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蝴蝶兰F3′5′H基因转化OT杂种百合Robina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爱玲
刘雅莉
+1 位作者
娄倩
张海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4-880,共7页
为了定向育种获得蓝色百合,该研究以百合Robina为蓝色基因最佳受体,以其花丝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小植株小鳞片作为转化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蝴蝶兰F3′5′H基因导入百合Robina中。结果表明:以小鳞片为转化材料,预培养3d,OD...
为了定向育种获得蓝色百合,该研究以百合Robina为蓝色基因最佳受体,以其花丝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小植株小鳞片作为转化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蝴蝶兰F3′5′H基因导入百合Robina中。结果表明:以小鳞片为转化材料,预培养3d,OD_(600)为0.8,侵染10min,共培养3d,加入100μmol/L AS稳定转化率最高为12.78%;而以胚性愈伤为转化材料,预培养2d,OD_(600)为0.8,侵染10min,共培养3d,加入100μmol/L AS稳定转化率最高为12.22%。2种转化材料的最适潮霉素筛选浓度均为20mg/L。对抗性植株分别进行PCR和反转录PCR检测,获得9个阳性株系,Southern印记分析进一步确定了6株转基因百合中携带蓝色基因F3′5′H,为后续进一步获得蓝色百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3′5′H
robina
百合
胚性愈伤组织
小鳞片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刺槐、油松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景群
许喜明
+3 位作者
王晓芳
王蕾
张婷婷
赵晓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7,共7页
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人工林的生态效益,采用固定样地法选择研究刺槐、油松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碳储量及碳分配,结果表明:对照荒地生态系统有机碳总储量为51.29 t/hm2,7 a生刺槐人工林为57.76 t/hm2,6 a生油松林为63.05 t/hm2...
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人工林的生态效益,采用固定样地法选择研究刺槐、油松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碳储量及碳分配,结果表明:对照荒地生态系统有机碳总储量为51.29 t/hm2,7 a生刺槐人工林为57.76 t/hm2,6 a生油松林为63.05 t/hm2,刺槐与油松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分别比荒地提高12.62%和22.94%;荒地在0~8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50.86 t/hm2,7 a生刺槐林为46.40 t/hm2,与荒地相比降低了8.77%,6 a生油松林为58.40 t/hm2,与荒地相比增加了14.83%;荒地凋落物层碳储量为0.02 t/hm2,7 a生刺槐林为0.16 t/hm2,与荒地相比增加了666.67%,6 a生油松林为0.02 t/hm2,与荒地相比降低了0.95%;荒地灌草层碳储量为0.41 t/hm2,7 a生刺槐林为0.39 t/hm2,与荒地相比降低了6.37%,6 a生油松林为0.42 t/hm2,与荒地相比增加了2.45%,说明黄土高原营造人工生态林具有明显的碳增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幼林
刺槐
油松
碳汇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适宜生态区划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忠林
薛智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43-47,共5页
对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及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刺槐林生长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提出刺槐林适宜生态区划分级,将黄土高原划为3个一级区和8个二级区。3个一级区分别是刺槐林生长适宜生态区,次适宜生态区及非适宜生态区。
关键词
生态区划
刺槐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龟纹瓢虫选择取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王根
魏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28-34,共7页
通过室内实验初次研究了龟纹瓢虫取食5种蚜虫行为及其食蚜量;比较了取食5种蚜虫对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生殖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同种蚜虫的嗜食程度基本相同。初龄幼虫无选择适宜猎物蚜虫的能力。幼虫随龄期的增大...
通过室内实验初次研究了龟纹瓢虫取食5种蚜虫行为及其食蚜量;比较了取食5种蚜虫对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生殖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同种蚜虫的嗜食程度基本相同。初龄幼虫无选择适宜猎物蚜虫的能力。幼虫随龄期的增大,选择能力渐趋明显,以成虫和大龄幼虫选择力更强。该种瓢虫明显选择取食棉蚜、桃蚜和白杨毛蚜,洋槐蚜为不甚适宜的猎物,而甘蓝蚜最不适宜。因此认为,龟纹瓢虫具有一定程度的食物专化性,可作为棉蚜和桃蚜的有效天敌,应充分加以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棉蚜
桃蚜
白杨毛蚜
洋槐蚜
甘蓝蚜
选择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刺槐新品种‘豫刺饲1号’
5
作者
张江涛
朱延林
+2 位作者
赵蓬晖
马永涛
晏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174,共1页
豫刺饲1号为刺槐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复叶长,平均复叶长度60cm左右,最长可达72cm,复叶平均长度是一般刺槐的2~3倍。叶片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3.85%,超过一般刺槐39.66%,是良好的饲料型刺槐品种。
关键词
豫刺饲1号
新品种
刺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能源型新品种‘豫刺槐3号’选育
6
作者
赵蓬晖
张江涛
+2 位作者
杨淑红
任媛媛
朱延林
《河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4,46,共5页
选育抗逆适应性强、生物量大、抗虫易管的新能源良种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收集的刺槐资源进行2级筛选,经多点区域化试验,选育出的‘豫刺槐3号’在平原沙区表现突出,单株生物...
选育抗逆适应性强、生物量大、抗虫易管的新能源良种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收集的刺槐资源进行2级筛选,经多点区域化试验,选育出的‘豫刺槐3号’在平原沙区表现突出,单株生物量最大,7 a生单株生物量达46.23 kg,比‘豫刺槐1号’增益73.34%,在荥阳发展区比‘豫刺槐1号’增益25.94%,在洛宁发展区比‘豫刺槐1号’增益27.68%。该品种类型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沙丘区能源型刺槐新品种,能在立地条件不好的沙丘区域良好地生长。‘豫刺槐3号’良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编号:豫S-SV-RP-030-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型
新品种
‘豫刺槐3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阳大学北校区皂角幽木虱的鉴定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
5
7
作者
王京
王剑峰
+2 位作者
于丹
朱海
薛豹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67-70,共4页
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Shinzi)]是为害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在沈阳大学北校区内的皂荚树上已发现大量的成虫、卵及若虫,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影响了师生的生活。因此,对皂角幽木虱进行形...
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Shinzi)]是为害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在沈阳大学北校区内的皂荚树上已发现大量的成虫、卵及若虫,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影响了师生的生活。因此,对皂角幽木虱进行形态鉴定,根据其发生规律做好皂角幽木虱的防治工作是提供良好绿化环境的关键。简述了皂角幽木虱的形态、生活史、发生原因、为害症状及程度,并提出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
(
shinzi
)]
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
沈阳大学
鉴定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罗宾娜”百合形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2
8
作者
葛蓓蕾
张萍
+2 位作者
雅蓉
张瑞军
靳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7期22-25,共4页
为探讨低温胁迫后增温对不同生长期百合形态指标的影响,以“罗宾娜”百合为试验材料,室温T0(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T1(昼/夜温度12℃/6℃)和T2(昼/夜温度8℃/2℃)低温环境胁迫处理10d,随后立即进行增温处理(温...
为探讨低温胁迫后增温对不同生长期百合形态指标的影响,以“罗宾娜”百合为试验材料,室温T0(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T1(昼/夜温度12℃/6℃)和T2(昼/夜温度8℃/2℃)低温环境胁迫处理10d,随后立即进行增温处理(温度增至T0),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及叶形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促进了百合的加粗生长和叶片的加宽生长,抑制了株高增高,而增温补偿促进了百合叶片的增长生长,对低温胁迫的百合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不同生长期的“罗宾娜”百合在T1和T2低温胁迫后,通过增温补偿可以降低其生长伤害。该研究结果为冬季日光温室加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切花百合的健康种植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宾娜”百合
低温胁迫
增温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05等刺槐无性系对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宗友
吴继文
+1 位作者
郭成华
梅昌汉
《湖北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24-25,共2页
以从北京、河南、山东引进的13个刺槐优良无性系为材料,于2005年初在武汉市黄陂区沙口林场、郧西县佘家湾林场、广水市中华山林场进行造林试验。根据试验期间调查的结果,A05、3-I等2个无性系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向,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本...
以从北京、河南、山东引进的13个刺槐优良无性系为材料,于2005年初在武汉市黄陂区沙口林场、郧西县佘家湾林场、广水市中华山林场进行造林试验。根据试验期间调查的结果,A05、3-I等2个无性系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向,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本地刺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对比试验
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刺槐高产优质育苗试验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天恩
马小荣
马德彪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7期35-36,共2页
为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时间对刺槐壮苗培育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的播种量和播种时间,分批次进行播种试验,总结出刺槐育苗的最佳播种时间和最高效播种量。
关键词
刺槐
高产优质
壮苗标准
育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蝴蝶兰F3′5′H基因转化OT杂种百合Robina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爱玲
刘雅莉
娄倩
张海芹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4-88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905)
文摘
为了定向育种获得蓝色百合,该研究以百合Robina为蓝色基因最佳受体,以其花丝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小植株小鳞片作为转化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蝴蝶兰F3′5′H基因导入百合Robina中。结果表明:以小鳞片为转化材料,预培养3d,OD_(600)为0.8,侵染10min,共培养3d,加入100μmol/L AS稳定转化率最高为12.78%;而以胚性愈伤为转化材料,预培养2d,OD_(600)为0.8,侵染10min,共培养3d,加入100μmol/L AS稳定转化率最高为12.22%。2种转化材料的最适潮霉素筛选浓度均为20mg/L。对抗性植株分别进行PCR和反转录PCR检测,获得9个阳性株系,Southern印记分析进一步确定了6株转基因百合中携带蓝色基因F3′5′H,为后续进一步获得蓝色百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F3′5′H
robina
百合
胚性愈伤组织
小鳞片
遗传转化
Keywords
F3′5′H
lily
robina
embryonic callus
bulb scale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Q785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刺槐、油松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景群
许喜明
王晓芳
王蕾
张婷婷
赵晓春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7,共7页
基金
中日合作陕西省日元贷款造林项目生态环境监测研究资助(14220302)
文摘
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人工林的生态效益,采用固定样地法选择研究刺槐、油松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碳储量及碳分配,结果表明:对照荒地生态系统有机碳总储量为51.29 t/hm2,7 a生刺槐人工林为57.76 t/hm2,6 a生油松林为63.05 t/hm2,刺槐与油松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分别比荒地提高12.62%和22.94%;荒地在0~8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50.86 t/hm2,7 a生刺槐林为46.40 t/hm2,与荒地相比降低了8.77%,6 a生油松林为58.40 t/hm2,与荒地相比增加了14.83%;荒地凋落物层碳储量为0.02 t/hm2,7 a生刺槐林为0.16 t/hm2,与荒地相比增加了666.67%,6 a生油松林为0.02 t/hm2,与荒地相比降低了0.95%;荒地灌草层碳储量为0.41 t/hm2,7 a生刺槐林为0.39 t/hm2,与荒地相比降低了6.37%,6 a生油松林为0.42 t/hm2,与荒地相比增加了2.45%,说明黄土高原营造人工生态林具有明显的碳增汇效应。
关键词
人工幼林
刺槐
油松
碳汇
黄土高原
Keywords
plantation
robina
Pinus
carbon sink
the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适宜生态区划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忠林
薛智德
机构
西北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43-47,共5页
文摘
对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及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刺槐林生长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提出刺槐林适宜生态区划分级,将黄土高原划为3个一级区和8个二级区。3个一级区分别是刺槐林生长适宜生态区,次适宜生态区及非适宜生态区。
关键词
生态区划
刺槐
黄土高原
Keywords
ecological dividing
robina
pseudoacacia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龟纹瓢虫选择取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王根
魏建华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28-34,共7页
文摘
通过室内实验初次研究了龟纹瓢虫取食5种蚜虫行为及其食蚜量;比较了取食5种蚜虫对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生殖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同种蚜虫的嗜食程度基本相同。初龄幼虫无选择适宜猎物蚜虫的能力。幼虫随龄期的增大,选择能力渐趋明显,以成虫和大龄幼虫选择力更强。该种瓢虫明显选择取食棉蚜、桃蚜和白杨毛蚜,洋槐蚜为不甚适宜的猎物,而甘蓝蚜最不适宜。因此认为,龟纹瓢虫具有一定程度的食物专化性,可作为棉蚜和桃蚜的有效天敌,应充分加以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龟纹瓢虫
棉蚜
桃蚜
白杨毛蚜
洋槐蚜
甘蓝蚜
选择取食行为
Keywords
Propylea japonica (ThT.inberg)5 Aphis gossypii Glover
Myzus persicae (Sulzer). Chaitophorus populeti Panzer5 Aphis
robinae
Macchiatij Brevicoryne brassicae (L.)j Selective feeding behaviour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刺槐新品种‘豫刺饲1号’
5
作者
张江涛
朱延林
赵蓬晖
马永涛
晏增
机构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选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174,共1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1B06)
文摘
豫刺饲1号为刺槐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复叶长,平均复叶长度60cm左右,最长可达72cm,复叶平均长度是一般刺槐的2~3倍。叶片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3.85%,超过一般刺槐39.66%,是良好的饲料型刺槐品种。
关键词
豫刺饲1号
新品种
刺槐
Keywords
robina
pseudoacacia cl.'Henan 1 for forage'
new variety
robina
pseudoacacia
分类号
S722.3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源型新品种‘豫刺槐3号’选育
6
作者
赵蓬晖
张江涛
杨淑红
任媛媛
朱延林
机构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森林公安局
出处
《河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4,46,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017YFD0600503)
河南省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1JB01002)。
文摘
选育抗逆适应性强、生物量大、抗虫易管的新能源良种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收集的刺槐资源进行2级筛选,经多点区域化试验,选育出的‘豫刺槐3号’在平原沙区表现突出,单株生物量最大,7 a生单株生物量达46.23 kg,比‘豫刺槐1号’增益73.34%,在荥阳发展区比‘豫刺槐1号’增益25.94%,在洛宁发展区比‘豫刺槐1号’增益27.68%。该品种类型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沙丘区能源型刺槐新品种,能在立地条件不好的沙丘区域良好地生长。‘豫刺槐3号’良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编号:豫S-SV-RP-030-2015)。
关键词
能源型
新品种
‘豫刺槐3号’
选育
Keywords
Energy type
New variety
robina
pseudoacaci cl.‘Henan 3 for forage’
Breeding
分类号
S792.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阳大学北校区皂角幽木虱的鉴定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
5
7
作者
王京
王剑峰
于丹
朱海
薛豹
机构
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67-70,共4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525)
沈阳大学创新创业项目"辽河水质昆虫监测体系建立"(201711035044)
文摘
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Shinzi)]是为害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在沈阳大学北校区内的皂荚树上已发现大量的成虫、卵及若虫,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影响了师生的生活。因此,对皂角幽木虱进行形态鉴定,根据其发生规律做好皂角幽木虱的防治工作是提供良好绿化环境的关键。简述了皂角幽木虱的形态、生活史、发生原因、为害症状及程度,并提出防治建议。
关键词
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
(
shinzi
)]
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
沈阳大学
鉴定
防治
Keywords
Euphalerus
robinae
(
shinzi
)
Gleditsia sinensis Lain.
Shenyang University
iden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罗宾娜”百合形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2
8
作者
葛蓓蕾
张萍
雅蓉
张瑞军
靳磊
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7期22-25,共4页
基金
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NGY2016011)
文摘
为探讨低温胁迫后增温对不同生长期百合形态指标的影响,以“罗宾娜”百合为试验材料,室温T0(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T1(昼/夜温度12℃/6℃)和T2(昼/夜温度8℃/2℃)低温环境胁迫处理10d,随后立即进行增温处理(温度增至T0),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及叶形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促进了百合的加粗生长和叶片的加宽生长,抑制了株高增高,而增温补偿促进了百合叶片的增长生长,对低温胁迫的百合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不同生长期的“罗宾娜”百合在T1和T2低温胁迫后,通过增温补偿可以降低其生长伤害。该研究结果为冬季日光温室加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切花百合的健康种植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关键词
“罗宾娜”百合
低温胁迫
增温补偿
Keywords
robina
lily
Low temperature stress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分类号
S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05等刺槐无性系对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宗友
吴继文
郭成华
梅昌汉
机构
湖北省国有林场工作站
出处
《湖北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24-25,共2页
文摘
以从北京、河南、山东引进的13个刺槐优良无性系为材料,于2005年初在武汉市黄陂区沙口林场、郧西县佘家湾林场、广水市中华山林场进行造林试验。根据试验期间调查的结果,A05、3-I等2个无性系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向,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本地刺槐。
关键词
刺槐
对比试验
初报
Keywords
robina
pseudoacacia
comparative test
preliminary report
分类号
S72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刺槐高产优质育苗试验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天恩
马小荣
马德彪
机构
甘肃省张家川县林业局林技站
甘肃省张家川县国有关山林场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7期35-36,共2页
文摘
为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时间对刺槐壮苗培育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的播种量和播种时间,分批次进行播种试验,总结出刺槐育苗的最佳播种时间和最高效播种量。
关键词
刺槐
高产优质
壮苗标准
育苗试验
Keywords
robina
pseudoacacia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Standard of healthy seedlings
Seedling raising experiment
分类号
S792.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蝴蝶兰F3′5′H基因转化OT杂种百合Robina的研究
刘爱玲
刘雅莉
娄倩
张海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刺槐、油松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
张景群
许喜明
王晓芳
王蕾
张婷婷
赵晓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适宜生态区划
王忠林
薛智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龟纹瓢虫选择取食行为的研究
王根
魏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刺槐新品种‘豫刺饲1号’
张江涛
朱延林
赵蓬晖
马永涛
晏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能源型新品种‘豫刺槐3号’选育
赵蓬晖
张江涛
杨淑红
任媛媛
朱延林
《河南林业科技》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沈阳大学北校区皂角幽木虱的鉴定及防治建议
王京
王剑峰
于丹
朱海
薛豹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罗宾娜”百合形态指标的影响
葛蓓蕾
张萍
雅蓉
张瑞军
靳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A05等刺槐无性系对比试验初报
刘宗友
吴继文
郭成华
梅昌汉
《湖北林业科技》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刺槐高产优质育苗试验
杨天恩
马小荣
马德彪
《宁夏农林科技》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