经皮软组织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尖会历经不同材料特性的器官组织,受到复杂变化的作用力。为了测量针尖处的作用力并鉴定穿刺路径上不同层次的软组织,研制了一种光纤力传感器,并进行了力信号分析。首先,基于法-珀干涉介绍了光纤力传感器的... 经皮软组织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尖会历经不同材料特性的器官组织,受到复杂变化的作用力。为了测量针尖处的作用力并鉴定穿刺路径上不同层次的软组织,研制了一种光纤力传感器,并进行了力信号分析。首先,基于法-珀干涉介绍了光纤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光链路设计、及其与针的集成和标定方法。在穿刺力信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Mallat算法对力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提取信号的特征模式,界定软组织的各层边界。最后,在猪的肝脏和肋条组织样本上进行了针穿刺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光纤力传感器的可测力为0至3.20N,测量精度可达0.01N。得到的穿刺试验结果表明Mallat算法能够有效地区分软组织的类型。研制的光纤传感器满足穿刺力的测量范围、精度和可靠性等要求,所提出的小波变换算法可用于软组织边界的界定,有望用于机器人穿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力传感器 针穿刺 MALLAT算法 分层软组织 边界界定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封管效果比较 被引量:104
14
作者 陶丽敏 高永芬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5期284-285,共2页
为了扩大血液病病人静脉留置针应用范围 ,将 79例 ( 196例次 )血液病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和肝素钠液作为封管液。结果 :两种封管液使用效果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两组病人出血倾向比较 ,有显著差异性 (... 为了扩大血液病病人静脉留置针应用范围 ,将 79例 ( 196例次 )血液病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和肝素钠液作为封管液。结果 :两种封管液使用效果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两组病人出血倾向比较 ,有显著差异性 ( P<0 .0 1)。提示 :用生理盐水替代肝素钠液作为血液病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液 ,可以避免加重病人出血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静脉留置针 生理盐水 肝素钠 封管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针治疗作用特点及留针利弊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方芳 李万瑶 +2 位作者 袁恺 万赖思琪 周颖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02-2207,共6页
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蜜蜂针刺的治疗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介绍蜂针的操作手法经验基础上,从直刺法入手,对蜂针操作时是否需要拔刺、留蜂针刺的利与弊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蜂针 治疗作用 手法 留针 利弊探讨 临床应用 直刺法 散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手术中缝合仿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世宇 潘振宽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18-1623,共6页
初步实现了一个虚拟缝合仿真系统,可以模拟针穿刺柔性体并牵引所附缝合线穿过柔性体的过程。用户通过Phantom Desktop力反馈设备控制虚拟针的运动。柔性体在针和缝合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缝合线使用非均匀可变长刚性杆模型和FTL(Follo... 初步实现了一个虚拟缝合仿真系统,可以模拟针穿刺柔性体并牵引所附缝合线穿过柔性体的过程。用户通过Phantom Desktop力反馈设备控制虚拟针的运动。柔性体在针和缝合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缝合线使用非均匀可变长刚性杆模型和FTL(Follow the Leader)变形算法。柔性体使用线弹性材料和Tensor-Mass变形算法。针穿刺柔性体时柔性体对针运动的阻力传给力反馈设备,而其反作用力则施加于柔性体之上。缝合线在针的牵引下穿过柔性体形成滑动约束点。缝合线的变形将在滑动约束点产生弹性力作用于柔性体之上,而柔性体的变形则反过来影响滑动约束点的位置。将约束点对应的缝合线顶点编号增加和约束点两侧刚性杆长度调整相结合,实现了缝合线光滑穿过柔性体的效果。最后给出对含有切口形状的柔性体模型进行缝合仿真的实验结果,并讨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手术仿真 缝合仿真 针穿刺 可变长FTL算法 力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王乐亭经验方治疗缓解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8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春琛 陈志刚 马昕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缓解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RRMS缓解期患者8例,予以金针王乐亭经验方"老十针""督脉十三针""手足十二针"及随证加减穴位治疗,每周针刺5天,2周为1疗程,后休...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缓解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RRMS缓解期患者8例,予以金针王乐亭经验方"老十针""督脉十三针""手足十二针"及随证加减穴位治疗,每周针刺5天,2周为1疗程,后休息2周,治疗共12周,随访至少2年。计算患者治疗前后扩展残疾功能量表(EDSS)评分变化,对年复发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例患者完成治疗,7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显效5例,占62.5%;2例患者有效,占25%;无效患者1例。经过随访,年复发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取王乐亭经验方治疗缓解期RRMS患者具有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王乐亭经验方 多发性硬化 EDSS 年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向迎随补泻法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倪光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8-299,共2页
本文对迎随补泻法的来源和针向迎随补泻法的产生进行了考证,继而对针刺补泻的实质和针向迎随补泻法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针向迎随补泻法所描述的具体操作方法既不符合《内经》关于“迎随”的本意,也不太符合现代针灸临床与科研的客... 本文对迎随补泻法的来源和针向迎随补泻法的产生进行了考证,继而对针刺补泻的实质和针向迎随补泻法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针向迎随补泻法所描述的具体操作方法既不符合《内经》关于“迎随”的本意,也不太符合现代针灸临床与科研的客观事实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随补泻 针向迎随补泻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字符按键的双色塑件的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利平 侯贤州 +2 位作者 秦瑞亮 叶卫文 彭新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2,共5页
根据双色按键塑件材质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要求,设计了一套双色注塑模具。通过一次注射为塑件主体聚碳酸酯(PC)材质,针对塑件结构上设置的多处薄壁状骨位填充困难及注射压力过大的问题,模具采用细水口多点进胶的方式解决;二次注射为塑件外... 根据双色按键塑件材质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要求,设计了一套双色注塑模具。通过一次注射为塑件主体聚碳酸酯(PC)材质,针对塑件结构上设置的多处薄壁状骨位填充困难及注射压力过大的问题,模具采用细水口多点进胶的方式解决;二次注射为塑件外观面热塑性弹性体(TPE)软胶材质,优化设计的3点细水口通过滑块抽芯机构转后模垂直翻转搭底进胶的方式配合排气槽、排气针和排气镶件结构,解决外观表面无法进胶和TPE材质易困气产生流痕、气纹和结合线的问题;特殊的后模浮板结构解决了产品上字母R/e/o/a及中间环形圈封闭的孤岛进胶问题。经过实际生产验证,一次注射时完整的填充注射压力减少了16%,二次注射时未出现流痕、气纹和结合线不良,产品成型质量良好,模具设计达到实际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按键 细水口 浮板结构 排气槽 排气针 排气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插针高度对散叶烘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钰 詹吉平 +3 位作者 杜超凡 卢雨 童旭华 李伟强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5-7,共3页
研究不同插针高度对散叶烘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背靠式分风板散叶烘烤,通过配套靠背加高杆调节插针高度烘烤平均长度为75.9 cm的鲜烟叶,插针高度55 cm的处理产生黑糟、蒸片、活筋等烤坏烟的比例明显降低,均价高,上等烟比例提高21... 研究不同插针高度对散叶烘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背靠式分风板散叶烘烤,通过配套靠背加高杆调节插针高度烘烤平均长度为75.9 cm的鲜烟叶,插针高度55 cm的处理产生黑糟、蒸片、活筋等烤坏烟的比例明显降低,均价高,上等烟比例提高21.70~32.90个百分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散叶烘烤 插针高度 烘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