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n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1
作者 李坤 潘博 +3 位作者 高文朋 封海波 付宜利 王树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566-4577,共12页
In order to restore force sensation to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MIS),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s presented.Based on the resistive... In order to restore force sensation to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MIS),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s presented.Based on the resistive sensing method,a flexural-hinged Stewart platform is designed as the flexible structure,and a straightforward optimiz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force and sensitivity isotropy of the sensor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geometric parameters which are best suited for the given external loads.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s(FEMs).The sensor prototype is fabric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Calibration and dynamic loading tests for this sensor prototype are carried out.The working ranges of this sensor prototype are 30 N and 300 N·mm,and resolutions are 0.08 N in radial directions,0.25 N in axial direction,and 2.4 N·mm in rotational directions.It also exhibits a good capability for a typical dynamic force sensing at a frequency close to the normal heart rate of an adult.The sensor is compatible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s for force feedback in 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e feedback force/torque sensor Stewart platform optimal design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四维测力仪扭矩测量精度提升
2
作者 张军 张鹏 +3 位作者 滕玄德 蔡佳乐 王郁赫 任宗金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93,共10页
现有压电式四维力测量方法中,扭矩有通过侧向力解算和直接测量两种方式,解算法适用性广但受分力间交叉耦合影响大,直接测量理论精度较高但传感器布置方式受限。本文提出通过传感器内增加石英晶组,不依赖传感器特殊布置而实现扭矩直接测... 现有压电式四维力测量方法中,扭矩有通过侧向力解算和直接测量两种方式,解算法适用性广但受分力间交叉耦合影响大,直接测量理论精度较高但传感器布置方式受限。本文提出通过传感器内增加石英晶组,不依赖传感器特殊布置而实现扭矩直接测量的四维力测量方案。首先,确定传感器布局方案,在现有三向力测量基础上,各传感器内新增剪切力测量晶组用以测量扭矩;定义传感器加工、装配过程的误差,建立两种测量方法下扭矩测量误差传递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比测量精度上的差异;设计制备了测力仪,对测力仪关键尺寸进行参数化分析;开展静、动态性能检定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点扭矩加载标定实验,利用两种测量方案计算扭矩。实验结果表明:测力仪最大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0.5%,向间干扰<3%,测力仪各向固有频率>1400 Hz,静、动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多点扭矩加载实验中新方案均方误差降低83.4%,最大测量误差降低26.5%。验证了新方案在提高扭矩测量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测试精度 四维力测量 四向力传感器 测力仪设计 参数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L型梁电容式六维力传感器设计
3
作者 蒲明辉 杨玉坤 薛斌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8,共7页
为设计一款高性能电容式六维力传感器,结合T型梁和十字型双直梁的优点,构建了一种双L型结构弹性梁,传感器转换元件采用差动结构平行极板电容器以降低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以转换矩阵的条件数为目标函数,应用粒子群算法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 为设计一款高性能电容式六维力传感器,结合T型梁和十字型双直梁的优点,构建了一种双L型结构弹性梁,传感器转换元件采用差动结构平行极板电容器以降低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以转换矩阵的条件数为目标函数,应用粒子群算法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传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优结构参数后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该构型的电容式六维力传感器仿真精度为0.4258%。最后对该传感器进行加工与标定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的实验精度达到0.6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六维力传感器 弹性梁结构 差动结构电容器 粒子群算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磨抛加工机器人自主重力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祁若龙 邵健铎 李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目的 针对工业机器人磨抛加工过程需消除不同位姿条件下重力矢量对末端力感知的影响,提出一种重力补偿算法,从而精确控制三维磨削力。方法 借助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的六维力传感器,读取机器人多个随机位姿下实时力和力矩信息,并基于卡尔曼... 目的 针对工业机器人磨抛加工过程需消除不同位姿条件下重力矢量对末端力感知的影响,提出一种重力补偿算法,从而精确控制三维磨削力。方法 借助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的六维力传感器,读取机器人多个随机位姿下实时力和力矩信息,并基于卡尔曼滤波对传感器信息进行有效降噪;通过线性拟合算法对降噪后数据开展数值分析,计算出传感器误差、机器人世界坐标系偏移、末端负载重心大小及重心坐标等参数;根据以上参数并结合机器人当前姿态来实时消除负载重力影响。结果 采用笔者所提算法对同样静态条件下的机器人进行重力补偿,补偿后的重力影响产生的各方向力均近似为0,偏差小于0.1 N。结论 笔者所提出的算法充分考虑了重力补偿参数之间的耦合作用,能够消除重力影响,精确测量出机械臂末端六维力传感器受到的外力以及外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工业机器人 重力补偿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式机器人触地检测方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晓勇 应凯健 +1 位作者 吴起威 魏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8,共15页
基于现有足式机器人触地检测方法的研究,综合论述了腿部结构设计、足端设计、传感器设计对触地检测的影响.总结外部传感器直接检测的触地检测方法、基于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触地检测方法以及基于学习的触地检测方法.归纳地面湿滑、地面松... 基于现有足式机器人触地检测方法的研究,综合论述了腿部结构设计、足端设计、传感器设计对触地检测的影响.总结外部传感器直接检测的触地检测方法、基于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触地检测方法以及基于学习的触地检测方法.归纳地面湿滑、地面松软以及非足端触地这3种特殊场景中的触地检测方法.分析触地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具体包括运动控制的需要、导航中的应用、地形与地质的感知这三大应用场景.指出硬件改进和集成、多模态触地检测、多传感器融合化触地检测以及智能化触地检测这四大触地检测方法相关的发展趋势,总结各触地检测算法之间的具体关联,为触地检测后续技术的发展及触地检测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式机器人 触地检测 力传感器 状态估计 足端力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机器人抓取的谐振式柔性二维力传感器 被引量:1
6
作者 滕飞 王贞体 +3 位作者 刘平 郭欣欣 刘健 黄英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9-1334,共6页
现有柔性多维力传感器普遍采用多单元结构组合来监测力输入,信号获取与分析难度大。提出了一种能够无线监测法向力与切向力的谐振式柔性力传感器。传感器由封装层、介质层、电感层以及电阻层构成,其中介质层材料为硅橡胶(Silicone Rubbe... 现有柔性多维力传感器普遍采用多单元结构组合来监测力输入,信号获取与分析难度大。提出了一种能够无线监测法向力与切向力的谐振式柔性力传感器。传感器由封装层、介质层、电感层以及电阻层构成,其中介质层材料为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R)与石墨烯(Graphene,GR)组成的柔性复合材料,电阻层材料为调制的炭黑(Carbon Black,CB)油墨。封装后的传感器在有线测试中表现出不错的力、电学性能,在无线测试中对法向力与切向力的灵敏度分别为2.78 MHz/N(0~20 N)与0.43 dB/N(0~5 N)。将传感器安装在机械手上以监测抓取过程中的法向力与切向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机器人触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触觉感知 多维力传感器 谐振式 机器人抓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梁结构小型六维力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7
作者 孙逸文 陈希良 谢正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文中设计了一种三横梁与三竖梁复合的六维力传感器弹性体结构,使其外径缩小至40 mm,整个传感器装配完成后外径为45 mm。首先基于有限元技术分析了其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应变分布,根据应变分布特性,设计了传感器的惠斯登电桥方案,推导了... 文中设计了一种三横梁与三竖梁复合的六维力传感器弹性体结构,使其外径缩小至40 mm,整个传感器装配完成后外径为45 mm。首先基于有限元技术分析了其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应变分布,根据应变分布特性,设计了传感器的惠斯登电桥方案,推导了每个方向的输出电压公式。在此基础上,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开展弹性体结构的优化,以弹性体上应变片贴片位置的平均应变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得到最优设计参数,F_(x)、F_(y)、F_(z)、M_(x)、M_(y)、M_(z) 6个方向的平均应变分别是优化前的1.5833、1.5632、1.7338、1.5113、1.5109、2.171倍。进行样机制作,完成标定实验,使用最小二乘法求得解耦矩阵,通过解耦矩阵求得传感器的Ι类误差分别为0.18%、0.42%、0.41%、0.05%、0.49%、0.6%,ΙΙ类误差最大值为1.665%,精度高,维间耦合小,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复合梁结构 结构参数优化 响应面法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末端负载受力感知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张立建 胡瑞钦 易旺民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9-447,共9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末端负载与外界环境接触力的感知需求,在机器人法兰与负载之间设置六维力传感器,并研究一套标定与计算方法,综合考虑负载重力作用、传感器零点、机器人安装倾角等因素,利用不少于3个机器人姿态下的力传感器数据,可求得传... 针对工业机器人末端负载与外界环境接触力的感知需求,在机器人法兰与负载之间设置六维力传感器,并研究一套标定与计算方法,综合考虑负载重力作用、传感器零点、机器人安装倾角等因素,利用不少于3个机器人姿态下的力传感器数据,可求得传感器零点、机器人安装倾角、负载重力大小、负载重心坐标等参数,进一步可消除传感器零点及负载重力对受力感知的影响,精确得到机器人末端负载所受的外部作用力与力矩.实验得到对于重量从320 N到1 917 N的负载,在静态条件下,感知外力的误差在负载重力的0.28%以内,感知外力矩的误差在负载对传感器力矩的0.59%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力感知 重力补偿 零点标定 六维力传感器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机器人用六维力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理富 葛运健 +2 位作者 王国泰 朱永亮 宋宁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6-17,19,共3页
介绍航天机器人用六维腕力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软件构成。由于航天机器人的特殊要求 ,设计的信号处理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通讯和数据处理速度快等特点 。
关键词 航天机器人 六维腕力传感器 信号处理系统 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式压电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俊 秦岚 +2 位作者 李敏 刘京诚 薛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69-1579,共11页
针对弹性体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板式压电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两种石英晶片组布置方案。然后,推导了两种布置方案的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仿真... 针对弹性体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板式压电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两种石英晶片组布置方案。然后,推导了两种布置方案的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了两种结构传感器输出的电荷灵敏度、维间干扰、固有频率等重要参数,确定了石英晶片组相对合理的布置方式。最后,对传感器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标定。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结构简单合理、仿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正确,固有频率>25 kHz,使用退耦矩阵后传感器的维间干扰<3%,基本满足传感器的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传感器 六维传感器 力/力矩传感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程预紧式六维力传感器及静态标定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姚建涛 侯雨雷 +2 位作者 牛建业 陈捷 赵永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3-1239,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6/3-3Stewart结构的大量程预紧式六维力传感器,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测量原理。假设传感器为线性系统的情况下,研究超静定受力状态下的静态标定原理,并给出两种求解标定矩阵的标定方案。为了改善维间耦合和制造...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6/3-3Stewart结构的大量程预紧式六维力传感器,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测量原理。假设传感器为线性系统的情况下,研究超静定受力状态下的静态标定原理,并给出两种求解标定矩阵的标定方案。为了改善维间耦合和制造误差等因素带来的非线性影响,利用误差反传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研究传感器的非线性静态标定方法。最后对传感器样机进行静态标定实验,给出了4种标定方案的实验结果并进行比较。标定结果表明该六维力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测试精度,4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预紧式传感器超静定受力而带来的标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WART平台 六维力传感器 预紧 超静定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力传感器耦合分析及解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曹会彬 孙玉香 +3 位作者 刘利民 冯勇 王以俊 葛运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36-1140,共5页
耦合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维力传感器中,多维力传感器输出如不经过解耦,数据直接应用到机器人操作中,会导致机器人的误操作。针对存在的耦合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多维力存在的耦合原因,根据产生原因将耦合分为两种形式:结构耦合和误差耦合,... 耦合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维力传感器中,多维力传感器输出如不经过解耦,数据直接应用到机器人操作中,会导致机器人的误操作。针对存在的耦合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多维力存在的耦合原因,根据产生原因将耦合分为两种形式:结构耦合和误差耦合,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耦方法-基于线性神经网络解耦方法,与传统解耦方法相比,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解耦合精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力传感器 解耦 神经网络 结构耦合 误差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wart结构六维大力传感器的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贾振元 褚宏飞 +2 位作者 刘巍 林盛 卢晓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1-346,共6页
针对基于Stewart结构新型六维大力传感器在结构设计时存在诸多性能指标难以均衡的问题,对传感器的结构几何参数与其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依据基于Stewart结构六维大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建立了传感器测量精度与一阶静力影响系数矩阵条... 针对基于Stewart结构新型六维大力传感器在结构设计时存在诸多性能指标难以均衡的问题,对传感器的结构几何参数与其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依据基于Stewart结构六维大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建立了传感器测量精度与一阶静力影响系数矩阵条件数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力及力矩一阶静力影响系数矩阵和力及力矩柔度矩阵,揭示了传感器的各向同性指标、灵敏度及其各向同性指标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图谱优化方法和遗传算法对新型六维大力传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其分析结果将为六维大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大力传感器 力各向同性 力矩各向同性 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力解耦的多维轮力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李航 王东 +2 位作者 徐扬 林国余 张为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0-1248,共9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运动-力解耦功能的多维车轮力传感器。基于车轮力传感器的特殊安装与实用环境的测量误差,在常规轮力传感器力-力维间解耦与测量的基础上,引入运动测量技术与校正方法,提出了一种联合的解耦方法,能够对运动场下传感器测量... 介绍了一种具有运动-力解耦功能的多维车轮力传感器。基于车轮力传感器的特殊安装与实用环境的测量误差,在常规轮力传感器力-力维间解耦与测量的基础上,引入运动测量技术与校正方法,提出了一种联合的解耦方法,能够对运动场下传感器测量的旋转耦合误差和惯性耦合误差进行补偿,同时还兼顾初值误差校准,进一步提高了车轮力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即实现运动-力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力传感器 运动-力解耦 多维力传感器 惯性耦合 旋转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惯性参数辨识的若干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正士 陈恩伟 干方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98-1003,1007,共7页
当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机器人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惯性参数是影响机器人动态特性的主要参数之一。文章回顾了当前辨识机器人惯性参数的各种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传感器信息的机器人惯性参数识别方... 当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机器人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惯性参数是影响机器人动态特性的主要参数之一。文章回顾了当前辨识机器人惯性参数的各种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传感器信息的机器人惯性参数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给出本文的小结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惯性参数 参数辨识 多轴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力/力矩传感器静态解耦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姜力 刘宏 蔡鹤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多维力 /力矩传感器的静态耦合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研究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多维力传感器静态线性解耦方法的同时 ,提出了一种基于 BP神经网络的静态非线性解耦方法。以 HIT灵巧手的微型五维指尖力 /力矩传感器为对象进... 多维力 /力矩传感器的静态耦合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研究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多维力传感器静态线性解耦方法的同时 ,提出了一种基于 BP神经网络的静态非线性解耦方法。以 HIT灵巧手的微型五维指尖力 /力矩传感器为对象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力传感器 多维力矩传感器 静态解耦 人工神经网络 测量精度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大量程六维力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20
17
作者 韩康 陈立恒 +2 位作者 李行 夏明一 吴清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69,共9页
为满足空间在轨组装望远镜地面装配试验的相关需求,综合考虑六维力传感器的量程、刚度和灵敏度等因素,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大量程六维力传感器。首先对经典十字梁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对比各通道单独作用时,应变梁表面应变和弹... 为满足空间在轨组装望远镜地面装配试验的相关需求,综合考虑六维力传感器的量程、刚度和灵敏度等因素,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大量程六维力传感器。首先对经典十字梁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对比各通道单独作用时,应变梁表面应变和弹性体变形刚度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一套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的改进方案;然后对传感器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并通过传感器的有限元仿真验证结构方案可行性;最后,对六维力传感器进行加工与标定,得到传感器线重复性误差小于0.33%FS,力通道测量灵敏度大于0.83 mV/V,力矩通道测量灵敏度大于2.6 mV/V。该六维力传感器各项性能优良,目前已应用于在轨组装望远镜地面实验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刚度 灵敏度 最小二乘法标定 维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片式水下力传感器力学特性与设计原则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勇 刘正士 +1 位作者 陈恩伟 葛运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774-1777,共4页
以水下机器人所用多轴力传感器的压力平衡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液体的可压缩性,提出了膜片式压力平衡传感器内外压力差的迭代算法,推导出了膜片式压力平衡法的内外压力差、额外轴向力及相关公式。分析了压力差在传感器上产生的额外轴向... 以水下机器人所用多轴力传感器的压力平衡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液体的可压缩性,提出了膜片式压力平衡传感器内外压力差的迭代算法,推导出了膜片式压力平衡法的内外压力差、额外轴向力及相关公式。分析了压力差在传感器上产生的额外轴向力及影响额外轴向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膜片式压力平衡法难以胜任大压力平衡。总结了膜片式水下力传感器结构设计原则:基于膜片式压力平衡的水下力传感器结构应紧凑,其长径比、壁厚应尽可能小;压力平衡膜片面积应尽量大,而内部存油液应尽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多轴力传感器 压力平衡 结构设计 膜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预紧式六维力传感器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建涛 孙锟 +2 位作者 李立建 许允斗 赵永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7-1043,共7页
固有频率作为传感器重要的动态性能指标之一,是传感器动态测试范围的主要确定依据。针对整体预紧式Stewart六维力传感器,基于Kane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引入角速度算子矩阵,构建了考虑中间预紧分支影响的六维力传感器系统的形式简洁的统一动... 固有频率作为传感器重要的动态性能指标之一,是传感器动态测试范围的主要确定依据。针对整体预紧式Stewart六维力传感器,基于Kane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引入角速度算子矩阵,构建了考虑中间预紧分支影响的六维力传感器系统的形式简洁的统一动力学模型。通过忽略系统阻尼,推导得到了传感器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方程、前6阶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及对传感器样机进行动态标定实验2种方式分别得到了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及动态特性指标,并验证了所构建传感器动力学理论建模的正确性。研究内容为传感器在实际动态力监测的应用场合提供了依据,为传感器的产品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预紧式 KANE方法 动力学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错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可靠性及冗余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姚建涛 蔡大军 +2 位作者 朱佳龙 许允斗 赵永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99-1706,共8页
针对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领域对高可靠性六维力传感器的迫切需求,提出将容错设计思想引入六维力传感器研究。比较分析了容错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与普通Stewart平台式六维力传感器的可靠性,基于故障树分析法(FTA),建立了容错式传感器系... 针对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领域对高可靠性六维力传感器的迫切需求,提出将容错设计思想引入六维力传感器研究。比较分析了容错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与普通Stewart平台式六维力传感器的可靠性,基于故障树分析法(FTA),建立了容错式传感器系统和普通传感器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从容错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的设计角度,推导出了测量系统失效率的函数。建立了系统可靠性与传感器冗余度的函数关系,并进行了容错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冗余分析,得出测量分支数目,提出了容错六维力传感器构型,研制出了传感器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容错并联结构 可靠性模型 故障树分析法 冗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