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如病毒GⅡ.2和GⅡ.17型RNA假病毒标准物质制备及逆转录数字PCR方法建立
1
作者 刘明伟 李会杰 +2 位作者 马成 杨佳怡 董莲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7-924,共8页
诺如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对于免疫缺陷的人群危害更加明显。针对诺如病毒GⅡ.2和GⅡ.17,采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开发了含有ORF2 RNA的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建立并优化基于逆转录-数字PCR技术的定量检测方法。2种标准物质具有较好的均... 诺如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对于免疫缺陷的人群危害更加明显。针对诺如病毒GⅡ.2和GⅡ.17,采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开发了含有ORF2 RNA的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建立并优化基于逆转录-数字PCR技术的定量检测方法。2种标准物质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标准量值与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25±0.54)×10^(3) copies/μL,(3.33±0.74)×10^(3) copies/μL。标准物质可用于诺如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逆转录-数字pcr 标准物质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魁猕猴桃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计育 黄胜男 +3 位作者 王涛 潘德林 翟敏 郭忠仁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金魁'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根、茎、叶、花瓣、花萼、雌蕊、子房、幼果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了ACT、CYP2、RP2、GAPDH、TUB和TUA 6个常用内参基因在猕猴桃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GeN... 以'金魁'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根、茎、叶、花瓣、花萼、雌蕊、子房、幼果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了ACT、CYP2、RP2、GAPDH、TUB和TUA 6个常用内参基因在猕猴桃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CT和TUA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较小,表达相对稳定;在利用RT-qPCR分析比较猕猴桃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ACT作为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兰环斑病毒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匆 黄皓 +3 位作者 黄晓彦 陈彦 李昀哲 郑芝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86-92,共7页
【目的】针对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兰花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齿兰环斑病毒为材料,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 【目的】针对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兰花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齿兰环斑病毒为材料,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保守区,使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建立检测齿兰环斑病毒的一步法RT-qPCR。构建齿兰环斑病毒cp基因克隆质粒,并以该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测定;以齿兰环斑病毒、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病毒RNA为模板进行一步法RT-qPCR特异性检测;以10倍倍比稀释的cp基因质粒为模板进行灵敏性检测;用该法对大田18个兰花样品进行齿兰环斑病毒感染情况监测。【结果】齿兰环斑病毒一步法RT-qPCR检测法仅检出齿兰环斑病毒阳性模板,其余模板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该方法能够检测到的齿兰环斑病毒cp基因最低拷贝数为130;大田兰花样品感染齿兰环斑病毒的检出率为100%。【结论】一步法RT-qPCR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适合监测实际生产过程中兰花感染齿兰环斑病毒情况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齿兰环斑病毒(ORSV) 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 外壳蛋白(c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湖病毒(TiLV)RT-q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淑菲 朱黄鑫 +4 位作者 曾韵颖 刘启霖 方成俊 林双庆 孔凡德 《渔业研究》 2022年第2期154-161,共8页
研究根据罗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编码RNA聚合酶的基因片段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检测TiL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了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20μL反应体系:2×Pr... 研究根据罗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编码RNA聚合酶的基因片段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检测TiL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了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20μL反应体系:2×Probe RT-PCR Master Mix 10μL,QN Probe RT-Mix 0.2μL,5μmol/L的引物TiLV-qF、TiLV-qR、探针TiLV-qP各1μL,模板1μL,补充RNase-free water至20μL。优化的反应条件:反转录45℃20 min;预变性95℃5 min;扩增95℃15 s,60℃1 min,40个循环。荧光收集设置在60℃退火延伸时进行。本文建立的RT-qPCR方法检测TiLV的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灵敏度为2.5×10^(-8) ng/μL,可为TiLV的监测和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湖病毒(TiLV) 特异性引物 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杯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李静怡 熊雷 +4 位作者 黄莉璎 刘晓鹏 杨盛奋 金京勋 王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2,共9页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T-qPCR检测FCV参考株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最低检测限为1×10^(2)TCID_(50)/mL,对其他相关病毒无有效响应,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该方法检测33份临床样本,阳性率为51.5%。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RT-qPCR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可为FCV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疫病防控等提供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FCV) 肽核酸(PNA) 分子信标荧光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 开放阅读框(O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尼帕病毒N基因和L基因的假病毒构建及其应用
6
作者 崔超杰 张慧 +7 位作者 刘春菊 魏荣 张永强 崔进 戈胜强 李金明 蔡玉梅 王志亮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2,共7页
尼帕病毒(NiV)作为高致死率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安全稳定的阳性标准品,本试验将NiV N和L基因同时插入假病毒转移质粒PLJM-GFP中,与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HEK293T)细胞,收集并浓缩病... 尼帕病毒(NiV)作为高致死率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安全稳定的阳性标准品,本试验将NiV N和L基因同时插入假病毒转移质粒PLJM-GFP中,与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HEK293T)细胞,收集并浓缩病毒液,测定转染后48和72 h收集的假病毒滴度,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假病毒形态,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NiV检测引物对包装的假病毒进行验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对不同标准和文献中的4对NiV检测引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并对构建的NiV假病毒进行均一性试验、短期稳定性试验和抗RNase A降解试验。结果显示,转染后48和72 h收集的假病毒滴度分别可达2.72×10^(5)和3.47×10^(4)IU/m L,电子显微镜下假病毒呈圆形、有囊膜的颗粒。测序结果显示,NiV假病毒核酸中成功插入N和L基因片段;4对NiV检测引物特异性良好,均可用于NiV检测,其中,在研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引物的灵敏性更高,病毒的检测下限为10^(0)IU/m L;NiV假病毒均一性良好,可在4℃条件下稳定保存至少7 d,且能够抵抗一定量的RNase A降解。本试验成功包装含有NiV N基因和L基因的假病毒,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和稳定性研究,为尼帕病毒性脑炎的防控提供物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NiV) 假病毒构建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琯溪蜜柚’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梨嬛 潘永娟 +2 位作者 杨莉 蔡盛华 黄新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为了克隆‘琯溪蜜柚’的管家基因,并筛选合适的管家基因作为内参,【方法】以‘琯溪蜜柚’盛花期后5个不同时期的果实汁胞,以及根﹑茎﹑叶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tin1﹑β-tubulin﹑18S rRNA﹑EF1-α和Ubiquitin ... 【目的】为了克隆‘琯溪蜜柚’的管家基因,并筛选合适的管家基因作为内参,【方法】以‘琯溪蜜柚’盛花期后5个不同时期的果实汁胞,以及根﹑茎﹑叶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tin1﹑β-tubulin﹑18S rRNA﹑EF1-α和Ubiquitin 5个管家基因在不同材料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geNorm、NormFinder﹑comparative Delta-CT和BestKeeper 4种评估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actin1和β-tubulin是‘琯溪蜜柚’果实发育进程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而EF1-α和β-tubulin则是研究不同组织特定靶基因表达中稳定的内参基因。【结论】筛选出了‘琯溪蜜柚’最佳的内参基因β-tubulin,为今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施马伦贝格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永宁 吴绍强 +5 位作者 吕继洲 冯春燕 王彩霞 邓俊花 袁向芬 林祥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4-1829,共6页
根据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S基因节段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SBV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该方法对101~107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的SBV核酸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利... 根据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S基因节段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SBV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该方法对101~107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的SBV核酸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德国FLI制备和保存的SBV核酸阳性(n=140)、SBV核酸阴性(n=132)和辛波血清群相关病毒核酸样品(n=16),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与FLI研制的SBV荧光定量RT-PCR具有相近的敏感性,两者对140份SBV核酸阳性样品的检测符合率达96.4%(135/140);可灵敏地检测出1TCID50的SBV RNA,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除道格拉斯病毒(Douglas virus)外,与辛波血清群相关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对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养殖场的绵羊血清(n=47)和澳大利亚进口绵羊血清(n=47)的RNA进行了检测,结果未发现SBV核酸阳性样品。SB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应对施马伦贝格病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马伦贝格病毒 核酸 引物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法监测人TCR alpha链CDR3谱系漂移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汤贤英 孙永苹 +4 位作者 马锐 朱红倩 田祖国 孙万邦 姚新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监测人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方法:提取4例正常人、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PBMC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32个人TCRalpha链胚系可变区基因家族(TRAV)设计上... 目的:初步探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监测人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方法:提取4例正常人、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PBMC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32个人TCRalpha链胚系可变区基因家族(TRAV)设计上游引物,共同的TCRalpha胚系链恒定区基因家族(TRAC)设计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FQ-PCR)扩增32个TRA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溶解曲线法分析各家族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增生。结果: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32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melting curve spectratyping)呈现熔点不同的CDR3多态性,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32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部分家族呈缺失状态,患者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上,多数家族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但每个患者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单克隆和寡克隆增生家族。结论: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技术方法稳定简便,能较好地监测正常人和临床样本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荧光定量pcr 溶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转录法制备新城疫病毒荧光定量RT-PCR标准阳性模板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军峰 刘华雷 +1 位作者 张维 王志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6,共4页
本研究针对新城疫病毒M基因设计了1对荧光定量RT-PCR引物和Taqman探针,在上游引物的5′端引入T7启动子,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体外转录模板,并对转录产物RNA的浓度及D值进行了测定。线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板具有良好的线性... 本研究针对新城疫病毒M基因设计了1对荧光定量RT-PCR引物和Taqman探针,在上游引物的5′端引入T7启动子,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体外转录模板,并对转录产物RNA的浓度及D值进行了测定。线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板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特异性,模板稀释度为2.95×104~2.95×108拷贝/L时,相关系数为0.998。该模板稳定性好,-80℃保存30 d后无显著变化。浓度为2.95×104~2.95×108拷贝/μL的标准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28%、1.00%、0.54%、0.52%,表明以此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体外转录 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GF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咏梅 张雪玉 +2 位作者 刘莉莉 吴蔚 马文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的分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43例宫颈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和2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GF和c-Met的分子表达水平。结...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的分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43例宫颈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和2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GF和c-Met的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HGF mRNA和c-Met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HGF mRNA和c-Met mRNA之间存在正相关(r=0.666,P<0.01)。结论 QRT-PCR技术可对宫颈癌组织中的HGF mRNA和c-Met mRNA表达进行定量检测;HGF mRNA和c-Met mRNA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两者联合监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宫颈癌,为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原癌基因C-MET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免基因组DNA污染的半定量RT-PCR新方法
12
作者 卢加举 崔百明 +2 位作者 廖文彬 于海川 彭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为了消除基因组DNA的污染,在逆转录引物oligo-dT5’端加上通用引物T7B结合序列,根据3’-RACE的原理,用T7B和目标基因特异性引物即可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用该方法对转GhGAI基因的拟南芥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避免基因组... 为了消除基因组DNA的污染,在逆转录引物oligo-dT5’端加上通用引物T7B结合序列,根据3’-RACE的原理,用T7B和目标基因特异性引物即可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用该方法对转GhGAI基因的拟南芥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避免基因组DNA污染导致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定量RT-pcr 新方法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清华洞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调查与病毒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孔玮 韩培钰 +6 位作者 杨泽 赵俊颖 汤燚 田佳伟 徐粉慧 宗利东 张云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4-711,共8页
目的对云南省清华洞蝙蝠粪便中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CoV进行定性检测,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CoV进行... 目的对云南省清华洞蝙蝠粪便中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CoV进行定性检测,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CoV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共采集棕果蝠粪便样本306份,RT-PCR检测CoV阳性率为7.8%(24/306),检测到的24株CoV均为β-CoV,与NCBI中其它β-CoV核苷酸相似性为86.8%~100.0%;氨基酸相似性为95.2%~100.0%;qRTPCR检测CoV阳性率为18.6%(57/306),比RT-PCR检出率高(χ^(2)=25.3,P˂0.05);β-CoV平均病毒载量为1.3×10^(3)拷贝数/μL。结论云南省清华洞蝙蝠携带β-CoV,建立的qRT-PCR方法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qRT-PCR检出率高于RTPCR,可对蝙蝠β-CoV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β冠状病毒 RT-pcr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外源RNA作为内参结合qPCR准确检测SF2蛋白RIP富集RNA的效率
14
作者 李雨 赵磊 +3 位作者 陈利 周宇荀 李凯 肖君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2,共5页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检测0.1%甲醛交联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富集SF2蛋白相互作用的RNA效率,为研究可变剪接因子SF2相互作用RNA的富集效率提供准确...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检测0.1%甲醛交联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富集SF2蛋白相互作用的RNA效率,为研究可变剪接因子SF2相互作用RNA的富集效率提供准确的质检方案。采用RIP技术获取He La细胞中SF2蛋白相互作用的RNA,等比例加入外源酿酒酵母(BY4741)RNA,并以其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利用q PCR检测RIP富集SF2蛋白相互作用RNA的效率。结果显示,0.1%甲醛交联RIP技术特异性捕获得到SF2蛋白-RNA复合物;q PCR技术检测阳性基因PABP、Srsf1在SF2抗体捕获的产物和Ig G抗体的产物中相应RNA的浓度差异均在60倍以上。利用q PCR技术,以外源酿酒酵母(BY4741)RNA作为内参,能快速、准确定量检测RNA的富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交联免疫共沉淀 内参基因 RNA富集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病毒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欢 刘格 李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63-169,共7页
在樱桃病毒A(CVA)mp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检测引物,经特异性筛选后,获得可用于病毒定量研究的引物。制备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应用于田间果树样品CVA定量检测。最终成功筛选出1对检测效率高、特... 在樱桃病毒A(CVA)mp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检测引物,经特异性筛选后,获得可用于病毒定量研究的引物。制备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应用于田间果树样品CVA定量检测。最终成功筛选出1对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强的引物(CVA-dF2、CVA-dR2),基于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VA的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无需借助内参基因即可准确检测目的病毒载量,绝对定量标准曲线斜率为-3.5746,决定系数R2为0.9986,扩增效率为0.9044,比常规RT-PCR检测灵敏度高10倍。该方法的建立为CVA定量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可用于果树中CVA批量检测或低丰度病毒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病毒A(CVA)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肝脏中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内参照基因及标准化方法的评估与整合(英文)
16
作者 李开济 田增有 +2 位作者 田景瑞 门秀丽 吴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06-2112,共7页
目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 PCR)结果的标准化对于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常用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加入的核酸量校正(ΔCt法)、用单个内参照基因校正(ΔΔCt法)和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多个内参照基因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我们在d... 目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 PCR)结果的标准化对于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常用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加入的核酸量校正(ΔCt法)、用单个内参照基因校正(ΔΔCt法)和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多个内参照基因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我们在db/db小鼠肝脏中对各种校正方法进行评估。方法:用ge Norm和NormFinder两种软件评估ACTB、e IF5、GAPDH、HMBS、HPRT1、Polr2A和RPLP0共7个内参照基因,以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Thrsp、SCD、SREBP1c和FAS作为目的基因。结果:应用ΔCt法,db/db小鼠肝脏中所有目的基因及GAPDH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ge Norm计算认为ACTB和HMBS最稳定。Norm Finder计算认为ACTB最稳定,而GAPDH和RPLP0为最佳组合。以单个基因ACTB或RPLP0,以及ACTB与HMBS,或GAPDH与RPLP0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db/db小鼠肝脏中除SREBP1c以外,Thrsp、SCD1和FAS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用ΔCt法校正RTq PCR的结果稳定并具有生物学意义。统计学软件ge Norm或Norm Finder应与ΔCt法整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标准化方法 内参照基因 DB/D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17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调控生物膜关键基因提高大肠杆菌耐酸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建菊 冯守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共7页
发酵过程中的酸胁迫限制了工业微生物的发展,精细调控生物膜形成是提升大肠杆菌耐酸性的有效策略。研究基于EL222蓝光诱导蛋白开发了具有8.6倍调控效率的双质粒调控系统,用于调节生物膜形成关键因子CsgD和二鸟苷酸环化酶M(diguanylate c... 发酵过程中的酸胁迫限制了工业微生物的发展,精细调控生物膜形成是提升大肠杆菌耐酸性的有效策略。研究基于EL222蓝光诱导蛋白开发了具有8.6倍调控效率的双质粒调控系统,用于调节生物膜形成关键因子CsgD和二鸟苷酸环化酶M(diguanylate cyclase,DgcM)的表达。结果表明,在pH 5.0和15 mW/cm^(2)蓝光照射条件下,CsgD和DgcM过表达菌株耐酸性分别提高了22.3%和16.4%,生物膜含量分别增加了2.7倍和3.4倍。生物膜组成分析显示,酸性环境下多糖和蛋白质的增加以及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减少促进了细菌聚集,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生物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证实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显著提升。本研究构建的蓝光调控系统通过调控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成功提高了大肠杆菌的耐酸性,这将为微生物的有机酸发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蓝光调控 生物膜 耐酸性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姬松茸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CD44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牛英才 赵学梅 +2 位作者 张春 周丽 刘吉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姬松茸多糖(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Agaricus blazei Murill,LM-PAB)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D4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S180肉瘤,腹腔注射50、100和200 mg/(kg.d)... 目的:观察低分子姬松茸多糖(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Agaricus blazei Murill,LM-PAB)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D4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S180肉瘤,腹腔注射50、100和200 mg/(kg.d)LMPAB,连续7天。给药结束后24h取肿瘤组织,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CD4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MPAB各剂量组50、100和200mg/(kg.d))CD44 mRNAΔCt显著升高(P<0.01),表明CD44 mRNA表达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MPAB可能通过降低CD44 mRNA的表达,抑制了流动的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姬松茸 多糖 实时定量pcr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亚婷 何彩霞 +3 位作者 卢振辉 王琦 杨少奇 李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ALL4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石蜡HCC标本及其中32例癌旁组织标本SALL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学... 目的 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ALL4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石蜡HCC标本及其中32例癌旁组织标本SALL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3例新鲜HCC及癌旁肝组织中SALL4mRNA和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HCC组织中SALL4蛋白的表达率(81.67%,49/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25%,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7,P〈0.01);SALL4蛋白在HCC中的表达与甲胎蛋白水平有关(P〈0.05);SALL4高表达和低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20±2.37、34.05±1.26)个月,SALL4高表达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75.9%、55.2%)显著低于SALL4低表达组1、3年生存率(95.0%、85.0%,χ~2=5.044,P〈0.05)。肝癌及癌旁组织的SALL4mRNA的相对量分别为14.80±8.62、0.1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ALL4蛋白在HCC中的相对量为0.354±0.103。癌旁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结论 SALL4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SALL4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