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强双疏相互作用的自修复速溶抗盐酸液稠化剂
1
作者 方裕燕 史文静 +5 位作者 方俊伟 潘丽娟 焦克波 李亮 王彦玲 梁诗南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酸化酸压储层改造技术是增产上产的重要手段。传统干粉状酸液稠化剂在配制酸液时,溶解时间大于2h,无法现场连续混配,而溶解性较佳的乳液稠化剂,耐酸性、耐盐性及特殊环境下的耐剪切性均有待提升。文章使用APS/TEMPO复合催化剂,以丙烯酰... 酸化酸压储层改造技术是增产上产的重要手段。传统干粉状酸液稠化剂在配制酸液时,溶解时间大于2h,无法现场连续混配,而溶解性较佳的乳液稠化剂,耐酸性、耐盐性及特殊环境下的耐剪切性均有待提升。文章使用APS/TEMPO复合催化剂,以丙烯酰胺(AM)、含氟类、磺酸盐类、氯化铵类单体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了基于强双疏相互作用剪切后可自修复的速溶抗盐酸液稠化剂PASD,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PASD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稳定性、耐酸性、酸溶时间、耐温性、耐盐性、抗剪切性、双疏反转性和驱替性能。该稠化剂化学稳定性优异,无机盐离子浓度低于50 mg/L时,黏度可维持在24 mPa·s以上;可在20%盐酸中实现3 min内快速酸溶,增黏酸黏度可达38 mPa·s;当遭到强剪切破坏后,30 min内黏度自修复率达65%。PASD增黏酸破胶后还可对岩石表面进行强双疏性(超疏水、强疏油)润湿反转,降低毛细作用及驱替压力,更大程度沟通地层孔隙裂缝。该研究为实现酸液在线混配及稠化酸压裂驱替一体化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 酸液稠化剂 强双疏 自修复 反相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耐温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流变性能
2
作者 陈姗姗 赖小娟 +4 位作者 邸一梁 吴泽昆 李海斌 王磊 文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压裂液在高温高盐度环境下降解、失效、盐结晶、盐沉积等导致压裂液性能下降的问题,文中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疏水单体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分子骨架,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 为了解决传统的压裂液在高温高盐度环境下降解、失效、盐结晶、盐沉积等导致压裂液性能下降的问题,文中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疏水单体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分子骨架,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缔合型黏弹聚合物P(AM/AA/AMPS/APEG)。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扫描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聚合物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流变性能、触变性能和黏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为黏弹性流体,在160℃,质量分数0.8%的聚合物P(AM/AA/AMPS/APEG)溶液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性能。在140℃,170 s^(-1)条件下聚合物P(AM/AA/AMPS/APEG)在20 g/L的NaCl溶液及CaCl_(2)溶液中剪切1 h后黏度分别为64.88 mPa·s和56.77 mPa·s;随聚合物浓度增加,疏水性基团的分子间缔合效率和溶液的表观黏度均增加;聚合物P(AM/AA/AMPS/APEG)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耐盐性及耐温耐剪切性能。该疏水缔合聚合物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疏水缔合 黏弹性 流变性能 耐盐 耐温耐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类果皮纤维素-腐植酸基耐盐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何柳 郭雅妮 +1 位作者 王浩宇 王佳庆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199,共7页
以柑橘类混合果皮纤维素(Ce)和风化煤腐植酸(HA)为原料,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柑橘类果皮纤维素-腐植酸基耐盐吸水树脂(记作IS-Ce-HA-PAA)。探究了各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液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 以柑橘类混合果皮纤维素(Ce)和风化煤腐植酸(HA)为原料,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柑橘类果皮纤维素-腐植酸基耐盐吸水树脂(记作IS-Ce-HA-PAA)。探究了各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液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过硫酸钾用量为0.075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0.01g,m(AMPS)∶m(丙烯酸)=1∶2,丙烯酸中和度为70%,m(Ce)∶m(HA)=1∶1.5,Span-80用量为0.125g。采用最佳条件制备的IS-Ce-HA-PAA吸水率最高可达970.34g/g,吸盐水率最高可达129.35g/g。结构表征分析表明:IS-Ce-HA-PAA表面粗糙,孔洞结构和数量较多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IS-Ce-HA-PAA与HA和Ce等的特征基团发生接枝共聚反应。性能测试表明IS-Ce-HA-PAA具有良好的耐盐性、重复吸液能力、保水性和耐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类 果皮纤维素 腐植酸 反相悬浮聚合法 高吸水树脂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微球的制备及其膨胀性能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芹芹 赖小娟 +3 位作者 刘锦 赵静 刘贵茹 文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疏水改性P(AM-N)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流变及岩心驱替实验对所合成微球的结构、形貌、性能以及封堵效果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考察了溶胀时长、温度和不同...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疏水改性P(AM-N)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流变及岩心驱替实验对所合成微球的结构、形貌、性能以及封堵效果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考察了溶胀时长、温度和不同盐溶液浓度对P(AM-N)微球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AM-N)微球的平均粒径为76.42 nm,溶胀5 d后P(AM-N)微球的膨胀率高达17.21倍;在70℃下,P(AM-N)微球老化2 d后溶胀率高达17.14倍,在20000 mg/L NaCl溶液和2000 mg/L CaCl_(2)溶液中分别溶胀3 d后膨胀率高达5.31倍和6.03倍,说明其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抗盐性;在注入量为0.5%的条件下,P(AM-N)微球封堵率可达到97.98%,与P(AM)微球相比具有更好的封堵性且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改性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膨胀性能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刻蚀法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高导电聚(3,4-二氧乙烯噻吩)纳米薄膜
5
作者 马冯 向明旺 +2 位作者 孔精精 王菲菲 肖安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图案化导电薄膜在传感器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中在亲水处理的二氧化硅晶片基板上涂覆氯化铁/PEG-PPG-PEG嵌段共聚物/正丁醇的混合溶液,形成含有反胶束纳米球的氧化剂薄膜;以3,4-二氧乙烯噻吩单体分子为气相,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 图案化导电薄膜在传感器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中在亲水处理的二氧化硅晶片基板上涂覆氯化铁/PEG-PPG-PEG嵌段共聚物/正丁醇的混合溶液,形成含有反胶束纳米球的氧化剂薄膜;以3,4-二氧乙烯噻吩单体分子为气相,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得到具有纳米孔图案的多孔性聚(3,4-二氧乙烯噻吩)(PEDOT)薄膜。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PEDOT薄膜纳米多孔结构的形成机制,并采用四点探针测试图案化薄膜的电性能。结果表明,PEG-PPG-PEG嵌段共聚物浓度和环境湿度的增加都有助于孔的生成。在PEG-PPG-PEG质量分数0.2%和处理基片的环境湿度为60%的条件下,制备的导电图案化薄膜的电导率可达到83.68S/cm,其平均孔径可达到248nm。通过反胶束刻蚀法对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相对于其他图案化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在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二氧乙烯噻吩) 反胶束 气相聚合 图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孔剂对AA/AM/AMPS/HNTs多孔高吸水树脂吸液及保水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于智 杨姝愍 朱佳宁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14,共5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有机原料,埃洛石(HNTs)为无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60为分散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与传热介质,分别以NaHCO3、丙酮、NaHCO3/丙酮...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有机原料,埃洛石(HNTs)为无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60为分散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与传热介质,分别以NaHCO3、丙酮、NaHCO3/丙酮为致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AA/AM/AMPS/HNTs复合型多孔高吸水树脂,探究了致孔剂种类和用量对树脂吸液性能及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NTs与NaHCO3加入量分别为AA,AM,AMPS总质量的0.5%,5.0%时,高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最佳,吸水率为3081.38 g/g,吸盐水率为159.58 g/g;以NaHCO3/丙酮为致孔剂得到的树脂的保水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致孔剂 反相悬浮聚合法 埃洛石 多孔结构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军武 赵耀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69,73,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 ,研究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悬浮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出吸水能力 (Q)与交联剂用量 (Cc,交联剂相对单体的摩尔分率 )之间存在着 Q=2 .0 14 C- 0 .73 5c 的...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 ,研究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悬浮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出吸水能力 (Q)与交联剂用量 (Cc,交联剂相对单体的摩尔分率 )之间存在着 Q=2 .0 14 C- 0 .73 5c 的关系。研究了丙烯酸中存有阻聚剂时对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 ,发现市售阻聚剂含量为 0 .0 5 %~ 0 .1%的丙烯酸可直接用于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钠 反相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DM)的反相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屈撑囤 王新强 陈杰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41-44,共4页
应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P(AM-DM)合成过程中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所得聚合物特征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044为引发剂且质量分数为0... 应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P(AM-DM)合成过程中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所得聚合物特征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044为引发剂且质量分数为0.3%、单体质量分数为20%、DM/AM物质的量比为0.4、体系pH为5、在55℃反应5 h、油的体积分数为30%时,所得产物的特征黏数达12以上.用所得的P(AM-DM)聚合物处理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水,当特征黏数超过12且使用浓度为1.0 mg/L时,处理后水的透光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特征黏数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制备高分子调湿剂 被引量:13
9
作者 万明球 金鑫荣 罗曦芸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应用油包水(W/O)反相悬浮聚合技术,通过考察分散介质、油水比、分散剂及用量的选择,得到最佳配比,制备出高效调湿剂。结果显示:添加一定量的无机盐可提高调温剂的吸湿性能,其中尤以添加40%醋酸钾的效果为好。通过FTIR... 应用油包水(W/O)反相悬浮聚合技术,通过考察分散介质、油水比、分散剂及用量的选择,得到最佳配比,制备出高效调湿剂。结果显示:添加一定量的无机盐可提高调温剂的吸湿性能,其中尤以添加40%醋酸钾的效果为好。通过FTIR、XRD和SEM的分析发现,添加无机盐可增加高分子调湿剂表面接触面积,缩短调湿平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调湿剂 高分子调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木素基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基本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娟 詹怀宇 +1 位作者 尹覃伟 刘明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2,共5页
以木素磺酸钙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制备出球状木素基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分散相、分散剂、聚合温度、搅拌条件及交联剂用量等对悬浮聚合反应及成球效果的影响,并对产品的外观、粒度、含水量、密度及交换容量等基本性能进行了表... 以木素磺酸钙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制备出球状木素基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分散相、分散剂、聚合温度、搅拌条件及交联剂用量等对悬浮聚合反应及成球效果的影响,并对产品的外观、粒度、含水量、密度及交换容量等基本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球形木素基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可达3.83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素磺酸钙 反相悬浮聚合 离子交换树脂 基本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吸水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友良 郑秀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13,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研究了分散剂和搅拌转速对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丙烯酸中和度、阻聚剂和交联剂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搅拌转速300~450r/min时,反相...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研究了分散剂和搅拌转速对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丙烯酸中和度、阻聚剂和交联剂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搅拌转速300~450r/min时,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好、制得分散性良好的均匀珠状吸水树脂;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酯(400)为交联剂,制得吸水树脂水溶性组分质量分数小于4%;丙烯酸中和度(摩尔分数)为80%时,树脂的吸水倍率与吸生理盐水倍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3和68;丙烯酸中存在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不会影响树脂的吸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钠 反相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引发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巩冠群 张英杰 +3 位作者 王子良 谢广元 吴国光 陶秀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2-65,共4页
通过对反相乳液淀粉接枝聚合理论的分析,以OP-10作乳化剂,Span-80强化乳化,复配协同制浆,无水亚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作双联引发剂,分步恒温引发,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高分子共聚物,研究分析了引发剂... 通过对反相乳液淀粉接枝聚合理论的分析,以OP-10作乳化剂,Span-80强化乳化,复配协同制浆,无水亚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作双联引发剂,分步恒温引发,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高分子共聚物,研究分析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作用机制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用制得的共聚物对细精煤进行絮凝沉降及过滤脱水试验和对城市难处理混合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5%,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 h。红外光谱表明该共聚物为接枝产物,具有理想的助滤、脱色及絮凝沉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引发 反相乳液聚合 絮凝剂 细精煤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耐高温吸水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向鹏 郑云香 +1 位作者 张春晓 蒋秀燕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6,55,共4页
针对现有吸水材料存在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以丙烯酸钠为聚合单体,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80为分散剂,四烯丙基氯化铵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耐高温吸水材料。探讨了交联剂浓度、分散剂用量和引发剂浓度等对吸... 针对现有吸水材料存在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以丙烯酸钠为聚合单体,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80为分散剂,四烯丙基氯化铵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耐高温吸水材料。探讨了交联剂浓度、分散剂用量和引发剂浓度等对吸水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水材料结构进行分析。最佳的聚合条件:分散剂、交联剂、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0%,0.14%,0.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吸水材料在200℃的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400 g/g,耐高温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吸水材料 四烯丙基氯化铵 反相悬浮聚合 吸水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技术制备Sil-LMA反相作用色谱固定相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牛玉玲 杨静 +1 位作者 董佳斌 龚波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以5μm大孔硅胶为基质,CuBr/Bpy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技术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得Sil-LMA反相作用色谱固定相。采用元素分析对该固定相进行表征,以芳香... 以5μm大孔硅胶为基质,CuBr/Bpy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技术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得Sil-LMA反相作用色谱固定相。采用元素分析对该固定相进行表征,以芳香族化合物为溶质,甲醇-水为流动相,对该键合相的疏水选择性进行了考察。详细研究了甲醇浓度和温度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以胺类、酚类化合物为溶质,评价了其色谱性能,并计算了溶质保留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经元素分析测得该填料的接枝量高达2.323 3 mg/m2。实验结果表明,在反相模式下该固定相可基线分离5种胺类化合物和5种酚类化合物。与C18反相柱相比,该合成柱的分离时间缩短且分离效果较好。该固定相具有很好的反相色谱性能,符合反相保留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反相作用色谱 胺类和酚类 色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宇 沈一丁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8-31,共4页
选择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得到了特性粘度为800~1000 mL/g、阳离子度为25%~50%(摩尔)的阳离子型高分子质量的P(DMC-AM).将P(DMC-AM)乳液用于蒸煮黑液污(废)水... 选择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得到了特性粘度为800~1000 mL/g、阳离子度为25%~50%(摩尔)的阳离子型高分子质量的P(DMC-AM).将P(DMC-AM)乳液用于蒸煮黑液污(废)水的絮凝实验,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透光率接近10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经处理后的造纸中段废水絮凝物可以发现,絮凝后的纤维吸附紧密、交叉网状结构明显,说明其用作造纸废水絮凝剂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C-AM) 反相乳液聚合 阳离子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型聚合物压裂液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俊 戴秀兰 +2 位作者 陈腾飞 刘通义 王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4,119,共5页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一种清洁压裂液用反相微乳液型稠化剂BCG-1R。BCG-1R在水中起黏时间短,配制时不会出现结团和"鱼眼"现象,得到的压裂液均匀。由该稠化剂和配套添加剂配制而成的压裂液的抗温能力可达160℃,具有良好的耐...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一种清洁压裂液用反相微乳液型稠化剂BCG-1R。BCG-1R在水中起黏时间短,配制时不会出现结团和"鱼眼"现象,得到的压裂液均匀。由该稠化剂和配套添加剂配制而成的压裂液的抗温能力可达160℃,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悬砂性能。压裂液完全破胶后呈半透明状,表面张力低至25.86 m N/m,几乎无残渣(4 mg/L以下)。破胶液与实验室的原油样品4 h内破乳率可达100%。针对某实测温度为118.6℃的油井,采用连续混配法并以BCG-1R为稠化剂配制的压裂液进行压裂施工,施工后增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聚合 清洁压裂液 耐温耐剪切 低残渣 连续混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涂料印花用增稠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原 秦培勇 胡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69,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氢异丙苯-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对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增稠性能好,耐盐性能高,使用方便的...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氢异丙苯-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对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增稠性能好,耐盐性能高,使用方便的阳离子型印花涂料用增稠剂。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影响增稠性的显著性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含增稠剂3%白浆的表观黏度可达47 Pa.s,0.05%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黏度保留率为32.9%,黏度指数为23.6%,使用时白浆达到最大黏度时间为1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阳离子单体 正交实验 耐盐性 黏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和相态结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非凡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3,共6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VDC-co-MA)-b-PBA),并研究了不同组成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和热失重特征。发现以端基为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异丁...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VDC-co-MA)-b-PBA),并研究了不同组成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和热失重特征。发现以端基为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异丁酸的聚丙烯酸-b-聚苯乙烯共聚物为大分子RAFT试剂和乳化剂,并加十六烷助乳化剂,可得到稳定的P(VDC-co-MA)共聚物和P(VDC-co-MA)-b-PBA共聚物乳液;随着大分子RAFT试剂浓度减小,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增加,聚合具有可控特性。P(VDC-co-MA)-b-PBA共聚物溶液成膜和胶乳热成型膜均具有微相分离特征,随P(VDC-co-MA)/PBA摩尔比由11/1增加到2.2/1再到1/1,共聚物呈现从PBA粒状分散、PBA线条状分散、双连续分布的变化,并在热失重过程中出现分别对应于P(VDC-co-MA)共聚物和PBA的热失重温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嵌段共聚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相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共聚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江鹏 辛华 +2 位作者 王静会 刘建芳 张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6-869,共4页
以AA、AMPS、DMDAA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K_2S_2O_8引发下,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基于两性共聚高吸水树脂(SAR)。讨论了AA、AMPS、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吸水速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等... 以AA、AMPS、DMDAA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K_2S_2O_8引发下,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基于两性共聚高吸水树脂(SAR)。讨论了AA、AMPS、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吸水速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MPS 5 g,交联剂为单体量的0.05%,引发剂为单体量的0.7%,反应温度为70℃条件下合成的吸水树脂具有优异的性能,吸水倍率达420 g/g,吸水树脂完全分解温度为450℃,较普通吸水树脂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吸水树脂 吸水率 吸水膨胀橡胶 反相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木质素基链转移剂的合成及其在水相RAFT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婧伊 王广彬 +2 位作者 王春鹏 储富祥 许玉芝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6,共9页
以玉米秸秆木质素为原料,将木质素磺化改性,再利用二硫化碳、溴乙酸甲酯对磺化木质素(SL)进行黄原酸酯功能化改性,合成了磺化木质素基链转移剂(SL-CTA),之后将其用于丙烯酰胺的水相RAFT聚合反应制备磺化木质素-丙烯酰胺共聚物(SL-g-PAM)... 以玉米秸秆木质素为原料,将木质素磺化改性,再利用二硫化碳、溴乙酸甲酯对磺化木质素(SL)进行黄原酸酯功能化改性,合成了磺化木质素基链转移剂(SL-CTA),之后将其用于丙烯酰胺的水相RAFT聚合反应制备磺化木质素-丙烯酰胺共聚物(SL-g-PAM),并采用多种方法对链转移剂及共聚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磺甲基化改性,芳基磺化改性的效果更好,当1 g木质素与2 g氯磺酸在25℃下反应4 h时,改性效果最佳,此时磺化木质素含S量为1.83%,M_(w)/M_(n)为1.19,含总羟基量为4.86 mmol/g,且水溶性良好。FT-IR、^(13)C NMR对磺化木质素基链转移剂的结构表征结果发现:红外谱图显示900 cm^(-1)处出现C—S伸缩振动吸收峰及1738 cm^(-1)处出现C O特征峰,^(13)C NMR谱图中δ172处出现了C S的碳原子峰,共同证明了SL-CTA的成功合成。探究丙烯酰胺的水相RAFT聚合体系中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比例、pH值及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00∶4∶1、pH值5、70℃下反应4 h时转化率高达98.5%。该实验条件下,聚合反应一级动力学曲线呈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转化率也基本呈现一次线性关系,同时其多分散系数较低且分布相对较窄(1.13~1.43),证明了反应具有较高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磺化 丙烯酰胺 水相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