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与骑手精神健康风险——基于针对北京地区非京籍快递外卖骑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精神健康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卓 王延涛 罗雅楠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9,共13页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快递外卖骑手从业者规模越来越大,其精神健康状况对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和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针对北京地区非京籍快递外卖骑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精神健康调查,运用二分类逻辑斯蒂回归...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快递外卖骑手从业者规模越来越大,其精神健康状况对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和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针对北京地区非京籍快递外卖骑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精神健康调查,运用二分类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骑手精神健康风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骑手普遍面临较高的精神健康风险,而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是损害骑手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不仅直接损害骑手精神健康,而且通过降低社区融入水平、加剧孤独感间接损害骑手精神健康,其中社区融入是关键,职业身份歧视对孤独感的影响要通过社区融入实现;骑手劳动过程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社会生活中职业身份歧视对骑手精神健康的损害,比职业场域中劳动权益侵害的损害更严重。为进一步降低骑手精神健康风险,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支持,确立和保障骑手劳动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正向引导宣传,优化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设计,消除社会公众的偏见和歧视,为骑手工作和生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帮助骑手形成职业认同,产生自我认同,获得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外卖骑手 劳动权益侵害 职业身份歧视 精神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停止侵权责任例外中的公共利益规则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成燕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26,共18页
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法院可基于公共利益考量判令不停止侵权。但是由于法律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公共利益规则的适用存在同案不同判、以公共利益之名不当侵害私人利益、说理不充分等问题,阻碍司... 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法院可基于公共利益考量判令不停止侵权。但是由于法律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公共利益规则的适用存在同案不同判、以公共利益之名不当侵害私人利益、说理不充分等问题,阻碍司法功能的实现,不利于专利权人的权益保护。对此,可通过利益衡量、比例原则、不确定法律概念价值补充等方法进一步完善公共利益规则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方法。建议通过立法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和类型,通过司法解释明确公共利益的判断方法,通过指导性案例完善司法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侵权 停止侵权 公共利益 请求权 侵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背景下误认抚养中的财产损害赔偿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3,共10页
误认抚养纠纷的财产损害赔偿并非典型的婚姻家庭纠纷,亦非纯粹的抚养费用返还,其涉及诸多的价值衡量判断。既有纠纷解决路径均立足于偏差的法律概念,导致实践效果存在规制范围狭窄或缺乏妥当请求权基础的适用困境,该论断同样可见于中国... 误认抚养纠纷的财产损害赔偿并非典型的婚姻家庭纠纷,亦非纯粹的抚养费用返还,其涉及诸多的价值衡量判断。既有纠纷解决路径均立足于偏差的法律概念,导致实践效果存在规制范围狭窄或缺乏妥当请求权基础的适用困境,该论断同样可见于中国相关裁判实务的累积。通过修正误认抚养纠纷的法律概念和规范内涵、考察抚养人被侵害的权利属性可以发现,抚养人的财产损失系经过亲子身份关系传递或触动所致,实际上源于亲子身份关系的侵害。因此抚养人被侵害的原权利为身份权,恰当的救济路径应为身份权保护的侵权法路径。《民法典》第112、第1001、第1045和第1182条共同构建起身份权侵权请求权体系,为抚养人的财产损害赔偿提供适宜的请求权基础,该体系兼具理论自洽性与实务可能性,能够为抚养人救济提供妥当的法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认抚养 财产损害赔偿 身份权 民法典 身份权侵权请求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作品的作者身份确认及权利归属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明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0,共11页
电影不仅是众多创作者集体合作、专业分工形成的版权作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时代发展形成的文化产品。因此,在作者身份确认制度中,有必要确认电影作品的合作作品性质,建立参与创作人员成为作者的标准;在权利归属的制度安排中,可以确认电... 电影不仅是众多创作者集体合作、专业分工形成的版权作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时代发展形成的文化产品。因此,在作者身份确认制度中,有必要确认电影作品的合作作品性质,建立参与创作人员成为作者的标准;在权利归属的制度安排中,可以确认电影作品的演绎作品性质,以目的解释角度规定使用的方式和范围;在权利人与作者的利益分配体系中,应当顺应各国的立法趋势和当前的司法实践的要求,确立已有作品作者的平等受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作品 作者身份确认 权利归属 平等受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编权相关问题及其侵权判定方法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玲玲 张传磊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5,共8页
改编权是改变原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改编权与著作权相关权项往往存在着一定关联,造成诉讼中主张与判断的困扰。改编权与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基于"改变"产生联系,但因改变的结果而产生区别。改编权行使... 改编权是改变原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改编权与著作权相关权项往往存在着一定关联,造成诉讼中主张与判断的困扰。改编权与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基于"改变"产生联系,但因改变的结果而产生区别。改编权行使以复制为前提,但区别于复制权的行使。同时,改编权与改编行为、剽窃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司法实践中往往不加区分混同使用,造成请求权基础与侵权责任不匹配的情形。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侵犯改编权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思路进行检讨并提出批判性适用的思路,同时,提出"三步检验法"在改编权侵权判断时的具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权 请求权基础 侵权责任 实质性相似三步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视野下探望权属性探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思婕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2,共18页
《民法典》实施以来,探望权作为婚姻家庭编中调整亲子关系的重要权利备受瞩目。目前正值我国《民法典》实施之初,探望权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是保护非常态婚姻家庭状态下亲子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探究探望权的属性对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具有不... 《民法典》实施以来,探望权作为婚姻家庭编中调整亲子关系的重要权利备受瞩目。目前正值我国《民法典》实施之初,探望权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是保护非常态婚姻家庭状态下亲子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探究探望权的属性对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理论价值。立足于民事权利的理论基础,重新审视探望权的概念及其特征,阐释探望权在我国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辨明探望权与亲权、探望权与监护权的关系并揭示出探望权的权利属性,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探望权设立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权 专属权 身份权请求权 亲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标恶意诉讼的司法规制优化研究——以民事抗辩权为展开进路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明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96,共11页
2019年《商标法》修订增设了法院对商标恶意诉讼依法处罚的新规范,但在受害人法益救济问题上,由于存在价值落差、规范缺失与程序复杂等实践困境,这一司法规制模式存在明显短板。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元构造,商标恶意诉讼的本质系商标权人... 2019年《商标法》修订增设了法院对商标恶意诉讼依法处罚的新规范,但在受害人法益救济问题上,由于存在价值落差、规范缺失与程序复杂等实践困境,这一司法规制模式存在明显短板。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元构造,商标恶意诉讼的本质系商标权人滥用其救济性请求权,因而对其设置一类民事抗辩权是优化司法规制模式的合理路径。恶意诉讼抗辩权是将司法实践中的恶意诉讼抗辩事由固定为制度规范,并因从"结果阻却"到"行为阻却"的嬗变而具有前置价值。在具体适用进路上,该抗辩权须由恶意诉讼的受害人主张,对抗对象是由恶意诉讼行为人做出的、伴随着恶意诉讼的损害行为,且行使时间须在损害完全发生之前;抗辩权的效力不仅及于对权利滥用的阻却,也应被赋予给付合理开支的救济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诉讼 抗辩权 法益救济 滥用请求权 商标侵权 司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第997条(人格权侵害禁令)诉讼评注 被引量:6
8
作者 戴书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人格权禁令可以在侵害发生或即将发生前为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及时提供更积极的制度方案,从制度定位上并不同于现行法中的诉前行为保全。《民法典》997条所设定的要件决定了人格权侵害禁令既不是纯粹的实体法规范,也不是单纯的程序法规定... 人格权禁令可以在侵害发生或即将发生前为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及时提供更积极的制度方案,从制度定位上并不同于现行法中的诉前行为保全。《民法典》997条所设定的要件决定了人格权侵害禁令既不是纯粹的实体法规范,也不是单纯的程序法规定,而是实体与程序交叉的请求内容。中国诉前行为保全的程序理念主要参照英美禁令制度,并不具有程序独立性。就独立性而言,中国人格权禁令程序更贴近德日的保全程序。人格权侵害禁令程序中,迅速保护受害人的程序价值优先于适正公平。禁令程序的迅速性程度取决于人格权侵害案件的紧急性。人格权禁令更强调职权主义,并在程序保障上弱于普通程序。不仅应明确禁令程序的特性,更应探讨研究具体的程序设置与对接协调,从而在确保实现禁令快速保护目的前提下兼顾被申请人的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侵害禁令 诉前行为保全 人格权请求权 准司法程序 民事禁令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