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虱缨小蜂控制稻飞虱的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1
作者 张居念 洪集体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
害虫的有效防治是有机水稻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年试验和实践,总结制定了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种植地的选择、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适宜的播种栽插期、稻虱缨小蜂栖息地的构建、稻虱缨小蜂的田间释放技术、... 害虫的有效防治是有机水稻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年试验和实践,总结制定了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种植地的选择、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适宜的播种栽插期、稻虱缨小蜂栖息地的构建、稻虱缨小蜂的田间释放技术、水稻螟虫农业、物理和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稻 稻虱缨小蜂 害虫防治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硅肥对水稻稻飞虱与纹枯病互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罗凯 胡诗源 +7 位作者 唐涛 张玉烛 刘洋 李建武 李超 盘毅 潘浪 李巳夫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5-1464,共10页
【目的】探索配施硅肥在水稻生产中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潜力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病虫害协同防控与可持续治理及提升水稻产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在纹枯病和稻飞虱常年发生较重的水稻种植基地进行,设0(CK)、60、120、180... 【目的】探索配施硅肥在水稻生产中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潜力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病虫害协同防控与可持续治理及提升水稻产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在纹枯病和稻飞虱常年发生较重的水稻种植基地进行,设0(CK)、60、120、180和240 kg/ha 5个施硅肥处理,每小区内均匀分成4块,从左至右分别移栽感虫品种TN1、抗病品种995、抗虫品种22HF1033和感病品种Lemont。于水稻孕穗期每小区接种400头稻飞虱成虫,每隔10 d调查虫口密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记录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共调查3次。收获前测定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计算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结果】CK下,TN1受纹枯病危害的程度明显高于22HF1033,而Lemont与995的稻飞虱虫口密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差异不明显,表明稻飞虱种群的增长对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田间纹枯病的发生与稻飞虱危害无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4个供试品种纹枯病病情指数和稻飞虱虫口密度总体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第3次调查(2023年10月6日)高硅处理(240 kg/ha)与CK间差异显著(P<0.05)。在水稻产量表现上,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TN1、22HF1033、Lemont和995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总体上逐步提高,且180~240 kg/ha处理的增产效果更明显,TN1、22HF1033、Lemont和995的实际产量分别较CK增产16.83%~28.05%、18.33%~20.22%、26.96%~27.54%和41.58%~50.98%。【结论】施用硅肥对纹枯病和稻飞虱具有控制作用,且明显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性状及实际产量。在水稻生产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及硅肥对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建议硅肥用量为180 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稻飞虱 病虫互作 硅肥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组培苗过渡移栽模式
3
作者 路远 包艳存 +4 位作者 李保华 雷霆 牛晓雪 牟萌 李霞 《蔬菜》 2025年第8期77-80,共4页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创新使用可降解无纺布营养钵,可避免二次移栽伤根;第1次过渡移栽后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缓苗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壮苗阶段;二次过渡移栽促主根生长等。与传统移栽模式相比,过渡移栽模式的移栽苗新根萌发时间可提前7~10 d,且移栽成活率提高37%,综合成本降低45%,有效提高了芦笋优质亲本的繁育效率和水平,节约了育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组织培养 炼苗 移栽模式 二次移栽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崖州区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
4
作者 王雪平 尤育权 +3 位作者 吴文华 谷超 符琳沁 肖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芒果具有“热带果王”之称,芒果种植产业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果实品质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栽培管理技术对果实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解三亚市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以三亚市芒果最大产区崖州区种植... 芒果具有“热带果王”之称,芒果种植产业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果实品质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栽培管理技术对果实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解三亚市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以三亚市芒果最大产区崖州区种植主体为典型代表,就肥水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控管理等技术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旨在为进一步优化三亚市芒果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促进芒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肥水管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 病虫害综合防控 现状 发展建议 海南三亚 崖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5
作者 钱开宏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从品种选择、适期适量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施肥措施、各生长期病虫害防控重点(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穗期、灌浆期)、主要病害(纹枯病、赤霉病)防治措施以及麦田控草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小... 从品种选择、适期适量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施肥措施、各生长期病虫害防控重点(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穗期、灌浆期)、主要病害(纹枯病、赤霉病)防治措施以及麦田控草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小麦产量质量、增加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质 高产 播种 施肥 病虫害防治 控草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害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有志 方继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5,共13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威胁水稻生产安全。水稻害虫种类多,灾变机制复杂,绿色防控新技术开发难度大。深入研究水稻害虫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技术、发育与生殖调控机制、化学通信机制和新型防控技术等,不仅有助于阐明水...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威胁水稻生产安全。水稻害虫种类多,灾变机制复杂,绿色防控新技术开发难度大。深入研究水稻害虫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技术、发育与生殖调控机制、化学通信机制和新型防控技术等,不仅有助于阐明水稻害虫发生灾变机制,还将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有效的防控靶点和防控技术。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水稻害虫研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多个研究方向取得重要成果,本专辑汇集了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概述了目前关于水稻害虫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本专辑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如下值得更深入关注的3个研究方向:(1)水稻害虫智能化监测和早期预警;(2)水稻害虫灾变机制及演变规律;(3)水稻害虫绿色防控靶点挖掘及可持续防控体系构建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监测和早期预警 发育调控 组学 虫媒病毒病 可持续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康美花 王希 +6 位作者 肖苏军 况虹敏 王丽红 阴长发 陈洪凡 杨迎青 兰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4,10,共5页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旱育技术的推广,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十分严重,立枯病已经成为水稻秧田高发的毁灭性病害,大大阻碍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对有效控制...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旱育技术的推广,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十分严重,立枯病已经成为水稻秧田高发的毁灭性病害,大大阻碍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对有效控制水稻立枯病的发生进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主要致病菌、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从病原菌的积累、低温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空气相对湿度、秧苗质量及苗床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因素,从控制播种密度、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应在以合理选用品种、控制育秧、科学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模式,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保障我国水稻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水分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显紫 侯会静 +2 位作者 韩正砥 詹沐霖 钱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控制灌溉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开展了水稻小区种植试验。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F)、控制灌溉(C))和3种施肥模式(全施化肥(A)、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控制灌溉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开展了水稻小区种植试验。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F)、控制灌溉(C))和3种施肥模式(全施化肥(A)、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C)),分析水稻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征。试验表明:至水稻分蘖期时,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均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9.85%~48.78%,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是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的处理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5.35%~33.08%;而从水稻拔节期起,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2.71%~56.26%,除FB处理硝态氮含量降低外其余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9.21%~105.80%。控制灌溉的水稻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淹灌(P<0.05),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是常规淹灌高于控制灌溉。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水稻分蘖期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提升了稻田土壤氮素的养分累积,其中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效果较好。控制灌溉使得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土壤铵态氮的含量。综合考虑环境与经济效益,控制灌溉与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控制灌溉 联合调控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氮素变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周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141-142,共2页
水稻栽培时,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是两项重要工作,是实现水稻丰产、稳产目标的有效举措。基于此,以太湖县为例,着重对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太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玉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霍邱县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导致其种植效益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病虫害的发生更是威胁着水稻的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的高质量生产与丰产成为当地种植户的重要任务。基于此,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提出了高产... 霍邱县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导致其种植效益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病虫害的发生更是威胁着水稻的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的高质量生产与丰产成为当地种植户的重要任务。基于此,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并结合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一些绿色病虫害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病虫害 绿色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衣剂筛选研究
11
作者 赵安艳 冯娟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药剂拌种技术具有用药量小、防治成本低、对病虫害防效高、对环境友好和一防多治的优点,为了推广水稻拌种技术,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治及减药增效绿色控害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3种混合药剂拌种对水稻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药剂拌种技术具有用药量小、防治成本低、对病虫害防效高、对环境友好和一防多治的优点,为了推广水稻拌种技术,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治及减药增效绿色控害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3种混合药剂拌种对水稻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60%吡虫啉+0.136%赤·吲乙·芸效果最优,对水稻秧苗的分蘖、根长、株高及产量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 拌种技术 防治效果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许松 钟列权 +6 位作者 王会福 陈方景 成丽萍 徐启强 李阳 钟旭华 吕仲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6-1664,共9页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为材料,比较减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肥可以明显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稻飞虱密度、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稻曲病和纹枯病病株率分别平均减轻64.79%、30.57%、14.76%和64.82%。余姚、临海和龙泉3地在平均减施氮肥19.31%和减施磷肥31.80%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平均增加5.88%,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分别提高50.26%、28.93%和44.29%。在景宁的山区梯田稻田减肥略有减产,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降低2.62%;但当增苗20%时增产16.67%,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8.05%。试验证明,稻田减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和降低主要病虫发生,同时还能增产。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的各个稻区都较适应,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减肥控制病虫害 氮肥 病虫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肥农药减施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舒 赵华 +5 位作者 吕亮 常向前 杨小林 杨利 卢殿友 陈明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为探索化肥农药减施融合使用技术,设计肥料和农药两因素三水平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农药减施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减肥有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的趋势,减药有加重病虫发生程度的趋势;减肥可显著影响水稻纹枯病、第4... 为探索化肥农药减施融合使用技术,设计肥料和农药两因素三水平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农药减施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减肥有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的趋势,减药有加重病虫发生程度的趋势;减肥可显著影响水稻纹枯病、第4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减药可显著影响水稻纹枯病、第3和4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但两者均对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减肥30%时实测减产10.29%,对产量影响显著;减肥低于20%时,绿色助剂替代处理和生物农药替代处理实测产量比对照处理增产0.38%和2.49%,生物农药替代和绿色助剂替代均可作为化学农药减量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减药减肥 绿色助剂 绿色发展 病虫害 防效 产量 减量控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控型控释肥对水稻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拴虎 陈建生 +2 位作者 徐培智 张发宝 黄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9-12,共4页
针对大田水稻生产中穗数不足问题,研发了具有生长调控作用的新型水稻控释肥产品。通过盆栽、田间系列试验探讨了该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生长调控型控释肥能较显著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降低株高等,其穗粒数... 针对大田水稻生产中穗数不足问题,研发了具有生长调控作用的新型水稻控释肥产品。通过盆栽、田间系列试验探讨了该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生长调控型控释肥能较显著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降低株高等,其穗粒数较常规分次施肥略有降低,但产量因穗数增加仍略有提高。同时,应用该肥料在N、P2O5、K2O用量较常规分次施肥减少10.7%、39.6%和21.1%情况下,一次施用仍能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每667 m2增收节支达41.1元。表明该肥料在改善群体结构和群体质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以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一次性施肥 生长调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良妙 陈爱华 +3 位作者 林仁魁 施龙清 刘其全 占志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32-34,38,共4页
总结规范了包括种植基地选择、栽培农艺措施及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再生稻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适用于再生稻高产栽培及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关键词 再生稻 栽培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大庆 杨再学 李大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1985-200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结果的整理分析,基本摸清稻纵卷叶螟在余庆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以预测预报为基础。狠治第三代、挑治第四代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在三龄幼虫前最好。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长婴 吴彤东 +3 位作者 刘凤军 沈明星 姚月明 穆兰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就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区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除虫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化防治区,除草和控病效果与常规化防区无异,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的效果与施肥量呈负相关,综合各种... 就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区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除虫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化防治区,除草和控病效果与常规化防区无异,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的效果与施肥量呈负相关,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生产上可采用减量施肥的方式,施用纯氮7.5 kg/667 m2,既保证了水稻的稳产、高产,又降低了农田化学品投入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施肥量 有害生物群落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中稻害虫优化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缪勇 高希武 +3 位作者 江俊起 蔡广成 张梦梅 孙友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0-175,共6页
在田间系统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沿淮中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策略和优化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在水稻大田生长前期(水稻移栽至7月上旬)不施药,保护和培育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水稻大田生长中期(7月中旬... 在田间系统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沿淮中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策略和优化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在水稻大田生长前期(水稻移栽至7月上旬)不施药,保护和培育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水稻大田生长中期(7月中旬至8月初)和后期(8月上旬及以后)抓关键期防治的策略,以及在水稻大田生长中期/后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丙溴磷+吡蚜酮、丙溴磷+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等药剂组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害虫为害、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地区 水稻害虫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优化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稻-油菜轮作 农业绿色发展 碳氮协同调控 秸秆还田增碳 缓/控释肥料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控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雨 张爱芳 +1 位作者 杨雪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009-1010,共2页
由于机插水稻生育特点与手插秧有较大差别,其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亦有明显差异。重点介绍了机插水稻病虫草害防控的关键技术,其中油菜茬和麦茬机插水稻要特别注意防治草害、稻曲病和稻飞虱。
关键词 机插水稻 病虫草害防治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