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开发权转移与农民的逆市民化
1
作者 刘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6,共12页
土地开发中的增值收益分配与农民市民化进程紧密关联。基于对东莞Q村的实地调研发现,以Q村为代表的珠三角核心农村地区以集体土地开发为基础,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推进了本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作为集... 土地开发中的增值收益分配与农民市民化进程紧密关联。基于对东莞Q村的实地调研发现,以Q村为代表的珠三角核心农村地区以集体土地开发为基础,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推进了本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作为集体经济成员在事实上享受了土地非农化所带来的增值收益,但在实践中这种土地权利的赋予使得本地农民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一种弱市场竞争、去劳动化的“逆市民化”状态。市民化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市民化的基础,实践证明直接赋予农民土地权利并不一定能够有效提升其市民化能力,反而有可能让这部分恰好占据特定区位的农民成为土地食利者,由此形成对地租经济收益的过度依赖而无法向真正的现代化的市民转型。这表明,农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的分配应遵循公平发展导向,充分保障国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主导权、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等,进而保障全民能够公平享受土地权利,为农民市民化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权 城市化 逆市民化 珠三角地区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文化中的“权利”意识与基本人权保障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怡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86-92,共7页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自身的权利意识,但在实现自身权利的方式上具有“以‘不争’胜‘争’”“等差”和“重群体而轻个体”等大异于西方历史文化的特点。早在先秦时期就因遵循自然法则产生了必须保障民众生存权、发展权的“以民为本”治国思...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自身的权利意识,但在实现自身权利的方式上具有“以‘不争’胜‘争’”“等差”和“重群体而轻个体”等大异于西方历史文化的特点。早在先秦时期就因遵循自然法则产生了必须保障民众生存权、发展权的“以民为本”治国思想,且在民权保障的程序法则与制度操作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民为本” 权利意识 生存权 发展权 权利保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人地挂钩政策实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建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55,165,共5页
人地挂钩政策是国务院在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的,人地挂钩政策在河南先行先试的原因有哪些、由政策实施带来的拆旧复垦的任务量有多大及实施难度如何,是理论界关心的问题。首先,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城镇... 人地挂钩政策是国务院在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的,人地挂钩政策在河南先行先试的原因有哪些、由政策实施带来的拆旧复垦的任务量有多大及实施难度如何,是理论界关心的问题。首先,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城镇化率及人口数量和基期城镇化率及人口数量,来测算每个地市的城镇人口增加量,再按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规模测算城镇增加人口需要匹配的建设用地也即拆旧复垦任务量。衡量人地挂钩政策难度通过单位非耕地资源中需要整理出的耕地数量来测算。测算出河南省各地市在2010—2020年人口增加量与折旧复垦量两个指标大小,得出河南省人地挂钩政策实施有一定基础,总体任务重,难度大,但前景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挂钩 城乡挂钩 土地发展权转移 土地整理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牟正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1,共4页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原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深刻体现和充分运用。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隐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持续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尊重和保障人权...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原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深刻体现和充分运用。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隐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持续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民主政治体障;实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价值要求;创造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要求;提升人的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 人学思想 人民群众利益 人权保障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贫困人口发展权的法律完善
5
作者 唐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8-35,70,共9页
贫困人口发展权的法律完善,是在整合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更有利于贫困人口实现发展权的制度优化。具体包括以发展权为重心定位减贫立法,以国家义务为基础设计减贫义务以及以赋权法治为机制推行减贫方法。
关键词 贫困人口发展权 减贫立法 减贫义务 减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基督教运动”对教会大学图书馆的影响
6
作者 王一心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2,F0003,共6页
对于教会大学来说,发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及与其联动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一场挣脱宗教控制走向中国化、本土化的变革。教会大学图书馆身处其中,必然会受到直接影响。我国学人从外籍人士手中接... 对于教会大学来说,发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及与其联动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一场挣脱宗教控制走向中国化、本土化的变革。教会大学图书馆身处其中,必然会受到直接影响。我国学人从外籍人士手中接过图书馆的掌管治理权,使图书馆行政独立并直属校长,改变了以往重西轻中、种类单一的馆藏格局,开启了教会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大学图书馆 华人治馆馆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权价值 被引量:36
7
作者 汪习根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6,共1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理论基点是"人民主体论",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理论基点是"人民主体论",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主体和人民权利作为始点和归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进路选择,是以"发展促人权",即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人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逻辑架构,就是"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权体系 人民主体论 人权价值 发展权 生存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促进发展权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当前中国跨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排在第一位的任务是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成果,而这些内容也与国际社会越来越重... 当前中国跨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排在第一位的任务是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成果,而这些内容也与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的发展权利观念和行动有许多契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繁荣、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蕴涵了丰富的发展权内容。社会主义中国在“第二个百年”的砥砺奋斗中,既要通过提高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也正以当代中国现代化事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全面促进发展人权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权 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