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强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与材料制备
1
作者 谭波 郑港 +2 位作者 李青 谢恩连 刘敬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硅灰、粉煤灰、胶砂比参数对超强基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经极差与方差分析,寻找最优配合比;最后,通过劈裂抗拉试验,对比撒布碎石、刷毛刻槽、环氧树脂、喷洒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5种不同方式沥青层和超强基层的黏结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当超强基层厚度为0.08 m时,弹性模量为40 GPa,结构总厚度0.52 m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高于总厚度为0.74 m常规沥青路面的。硅灰质量分数13%,粉煤灰质量分数11%,胶砂比0.8,水胶比0.25为超强基层材料最优配比。经劈裂抗拉强度测试,环氧树脂黏结最优,撒布碎石黏结次之,橡胶沥青黏结最差。结论路面厚度减薄情况下,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性能优于常规沥青路面;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新型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沥青面层与超强基层的层间结合性能,并推荐采用撒布碎石方式,为复合沥青路面提供一种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路面 超高性能混凝土 正交试验 配合比设计 层间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及退化成因分析
2
作者 郝朝伟 张卫强 +2 位作者 程寿山 陈彦江 李鹏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研究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长期性能的影响,掌握其性能衰减规律,以某座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加固的桥梁为背景,开展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栓钉抗剪试验等研究。通过对比组合桥面铺装外观病害、钢桥面板裂... 为研究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长期性能的影响,掌握其性能衰减规律,以某座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加固的桥梁为背景,开展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栓钉抗剪试验等研究。通过对比组合桥面铺装外观病害、钢桥面板裂缝和荷载试验结果等为期10年的数据,分析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及其衰减规律;基于栓钉抗剪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栓钉服役后的荷载~滑移曲线,并采用2种方法计算栓钉服役前、后的抗剪刚度。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在抑制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延缓沥青磨耗层车辙等病害方面的长期效果稳定,在改善钢桥面板应力分布和提高桥面系局部刚度的长期效果较为稳定;服役10年后,梁端附近桥面系局部刚度已下降至服役初始状态的62.8%;栓钉抗剪弹性刚度的衰退是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局部刚度显著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栓钉的性能与其被包裹的UHPC密切相关,摊铺时必须严控钢筋交叉处UHPC的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 长期性能 栓钉 抗剪刚度 抗剪承载力 荷载试验 抗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省道干线灌注式半柔性复合路面应用研究
3
作者 韩同睿 赵立双 +5 位作者 刘伟 黄云峰 史征 李学魁 蒋德宝 宋普涛 《建材世界》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该研究基于山东省聊城市2024年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工程,自主研发半柔性灌浆料并施工,通过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研究,提出适用于半柔性路面复合路面灌注的关键技术。研究了灌注式半柔性复合路面的抗车辙机制,分析了材料组成和... 该研究基于山东省聊城市2024年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工程,自主研发半柔性灌浆料并施工,通过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研究,提出适用于半柔性路面复合路面灌注的关键技术。研究了灌注式半柔性复合路面的抗车辙机制,分析了材料组成和结构特性对车辙问题的抵抗作用。施工工艺包括旧路面处治、基体沥青混合料铺筑和半柔性材料灌注等环节。通过改进灌浆材料配方、优化基层沥青混合料设计和施工工艺,可进一步提升路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式 半柔性 复合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命沥青路面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吴申 周玥 程志强 《上海公路》 2025年第1期30-35,M0004,共7页
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是提升道路耐久性和性能的核心。现综述了该技术在结构设计、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及服役评估方面的创新进展,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构建气候分区导向的改性沥青技术标准体系、深化半... 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是提升道路耐久性和性能的核心。现综述了该技术在结构设计、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及服役评估方面的创新进展,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构建气候分区导向的改性沥青技术标准体系、深化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防控研究、完善全寿命性能预测模型,以及推进建养一体化模式,是进一步提升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命沥青路面 路面结构 材料设计 结构组合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研究
5
作者 孙晨浩 黄骆莹 《路基工程》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将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复合纤维添加到硬质沥青混合料中制备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于直接剪切试验优化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掺量及掺配比例,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分析掺加复合纤维对硬质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 将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复合纤维添加到硬质沥青混合料中制备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于直接剪切试验优化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掺量及掺配比例,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分析掺加复合纤维对硬质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将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进行复配,能较好实现两种纤维对硬质沥青黏度和抗剪切性能增强效果的叠加作用,以直接剪切试验峰值剪切强度确定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2,复合纤维的最佳掺量为8.0%。掺加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的硬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车辙性能、高低温路用性能、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复合纤维 配比优化 高模量 性能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加复合纤维的硬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6
作者 彭小东 燕春林 《路基工程》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将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复合纤维添加到硬质沥青混合料中制备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于动态压缩模量试验、高低温与水稳定性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掺加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及其复合纤维对硬质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高低温与水稳... 将木质素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复合纤维添加到硬质沥青混合料中制备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于动态压缩模量试验、高低温与水稳定性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掺加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及其复合纤维对硬质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高低温与水稳定路用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掺加木质素与玄武岩复合纤维明显增大了硬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硬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车辙性能、高低温路用性能、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复合纤维 沥青混合料 掺量 配合比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装层对桥梁上部结构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陈诗 周潜 《北方交通》 2025年第2期14-17,共4页
基于某斜拉桥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中跨钢混组合梁与边跨混凝土梁模型,明确竖向温度梯度分布路径、典型最大温差时刻后,分析了不同铺装层厚度、不同铺装层沥青混凝土热工参数对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铺装层厚度... 基于某斜拉桥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中跨钢混组合梁与边跨混凝土梁模型,明确竖向温度梯度分布路径、典型最大温差时刻后,分析了不同铺装层厚度、不同铺装层沥青混凝土热工参数对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铺装层厚度将导致梁体顶部温度下降;沥青混凝土热传导率的变化对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较小,而质量密度与常体积比热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较大,进行结构设计时应重点关注材料热工性能差异,预留足够的富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混凝土梁 铺装层厚度 竖向温度梯度 热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面超高韧性铺装组合结构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娣 张志祥 +1 位作者 罗超 张辉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针对钢桥面铺装结构逐渐老龄化和车辆类型日益大型化、重型化,铺装层逐渐出现开裂、车辙、推移等耐久性问题,为减少病害产生,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钢桥面铺装结构,以提高铺装结构的使用寿命与耐久性。文中提出EA-10+ESMA-10的超高韧性铺... 针对钢桥面铺装结构逐渐老龄化和车辆类型日益大型化、重型化,铺装层逐渐出现开裂、车辙、推移等耐久性问题,为减少病害产生,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钢桥面铺装结构,以提高铺装结构的使用寿命与耐久性。文中提出EA-10+ESMA-10的超高韧性铺装组合结构,通过高温试验、拉拔试验和三点梁疲劳试验,研究了超高韧性铺装组合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能、层间黏结性能和复合梁疲劳性能。结果表明EA-10+ESMA-10组合结构的高温抗车辙、层间黏结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均表现优异,在高温重载下具有良好的服役性,相应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铺装 超高韧性 高温稳定性能 层间黏结性能 复合梁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与材料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朝晖 黄优 +4 位作者 余时清 刘靖宇 李盛 柳力 潘宇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27-53,共27页
刚柔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特殊地质条件、桥隧铺装等工程。为进一步推动耐久性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梳理刚柔复... 刚柔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特殊地质条件、桥隧铺装等工程。为进一步推动耐久性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梳理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行为特征,分析了沥青面层和刚性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其交互影响,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一方面直接承受荷载和环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下卧结构层的应力场和温度场,是影响刚柔复合式路面服役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关键;明确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病害主要出现在沥青面层,由于沥青面层与刚性基层之间的模量差异巨大,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更倾向于产生压剪破坏,刚性基层的开裂以及刚‒柔层间的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的性能也有着显著影响;最后,分别从沥青面层抗剪、基层板整体性、刚‒柔层间结合3个方面归纳了刚柔复合式路面性能的提升技术。基于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特性,开展结构‒高性能材料一体化设计是提升刚柔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刚柔复合式路面 结构力学特性 压剪破坏 结构材料一体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量理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层表损伤分析及Top-Down开裂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盛 孙煜 +1 位作者 余时清 王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8,共18页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双模量理论,建立单一模量和双模量2种疲劳损伤本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种疲劳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并采用双模量损伤本构分析沥青层(AC)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以及AC层与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C...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双模量理论,建立单一模量和双模量2种疲劳损伤本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种疲劳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并采用双模量损伤本构分析沥青层(AC)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以及AC层与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CRC)摩擦系数4个因素对沥青层表面损伤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CRC+AC复合式路面抗Top-Down开裂性能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AC层在单模量下的最大压应力比双模量下大0.1MPa,但AC层在单模量下几乎未产生拉应力,而双模量下的最大拉应力为0.08MPa;单因素分析得到AC层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层间摩擦系数推荐最大取值分别为8cm、1700MPa、0.8、7;3个参数中,对AC层表面疲劳损伤度综合影响从大到小的组合为:AC层厚度和拉压模量比,AC层拉模量和拉压模量比,AC层厚度和拉模量;针对不同拉模量的AC层材料提出了不同AC层厚度下的拉压模量比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路面 数值模拟 疲劳开裂 疲劳损伤 双模量损伤本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磨耗层与下卧层组合结构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华 袁战文 +2 位作者 温勇兵 周超 吴昊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路面结构的层间状态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改变,层间结合状态的改变对路面结构的力学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组合结构试验与数值分析,探究不同磨耗层与下卧层组合结构在不同应力和黏结状态下的力学行为。作为对... 路面结构的层间状态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改变,层间结合状态的改变对路面结构的力学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组合结构试验与数值分析,探究不同磨耗层与下卧层组合结构在不同应力和黏结状态下的力学行为。作为对比分析,试验考虑3种目前常用的沥青路面磨耗层(面层)材料:AC-13、OGFC-13和SMA-13。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结构由于材料特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层间黏结性能与疲劳特性;与AC-13+AC-20组合结构相比,OGFC-13+AC-20和SMA-13+AC-20的抗剪切疲劳性能较强,但是抗弯拉疲劳性能较弱。层间压-剪破坏主要发生在层间界面和界面过渡区,可以观察到材料空隙结构的压缩与黏结界面的嵌挤变形;局部界面会有集料在挤压和剪切过程中破坏,随着界面剪切变形和滑移。弯拉应力作用下组合结构的疲劳破坏行为与压-剪应力作用下明显不同,材料特性的差异对其抗弯拉变形能力有显著影响,且疲劳失效形态受到层间黏结与接触咬合状态的影响;随着材料损伤的开展,裂缝由组合梁试件底部沿着集料周边向上开展,到层间界面时会沿着界面向两侧横向开展造成局部脱黏,随后再向上开展直到组合结构试件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层间界面 组合结构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用复合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曾正源 王雪婷 +2 位作者 江雨臻 况栋梁 陈华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17,共6页
为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和减少路面病害,“凉爽路面”已从概念得到落实,其中相变材料因其自动控温的特性受到了道路工程研究人员青睐。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概述了路面传热机理模型和影响因素。针对直掺相变沥青性能劣化的问题,提... 为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和减少路面病害,“凉爽路面”已从概念得到落实,其中相变材料因其自动控温的特性受到了道路工程研究人员青睐。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概述了路面传热机理模型和影响因素。针对直掺相变沥青性能劣化的问题,提出了复合相变材料技术并展开介绍其应用效果。还总结归纳了相变改性沥青控温效果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复合相变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和性能影响,最后指出了当前路用相变材料应深入研究的方向,并对复合相变材料泄漏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复合相变材料 路用性能 降温效果 相变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复合式路面轮后拉剪区域疲劳破坏规律研究
13
作者 程小亮 邓福昊 +2 位作者 王阳 韩雷雷 周吴军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P)推移病害产生机理,利用弹性层状体系对复合式路面结构进行建模,并使用路段实测数据对模型层间黏结状态进行校准。在层间力学行为分析中发现水平力系数为1时,轮后存在拉剪区域,拉剪区...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P)推移病害产生机理,利用弹性层状体系对复合式路面结构进行建模,并使用路段实测数据对模型层间黏结状态进行校准。在层间力学行为分析中发现水平力系数为1时,轮后存在拉剪区域,拉剪区域的出现可能导致该区域先于最大层间剪应力位置破坏。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同样在水平力系数为1的情况下,常温标准轴载作用下不会导致最大拉应力位置先于最大剪应力位置破坏;而在高温超载作用下,最大剪应力位置疲劳寿命相较常温标准轴载降低,最大拉应力位置层间失去黏结,荷载产生的剪应力将导致层间直接破坏。在实际路面调查中,在长大纵坡+弯道处发现U形裂缝,严重时AC面层大面积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P) 重载 推移病害 拉剪区域 疲劳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下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扩展行为研究
14
作者 徐振宽 高航 +1 位作者 李雪连 周梓涵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塞内加尔MBOUR-KAOLACK(MK)高速公路带裂缝的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同荷载与路面结构层参数对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初期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与等厚半刚性基层路面对比,分...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塞内加尔MBOUR-KAOLACK(MK)高速公路带裂缝的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同荷载与路面结构层参数对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初期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与等厚半刚性基层路面对比,分析了裂缝在向上扩展时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降低或轴重的增大,应力强度因子极值逐渐增大,路面裂缝扩展的风险增大。随着路面结构层厚度和沥青层模量的增大,应力强度因子则均在减小。其中,增大半刚性底基层与增大面层厚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降幅相近,故增大半刚性底基层厚度更经济。不过,底基层模量的增大会导致应力强度因子增大,也应避免使用过高模量的底基层。随着裂缝向上扩展,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的KⅠ先增大后减小,KⅡ逐渐增大,开裂主导模式逐渐由张拉型转变为剪切型。在裂缝向上扩展的过程中,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KⅠ降幅比半刚性基层路面更大,且其应力强度因子也小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可见,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裂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复合式基层 裂缝 动载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在改善路面高温性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国锋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由于道路上车辆数量的增加,二手车轮胎的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将轮胎制成胶粉,加入沥青中,形成沥青橡胶作为沥青路面的一种沥青结合料,是利用废旧轮胎的有效途径。为了评价复合改性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改善作用,选择了3种不同的沥青结合... 由于道路上车辆数量的增加,二手车轮胎的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将轮胎制成胶粉,加入沥青中,形成沥青橡胶作为沥青路面的一种沥青结合料,是利用废旧轮胎的有效途径。为了评价复合改性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改善作用,选择了3种不同的沥青结合料和2种不同的混合料类型,并进行了相关试验。最后,从50~70℃胶粉和SBS(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复合改性沥青的还原率最小。研究表明,在高温季节,胶粉和SBS的复合改性沥青是沥青路面表面施工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为沥青橡胶在道路建设领域提供了借鉴,也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沥青橡胶 复合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久性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会朋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将A(聚乙烯复合材料)、B(高分子复合材料)、C(橡塑合金材料)和D(聚合物复合材料)4种复合改性剂分别掺入AC-13沥青混合料制备符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抗车辙性能,优选性能均衡的复合改性剂C。将复合改性剂C... 为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将A(聚乙烯复合材料)、B(高分子复合材料)、C(橡塑合金材料)和D(聚合物复合材料)4种复合改性剂分别掺入AC-13沥青混合料制备符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抗车辙性能,优选性能均衡的复合改性剂C。将复合改性剂C掺入高性能级配沥青混合料SUP-20制备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以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 triblock copolymer,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UP-20为对照试样,分别进行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抗水损害性能试验、低温性能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后的C-70^(#)基质沥青SUP-20混合料的平均动稳定度增大11.0%,劈裂强度比增大1.7%,抗弯拉强度增大8.6%,抗低温破坏性能增大14.9%,在温度5、20、35℃和频率0.1、1、10 Hz下的动态模量都高于SBS改性沥青SUP-20混合料,相位角都小于SBS改性沥青SUP-20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 路用性能 耐久性 高温稳定性 低温性能 抗水损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亮型热熔标线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遐莽 吴浩 何锐 《公路工程》 2024年第6期143-150,共8页
在常见的市售热熔道路标线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综合路用性能更佳的高亮型热熔标线。基于混合物试验设计方法,通过优化纳米二氧化钛、矿物骨料、增塑剂等材料的组合,以道路标线的抗滑性能、色度性能及附着力作为响应值,借助响应... 在常见的市售热熔道路标线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综合路用性能更佳的高亮型热熔标线。基于混合物试验设计方法,通过优化纳米二氧化钛、矿物骨料、增塑剂等材料的组合,以道路标线的抗滑性能、色度性能及附着力作为响应值,借助响应面分析对热熔标线耐久性能进行提升,并对各组标线的抗滑性能、色度性能以及附着力进行性能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配合比为C5石油树脂20%、纳米二氧化钛5%、轻体碳酸钙32%、陶瓷颗粒10%、玻璃微珠32%、增塑剂1%;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得出,最佳方案热熔标线与C5树脂官能团吸收峰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轻体碳酸钙和增塑剂;微观形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抗滑性能测试后,树脂与填料之间的黏结作用较好,表面结构仅被部分破坏,其微结构密实性优于普通热熔标线;通过面撒0.5 kg/m 3且折射率为1.9的玻璃珠可大幅提高道路标线的视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标线 组成设计 路用性能 抗滑性 视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研究进展:材料特性、组成设计及性能评价
18
作者 虞将苗 冯致皓 +1 位作者 陈富达 于华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0,共10页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常温下利用沥青路面回收料,实现节能减排、资源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目前的热门绿色低碳道路建设技术之一。目前工程中回收料利用率一般低于40%,加之冷再生材料早期强度形成慢、初期强度不足,显著影响其性能与...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常温下利用沥青路面回收料,实现节能减排、资源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目前的热门绿色低碳道路建设技术之一。目前工程中回收料利用率一般低于40%,加之冷再生材料早期强度形成慢、初期强度不足,显著影响其性能与工程应用。如何提高回收料利用率、加速早期强度形成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主要包括材料特性、组成设计和性能评价三大主要方向。在材料方面,道路回收料主要聚焦表面老化沥青活性、颗粒特性、再生剂使用后组分变化等细微观研究,尚未实现工程中道路回收料的高掺量大规模应用;乳化沥青的改性类型、黏度、用量能显著改善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与路用性能,乳化沥青的固化进程决定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速度。在组成设计方面,回收料级配显著影响材料骨架结构和性能,目前聚焦关键孔径作用、级配改善、材料体积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现行主流材料成型方法与实际工程存在较大差异,旋转压实法更为贴近实际工程状态,但在旋转参数、成型指标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在性能方面,道路回收料的使用提高了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低频率作用下的疲劳性能,但水泥的使用增强了材料的低温脆性,沥青性能满足使用需求时,应当降低水泥掺量。此外,目前在早期强度形成机理、改善手段方面的研究不足,应加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早期性能研究,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冷再生 沥青路面回收料(RAP) 乳化沥青 材料特性 组成设计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热性能及路用性能
19
作者 卢波 阳凡 张望鹏 《公路工程》 2024年第4期102-107,137,共7页
南方炎热地区沥青路面易遭受高温病害,掺入相变材料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研究旨在探究硅藻土/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DPCM)对沥青混合料的热性能及路用性能的影响。将不同剂量的DPCM以等体积替代细集料方式掺入AC-13型沥青混合料中对其... 南方炎热地区沥青路面易遭受高温病害,掺入相变材料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研究旨在探究硅藻土/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DPCM)对沥青混合料的热性能及路用性能的影响。将不同剂量的DPCM以等体积替代细集料方式掺入AC-13型沥青混合料中对其进行改性处理,随后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导热系数和热调节性能等热性能进行评估,最后进一步研究了DPCM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的表现。结果表明,DPCM可以通过降低加热速率来调节沥青路面的温度,可实现2℃的降温效果。当DPCM用量低于60%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然而随着DPCM用量的增加,DPCM对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复合相变材料 热性能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沥青复合式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与性能评价
20
作者 胡杰 胡勤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文中通过发泡试验确定了泡沫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了RAP和RAI不同掺配比例下泡沫沥青的最佳掺量,测试分析了泡沫沥青复合式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水稳定性和动态模量等性能.结果表明:在发泡温度为160℃,... 文中通过发泡试验确定了泡沫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了RAP和RAI不同掺配比例下泡沫沥青的最佳掺量,测试分析了泡沫沥青复合式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水稳定性和动态模量等性能.结果表明:在发泡温度为160℃,发泡用水量为2.9%的条件下,沥青发泡效果最优;在最佳发泡条件下,RAP掺量为0%、20%、40%的三种方案对应的泡沫沥青最佳掺量分别为3.4%、3.1%、2.9%,此时,三种方案均有较好的抗压、抗拉、水稳定性,并且随着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RAP掺量的增加,柔化程度与抗拉性能均逐渐增大,但抗压性能与水稳定性能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复合式冷再生 泡沫沥青 发泡条件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