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uses and typical control model of wind-drift sandy lands in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Guo-zhen Yang Li +1 位作者 Xu Wei Sun Bao-pi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is reviewed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a...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is reviewed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analysis, some ideas about control, crit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next period are proposed with two typical control models as examples. We suggest that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wind-drift sandy lands in the region, the emphasis should be to develop, with a greatly expanded effort, a recycling economy. This should realize a combination of two ideas, i.e. integrate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with a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an increase in the income of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drift sandy land cause of formation control model the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黄河宽V形河道控河机制分析
2
作者 李永军 彭南赫 +4 位作者 段丰浩 肖良 彭建兵 王盼龙 王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黄河宽V形河道的形成与演化,既取决于华北平原周缘构造带的边界形态及其相互作用,又是对青藏高原NE向挤入作用的远程响应。三门峡至渤海湾入海口,受河岸区域性大断裂控制,黄河河道以兰考为拐点,由NEE转为NE向,形成了宽V形河道组合样式... 黄河宽V形河道的形成与演化,既取决于华北平原周缘构造带的边界形态及其相互作用,又是对青藏高原NE向挤入作用的远程响应。三门峡至渤海湾入海口,受河岸区域性大断裂控制,黄河河道以兰考为拐点,由NEE转为NE向,形成了宽V形河道组合样式。区内河道的延伸样式主要表现为长线型延伸,其次为锯齿状摆动和短折线拐弯。三门峡-郑州段的黄河产于太行山南段构造带和秦岭构造带围限的断陷带中,山前大断裂均在第四纪以来发生了强烈的活动,主要河段产于断裂带中。华北平原是四大构造带围限的平面上呈不规则六边形的凹陷平原,不规则六边形的长边分别平行于太行山构造带和泰安-济南构造带。黄河主河道位于南阳–兰考–平阴–垦利隐伏断裂带中,NE向长线型支流部分平行于、部分重合于区内的NE向隐伏断裂带。可考证的历史时期的黄河改道和已知的废弃河道均产于隐伏大断裂带中。这些隐伏断裂是河岸两大构造带的次级断裂,大多在第四纪以来有显著的活动。黄河沿岸断裂及平原区的隐伏断裂是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主要产物,更是控制河道形成、演化、延伸、拐弯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宽V形河道 断裂控河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舶-流场运动耦合的内河航道设计方法
3
作者 张磊 封少雄 +4 位作者 谭昆 郭涛 宋成果 初秀民 苗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航道一般指江河及运河内可供船舶通航的水域,目前大多采用流场演化规律分析结合工程人员经验的方法开展规划设计,对通行船舶这一因素考虑不够全面.拟从河道中船舶与流场直接作用的角度提出一种内河航道设计方法.首先,基于Fluent二次开发... 航道一般指江河及运河内可供船舶通航的水域,目前大多采用流场演化规律分析结合工程人员经验的方法开展规划设计,对通行船舶这一因素考虑不够全面.拟从河道中船舶与流场直接作用的角度提出一种内河航道设计方法.首先,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突破了船舶-流场相互作用的水动力响应解耦算法,对内河航段中船舶自由漂流运动进行模拟,其中,流场使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船舶运动控制方程通过用户自定义模块(UDF)输入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动网格技术用于更新计算域;然后,考虑航行频率,给予通行船型不同权重,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漂流轨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航道边界线.选取了长江东流(从天生洲起)这一具有典型碍航结构物(弯道、分汊)航段开展航道设计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航道与现行规划航道趋势一致;同时,结合流场细节云图对船舶运动响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设计的航道可使船舶有效规避风险急流、斜流,合理利用水流动能,提升航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 航道设计 船舶-流场运动耦合 船舶 水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研究进展
4
作者 渠庚 陈栋 +1 位作者 姚仕明 王洪杨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弯曲型河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河流形态,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存在,弯曲河道演变复杂,其治理一直是水利、交通等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总结三峡水库建库前后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演变规律、弯曲河道整治理论与治理技术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长江... 弯曲型河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河流形态,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存在,弯曲河道演变复杂,其治理一直是水利、交通等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总结三峡水库建库前后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演变规律、弯曲河道整治理论与治理技术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应基于河势演变规律和趋势,稳定有利河势、改善不利河势;探讨了未来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的方向,包括少沙背景下弯曲河道长期演化趋向及多目标治理需求,近岸河床长期冲刷下崩岸风险与河道监测预警,防洪-通航等协同综合治理技术及整治新材料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型 河道演变 多目标 治理技术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支流入江段水文河势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
5
作者 陈羿名 胡呈维 +3 位作者 何子灿 栾华龙 钱朝霞 林木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30,共9页
皖河为长江安徽段最大支流,其入江段受上游来流与长江顶托的双重作用,河势复杂多变。针对皖河下游入江段特殊的水文情势,系统开展皖河与长江干流水位-流量关系研究,分析了近期水旱灾害情景;从河道平面形态、滩槽冲淤变化以及长江交汇口... 皖河为长江安徽段最大支流,其入江段受上游来流与长江顶托的双重作用,河势复杂多变。针对皖河下游入江段特殊的水文情势,系统开展皖河与长江干流水位-流量关系研究,分析了近期水旱灾害情景;从河道平面形态、滩槽冲淤变化以及长江交汇口河道纵横向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皖河下游入江段的演变特征;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洪灾、旱灾形势下皖河下游入江段水流特性。结果表明:安庆站水位在10.40 m以上时,长江干流水位是影响皖河下游水位的主导因素,而安庆站水位低于10.40 m时,上游来流量成为影响皖河下游水位的主要因素;2008年以来皖河八里湖至入江口段河槽小幅冲刷,大面积滩地淤积,平均淤积厚度为1~2 m,局部厚度可达3~4 m,河段滩地总淤积量约0.58亿m^(3);枯水时皖河入江口江水倒灌,洪水受长江顶托和左右岸密集建筑物的约束,入江口存在低流速回流区域,导致回流区泥沙易落淤以及洪水宣泄不畅。在此基础上,研判该河段防洪抗旱、航运发展、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治理需求,提出了新建控制性水利枢纽、提高堤防等级以及开展航道疏浚工程等治理对策,以提高皖河流域航运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治理 水文分析 河道演变 数学模型 皖河下游 长江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ver-Net:面向河道提取的Refined-Lee Kernel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宁 郭志顺 +1 位作者 毋琳 赵建辉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344,共11页
高精度提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的河流边界,对河流水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检测郑州7·20暴雨后黄河的健康状况为实施例,该文融合精致Lee滤波思想与卷积操作的滤波特性,提出了基于河道几何特性的优化内部权值卷积核Refined-Lee... 高精度提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的河流边界,对河流水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检测郑州7·20暴雨后黄河的健康状况为实施例,该文融合精致Lee滤波思想与卷积操作的滤波特性,提出了基于河道几何特性的优化内部权值卷积核Refined-Lee Kernel,进而提出了一种新型河道提取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即River-Net。为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该文获取了郑州7·20暴雨前后两景欧空局Sentinel-1卫星20 m分辨率干涉宽幅(IW)影像数据,利用暴雨前的影像对模型进行训练,用于提取暴雨后的黄河河道,分析黄河在暴雨后的涨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主流语义分割模型,所提模型能够更精确地在SAR图像中提取河道,对洪水灾害的检测与评估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Refined-Lee Kernel 精致Lee滤波 神经网络 河道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7
作者 杜娟 尹艳树 +2 位作者 文斌 任丽 吴伟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总结储集层构型对注水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为砂质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溢岸以及泛滥平原4种构型单元;辫流带宽度为150~750 m,宽厚比为47~74;在辫流带内,有辫状河道-辫状河道、心滩-心滩、辫状河道-心滩-辫状河道和心滩-辫状河道-心滩4类构型模式;心滩平均长度为250~350 m,平均宽度为110~140 m,长宽比为2.20~2.50,心滩与河道平面面积比为0.36~0.51;心滩内一般发育2~4个落淤层,落淤层延伸长度为70~150 m,产状近水平,背水面夹层倾角为0.9°~2.3°;生产动态揭示由于构型单元边部物性变差,构型拼接部位油气流动受阻,成为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在构型单元主体部位,油藏连通性好,开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储集层构型 辫状河 心滩 落淤层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河段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
8
作者 黄勇 黄卫东 +3 位作者 栾华龙 杨翰林 渠庚 陈羿名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长江口为海陆双向河口,其南支受洪潮共同影响,河道演变较为复杂。在分析南支河段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工模型,重点开展了南支演变趋势预测研究。河演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之后,徐六泾人工节点基本形成,上游... 长江口为海陆双向河口,其南支受洪潮共同影响,河道演变较为复杂。在分析南支河段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工模型,重点开展了南支演变趋势预测研究。河演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之后,徐六泾人工节点基本形成,上游河势变化对南支河床演变的影响明显减弱,南支河段江岸基本稳定,滩槽位置相对稳定。定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河段最大涨急流速为2.26 m/s,最大落急流速为2.69 m/s。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2016~2020年(循环4次)+100 a一遇水沙年+300 a一遇水沙年试验条件作用后,典型断面最深点相对冲深约7.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段演变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河工模型 演变趋势 长江口 南支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石臼湖入湖河道水环境影响贡献研究
9
作者 胡琦玉 封明 +2 位作者 肖雅琴 杨道军 商鹤琴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针对跨界湖泊石臼湖跨省考核断面水质波动大、出入湖河道众多、难以界定主要影响来源的问题,根据污染物通量的测算和区域产业发展特色,确定了当涂县境内的塘沟河主要污染物入湖通量占总入湖通量的64.84%~69.68%,是污染物主要输入通道;... 针对跨界湖泊石臼湖跨省考核断面水质波动大、出入湖河道众多、难以界定主要影响来源的问题,根据污染物通量的测算和区域产业发展特色,确定了当涂县境内的塘沟河主要污染物入湖通量占总入湖通量的64.84%~69.68%,是污染物主要输入通道;湖体总磷不能稳定达标,主要受安徽境内当涂、博望片区水产养殖的影响。提出了进出河道优先管控清单,为跨省湖泊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湖 入湖河道 水环境 污染物通量 优先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刁口河河道形态变化分析与治理保护
10
作者 吴彦 郑榕轩 +3 位作者 李小涵 于守兵 孙金凤 王广州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探讨刁口河行河期间的河势变化特征以及停止行河后人类活动对流路演变的影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该流路不同阶段(1964-1976年行河期间以及1976年停止行河后至今)水沙条件、河道横纵剖面几何形态及冲淤变化。研究表明:刁口河行河期间受... 为探讨刁口河行河期间的河势变化特征以及停止行河后人类活动对流路演变的影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该流路不同阶段(1964-1976年行河期间以及1976年停止行河后至今)水沙条件、河道横纵剖面几何形态及冲淤变化。研究表明:刁口河行河期间受水沙条件、河道形态、潮流动力等因素影响,流路演变共经历3个阶段,初期主槽游荡摆动、中期主槽单一顺直、行河末期主槽出汊;刁口河停止行河后受人类活动影响,河道地形变化巨大,主槽萎缩,滩地沟壑纵横。刁口河后续治理应重点面向河槽淤积萎缩、河口海岸蚀退、人类活动影响等突出问题,采取河槽清淤加深,优化生态补水,有序推进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等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路演变 系统治理 刁口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沅水尾闾金石垸、太湖垸采砂对航道水流条件的影响
11
作者 朱博渊 刘涛 +3 位作者 谢景彧 李赟 王敬文 高月星 《水运工程》 2025年第1期93-101,128,共10页
分汊河段内采砂易改变汊道原有分流比,进而影响航道水流条件,危及主航道通航安全。为研究沅水尾闾金石垸、太湖垸采砂对航道水流影响,采用2016、2022年实测地形与水文资料,构建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计算采砂前后不同地形和水文条... 分汊河段内采砂易改变汊道原有分流比,进而影响航道水流条件,危及主航道通航安全。为研究沅水尾闾金石垸、太湖垸采砂对航道水流影响,采用2016、2022年实测地形与水文资料,构建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计算采砂前后不同地形和水文条件下水动力场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滩槽形势稳定,采砂不会引起主航道尺度明显变化和泥沙淤积;若采砂后中汊锁坝被冲毁,中汊分流比增大7.12%以上;采砂后主航道最小水深仍大于3 m,满足通航要求,锁坝封堵使得河段进口至汊道分流口水面比降减小4‰。若采砂后锁坝被冲毁,枯水期主航道水位最大下降0.10 m;采砂前后河段流场整体变化不大,采区附近流速变小,局部流速最大偏转角小于23°,不影响采砂船进出;锁坝封堵使得洪水期中汊流速减小0.52 m/s。锁坝对稳定总体河势起控制作用,可避免中汊冲刷发展造成主航道水位陡降、尺度萎缩甚至改线,同时采区边界附近流速较大、冲刷滩地,建议对锁坝和滩地进行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尾闾 分汊河道 采砂 锁坝 航道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挂网锚喷支护法河道加固关键施工技术与示范
12
作者 周正一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5年第2期15-18,35,共5页
为提高支护结构的拉拔力,控制边坡滑动位移,以分洪渠河道工程为例,开展加固边坡挂网锚喷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该技术通过综合应用边坡修整、混凝土喷射、锚杆注浆与挂网施工等措施,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支护结构。清理基面,进行边坡作业... 为提高支护结构的拉拔力,控制边坡滑动位移,以分洪渠河道工程为例,开展加固边坡挂网锚喷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该技术通过综合应用边坡修整、混凝土喷射、锚杆注浆与挂网施工等措施,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支护结构。清理基面,进行边坡作业面与基面的修整;制备混凝土,并进行作业面的喷射施工;注浆完成后,立即插入锚杆,利用砂浆或水泥浆将锚杆与周围岩土体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随后进行砂浆锚杆与挂网施工,通过挂网和锚杆的联合作用,将边坡土壤和岩石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支护体系。最后,进行锚杆注浆与混凝土养生。完成施工后,对作业面进行质量验收。验收结果证明:按照规范进行分洪渠河道加固边坡挂网锚喷支护施工,可以在控制支护作业面滑动位移的同时,提高支护锚杆的拉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洪渠 施工 锚喷支护 边坡 加固 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潏河设计洪水计算与分析
13
作者 何伟宁 马娇 霍星宇 《陕西水利》 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
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河道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以清淤疏浚、提升防洪功能,整治河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需对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整治河段的设计年径流、设计洪水进行计算分析。通过选定高桥水文站为工程设计... 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河道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以清淤疏浚、提升防洪功能,整治河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需对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整治河段的设计年径流、设计洪水进行计算分析。通过选定高桥水文站为工程设计代表站,沣河秦渡镇水文站为设计参证站,对高桥河段河道设计径流、设计洪水进行分析计算,并对成果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进而推求治理河段设计洪水和分期洪水成果,结果可为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和组织实施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洪水 潏河 河道 分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模型的洪潮问题研究
14
作者 蒋彬宇 徐琨 +2 位作者 李成超 张凡希 许燕 《陕西水利》 2025年第3期68-70,77,共4页
依托扬州市仪邗地区进行研究分析,扬州市仪邗区地处江汉交界处,同时遭受山洪、江潮影响,近年由于上游流量大、外江超过为顶托导致入江闸站自排能力骤减,对区域防洪安全造成极大影响。通过MIKE11模型计算,综合考虑感潮区域洪潮组合工况,... 依托扬州市仪邗地区进行研究分析,扬州市仪邗区地处江汉交界处,同时遭受山洪、江潮影响,近年由于上游流量大、外江超过为顶托导致入江闸站自排能力骤减,对区域防洪安全造成极大影响。通过MIKE11模型计算,综合考虑感潮区域洪潮组合工况,分析50年一遇防洪条件下,仪山洪出路不足问题解决措施,保证仪邗片区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洪水 洪潮组合 河道 MIKE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的北江河道水质达标分析
15
作者 王余靖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2期85-89,95,共6页
为了解决水质达标边界条件单一难以全面反映河道水质的问题,研究提出基于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的水质分析方法。以北江河道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河道现状的了解,制定区域水质达标方案,建立水动力耦合模型,分析河道水质达标的影响因素及影... 为了解决水质达标边界条件单一难以全面反映河道水质的问题,研究提出基于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的水质分析方法。以北江河道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河道现状的了解,制定区域水质达标方案,建立水动力耦合模型,分析河道水质达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涉及截流量、降雨量和上游来水量三方面,基于正交分析法确定最佳因素水平组合,进行参数校核,调整参数值,确定满足节约水资源要求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结果表明,在截流量6mm、上游来水量0.8m^(3)/s的合理边界条件下,降雨后5d河道水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水质管理 耦合模型 正交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引水工程河相关系及河道演变分析
16
作者 王小荣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引洮工程陇西县境内三干渠因年久失修,大咸河河岸受洪水冲刷比较严重,且河两岸无完整的防洪工程,汛期时有洪水泛滥,导致河道下切及冲刷较为严重。通过对三干渠相关河道进行河相关系分析和河道稳定河宽的计算,可知目前河道河相为河槽多... 引洮工程陇西县境内三干渠因年久失修,大咸河河岸受洪水冲刷比较严重,且河两岸无完整的防洪工程,汛期时有洪水泛滥,导致河道下切及冲刷较为严重。通过对三干渠相关河道进行河相关系分析和河道稳定河宽的计算,可知目前河道河相为河槽多成宽浅型式,河道纵横向不稳定,因此需要治理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河相分析 河床演变 河道稳定河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南欧江四级水电站枢纽设计综述
17
作者 程鹏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老挝南欧江四级水电站最大运行水头28m,目前在已投运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的水电枢纽中水头最高。设计通过合理科学的选址、选型和布置,最终实施的枢纽布置紧凑合理,水工结构设计经济可靠。2020年以来的安全稳定运行表明,该项目已树立为灯... 老挝南欧江四级水电站最大运行水头28m,目前在已投运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的水电枢纽中水头最高。设计通过合理科学的选址、选型和布置,最终实施的枢纽布置紧凑合理,水工结构设计经济可靠。2020年以来的安全稳定运行表明,该项目已树立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的新标杆项目。介绍了枢纽总体布置设计情况,总结了布置特点,希望为类似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欧江 灯泡贯流式 枢纽布置 河床式厂房 运行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淤泥疏浚及处置技术在圩区农村水系整治中的应用与思考
18
作者 陈义浦 夏明月 +1 位作者 章道生 高健 《江苏水利》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了有效改善圩区河道淤积严重导致的水动力不足、河道功能减弱这一现状,本文以高淳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为例,提出了适用于南方圩区河道的清淤方式、淤泥就近处置方案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成果可为圩区河道生态清淤... 为了有效改善圩区河道淤积严重导致的水动力不足、河道功能减弱这一现状,本文以高淳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为例,提出了适用于南方圩区河道的清淤方式、淤泥就近处置方案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成果可为圩区河道生态清淤或综合治理工程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区河道 生态清淤 淤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山峡段河北部分生态补水期间河道糙率研究
19
作者 唐崇熙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6-8,共3页
山峡型河道在生态补水期间,因其河势变化急剧、过水流量较小等特点,河道水面线计算受河道糙率取值影响较大。以永定河山峡段河北部分为例,针对小流量补水工况,采用一维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率定不同糙率推求的水面线与实际生态补水期... 山峡型河道在生态补水期间,因其河势变化急剧、过水流量较小等特点,河道水面线计算受河道糙率取值影响较大。以永定河山峡段河北部分为例,针对小流量补水工况,采用一维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率定不同糙率推求的水面线与实际生态补水期间水位的关系。经分析率定,当n为0.1时,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山峡段 生态补水 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束测深技术河道测深优化研究
20
作者 马瑞 张从从 +5 位作者 张旭哲 翟嘉隆 姬永立 张宪雷 王祥宇 徐良杰 《水力发电》 2025年第3期44-49,91,共7页
基于多波束测深技术测量的河道水下地形和构建的三维模型,解决了单波束测量精度效率低等问题,但因设备布置困难等因素会导致点云数据存在“空洞区”,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空洞”还原真实河道水下地形。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 基于多波束测深技术测量的河道水下地形和构建的三维模型,解决了单波束测量精度效率低等问题,但因设备布置困难等因素会导致点云数据存在“空洞区”,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空洞”还原真实河道水下地形。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测量了洪汝河河道模型水下地形,对河道点云数据“空洞区”,分别采用全局多项式插值(GLP)、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克里金插值(Kriging)和神经网络插值(PSO-RBF)法优化点云数据并重构河道水下地形。运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关系数(R 2)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优的数据优化方案,并考量插值拟合度和预测相关性。结果表明,PSO-RBF法是优化河道水下地形测量数据的最佳方法,可有效解决实际工程中水下地形点云数据的“空洞区”,提高了空间插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系统 点云数据 空间插值算法 河道建模 精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