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赋能乡村振兴:价值逻辑、行动框架、可行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建富 楼晓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4,共10页
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有利于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对于高职院校自我突破、职业教育生态重构具有积极意义。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要以精准把脉县域产业图谱及其人才需求特点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创新下沉模式为... 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有利于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对于高职院校自我突破、职业教育生态重构具有积极意义。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要以精准把脉县域产业图谱及其人才需求特点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创新下沉模式为支撑点,将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共同场域作为关键点,制度和政策创新作为保障点。为促进高职教育资源有效下沉,必须建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优选和创新高职教育资源下沉模式;研究和描绘县域产业图谱,建构与县域产业链对接的专业体系;基于高职教育资源下沉需求,创新配置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从而推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资源下沉 县域办学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工匠培育:新机遇、新挑战、新路向
2
作者 朱德全 李雪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2-30,共9页
数字时代对传统乡村工匠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数字化转型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乡村产业体系与乡村工匠的技术定位,通过下沉数字技术资源促进手工技艺的积累与创新,进而以活态化传承乡土文化引领手工艺产业转型... 数字时代对传统乡村工匠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数字化转型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乡村产业体系与乡村工匠的技术定位,通过下沉数字技术资源促进手工技艺的积累与创新,进而以活态化传承乡土文化引领手工艺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代际脱嵌”“去技能化”“去地域化”的挑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技术智能升级与乡村工匠技能滞后的结构矛盾、乡村工匠技能的非具身替代与实践场景的失真、传统技艺的失传与乡村产业体系乡土韧性的削弱。为此,高职院校应体现其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中的突出地位,以数字化理念的树立打造具有高水平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以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创设富有职业技术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搭建联通时间空间的综合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乡村工匠 高职院校 人才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农业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
作者 姜文博 周启扉 +7 位作者 秦微娜 徐生海 王龙 常顺 王晓楠 王晨 赵作伟 周淑芹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53-657,共5页
文章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研究构建高职院校农业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含“政校企”协作“四维融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型。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方案,为高职院校农业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农业专业 乡村振兴 产教融合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院县企共建”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4
作者 邹洪波 胡文彥 +3 位作者 杨艳茹 邹继新 杨井坤 牟永成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1期87-89,共3页
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利用“齐齐哈尔市畜牧产业学院”平台,与飞鹤乳业集团联合,构建了“院县企共建”模式,共育乡村振兴人才。高职与中职通过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完善人才培养管理... 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利用“齐齐哈尔市畜牧产业学院”平台,与飞鹤乳业集团联合,构建了“院县企共建”模式,共育乡村振兴人才。高职与中职通过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完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措施,助力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中职 乡村振兴 院县企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调查与提升策略分析
5
作者 陈启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29-132,共4页
为有效助力乡村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某高职院校277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农村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工作地点和工作自主性对物流专业学生农村就业意... 为有效助力乡村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某高职院校277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农村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工作地点和工作自主性对物流专业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产生影响,根据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对策。具体对策包括提升个人职业认知,培养其对该领域的从业热情;转变回乡创业观念,家长与子女共同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增强就业信心;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教学,增设课程、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激发就业热情;获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加大对该行业的宣传力度,提高行业认知度和认可度。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从事乡村物流行业的实践技能,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培养乡村物流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物流专业 农村就业意愿 乡村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水产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6
作者 吴亮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68-673,共6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水产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即构建课程四维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运用多...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水产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即构建课程四维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和乡村振兴使命感,培养出一批知渔、爱渔、兴渔的新时代水产人,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水产市场营销 课程思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政策演进、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姜乐军 侯红梅 周本红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4-50,共7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国家大力推动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至市县,这一进程先后历经早期探索、深入推进与全面深化等阶段,相关政策也在持续优化与完善。当前,在高职资源下沉过...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国家大力推动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至市县,这一进程先后历经早期探索、深入推进与全面深化等阶段,相关政策也在持续优化与完善。当前,在高职资源下沉过程中,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衡、管理体制不畅、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学生认可度不高等现实困境。为有效突破困境,需要精调资源配置架构,加快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进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效能;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契合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需求;全面提升学生认可,营造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职教育 教育资源 资源下沉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振兴乡村:意蕴、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天美 周润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新时代教育振兴乡村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阶段的理念转变。教育振兴乡村主要是以基础教育服务文化建设、职业教育服务技术变革、高等教育服务人才振兴、教育主体提供智力协助为总体布局呈现出基础性、非功利性、可持续性、先导性、... 新时代教育振兴乡村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阶段的理念转变。教育振兴乡村主要是以基础教育服务文化建设、职业教育服务技术变革、高等教育服务人才振兴、教育主体提供智力协助为总体布局呈现出基础性、非功利性、可持续性、先导性、全面性和现代性六大特征。新时代教育振兴乡村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更是我国教育自身发展的意义延伸。在具体实践中,乡村学校需强化基础教育振兴乡村的主动文化担当功能,职业学校要拓宽职业教育振兴乡村的技术供需协同路径,高校要协同政府构建高等教育振兴乡村的县域人才振兴方案,教育主体要畅通振兴乡村的科研成果转化路径,以此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教育振兴乡村 乡村学校 职业学校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冲 李向群 马巍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62-266,270,共6页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从而为完善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从“探知”向“务实”拓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高职教育 学科融合 乡村振兴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逻辑与实证测度
10
作者 董芩 阿木古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60,共9页
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之一,是我国在后扶贫时代继续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基于2018—2022年西部八省区省级面板数据,以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构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 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之一,是我国在后扶贫时代继续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基于2018—2022年西部八省区省级面板数据,以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构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2018—2022年西部地区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并对2023—2027年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研究发现:2018—2022年,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从勉强协调阶段迈向初级协调阶段;2023—2027年,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将从初级协调转向中级协调阶段,各省域也逐步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应提升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从“相对滞后”转向“适度超前”;增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从“初级协调”转向“优质协调”;提高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性,从“单向赋能”转向“双向奔赴”;强化西部八省区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性,从“区域统筹”转向“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高等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互赖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运行机制与路径优化
11
作者 李祥 王金玉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4-62,共9页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是“双向奔赴”,具有价值整合的必要性和赋能实践的可能性。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高职院校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定位在于内聚核心目标,形成积极互赖,同时强化心理过程,避免消极互赖和无互赖。高职...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是“双向奔赴”,具有价值整合的必要性和赋能实践的可能性。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高职院校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定位在于内聚核心目标,形成积极互赖,同时强化心理过程,避免消极互赖和无互赖。高职院校基于基本定位,从“为什么”的驱动机制、“怎么做”的实施机制、“谁来做”的协调机制、“保底线”的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生成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运作机制。但是,高职院校与乡村之间因共识不足、能力错配、条件堕距和政策失衡,彼此之间存在互赖困境,高职院校难以深度融入乡村场域。因此,要从目标互赖、合作互赖、资源互赖、管理互赖的维度施策,协同推动积极互赖的愿景生成,提升高职院校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赖理论 高职院校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育训模式探索——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12
作者 李文 张晓博 赵春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68-270,共3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而高职涉农专业正是相关人才的重要来源。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探讨“诚心向农、技术助农、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的内在根本要求,创新“思政涵化、依岗优课、双赛联动、课证融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而高职涉农专业正是相关人才的重要来源。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探讨“诚心向农、技术助农、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的内在根本要求,创新“思政涵化、依岗优课、双赛联动、课证融通”的人才育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 化工生物技术 人才育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效应与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13
作者 刘在洲 汪发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5,共12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充分发挥其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对于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3...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充分发挥其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对于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30个省份2012-2023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对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其中,人口城镇化发挥了较小的中介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当优化高等教育体系,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和重要支撑;因地制宜,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效应和创新活力;协同发力,促进高等教育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形成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口城镇化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炜琳 方梦麟 +4 位作者 蒋铮 张在忠 蔡孟楷 张远萍 谢明欣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索为乡村振兴培养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方法]基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支点,探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结果]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有:将创新创业... [目的]探索为乡村振兴培养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方法]基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支点,探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结果]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采取全过程育人,加强政策与赛事宣传;设置特色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拓展授课形式,构建“双师”课堂;推进“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整合三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以赛促教,借助各类赛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成果孵化,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构建技术型孵化体系,推进成果转化。[结论]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张家界武陵源区为例
15
作者 邵伟芹 卢威 +1 位作者 林聪 周顺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76-179,共4页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的重要战略,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张家界武陵源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武陵源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的重要战略,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张家界武陵源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武陵源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农村人才短缺等问题,武陵源区急需培养一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推动乡村振兴。该文提出高职教育在张家界武陵源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策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和产教融合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张家界 武陵源区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职院校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以“五共一建”校政合作模式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琪 赵欢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41-243,共3页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涉农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实施“五共一建”校政合作模式是涉农高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应然选择、地方借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和高职教育与经济社...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涉农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实施“五共一建”校政合作模式是涉农高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应然选择、地方借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和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互融共进的客观要求。该模式具有凸显合作协同性、体现精准聚焦和注重共建共享等内在特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进一步优化完善“五共一建”模式内容并深入运用,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共一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服务东北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17
作者 李作章 王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4,共8页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以及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在东北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东北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高等教...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以及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在东北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东北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高等教育体系在功能、组织和政治路径上协同发力,并通过动态调整和平衡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发展需求。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服务东北振兴中展现了较好的担当和作为,如以高校集群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以人才集聚增强发展动能,但同时也面临外部经济、人口等因素的挑战。为实现东北振兴战略目标,东北高等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借政策“东风”,依区域优势,促转型发展,在宏观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在中观层面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特色发展,着力培育适应区域经济产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国家级人才高地和知识技术创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体系 东北振兴 理论逻辑 FOP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18
作者 周颖佳 刘浩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74-277,共4页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业高职教育的使命和担当,也是构建高质量农业高职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然而,服务情怀淡然、服务能力薄弱、服务方式单调、服务板块失衡是服务困境所在。针对这4个问题和“五个振兴”,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业高职教育的使命和担当,也是构建高质量农业高职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然而,服务情怀淡然、服务能力薄弱、服务方式单调、服务板块失衡是服务困境所在。针对这4个问题和“五个振兴”,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为:增强“三农”认同感以厚植服务情怀,培育三支队伍、提升两个能力以夯实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机制以保障形式扩充,填补失衡板块以深化“五个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 农业高职教育 乡村振兴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调研
19
作者 彭雅婷 徐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58-262,共5页
为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对湖南省8所职业院校243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开设了服务基层相关课程,但是并未与乡村振兴产业特色相契合,学生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了解不深... 为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对湖南省8所职业院校243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开设了服务基层相关课程,但是并未与乡村振兴产业特色相契合,学生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了解不深,服务农村的意愿不够强烈。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积极推动与乡村产业的产教融合,大部分教师也愿意到乡村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指导,但是目前此项工作的渠道搭建不完善,实效性不够。存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匹配,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基础课与乡村文化的互哺实践路径研究
20
作者 姚海燕 敖孟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64-66,共3页
分析了高职基础课与乡村文化之间的互哺关系,一方面,分析高职基础课如何汲取乡村文化精华,丰富其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另一方面,阐述高职基础课对乡村文化的反哺,它为其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才和搭建乡村文化传播平台。乡村文化滋养高... 分析了高职基础课与乡村文化之间的互哺关系,一方面,分析高职基础课如何汲取乡村文化精华,丰富其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另一方面,阐述高职基础课对乡村文化的反哺,它为其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才和搭建乡村文化传播平台。乡村文化滋养高职基础课,高职基础课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并提出了二者互哺的实现路径,探寻乡村文化振兴建设路径,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高职基础课 互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