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QTLqBlsr5a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9
1
作者 韩庆典 陈志伟 +6 位作者 邓云 兰涛 官华忠 段远霖 周元昌 林闽川 吴为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7-590,共4页
分别以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的品种Acc8558和高感的品种H359为供体和受体亲本,通过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了只渗入5号染色体短臂上单个供体亲本细条病抗性QTL(qBlsr5a)的近等基因系H359-BLSR5a。将该近等基因系与H359杂交,建立了一个... 分别以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的品种Acc8558和高感的品种H359为供体和受体亲本,通过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了只渗入5号染色体短臂上单个供体亲本细条病抗性QTL(qBlsr5a)的近等基因系H359-BLSR5a。将该近等基因系与H359杂交,建立了一个大的F2群体。采用选择极端表型个体并验证其后代(F2:3)株系的方法,在F2群体中鉴定出目标QTL为抗病纯合基因型的个体。通过对这些个体进行分子标记基因型检测和连锁分析,将qBlsr5a定位在SSR标记RM153和RM159之间,大约2.4cM或290kb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QTL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条病抗性QTL qBlsr5a的验证和更精确定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志伟 景艳军 +4 位作者 李小辉 周元昌 刁志娟 李生平 吴为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2,共4页
在前期利用抗病品种Acc8558和感病品种H359杂交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细条病抗性QTL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对效应最大的抗性QTLqBlsr5a进行了验证和更精确定位.以Acc8558为供体亲本、H359为受体亲本,通过连续4次回交和2次自交,结合表型选... 在前期利用抗病品种Acc8558和感病品种H359杂交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细条病抗性QTL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对效应最大的抗性QTLqBlsr5a进行了验证和更精确定位.以Acc8558为供体亲本、H359为受体亲本,通过连续4次回交和2次自交,结合表型选择和标记辅助选择,对qBlsr5a建立了受体亲本的近等基因系.进一步将该近等基因系与H359杂交,建立次级作图群体(F2∶3),对qBlsr5a进行更精确定位.结果表明,qBlsr5a真实存在,位于第5染色体短臂上SSR标记RM7029与RM413之间,表现为加性效应,能够解释26.53%的表型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QTL 验证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基因bls2 SSR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7
3
作者 罗登杰 万瑶 +4 位作者 覃雪梅 施力军 张慧 李容柏 刘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7-1173,共7页
【目的】开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 SSR分子标记,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水稻细条病抗性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对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初定位结果,设计SL03与SL04分子标记区间的SSR引物,从... 【目的】开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 SSR分子标记,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水稻细条病抗性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对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初定位结果,设计SL03与SL04分子标记区间的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用于检测由普通野生稻DY19与籼稻9311为亲本构建的BC_(3)F_(2)群体中各单株的基因型,并结合细条病病斑长度测定结果,利用MapQTL 5.0精细定位bls2基因,鉴定出与之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并比较单标记或双标记的选择效果。【结果】通过田间细条病抗性鉴定发现,BC_(3)F_(2)群体抗、感分离符合理论比1∶3的孟德尔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利用筛选鉴定出的11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对BC_(3)F_(2)群体共244个单株进行单株基因型检测,并结合单株抗性表型值,将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精细定位于2号染色体上RM13592和RM13599分子标记之间,物理距离240 kb;RM13592和RM13599分子标记在BC_(3)F_(2)群体上的分离比均符合1∶2∶1的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利用单标记和双标记均可有效选择BC_(3)F_(3)群体中的感病单株和抗病单株。RM13592和RM13599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符合率分别达92.62%和93.44%,使用双标记的选择符合率为93.44%。【结论】RM13592和RM13599与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紧密连锁,具有易于PCR扩增,易于识别,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水稻抗细条病育种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bls2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芽孢杆菌ST15发酵条件的优化
4
作者 汤宝 赵延存 +1 位作者 陶学梅 刘凤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4-1160,共7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害,迫切需要开发绿色、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用于防治。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ST15对水稻黄单胞菌具有显著抑...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害,迫切需要开发绿色、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用于防治。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ST15对水稻黄单胞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但ST15在摇瓶发酵中活菌和芽孢数量偏低,限制了其开发应用。为此,本文在5 L发酵罐中研究了温度、搅拌转速、通气量等因素对ST15发酵水平的影响,明确了影响活菌和芽孢数量的因素,获得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温度30℃、搅拌转速500 r/min、通气量4 L/min、种龄12 h、接种量8%、发酵周期36 h。在此条件下,ST15活菌数量、芽孢数量和芽孢率分别达到74.54×10^(8) CFU/m L、64.75×10^(8) CFU/m L和86.87%,比摇瓶条件下分别提高了16.11%、42.00%和27.75%,本研究可为ST15发酵的后续中试及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生物防治 高地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芽孢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条病对叶片反射率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5
作者 史胜炜 柯祥麒 刘伟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1-731,共11页
【目的】研究水稻细条病对叶片反射率和日光诱导的叶绿素荧光(SIF)的影响,为水稻细条病的多源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田自然发病水稻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健康和不同感病程度叶片的叶绿素、反射率光谱和SIF光谱,分析不同感... 【目的】研究水稻细条病对叶片反射率和日光诱导的叶绿素荧光(SIF)的影响,为水稻细条病的多源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田自然发病水稻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健康和不同感病程度叶片的叶绿素、反射率光谱和SIF光谱,分析不同感病程度下叶片反射率和SIF光谱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应的植被指数和SIF产量指数变化特征,并且综合植被指数和SIF产量指数构建病害等级监测模型。【结果】随着病害程度加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梯度递减趋势;健康和感病叶片之间的反射率光谱和SIF光谱呈现显著差异;基于反射率的植被指数随病害程度的加重呈现梯度变化规律;近红外波段(740 nm)SIF产量指数随病害程度的加重呈现梯度变化规律,而红光波段(685 nm)SIF产量指数仅在健康至中度感病阶段呈现梯度变化规律;基于全波段(650~850 nm)的SIF产量指数在健康、轻度和中度感病时差异较小,在重度感病时差异显著;植被指数与病害等级的相关性整体强于SIF产量指数,其中,简单比值指数(SR)模型预测精度最高,R2达到0.899。【结论】针对已有明显细条病病斑的叶片,植被指数的监测效果整体优于SIF产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条病 叶绿素 反射率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16
6
作者 冯爱卿 陈深 +5 位作者 汪聪颖 杨健源 封金奇 陈凯玲 陈炳 朱小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评价8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和使用剂量,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感病品种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于五山丝苗处于分蘖期时选用广东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优势强致病型代... 【目的】评价8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和使用剂量,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感病品种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于五山丝苗处于分蘖期时选用广东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优势强致病型代表菌株GDXc1608进行人工喷雾法接种,分别在接菌后48 h和第1次药后7 d采用喷雾法施药防治,调查第2次药后8种杀菌剂(20%噻唑锌SC、50%氯溴异氰尿酸SP、20%噻菌铜SC、20%叶枯唑WP、5%噻霉酮SC、1.2%辛菌胺醋酸盐AS、3%中生菌素AS和21.4%络铜·柠铜AS)在常规剂量下水稻的病情指数和植株反应,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及水稻安全性;选取表现较好的4种药剂分别设置3个使用剂量梯度开展盆栽防治试验,筛选目标药剂的最佳使用剂量。【结果】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8种药剂中以20%噻唑锌SC的防效最好,在使用剂量为450.00mL/ha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为71.81%,其次是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分别为53.50%、52.00%和48.23%,但21.4%络铜·柠铜AS处理水稻植株出现轻微的药害症状;其他药剂防效均较差。药剂使用剂量盆栽筛选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剂随用药量增加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逐渐提高,且各药剂不同剂量间防效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20%噻唑锌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L/ha时的防效均在77.00%以上;20%噻菌铜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 L/ha时的防效均在62.00%以上;21.4%络铜·柠铜AS在使用剂量481.50mL/ha时防效为51.83%,其他试验剂量下防效均较低;5%噻霉酮SC在使用剂量37.50和52.50 mL/ha时的防效分别为49.50%和53.15%,使用剂量为22.50 mL/ha时的防效较低。【结论】20%噻唑锌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目前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可与20%噻唑锌SC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推荐使用剂量均为375.00~525.00 m L/ha,21.4%络铜·柠铜AS和5%噻霉酮SC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481.50 mL/ha和37.50~52.50 mL/ha;应用21.4%络铜·柠铜AS防治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注意喷施时间以避免产生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杀菌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贺文爱 黄大辉 +7 位作者 岑贞陆 张月雄 马增风 刘驰 陈英之 卢双楠 刘开勇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细条病的抗性鉴定与抗源筛选、抗性基因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定位、抗性基因的克隆、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快抗细条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基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佳辐占”应答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侵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芳育 黄青云 +4 位作者 张红心 林涛 郭玉春 林文雄 陈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51-1058,共8页
运用双向电泳分析高抗水稻品种“佳辐占”受强毒力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侵染2d后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共发现38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2个上调,5个下调,1个新增。用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其中的3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将... 运用双向电泳分析高抗水稻品种“佳辐占”受强毒力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侵染2d后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共发现38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2个上调,5个下调,1个新增。用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其中的3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将它们分为4个功能类群,即信号转导相关蛋白、防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蛋白质稳定相关蛋白。这些蛋白分别参与了信号识别、信号传递、抗氧化、糖代谢、细胞壁加固、植保素合成等抗病生理反应。研究表明,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的侵染存在着一个复杂的抗病信号应答和代谢调控网络,其作用机理可以通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酶)反映出来,其中差异表达的8个R蛋白和3个PR蛋白可能与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机理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功能克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荣胜 陈志谊 刘永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1-908,共8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是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每年在局部稻区流行致灾。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侵染特性、致病因子、致病性和抗性育种等相关研究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是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每年在局部稻区流行致灾。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侵染特性、致病因子、致病性和抗性育种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稻黄单胞菌 发生和危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条斑病抗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姬广海 许志刚 张世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研究了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型 1 2个菌株和 2 0个细条病菌株的抗性差异及其对两种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含xa - 5 ,Xa - 7,xa - 1 3,Xa - 1 7和Xa - 2 1等 5个抗性基因的品种 (系 )对绝大多数白叶枯病菌株... 研究了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型 1 2个菌株和 2 0个细条病菌株的抗性差异及其对两种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含xa - 5 ,Xa - 7,xa - 1 3,Xa - 1 7和Xa - 2 1等 5个抗性基因的品种 (系 )对绝大多数白叶枯病菌株表现为广谱高抗 ,其中xa - 5 ,Xa- 1 7抗性基因品种兼抗细条病 ,但携带xa - 1 3,Xa - 2 1基因的抗性基因品系则感细条病。进一步表明水稻对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是受不同的抗性基因控制的。IRBB3,IRBB4,IRBB5 ,IRBB1 3,IRBB2 1和阿苏稔 (Xa - 1 7) ,丰锦 (Xa - 1 8)等 7个单基因品种对我国的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具有鉴别力 ,划分为 5个小种。依据 2 0个菌株在 1 5个近等基因系上的致病力差异将水稻细条病菌株分为 1 2个致病型 ,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 6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近等基因系 白叶枯病 条斑病 抗性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资源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爱卿 陈深 +5 位作者 杨健源 汪聪颖 汪文娟 苏菁 曾列先 朱小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5-1054,共10页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性资源的筛选及利用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前提。本研究利用苗期喷雾法对中国59个水稻品种、318份国外稻种资源以及13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评价。测定...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性资源的筛选及利用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前提。本研究利用苗期喷雾法对中国59个水稻品种、318份国外稻种资源以及13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评价。测定的59个中国水稻品种对测试的细菌性条斑病病原均表现出感病;在鉴定的318个国外稻种资源中,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材料有82个,其中高抗和抗的稻种资源有POPONG、IR63372-8、WEDA HEENATI、BALAYAN、GHARIBE等17份;在测试的13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中,仅有IRBB5表现出抗细菌性条斑病,对白叶枯病抗谱较广的IRBB21、CBB23对测试的病菌表现出高感。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82个抗细菌性条斑病的稻种资源和13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r值0. 103和P值0. 358(> 0. 05)、r值0. 527和P值0. 064(> 0. 05),表明测试稻种对两病的抗性没表现出相关性。利用xa5基因功能标记,对79个抗细菌性条斑病资源进行了xa5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30个品种含有xa5基因,其余49个不含xa5基因。本研究筛选出的49个抗性稻种资源对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的挖掘以及品种的创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条斑病 稻种资源 抗白叶枯病品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微卫星(SSR)标记的筛选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志伟 吴为人 +1 位作者 周元昌 景艳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5,共4页
为了标记辅助选择的需要,在利用RFLP和AFLP标记对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了与3个效应较大的QTL连锁的SSR标记,并应用于把高抗细条病的品种Acc8558中的抗病基因导入到高感细... 为了标记辅助选择的需要,在利用RFLP和AFLP标记对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了与3个效应较大的QTL连锁的SSR标记,并应用于把高抗细条病的品种Acc8558中的抗病基因导入到高感细条病的品种珍汕97B中的回交育种中.通过4次回交和1次自交,育成了5个遗传背景基本上与珍汕97B相同,导入了来自Acc8558的不同抗病区段的株系.本研究证明了将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应用于旨在改良单个数量性状的回交育种的可行性.这些抗病区段导入系为抗细条病QTL的精细定位以及研究不同QTL间的互作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 微卫星标记 SSR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美容 周永力 黎志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0-375,共6页
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oryzae)不同致病变种引起的两种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发掘和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别综述了这两种高度相关的病害的抗... 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oryzae)不同致病变种引起的两种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发掘和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别综述了这两种高度相关的病害的抗性遗传研究进展,包括已发掘和利用的主效抗性基因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QTL定位研究进展,为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育种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稻兼抗资源筛选及兼抗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钢 阎勇 +7 位作者 马增凤 陈远孟 秦媛媛 岑贞陆 罗同平 刘驰 张月雄 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58,共5页
为获得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抗源,对285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对强毒型白叶枯病Ⅴ型表现为抗的材料9份,中抗的7份;对于细条病菌JZ-8菌株,高抗的2份,抗的31份,中抗的为50份;对于细条病菌LZ-4菌株,高抗... 为获得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抗源,对285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对强毒型白叶枯病Ⅴ型表现为抗的材料9份,中抗的7份;对于细条病菌JZ-8菌株,高抗的2份,抗的31份,中抗的为50份;对于细条病菌LZ-4菌株,高抗的16份,抗的68份,中抗的100份;对白叶枯病菌和至少1个以上细条病菌株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兼抗材料有9份。兼抗材料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其中2份材料含有兼抗基因xa5,其他7份不含该基因,属于另一类型的兼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与细条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细条病不同菌株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细条病 资源筛选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爱卿 汪聪颖 +5 位作者 汪文娟 陈尉芹 苏菁 杨健源 陈深 朱小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84-89,共6页
水稻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结果,病原菌系的分化研究是抗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前提。研究以水稻品种金刚30、IR24、IRBB21、IRBB14、IRBB5、IRBB4、五山丝苗等为鉴别品种,对来自广东地区7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 水稻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结果,病原菌系的分化研究是抗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前提。研究以水稻品种金刚30、IR24、IRBB21、IRBB14、IRBB5、IRBB4、五山丝苗等为鉴别品种,对来自广东地区7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试,并开展了部分广东主栽品种对广东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菌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测试菌株可分为19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18(SSSSRSS)和C5(SRRRRRS),分别占25%、23.61%;强致病性菌系菌株C17(SSSRSSS)、C18(SSSSRSS)、C19(SSSSSSS)占测试菌株的27.78%,主要分布在广州、惠州、阳春、茂名、新会、广宁、雷州地区。测试18个广东主栽品种中,除新银占对测试的优势菌系C18(SSSSRSS)表现中感,其余的均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菌 致病性 品种 抗性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水稻材料的创新及育种利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同平 黄春东 +7 位作者 张月雄 秦媛媛 岑贞陆 刘驰 韦敏益 秦钢 马增凤 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探讨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在杂交稻抗性改良利用中的可行性,为丰富我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对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xa5基因筛选。以携带xa5基因且对白叶枯... 【目的】探讨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在杂交稻抗性改良利用中的可行性,为丰富我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对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xa5基因筛选。以携带xa5基因且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具有良好兼抗性的亲本为抗源,与感病栽培稻杂交,通过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杂交稻恢复系。优良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出强优势组合,分析强优势组合的抗性和综合农艺性状。【结果】从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中筛选出兼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xa5基因的稻种资源17份,经抗性鉴定,DP3、IRBB5、N36、N776、N777、N779和P89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较好的兼抗性。以广恢998为母本、以DP3与9311的杂交后代优良单株Y24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多代自交选育,培育出含xa5基因的优良恢复系野香占。以野香占为父本、不育系平丰A为母本组配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平丰优香占。该组合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为中抗,同时中抗稻瘟病,米质达到部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抗水稻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的xa5基因具有部分显性效应,可用于杂交水稻育种改良;培育出含有野生稻血缘的野香占能组配出中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强优势水稻杂交组合,有助于丰富和拓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xa5基因 育种 白叶枯病 细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两种细菌病害抗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正擎 许志刚 +1 位作者 杨杰 周毓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7-161,共5页
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小种菌株和两个细条斑菌株对206个水稻品种在成株期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对两病双抗的品种16个。对水稻细条斑的代表菌株以及水稻白叶枯IV群菌的代表菌株表现双抗、双感的,在供试的147个籼稻品种... 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小种菌株和两个细条斑菌株对206个水稻品种在成株期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对两病双抗的品种16个。对水稻细条斑的代表菌株以及水稻白叶枯IV群菌的代表菌株表现双抗、双感的,在供试的147个籼稻品种中占48.9%;在供试的59个粳稻品种中占74.6%。供试籼稻品种抗两菌相关系数r=0.1094;粳稻品种r=0.5783,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个籼稻品种(特青2号,兴籼1号,广陆矮4号)对RS68表现抗病,而对RS105表现感病;与其他大多数品种的抗性表现不同,呈现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细条斑病 水稻 相关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基因定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为人 唐定中 +2 位作者 李维明 卢浩然 WorlandAJ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7期47-50,共4页
以高感和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细条病)的两个籼稻品种H359和Acc8558为亲本,建立了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22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1996和1997连续两年对该群体进行了细条病抗性鉴定。采用... 以高感和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细条病)的两个籼稻品种H359和Acc8558为亲本,建立了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22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1996和1997连续两年对该群体进行了细条病抗性鉴定。采用t测验法、复合区间定位法及多性状复合区间定位法对细条病抗性基因(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检测出11个QTL,分别位于第1、2、3、4、5、7、8和11号染色体上,效应大小彼此接近,其中大多数抗病等位基因来自抗病亲本Acc8558,只有位于第3和第4号染色体上的2个QTL的抗病等位基因来源于感病亲本H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基因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水稻明恢63对细菌性条斑病侵染的应答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青云 林涛 +2 位作者 陈芳育 张红心 陈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86-90,共5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条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探明水稻对细条病的应答机制,我们应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了水稻品种明恢63在水稻细条病病菌侵染后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条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探明水稻对细条病的应答机制,我们应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了水稻品种明恢63在水稻细条病病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全蛋白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以及分析归类.共鉴定出17种表达上调的蛋白和10种表达下调的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水稻对细条病侵染的信号识别及防卫应答,其中包括信号转导类蛋白、防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蛋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双向电泳 MA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洁 陈伟 +1 位作者 叶明志 夏怡厚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用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接种4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分析水稻幼苗叶片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对照健叶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抗病性无关;接菌后病叶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 用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接种4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分析水稻幼苗叶片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对照健叶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抗病性无关;接菌后病叶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相应品种的对照健叶.在抗病品种中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在发病早期增加迅速,而感病品种中的则在发病早期变化不大,到后期才有较大积累.接菌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主要酚类物质的种类相同,共4种,其中2种为黄酮类化合物.抗病品种酚类物质各组分的同体积分离液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比感病品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斑病 总酚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