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二类切比雪夫多项式直接展开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1
作者 张琦 李振春 +2 位作者 曲英铭 杨静 张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0-717,共8页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在数值近似中一直广泛应用,相比于第一类切比雪夫展开,对目标函数的约束更为严格,具有更小的误差累积。因此,从频率域声波波动方程出发,将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引入傅里叶单程波延拓算子开展波场延拓,通过Born近似理论...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在数值近似中一直广泛应用,相比于第一类切比雪夫展开,对目标函数的约束更为严格,具有更小的误差累积。因此,从频率域声波波动方程出发,将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引入傅里叶单程波延拓算子开展波场延拓,通过Born近似理论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了基于第二类切比雪夫直接展开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在沿着深度传播时使用各个位置的精确速度,相比于使用深度层背景速度加扰动速度模式的常规单程波延拓方法具有更低的误差,使波场延拓算子在强横向速度差异下取得更高精度。通过波场快照分析、模型成像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相比常规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波数域 波场延拓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
作者 程建 刘志伟 +5 位作者 赵文津 史大年 田涛 邓世广 张克强 张若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成像 叠前深度偏移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Moho界面 南羌塘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曲率谱和Siamese网络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
3
作者 首皓 曾庆才 +3 位作者 胡莲莲 丁玲 王彦春 孙鲁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5-1243,共9页
速度建模是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在层位约束下对观测点的地层速度进行横向外推,然而在速度建模初期缺乏地震解释层位等格架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谱横向相似性和改进循环结构Siamese网络的速度模型建立方法。Sia... 速度建模是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在层位约束下对观测点的地层速度进行横向外推,然而在速度建模初期缺乏地震解释层位等格架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谱横向相似性和改进循环结构Siamese网络的速度模型建立方法。Siamese网络是目前常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和追踪网络,可以快速进行目标图像的相似度对比,而且不需要人工制作标签。曲率谱可以看成反应地层特征和速度信息的二维图像,将速度建模作为横向特征相似性类比问题,通过类比曲率谱可以自动得到地层的格架和速度更新信息。首先,将叠前深度偏移后的道集转换为曲率谱;其次,确定待搜索曲率谱图像及其对应的目标追踪对象,并求取当前追踪对象与目标追踪对象的相似系数;然后,基于相似系数更新参考曲率谱图像和当前追踪对象;最后,在遍历完全部追踪对象时,基于各个追踪对象的层速度及深度建立速度模型。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没有解释资料的条件下快速生成符合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速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谱 Siamese网络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横向相似性 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复杂构造区为例
4
作者 李继伟 李光鹏 +3 位作者 刁永波 冯荣昌 杜佳骏 吴松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8,共11页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等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如下。①加强低频弱信号保护,采用二次信噪分离技术,对噪声记录中有效信号进行二次信噪分离,最大限度保护低频弱信号不受损伤。②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流程:首先优化传统深度域速度场更新输入道集与偏移输入道集共用一个道集的方式,对驱动速度场更新的输入道集进行五维数据规则化处理以提高其信噪比;然后以地质导向为基础,精细刻画强反射速度缺失界面,联合层析反演并融合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建立具有地质模型约束的深度域速度场;得到了精确的速度模型后,再修改偏移成像输入道集及偏移方法,将五维数据规则化前的地震道集作为输入道集,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作为最终偏移成像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北海棠铺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大幅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成像精度,最终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信噪比高,偏移归位合理,为进一步推动该区的深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像处理 全方位角度域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域速度建模 叠前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高密度三维地震处理技术与效果
5
作者 马运利 蒋红志 +1 位作者 杜春江 陈振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3-124,共2页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作用较弱,结构松散,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和能量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初至拾取 约束层析反演 分步多域噪音压制 一致性处理 Q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地震成像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符力耘 肖又军 +3 位作者 孙伟家 吴超 管西竹 张敬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5-2001,共17页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碎、小断块发育,形成异常复杂的地震成像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三个关键环节:(1)精细的叠前地震预处理研究:根据该区地震地质复杂性和地震资料特征,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和技术组合从振幅与时移的大、中、小尺度变化三个层次来解决资料信噪比问题,重建深部反射信号;(2)三级偏移速度分析研究:利用库车坳陷盐刺穿逆冲推覆构造建模理论及变速成图配套技术解决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时深转换问题,利用井约束低频速度地震迭代反演技术解决连井层速度场与偏移速度场的融合问题,实现从DMO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到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机衔接,建立拓扑结构相对保持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3)基于退化Fourier偏移算子的半解析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研究,极大地改善了地震偏移过程中高波数波的成像问题.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北、博孜、却勒、西秋4和西秋10等复杂高陡构造的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 叠前数据精细预处理 三级偏移速度建模 退化Fourier偏移成像算子 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在复杂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方伍宝 周腾 +1 位作者 袁联生 杨子兴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68-71,共4页
简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 (PSDM)的方法技术 ,主要包括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旅行时计算和速度模型建立3个部分。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于 3个有代表性的复杂构造地区 ,其结果在断层显示的清晰度、断块识别的准确度以及高速盐体的边界成像... 简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 (PSDM)的方法技术 ,主要包括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旅行时计算和速度模型建立3个部分。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于 3个有代表性的复杂构造地区 ,其结果在断层显示的清晰度、断块识别的准确度以及高速盐体的边界成像精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复杂地区 地质解释 方法技术 构造解释 速度模型 复杂构造 断块 断层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及应用 被引量:65
8
作者 杨长春 刘兴材 +3 位作者 李幼铭 刘福贵 冷传波 刘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9-415,共7页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以及地震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在ZX地区成功地实现了二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所获得的NE206叠前深度偏移剖面揭示了复杂的ZX古潜山及其内部构造,并清楚地展示了逆掩断层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 层析成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常玉 王棣 +1 位作者 王立歆 李守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7,56,共5页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深度处理要求和叠前数据特点,对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和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技术的使用技巧和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使GX断裂带地区地震资料的断面形态更加清晰,潜山及其内幕成像清楚,解决了速度横向变化引起的叠后偏移归位不准确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预处理 连片 叠前深度偏移 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马彦彦 李国发 +3 位作者 张星宇 田纳新 祝文亮 翟桐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693,3,共7页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只能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分量;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可以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但受初始模型的影响较大,不容易收敛到实际速度模型。为此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即先利用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低频分量,再利用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这样能够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层析 网格层析 速度模型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彦灿 曾华会 +3 位作者 鲁烈琴 袁刚 郄树海 张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3-536,共4页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提高了偏移速度和偏移算子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品质,使"串珠"反射特征更清楚,断层和断点刻画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地震储集层描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碳酸盐岩 叠前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辛可锋 王华忠 +1 位作者 马在田 郑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6-390,399,共6页
基于双聚焦成像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共聚集点(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方法,用于建立初始成像速度模型,完成从时间层位到深度层位、从时间域速度场到深度域速度场的转换。该方法根据旅行时相等原理确定地层速度,以成像质量最优作为速度正确... 基于双聚焦成像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共聚集点(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方法,用于建立初始成像速度模型,完成从时间层位到深度层位、从时间域速度场到深度域速度场的转换。该方法根据旅行时相等原理确定地层速度,以成像质量最优作为速度正确性的判别标准。根据时间解释结果计算CFP响应曲线和时移曲线是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方法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关键一环,也是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新贡献。此方法具有实现灵活、过程稳定、分析结果比较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大庆地震数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速度建模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点道集 速度分析 交互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方法 CFP 道集 成像理论 响应曲线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素芹 何旭莉 +1 位作者 何潮观 仝兆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步逼近法求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整个求解过程包含3次偏移速度扫描和8种速度求取,这是一个逐步收敛的过程,速度的正确性由稳定性和有效性两个标准来衡量。用自行开发的BGS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任丘潜山带的部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成像结果,与钻井资料比较,最大深度相对误差为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 速度扫描 速度交互 高精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移速度误差引起的假象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熊晓军 贺振华 +1 位作者 文晓涛 黄德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6,204-205,共3页
深度偏移剖面中的深度误差与速度误差并不相等,有时可以达到速度误差的两倍。从分析偏移速度误差带来的各种假象出发,对比分析了速度误差对叠后深度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发现偏移剖面的深度误差仅与速度模型的误差有关系,与具体的... 深度偏移剖面中的深度误差与速度误差并不相等,有时可以达到速度误差的两倍。从分析偏移速度误差带来的各种假象出发,对比分析了速度误差对叠后深度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发现偏移剖面的深度误差仅与速度模型的误差有关系,与具体的偏移方法(叠后或叠前深度偏移)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一个复杂的透镜体模型进行了波动方程叠后正演和偏移计算,详细讨论了不同速度误差带来的各种假象,发现速度误差不仅会带来深度误差,而且会造成构造体的形态变化,下覆地层同向轴的扭曲,还可能引起地层同向轴的频率发生变化,给资料解释带来一定的假象。正确地认识这些假象,对于速度分析中检验速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地震资料解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误差 深度误差 叠前偏移 叠后偏移 偏移假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介质偏移速度建模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向东 翁斌 +2 位作者 刘军荣 常旭 刘伊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8-545,共8页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导致成像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建立的地层参数场不够精确.当地层参数接近其真实值时,基于波动方程的剩余曲率建模方法由于不受构造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导致成像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建立的地层参数场不够精确.当地层参数接近其真实值时,基于波动方程的剩余曲率建模方法由于不受构造的影响,能够在各向异性和横向变速介质中进行速度分析,所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偏移结果中抽取共成像道集,然后通过交互运用叠前深度偏移和参数更新实现各向异性偏移速度建模.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的试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极大改善VTI介质反射界面成像效果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叠前深度偏移 共成像道集 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ega系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平方王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立歆 李守济 +1 位作者 梁鸿贤 陈新荣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在分析叠前深度偏移的技术特点及实现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叠前精细处理、约束建模、剩余速度分析模型优化迭代及变孔径Kirchhoff偏移为核心的一套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利用Omega...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在分析叠前深度偏移的技术特点及实现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叠前精细处理、约束建模、剩余速度分析模型优化迭代及变孔径Kirchhoff偏移为核心的一套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利用Omega系统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对平方王潜山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 ,潜山部位的成像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归位准确 ,断点清楚 ,潜山顶面反射清晰可靠 ,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更加合理 ,潜山内幕的反射也有所加强。为本区下一步的勘探布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ega系统 叠前深度偏移 旅行时 剩余速度分析 偏移孔径 偏移成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技术在齐古背斜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肖艳玲 范旭 +2 位作者 王晓涛 张龙 蒋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98-103,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主体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基于层位的速度建模方法在该区精度较低的难点,采用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建立工区准确的速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余深度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更适应于山前带深...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主体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基于层位的速度建模方法在该区精度较低的难点,采用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建立工区准确的速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余深度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更适应于山前带深度域模型的迭代更新。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复杂构造区地震成像效果,验证了网格层析速度反演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深度偏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齐古背斜 叠前深度偏移 网格层析 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共炮时间域高斯波束偏移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成 孙建国 +3 位作者 齐鹏 孙辉 刘志强 刘明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3-1340,共8页
针对传统射线方法在奇异区成像精度不高,而2D频率域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需要计算成像点处每个频率的格林函数,影响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复走时代替实走时,改变频率域下成像公式的积分顺序,给出了在时间域下进行高斯波束偏移的... 针对传统射线方法在奇异区成像精度不高,而2D频率域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需要计算成像点处每个频率的格林函数,影响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复走时代替实走时,改变频率域下成像公式的积分顺序,给出了在时间域下进行高斯波束偏移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本文使用复杂数值模型验证了2D时间域高斯波束叠前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并同传统射线偏移成像结果做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时间域高斯波束偏移在成像精度上优于传统射线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 高斯波束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复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程玖兵 马在田 +3 位作者 陶正喜 朱敏 方伍宝 孔祥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529,共5页
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表层波场校正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的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对SEG山前带推覆构造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起伏地表波... 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表层波场校正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的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对SEG山前带推覆构造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起伏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照明加权成像结果与理论模型构造形态非常吻合。在此基础上,将此法用于玉门油田窟窿山模型合成数据体,分别进行了静校正与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叠后深度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Kirchhoff偏移与波动方程偏移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在地表起伏剧烈、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大、高速地层直接出露地区,常规时移静校正误差远远大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误差;②在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基础上,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明显高于Kirchhoff偏移法的精度;③起伏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一步法偏移还能合理地描述地表附近反射面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起伏地表 静校正 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速度变化平缓的复杂构造清晰成像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小洲 陈立康 +2 位作者 邹才能 胡英 梁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大港滩海地区的白东构造是右旋扭动成因的复“Y”型背斜构造,成藏组合类型是下生上储,中、浅层形成油气藏的关键条件是存在沟通深部油源层的断裂,因此,该区的断裂是否能延伸至深部油源层至关重要。该构造的第三系层速度变化平缓,深层断... 大港滩海地区的白东构造是右旋扭动成因的复“Y”型背斜构造,成藏组合类型是下生上储,中、浅层形成油气藏的关键条件是存在沟通深部油源层的断裂,因此,该区的断裂是否能延伸至深部油源层至关重要。该构造的第三系层速度变化平缓,深层断裂地震成像较差,因而提出是否有必要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以改善供油断裂成像的问题。对叠前深度偏移改善白东构造深部成像的地质条件和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突出针对性的方法而设计了处理流程。在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是地质解释与地球物理处理一体化。时间域与深度域处理相互迭代、应用速度梯度分析速度变化缓慢区域等。最后取得了预期效果,明显改善了供油断裂的深部成像,并证实白东构造是晚第三纪之前形成的古构造,为该区的成藏分析和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一实例不但拓宽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认识。图4参3(吴小洲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复杂结构清晰成像 地震勘探 第三系 层速度 深层地质体成像 三维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