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惠媚 李江伟 姚小磊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5,I0002,共5页
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的升降出入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脾胃居中焦,斡旋气机,助龙虎回环,水火互济,如此则全身气机调畅,机体康健。脾胃功能失调,则中气不足,导致肝失条达,肾水乏源,全身气机循环紊乱,瘀血、... 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的升降出入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脾胃居中焦,斡旋气机,助龙虎回环,水火互济,如此则全身气机调畅,机体康健。脾胃功能失调,则中气不足,导致肝失条达,肾水乏源,全身气机循环紊乱,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堆积,壅滞于目络,引发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因此在该病中,中气不足,失于斡旋,痰水瘀结是其病机关键。从脾论治,宜补中气,利升降,助中焦之气协调;从肝论治,宜疏肝气,助肝气升发;从肾论治,宜暖肾水,济阴阳。此则中气升降相因,全身气机有序运行,一身之气循环周流,病理产物得以消除,脏腑和目窍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土枢四象 一气周流 黄元御 气机升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柰酚调控Notch1/Hes1信号通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影响
2
作者 刘梦婷 葛申 +3 位作者 郭一俊 李伟博 吴文思 苏晶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61-768,共8页
目的探讨山柰酚(KP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作用机制。方法光凝法构建SD大鼠RVO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大鼠,注射生理盐水)、Model组(RVO模型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低KPF组[RVO模型大鼠,注射KPF(8 mg... 目的探讨山柰酚(KP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作用机制。方法光凝法构建SD大鼠RVO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大鼠,注射生理盐水)、Model组(RVO模型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低KPF组[RVO模型大鼠,注射KPF(8 mg·kg^(-1)·d^(-1))]以及高KPF组[RVO模型大鼠,注射KPF(16 mg·kg^(-1)·d^(-1))],每组5只,实验共进行14 d。眼底照相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结构变化。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CoCl_(2)组(300μmol·L^(-1) CoCl_(2)干预)、低剂量KPF组(300μmol·L^(-1) CoCl_(2)+20μmol·L^(-1) KPF干预)、高剂量KPF组(300μmol·L^(-1) CoCl_(2)+30μmol·L^(-1) KPF干预)以及通路抑制剂组(DAPT组)(300μmol·L^(-1) CoCl_(2)+20μmol·L^(-1) DAPT干预),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NF)-ɑ]表达水平;FITC-dextran法评价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手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ZO-1、Occludin、Notch1以及Hes1)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眼底照片显示,Model组大鼠视网膜静脉血流中断,视网膜水肿隆起,KPF干预后大鼠眼底血流通畅,水肿缓解;HE染色结果显示,Model组大鼠视网膜排列紊乱,内外核层迂曲水肿严重;KPF干预后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水肿改善。与CoCl_(2)组相比,低剂量KPF组与高剂量KPF组HRMECs的细胞迁移率均下降,细胞活力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CoCl_(2)组相比,低剂量KPF组、高剂量KPF组以及DAPT组细胞的IL-6与TNF-ɑ的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ITC-dextran实验结果显示,与CoCl_(2)组相比,低剂量KPF组、高剂量KPF组以及DAPT组细胞的通透系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CoCl_(2)组相比,低剂量KPF组、高剂量KPF组以及DAPT组细胞中ZO-1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以及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oCl_(2)组相比,低剂量KPF组、高剂量KPF组以及DAPT组细胞中ZO-1与Occludin蛋白以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Notch1与Hes1蛋白以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KPF可通过抑制Notch1/Hes1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并改善细胞间紧密连接,从而治疗RV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PF Notch 紧密连接 炎症 HRMECs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瑞红(综述) 王宝蕙(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水肿(ME)是RVO患者视功能损害较常见的原因。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现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法,抗VEGF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视功能恢复较好,但其长期疗效欠稳定,ME复发...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水肿(ME)是RVO患者视功能损害较常见的原因。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现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法,抗VEGF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视功能恢复较好,但其长期疗效欠稳定,ME复发率高。探索预测ME复发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这有助于明确哪些高危患者需接受频繁随访,并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本文就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水肿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脉络膜厚度改变、视网膜不同区域间的无灌注区、炎症细胞因子、视网膜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等进行综述,可为患者咨询、临床诊疗以及预后随访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复发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抗VEGF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颖 陈佳沁 +1 位作者 蒋沁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在抗VEGF药物注射前行前房穿刺收集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患者房水中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和干扰素-γ(IFN-γ)等1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RVO-ME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CMT、BCVA(logMAR)以及其变化值(基线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差值)的相关性;在基线时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分别分析CMT和BCVA(logMAR)间的相关性。CMT、BCVA应答者定义为从基线到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BCVA(logMAR)减少50%及以上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房水细胞因子与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成为CMT或BCVA应答者的关系。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抗VEGF治疗3个月后RVO-ME患者CMT明显下降,BCVA明显改善(均为P<0.001)。RVO-ME患者基线时、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与BCVA(logM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26、0.002)。基线时,RVO-ME患者VEGF、IL-8水平与CMT均呈正相关(P=0.032、0.035);IL-6、IL-8水平与BCVA(logMAR)均呈正相关(P=0.018、0.002)。RVO-ME患者基线IL-8水平与CMT变化值呈负相关(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线ICAM-1水平升高增加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BCVA无应答的风险(P=0.023)。结论基线IL-8与ICAM-1可能是RVO-ME抗VEGF治疗后CMT及BCVA改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房水 细胞因子 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灌注状态不良与视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紫怡 杨叶蓁 +2 位作者 张凤 曹家敏 张文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3-950,共8页
目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的灌注状态与疾病预后相关,黄斑区视网膜灌注状态与视力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 目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的灌注状态与疾病预后相关,黄斑区视网膜灌注状态与视力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RVO黄斑灌注指标的变化以及黄斑灌注状态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阻塞部位将41例RVO患者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组18例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组23例,根据是否存在缺血分为缺血型RVO组23例和非缺血型RVO组16例(2例患眼周边视网膜被出血遮蔽,无法确认无灌注区面积而被排除)。同时,招募性别和年龄匹配的2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并比较黄斑灌注指标,分析黄斑灌注状态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眼相比,RVO眼的中央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增大,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明显降低(P<0.001),但CRVO组与BRVO组中央凹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和黄斑灌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t 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 BCVA)与RVO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性(非标准化系数B=-0.039、B=-0.042,P=0.017、P=0.040)。缺血型RVO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82±0.44,高于非缺血型RVO组的0.4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缺血型RVO组较非缺血型RVO组伴有较大的FAZ面积(P=0.003)、较低的浅层和深层血管密度(P<0.001、P=0.008),黄斑缺血的严重程度与RVO周边缺血程度并不一致。结论:与健康眼相比,RVO眼的黄斑灌注状态明显下降,影响并限制了RVO患者的视力。缺血型RVO患眼视力和黄斑灌注状态较非缺血型RVO患眼更差。OCTA在观察血管形态和量化黄斑灌注状态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评估疾病进展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灌注状态 视网膜缺血 最佳矫正视力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佳沁 黄颖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均采用3+PRN方案的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分别收集第1次和第3次注射前的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VEGF、白细胞介素(IL)、γ-干扰素(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比较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OCTA指标的变化,分析治疗后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RVO-ME患者患眼治疗后房水细胞因子中VEGF、ICAM-1、PDGF、IL-8、IL-10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BCVA改善(P<0.001),CMT、AI及FD-300指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线IL-13水平与AI变化值呈负相关(r=-0.388,P<0.05);基线IL-8水平与FD-300变化值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基线房水细胞因子IL-13和IL-8可能与RVO-ME患眼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善程度有关。针对RVO-ME的治疗与管理不应局限于抗血管治疗,还应针对性进行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细胞因子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孔帆 师燕芸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0-924,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及由此引起的眼底解剖结构的损伤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RVO继发ME的治疗以控制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功能为主要目的,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是目...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及由此引起的眼底解剖结构的损伤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RVO继发ME的治疗以控制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功能为主要目的,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手段,近年来临床上很多研究采取了不同的单一或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患者术后及随访的视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本文就RVO继发ME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广峰 洪婷婷 +5 位作者 苗森 孟忻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患者接受按需治疗的玻璃体内注射,光凝组24例(24眼)患者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2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组间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18眼(69.23%)视力提高2行以上;光凝组8眼(33.33%)视力提高2行以上。治疗前2组患者的C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CMT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2组间CMT比较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首次注药后随访3个月,11眼行重复注射。其中1个月后CMT>250μm重复注射2眼,2个月后重复注射7眼,3个月后重复注射2眼。随访期间50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后出现局部球结膜下出血7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的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的程度均优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小燕 李加青 +5 位作者 于珊珊 吴斌斌 曾婧 刘冉 潘间英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分析38例经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CRVO-ME)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并筛选对患者最终视力恢复有预测意义的因素。【方法】38例CRVO-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25 g/L的贝伐单抗0.05 mL,必要时重复治... 【目的】分析38例经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CRVO-ME)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并筛选对患者最终视力恢复有预测意义的因素。【方法】38例CRVO-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25 g/L的贝伐单抗0.05 mL,必要时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根据12月时视力恢复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W组(24例)为视力恢复良好组(Well-gainer);P组(14例)为视力恢复不良组(Poor-gainer)。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基线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OCT)和荧光血管造影(FFA)特征。【结果】P组患者治疗前存在黄斑缺血者比W组多见(W组:11/24,45.8%;P组:11/14,78.6%;P=0.049)。W组患者平均年龄比P组患者小(W组:51.21±11.69;P组:57.50±6.76;P=0.043),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W组:1.40±0.59;P组:1.03±0.46;P=0.04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大于4行Snellen视力表的患者比率高(W组:83.3%,20/24;P组:14.3%,2/14;P<0.00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与最终视力呈正相关(r=0.624,P<0.001)。中央黄斑厚度下降程度与视力改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r=0.269,P=0.193)。【结论】年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黄斑缺血等因素可能是影响最终视力恢复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治疗前视力较低的年轻患者最终视力恢复较理想,治疗前即已有黄斑缺血的患者往往最终视力恢复欠佳。首次注射后1月时视力恢复程度对最终视力有预测价值。对CRVO-ME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需慎重评估,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讲明重复治疗的可能和最终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贝伐单抗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0
作者 钱彤 黎晓新 +3 位作者 尹虹 梁建宏 齐慧君 于文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3d,3、6、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3d,3、6、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有29、11、2眼分别注射2、3、4次。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4.78±3.91)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结果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3、6、12周BCVA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39,-6.182,-4.189,P=0.000)。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6周、12周时CMT平均值均明显减低(t=8.684,5.019,P=0.000)。治疗前病程≤1个月的患者,治疗后3周,视力平均值比病程〉1个月的患者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黄斑灌注良好者CMT降低的效果可保持到术后12周,无灌注区组CMT降低的效果保持到术后6周。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引起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病程短者效果则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琛 李东豪 闻毅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0.5 mg。1周后...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0.5 mg。1周后,根据FFA结果,对于周边视网膜存在无灌注区的患者,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若黄斑水肿无明显减轻或复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225μm或CMT增厚>100μm],行重复注射;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有无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果治疗前患眼BCVA为0.09±0.05,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分别为0.16±0.06、0.25±0.07、0.21±0.07、0.20±0.08,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9.392,t1个月=14.440,t2个月=9.295,t3个月=6.709,均为P<0.05);治疗前患眼CMT为(608.50±119.45)μm,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CMT分别为(364.35±84.33)μm、(279.12±79.73)μm、(308.00±77.90)μm、(326.77±91.78)μm。复查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11.124,t1个月=14.667,t2个月=14.176,t3个月=13.434,均为P<0.05);随访期间,26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局部及全身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尹小芳 叶祖科 +4 位作者 汤秀容 梁影影 黎彦豪 罗书科 卢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及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病程、阻塞支分布情况、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脉压差、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有无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根据注射雷珠单抗的次数将患者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黄斑水肿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4例(114眼)纳入研究,其中单次注射组79例,复发组35例,两组相比,复发组的年龄、基线CMT均显著大于单次注射组(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CMT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80,P=0.01;CMT:OR=1.005,P<0.01)。结论年龄和基线CMT是黄斑水肿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基线CMT越高的患者需重复注射雷珠单抗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38
13
作者 金昱 石安娜 刘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5-85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 目的初步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5例15眼;病程4~11个月;均给予患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测量,观察用药后效果。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ld、1周、1个月、3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8±0.04、0.13±0.05、0.25±0.09、0.31±0.14、0.29±0.12,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47.57±116.67)μm、(371.48±83.74)μm、(246.32±34.51)μm、(249.40±47.87)μm,治疗后黄斑水肿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眼局部球结膜下出血,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可以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治疗后眼压正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9
14
作者 马锋伟 杜翠云 +1 位作者 程美红 马玉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7-841,共5页
背景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 背景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对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诊断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者60例60眼,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康柏西普组和TA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接近。2个组患眼分别行0.05ml康柏西普或0.05ml(0.05mg)TA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次要指标包括注射前后眼压变化和眼部并发症。结果康柏西普组和TA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后1个月TA组注射眼平均BCVA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值分别为(572.00±100.01)、(325.12±91.55)、(280.00±92.37)、(258.65±88.65)、(300.00±87.64)μm,TA组分别为(570.00±102.21)、(345.12±89.31)、(290.00±80.27)、(309.65±84.13)和(303.00±90.59)μm,2个组患眼注射后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患眼CMT值下降更明显,与T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值分别为(15.20±3.52)、(21.20±3.80)、(26.40±4.00)、(23.60±3.73)和(21.50±3.27)mmHg(1mmHg=0.133kPa),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值均明显高于注射前,且TA组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康柏西普组注射前后患眼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及康柏西普治疗CRVO所致黄斑水肿有效,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并改善视力。与TA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眼压升高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康柏西普/治疗用法 曲安奈德/治疗用法 玻璃体腔注射 疗效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5
作者 卢颖毅 谷潇雅 +1 位作者 喻晓兵 戴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CRV...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CRVO继发ME患者40例40眼的病历资料,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每组20例20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采用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部分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注射后1、2、3、6、9和12个月随访,行视力、眼压及OCT检查。注射后3个月,对于ME复发或疗效不佳者,再次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或雷珠单抗。观察并比较患眼注射前后BCVA、眼压以及CMT的变化。结果2个组患者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VA:F分组=2.071,P=0.044;F时间=9.551,P<0.001.CMT:F分组=2.402,P=0.034;F时间=13.175,P<0.001),其中2个组注射后各时间点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CMT均较术前明显变薄,注射后2个月BCVA均较注射后1个月明显提高、CMT均较术前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后12个月,<40岁组BCVA明显好于≥40岁组,CMT明显薄于≥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注射后1、2、3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2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随访期内,<40岁组和≥40岁组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1.8±0.9)次和(2.7±1.4)次,<40岁组注射次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9,P=0.014)。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不同年龄组CRVO继发ME在早期提高视力以及降低CMT方面效果好,注射后1个月即显著改善,注射后2个月疗效最显著。相对于40岁以上患者,40岁以下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玻璃体腔内植入剂的长期效果更好,视力提高和CMT下降更明显,总注药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东贤 洪艳 王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血明目片。检测临床疗效、视力、RI、PI、黄斑区...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血明目片。检测临床疗效、视力、RI、PI、黄斑区微血管结构、SFCT、炎症因子(ICAM-1、MCP-1、IL-8、TNF-α、IL-6)、VEGF、miR-146a、sCD200、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miR-146a高于对照组(P<0.05),PI、RI、SFCT、炎症因子、VEGF、sCD200更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视力、黄斑区微血管结构、SFCT,下调血清MCP-1、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血明目片 视网膜激光光凝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洁 王宏彬 王文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确诊为RVO患者32例35眼纳入研究,分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确诊为RVO患者32例35眼纳入研究,分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组18例(19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组14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采用1+PRN方案。在初次注射后0.5~1个月,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患眼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macular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国际标准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ETDRS)视力表、裂隙灯、眼底镜、眼压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结果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CRVO组、BRVO组重复注射Ranibizumab的次数分别为(1.83±0.83)次、(1.58±0.67)次。CRVO组、BRVO组治疗前后ETDRS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7、6.178,均为P〈0.05),CRVO组、BRVO组治疗前后C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5、3.598,均为P〈0.05)。两组术后CRT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因素均无相关性(r=0.114、0.435、0.028、0.269、0.171、0.062,均为P〉0.05)。BRVO组术前CRT及注射次数有相关性(r=0.556,P≤0.05)。结论经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RVO能促进出血吸收、改善黄斑水肿并且提高视力。两组末次随访CRT与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因素均无相关性。BRVO组研究结果显示IVR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疗效优于IVR单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视网膜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明静 谢立科 秦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884,共6页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BRVO继发ME的治疗主要包括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激...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BRVO继发ME的治疗主要包括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曲安奈德和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包括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玻璃体切割术是BRVO继发ME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董凌燕 王玲 +2 位作者 张士胜 朱彩红 王康孙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 评价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的临床作用。方法 弥漫性黄斑水肿患眼 45只 ,17只眼先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 ,再行全视网膜光凝 ;2 8只眼仅予全视网膜光凝。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变情... 目的 评价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的临床作用。方法 弥漫性黄斑水肿患眼 45只 ,17只眼先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 ,再行全视网膜光凝 ;2 8只眼仅予全视网膜光凝。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变情况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组提高 0 14± 0 12 ,全视网膜光凝组视力提高 0 0 4± 0 1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6 )。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患眼黄斑水肿大都消退 ,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眼黄斑水肿于激光后仍存在甚至加重。结论 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有助于弥漫性黄斑水肿消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黄斑水肿 格栅样光凝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氩离子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姜燕荣 王凯 黎晓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行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行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视力、眼底、FFA表现,观察OCT显示黄斑水肿高度。结果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24眼(缺血型17眼,非缺血型7眼),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BRVO)15眼(缺血型7眼,非缺血型8眼)。最终随访视力提高者28眼,比术前降低者5眼,不变者6眼。OCT形态恢复正常者15眼,改善者21眼,无改善者3眼。12眼术后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