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TDS的有源配电网暂态实时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于力 许爱东 +3 位作者 郭晓斌 雷金勇 李鹏 王智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5,共8页
有源配电网是智能电网中集成、管理分布式发电及储能设备、需求侧响应资源的重要平台,包括各种智能终端、控制及保护装置的研发与测试将对实时仿真提出更高要求。考虑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的建模需求,文中基于实时仿真平台RTDS完成了含光... 有源配电网是智能电网中集成、管理分布式发电及储能设备、需求侧响应资源的重要平台,包括各种智能终端、控制及保护装置的研发与测试将对实时仿真提出更高要求。考虑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的建模需求,文中基于实时仿真平台RTDS完成了含光伏、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的有源配电网暂态实时仿真建模,并给出了电力电子装置、分布式电源及控制器等特殊模型的实时仿真算法。研究了有源配电网在环境条件变化、系统故障及功率指令变化等各种场景下的动态过程,通过与离线仿真软件PSCAD/EMTDC的对比,验证了实时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对系统资源消耗等分析,更为后续硬件在回路仿真(HIL)等研究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实时仿真 电磁暂态仿真 实时数字仿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详细产物分析方法及产物分布自动生成策略
2
作者 宋昆朋 高扬乐 +2 位作者 李莹 周利平 相宏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共13页
费托合成反应具有产物种类复杂、碳数分布广及收集流程长等特点,产物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多步且繁重的谱峰识别和数据处理工作,耗时耗力且极易产生人为误差。结合最新分析技术,设计并验证了一维色谱分析尾气、水相和油相低碳产物组... 费托合成反应具有产物种类复杂、碳数分布广及收集流程长等特点,产物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多步且繁重的谱峰识别和数据处理工作,耗时耗力且极易产生人为误差。结合最新分析技术,设计并验证了一维色谱分析尾气、水相和油相低碳产物组分,利用二维色谱配置反吹装置分析了油相和蜡相产物(C_(≤30))组分、高温模拟蒸馏分析蜡相产物(C_(31)~C_(100))组分,以及理论外推了C_(100+)产物组分的组合分析方法。借助Python语言的数据处理功能,提出了费托合成详细产物分析及数据自动处理策略,通过深入剖析产物谱峰数据特征,针对不同产物流股提出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最终形成了高效准确的费托合成全产物分布自动处理方案。验证了各种操作条件下产物分布计算的准确性,发现在高链增长因子的费托合成反应条件(温度为275℃、压力为3 MPa、合成气空速为35 L/(g·h)及n(H_(2)):n(CO)=1)下,该方法可确定的产物的最高碳数达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产物分布 色谱 模拟蒸馏 保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湿地反应动力学及水流流态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4 位作者 任明迅 贺锋 成水平 Alex Pressl Reinhard Perfler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9,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运用串联反应器模型和离散流模型两种非理想流态模型,模拟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经过比较发现离散流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湿地 反应动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rtd 串联反应器模型 离散流模型 水流流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库轮虫分布特征 被引量:52
4
作者 林秋奇 赵帅营 韩博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3-1131,共9页
在2 0 0 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水库的轮虫种类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于2 0 0 1~2 0 0 3年研究了滞留时间对飞来峡水库、流溪河水库和新丰江水库三座典型水库(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14 d、172 d和6 4 4 d)轮虫分布的影响。共检到轮虫10 1种... 在2 0 0 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水库的轮虫种类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于2 0 0 1~2 0 0 3年研究了滞留时间对飞来峡水库、流溪河水库和新丰江水库三座典型水库(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14 d、172 d和6 4 4 d)轮虫分布的影响。共检到轮虫10 1种,其中大多数种类来自臂尾轮科(Brachionidae)、腔轮科(L ecanidae)、异尾轮科(Trichcercidae)和疣毛轮科(Synchaetidae)。常见属为龟甲轮属(K eratella)、臂尾轮属(Brachionus)、腔轮属(L ecane)、多肢轮属(Polyarthra)、异尾轮属(Trichocerca)、晶囊轮属(Asplanchna)、聚花轮属(Conochilus)和无柄轮属(Ascomorpha)。从不同生活习性种类组成看,每次采样均以浮游种类为主。在直流型的飞来峡水库中,底栖和着生种类占种类数的4 1% ;而在长滞留时间的新丰江水库中只占18% ;中等滞留时间的流溪河水库则介于它们之间。从不同食性种类的丰度看,在新丰江水库和流溪河水库中,轮虫以滤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种类(螺形龟轮虫、独角聚花轮虫和广生多肢轮虫)为优势种;而在直流型的飞来峡水库中,以劫掠粒径较大食物的种类(疣毛轮虫等)为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营养水平水库轮虫的组成并不是绝然不同的,而是随着营养水平的上升逐渐发生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分布 滞留时间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搅拌装置的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秋月 张廷安 +1 位作者 曹晓畅 蒋孝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状态接近活塞流,平均停留时间随流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反应器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转速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反应器 停留时间分布 方差 活塞流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泥龄下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哲 李涛 +1 位作者 王东升 姚重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的化学性状(胞外聚合物成分及含量)、物理性状(表面电荷)、形态性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泥龄对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规律并不明显;多糖/蛋白质愈大,污泥...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的化学性状(胞外聚合物成分及含量)、物理性状(表面电荷)、形态性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泥龄对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规律并不明显;多糖/蛋白质愈大,污泥絮体表面电负性愈强;污泥絮体的平均粒径随泥龄的延长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粒度分布愈来愈均匀;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形态结构亦不相同,泥龄短时,絮体表面粗糙,结构开放疏松;泥龄长时,絮体表面平滑,结构紧凑;随着泥龄的增大,絮体分形维数逐渐增加.由于不同泥龄下所表现出的污泥絮体性状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污泥的絮凝和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体 胞外聚合物 泥龄 分形维数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R反应器在不同HRT下的流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耿亚鸽 张浩勤 +1 位作者 陈昊 刘金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92-94,107,共4页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种新型高效、极具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设备,水力特性是影响其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用NaCl作示踪剂进行示踪脉冲响应试验,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法对ABR反应器的流态进行表征,测试研究了ABR反应器在几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种新型高效、极具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设备,水力特性是影响其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用NaCl作示踪剂进行示踪脉冲响应试验,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法对ABR反应器的流态进行表征,测试研究了ABR反应器在几种HRT下的RTD曲线和水力特性参数,分析了HRT对其水力死区容积分数、串级模型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BR反应器的HRT在1~9h变化时,其死区容积分数小于0.30,在0.068~0.299之间.随着HRT的增大,死区容积分数减小,串级模型数增大,反应器内返混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水力特性 停留时间分布 脉冲刺激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猪粪厌氧发酵残留物中磺胺类抗生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彩云 靳红梅 +3 位作者 杜静 常志州 黄红英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87-2194,共8页
针对厌氧消化中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及在沼渣、沼液中分配特征不清等问题,以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和磺... 针对厌氧消化中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及在沼渣、沼液中分配特征不清等问题,以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和磺胺氯哒嗪(SCP)的去除及其在固/液相中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对3种SAs的去除率表现为SM>SD>SCP。水力停留时间(HRT)=20 d时,猪粪中3种SAs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HRT=15 d时,三者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SCP去除率降为72.8%左右。厌氧发酵后残留的抗生素主要分布在猪粪沼渣中,其中SCP在沼渣中占有绝对优势。同时,HRT=15 d的处理中,SM和SCP的固/液分配比率明显高于HRT=20 d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过程和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延长反应体系中抗生素与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反应时间,对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SAs的去除有积极的作用。为降低其环境危害,猪粪沼渣在还田利用前应进一步消减其中残留的S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水力停留时间 沼液 沼渣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分离器去除养殖循环水中不同粒径细微颗粒物的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季明东 李建平 +1 位作者 叶章颖 朱松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02-207,共6页
为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中的细微颗粒物,通过试验优化射流式泡沫分离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气量,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不同粒径区间颗粒物的去除情况。以孔径125μm转鼓式微滤机出水口的水体作为泡沫分离原样进行批处理试验,以颗粒物去... 为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中的细微颗粒物,通过试验优化射流式泡沫分离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气量,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不同粒径区间颗粒物的去除情况。以孔径125μm转鼓式微滤机出水口的水体作为泡沫分离原样进行批处理试验,以颗粒物去除率为指标优化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气量;以4个粒径区间≤10、(29)10~50、(29)50~90和(29)90μm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率为指标分析各区间的颗粒物去除情况。养殖水中细微颗粒物在泡沫分离时,细化气泡和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在提高去除率中会达到极值,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气量对颗粒物去除率有显著影响,水力停留时间为2.0 min和进气量为1.3 L/min时,去除率较高为(34.06%±4.37%);泡沫分离对粒径≤90μm的颗粒物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且对粒径≤10和(29)50~90μm的颗粒物去除率相对较高,而对粒径(29)90μm的颗粒物去除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颗粒物 循环水 泡沫分离 水力停留时间 进气量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设计及性能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成林 杨菁 +5 位作者 张宇雷 吴凡 徐皓 陈石 倪琦 刘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3-60,共8页
为了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研发了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并对其水力特性及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该文以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为试验指标,设计了5~4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及斜管填... 为了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研发了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并对其水力特性及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该文以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为试验指标,设计了5~4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及斜管填料规格参数的双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HRT增加,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呈显著上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以HRT为20 min时沉淀装置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最高平均去除率可达(58.57%±10.12%),其中粒径小于20μm的微颗粒去除率为19.5%,粒径大于60μm的微颗粒去除率高达90.3%;较小的斜管直径可显著提高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而斜管高度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用于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沉淀 污染 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 固体悬浮颗粒物 循环水养殖 水力停留时间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膜式分子蒸发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松林 王玲 郭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以水及质量分数分别为50%、70%的丙三醇-水溶液为介质,采用脉冲示踪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进料速率、转子转速及物料黏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停... 以水及质量分数分别为50%、70%的丙三醇-水溶液为介质,采用脉冲示踪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进料速率、转子转速及物料黏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停留时间随着进料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进料速率增大时,分子蒸发器上的液膜混合程度也随之增强;随着转子转速增大,停留时间先增大,当达到一定转速后,停留时间反而减小;停留时间随物料黏度的增大而增大,液膜轴向返混程度也随之增强.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分析,采用2种不同的组合流动模型对刮膜式分子蒸馏过程进行描述,经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可知,模型2(2个N级全混流串联模型进行并联,其中一个区域中每个全混流模型分别与一个平推流区域进行交换)在实验条件下较为适用,模型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膜式分子蒸馏 脉冲示踪法 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装填方式对C_3馏分催化蒸馏选择加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步良 程振民 +4 位作者 穆斌 沈建国 贾金明 张濂 袁渭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771,共5页
为考察催化剂在催化蒸馏塔中的装填结构对反应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RTD)和反应研究。试验表明,催化剂散装时的液固传质系数是规整装填的3倍;散装时液体流动接近平推流,规整装填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可用11个全混釜串联来描述... 为考察催化剂在催化蒸馏塔中的装填结构对反应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RTD)和反应研究。试验表明,催化剂散装时的液固传质系数是规整装填的3倍;散装时液体流动接近平推流,规整装填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可用11个全混釜串联来描述。碳三馏分的催化蒸馏选择性加氢研究表明,为使MAPD脱除至15μg.g-1以下,催化剂散装结构的反应效果优于规整装填,其原因在于后者的液固接触效率低于前者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液相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蒸馏 停留时间分布 丙炔 丙二烯 选择性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桨型下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聪 吴可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4-561,共8页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等因素对无因次方差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对有气体产生的体系在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中多级混合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级混合模型基本适用于对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的描述,可用于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当其他条件相同,随着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的增大,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的无因次方差逐渐增大。对于强放热反应,推荐使用四斜叶桨或推进桨,可以较好地增强釜内物料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搅拌釜 螺旋盘管 停留时间分布 含能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俊锋 宋新山 +3 位作者 严登明 王宇晖 王刚 翟鹏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79,共5页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是随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中发生的,水动力过程决定了废水(包括其中的污染物)和介质表面的接触程度及反应时间,并由此影响到水质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其优化设计、运...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是随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中发生的,水动力过程决定了废水(包括其中的污染物)和介质表面的接触程度及反应时间,并由此影响到水质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其优化设计、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目前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研究的相关方法,包括:盐分示踪获得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RTD)曲线的方法、染料示踪获得水流运移图像的方法,由RTD曲线进行水力效率评价的方法,以及水动力过程模拟的数学方法等。并对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动力 示踪法 rtd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挤压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学伟 魏益民 王章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32-437,共6页
食品挤压过程中发生的有利或不利反应决定产品的最终品质。物料在挤压机内同时受热和剪切,经历一个非等温过程,且停留时间出现分布,这些给挤压导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挤压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描述及其简化处理,... 食品挤压过程中发生的有利或不利反应决定产品的最终品质。物料在挤压机内同时受热和剪切,经历一个非等温过程,且停留时间出现分布,这些给挤压导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挤压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描述及其简化处理,随后综述了挤压过程中的淀粉转化/糊化和降解、蛋白质聚合、营养素及毒素损失、理化特性变化、酶抑制剂失活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挤压 动力学 非等热 rtd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完全混合式反应器中水力停留时间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光团 杨艳琼 +1 位作者 张留瓅 刘勇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葡萄糖为底物,采用10 L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研究了进水COD为1 000、1 500和2 000mg/L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量、分子量分布和组成成分的影响。在进水COD相同条件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延... 以葡萄糖为底物,采用10 L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研究了进水COD为1 000、1 500和2 000mg/L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量、分子量分布和组成成分的影响。在进水COD相同条件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水力停留时间相同时,进水COD越高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越多。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小分子量(Mr<1×103)部分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所占百分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中间分子量(1×103<Mr<1×104)部分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大分子量(Mr>1×104)部分则逐渐减小。水力停留时间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中的多聚糖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对DN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多聚糖和蛋白质能够逐渐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水力停留时间 完全混合式反应器 分子量分布 多聚糖 蛋白质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直流配电网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成 秦文萍 +1 位作者 韩肖清 上官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4,共9页
本文以直流环形配电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直流侧电压的故障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基于局部测量的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的保护方案。该方案以过电流保护和电流变化率保护为启动判据,并利用二次时变函数来预测故障... 本文以直流环形配电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直流侧电压的故障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基于局部测量的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的保护方案。该方案以过电流保护和电流变化率保护为启动判据,并利用二次时变函数来预测故障时的线路侧电压,以故障时刻线路侧的预测电压和实测电压的差值作为主保护动作依据,配备欠压保护为后备保护以确保在故障情况下环形直流配电网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增加了补充判据,进一步区分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防止保护误动作。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对环形直流配电网保护方案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配电网 接地故障 预测电压 实测电压 实时数字仿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交联反应挤出流动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军忠 崔跃飞 +1 位作者 景振华 刘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22-1226,共5页
在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的复合交联反应挤出过程流动模型时,在三参数关联流动模型中引入了第4个参数,获得了更好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效果。但是,其物理意义难以确定。为此,根据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RDBFC模... 在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的复合交联反应挤出过程流动模型时,在三参数关联流动模型中引入了第4个参数,获得了更好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效果。但是,其物理意义难以确定。为此,根据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RDBFC模型,获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物理意义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复合交联 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脉冲法停留时间分布实验误差的途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善秋 李宽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84-88,共5页
本文分析了用脉冲法注入示踪剂时示踪剂的分布、时间与应答信号的测量,以及模型参数的回归等方面的种种误差。推荐在被测系统进口的上游适当距离处输入脉冲信号,在系统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测点上用微机采集应答信号,然后用非线性回归确定... 本文分析了用脉冲法注入示踪剂时示踪剂的分布、时间与应答信号的测量,以及模型参数的回归等方面的种种误差。推荐在被测系统进口的上游适当距离处输入脉冲信号,在系统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测点上用微机采集应答信号,然后用非线性回归确定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脉冲示踪 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力学法臭氧接触池水力条件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蓉芳 周北海 +1 位作者 施春红 顾军农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8-231,257,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模拟了北京某水厂臭氧接触池中水的流态分布及水力效率。通过流体停留时间分布(RTD)的分析,得知臭氧接触池的T10/HRT为0.466,短流现象明显,水力效率低。在臭氧接触池中增加导流板后,T10/HRT值可提高20.38%,但T90/...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模拟了北京某水厂臭氧接触池中水的流态分布及水力效率。通过流体停留时间分布(RTD)的分析,得知臭氧接触池的T10/HRT为0.466,短流现象明显,水力效率低。在臭氧接触池中增加导流板后,T10/HRT值可提高20.38%,但T90/HRT高达1.316,回流现象明显;设置横挡板,可将T10/HRT提高15.88%,同时T90/HRT降至0.821,RTD更为集中,流场更接近理想活塞流。因此,增加横挡板有利于臭氧接触池水力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臭氧接触池 水处理 水力效率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