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界面布局设计及工效研究
1
作者 张磊 陈洁 +3 位作者 孙远波 窦金花 许帅康 赵起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1-2364,共14页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4名被试者的眼动及电生理信号,同时采用ErgoLAB软件实时记录其眼动、脑电及皮电生理数据;通过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操作界面的区域划分、按键排布规律、旋钮及按键形状等设计要素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的影响,并确定出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有较大影响的功能指令。结果表明:通过多模态生理信号相互验证的人机工效评价方法可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设计方案的优选与进一步迭代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操控面板 布局设计 人机工效 眼动试验 脑电信号 皮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
2
作者 张光远 李莎 +2 位作者 朱泊霖 王敬儒 秦诗雨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2-3124,共13页
为准确识别高铁调度员的工作状态,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脑电-眼动多模态融合的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开展高铁调度模拟试验以采集数据,并利用脑电源定位技术提取5个脑叶的体素电流密度为脑电特征,分析不同工作... 为准确识别高铁调度员的工作状态,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脑电-眼动多模态融合的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开展高铁调度模拟试验以采集数据,并利用脑电源定位技术提取5个脑叶的体素电流密度为脑电特征,分析不同工作状态下3个频段的脑电信号活动规律和变化规律。结合多模态融合方法,将脑电特征和眼动特征作为输入端,通过全连接层将其融合生成多模态特征。全连接层作为创建胶囊的替代解决方案,构建改进CapsNet疲劳状态识别模型。结果显示:大脑皮层神经电信号较为活跃的位置集中在额叶、顶叶和枕叶,且θ波的神经电活动强度最高、变化最明显;改进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CapsNet)模型的最佳迭代次数为3,此时多模态融合特征疲劳状态识别准确率为92.75%,高于单一的脑电或眼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疲劳状态识别 脑电源定位 多模态融合 改进CapsNet模型 高铁调度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时空卷积结合Transformer的脑电情绪分类算法研究
3
作者 钟献彪 王俊青 +3 位作者 任飞廉 童澄达 侯振中 赵兴群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分类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电极通道以获得良好的分类性能,然而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基于多尺度时间卷积及空间卷积,结合通道注意力和Transformer编码器模块,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型(MTSACT),能够基于少数通道的...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分类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电极通道以获得良好的分类性能,然而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基于多尺度时间卷积及空间卷积,结合通道注意力和Transformer编码器模块,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型(MTSACT),能够基于少数通道的脑电信号进行情绪分类。提出的算法在DREAMER公开数据集和使用自研设备采集的数据集上开展了受试内、混合被试2种条件下的实验,在两个情绪维度上均取得95%以上的平均分类准确度。最后探索了EEG各频带的贡献度以及对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利用额叶和颞叶的6个脑电通道足以实现高分类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识别 脑电 深度学习 少数通道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对人体姿势控制影响的脑功能网络连接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峰 袁维帅 +3 位作者 王新 夏雪莲 董彤彤 任迎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目的研究视觉对人体姿势控制影响及其脑功能网络连接机制。方法以15名健康青年为研究对象,要求受试者分别进行30 s睁眼、闭眼的双腿站立平衡,采集平衡过程中身体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和脑电。对COP进行样本熵(SampleEn)计算... 目的研究视觉对人体姿势控制影响及其脑功能网络连接机制。方法以15名健康青年为研究对象,要求受试者分别进行30 s睁眼、闭眼的双腿站立平衡,采集平衡过程中身体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和脑电。对COP进行样本熵(SampleEn)计算;对脑电θ、α和β频段,计算相位滞后指数(phase lag index,PLI)构建大脑功能网络,并基于图论计算集聚系数(C)、特征路径长度(L)及小世界网络属性(σ)。结果人体在双腿站立平衡过程中,闭眼COPY样本熵显著高于睁眼(P<0.05)。闭眼α频段PLI平均值显著高于睁眼(P<0.05);闭眼α频段C、σ显著高于睁眼,L显著低于睁眼(P<0.05)。闭眼时α频段额区-中央区-顶区之间的网络连接以及中央区和顶区内连接强度显著高于睁眼(P<0.05)。闭眼时α频段PLI平均值以及C值与COPY样本熵中度呈中度负相关(P<0.05)。睁眼时左前额区、左顶区、左枕区α频段PLI平均值与COPY样本熵呈中度负相关;闭眼时左中央区、右枕区α频段PLI平均值则与COPY样本熵呈中度负相关。结论人体在站立平衡时,当没有视觉信息输入时,身体平衡稳定性下降,同时伴随着脑电α频段的脑网络连接增强以及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需提升。人体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进行姿势控制时,大脑会采用不同的神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平衡 视觉 大脑功能网络 图论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巅峰式神经反馈训练提升射击表现效果和无应答者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安民 蔄辉杰 +3 位作者 宋晓鸥 周雅兰 南文雅 伏云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54-8462,共9页
为探索神经反馈训练在提升射击表现方面的应用效果和训练过程中的无应答者特性,开展一项用于提升射击表现的神经反馈训练(neurofeedback training for sport performance,SP-NFT)实验研究,招募20名受试者,进行2周4次的“巅峰”范式SP-N... 为探索神经反馈训练在提升射击表现方面的应用效果和训练过程中的无应答者特性,开展一项用于提升射击表现的神经反馈训练(neurofeedback training for sport performance,SP-NFT)实验研究,招募20名受试者,进行2周4次的“巅峰”范式SP-NFT,采集受试者前、后测隐显目标射击表现和相关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EEG)数据,检验SP-NFT对射击表现的提升效果、静息态EEG特征、SP-NFT期间正常组和无应答组EEG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试者后测射击成绩显著高于前测(P<0.01),静息态theta频带功率显著降低(P<0.01);相对正常受试者,无应答者在SP-NFT期间的努力程度更高,theta频段功率和SMR功率的变化程度更低,SP-NFT能够有效提升受试者射击表现,进一步揭示了无应答者的相关生理机制。研究成果为用于提升射击表现的SP-NFT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反馈训练 射击表现 无应答者 脑电信号(E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微状态特征的正常老年人大脑网络特性研究
6
作者 齐晓英 陈学莹 +2 位作者 史周晰 独盟盟 王娜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0-1117,共8页
采用脑电(EEG)微状态方法,分析了94名受试者静息闭眼61通道脑电数据。基于脑电微状态时间序列、微状态转移概率提出微状态变化率与微状态转移熵计算方法,用于评估大脑功能网络动态信息交流特性及其复杂程度。结果显示,2组均得到A、B、C... 采用脑电(EEG)微状态方法,分析了94名受试者静息闭眼61通道脑电数据。基于脑电微状态时间序列、微状态转移概率提出微状态变化率与微状态转移熵计算方法,用于评估大脑功能网络动态信息交流特性及其复杂程度。结果显示,2组均得到A、B、C、D这4种经典微状态,相较于青年人,老年人微状态A、B特征及两者之间的转移概率均增加,而微状态C、D特征和微状态变化率以及微状态转移熵均降低。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脑电微状态特征与大脑内不同节律波能量相关,预示了正常老年人大脑动态特性发生改变,脑网络动态信息交流减弱,可能与老年人大脑内高频信号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EEG)微状态 老年人 大脑动态特性 微状态变化率 微状态转移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雪梅 姜志梅 +4 位作者 郭岚敏 吕智海 祝丽玲 张士岭 李海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1,146,共5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EEGBF)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平均年龄7.32岁;按照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EEGBF)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平均年龄7.32岁;按照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方法外,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训练5次,疗程为3个月。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脑电波,包括θ波、β波、α波、SMR波、θ/β比值、α/SMR比值,经仪器自身分析处理测评干预前后患儿脑电波的变化。同时对两组干预前、后进行中国比内智力测试和注意力变量检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θ波均值明显下降(P<0.05),β波均值明显升高(P<0.05),θ/β功率比值明显下降(P<0.05);α波均值明显下降(P<0.05),SMR波均值明显升高(P<0.05),α/SMR功率比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θ波均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β波均值、θ/β功率比值、α波均值、SMR波均值及α/SMR功率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注意力变量各观察指标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脑性瘫痪 儿童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EEG信号相空间重构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毅 赵怡 +2 位作者 解玲丽 周列民 陈子怡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共5页
根据癫痫发作过程中,EEG信号表现出来的发作间期和发作期2种不同的状态,通过分析发现在该过程中大脑动力系统存在不同的动力学嵌入空间,存在不同的吸引子。还应用伪邻点法、互信息法和C-C方法进行了推导和仿真,对2种不同状态进行相空间... 根据癫痫发作过程中,EEG信号表现出来的发作间期和发作期2种不同的状态,通过分析发现在该过程中大脑动力系统存在不同的动力学嵌入空间,存在不同的吸引子。还应用伪邻点法、互信息法和C-C方法进行了推导和仿真,对2种不同状态进行相空间重构,确定了癫痫病人不同状态EEG不同吸引子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癫痫 EEG 相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志平 李安民 +2 位作者 金晨曦 陶莹 王丽岩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基于对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的脑电相干性的分析,了解乒乓球运动员大脑皮层激活的同步性变化特征,揭示其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各脑区间的功能耦合性。方法:以14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4名非运动员为被试,采用64... 目的:基于对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的脑电相干性的分析,了解乒乓球运动员大脑皮层激活的同步性变化特征,揭示其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各脑区间的功能耦合性。方法:以14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4名非运动员为被试,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被试在图形识别过程中的脑电数据,评估半球内和半球间低频α(8-10 Hz)、高频α(10-12 Hz)、低频β(13-22 Hz)以及高频β(23-35 Hz)频段的脑电相干性。结果: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的脑电相干性比非运动员高,体现在右侧的顶额区(P4-F4)、顶中央区(P4-C4)、顶颞区(P4-T8)、顶枕区(P4-O2)的半球内低频α频段;双侧顶额区(P3-F3,P4-F4),右侧的顶中央区(P4-C4)、顶颞区(P4-T8)、顶枕区(P4-O2)的半球内高频α频段;右侧的顶中央区(P4-C4)、顶颞区(P4-T8)、顶枕区(P4-O2)的半球内低频β频段;额区(F3-F4)和顶区(P3-P4)半球间低频、高频α频段;顶区(P3-P4)半球间低频β频段。结论: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相关脑区间的相干性比非运动员高,主要涉及顶区与额区、颞区以及中央运动脑区,体现了专家大脑的神经效率加工皮层激活的空间集中特性,表明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乒乓球运动员的任务相关脑区间具有良好的功能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员 图形识别 脑电相干性 功能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体域网中多生理信号驾驶疲劳检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付荣荣 王宏 +1 位作者 王琳 张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0-853,共4页
利用生理信号的无线测量设备实现了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脑电信号、肌电信号和呼吸信号的采集,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驾驶员的疲劳检测.首先分别计算三个生理信号的近似熵并将其作为疲劳检测的特征参数,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对特... 利用生理信号的无线测量设备实现了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脑电信号、肌电信号和呼吸信号的采集,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驾驶员的疲劳检测.首先分别计算三个生理信号的近似熵并将其作为疲劳检测的特征参数,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对特征参数进行降维优化处理,同时对原始特征参数和分析后的主成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基于优化处理后的特征参数利用回归方程建立驾驶疲劳估计模型.最后通过交叉验证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并使用数据融合方法给出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的检测正确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驾驶 无线体域网 脑电 肌电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使用互联网对脑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欣 葛家怡 +2 位作者 郁洪强 詹启生 王明时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当前,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使用样本熵与功率谱分析方法,对9例过度使用互联网与9例较少使用互联网的受试者的脑电复杂度与功率谱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后各电极位置的脑电样本熵值较上... 当前,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使用样本熵与功率谱分析方法,对9例过度使用互联网与9例较少使用互联网的受试者的脑电复杂度与功率谱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后各电极位置的脑电样本熵值较上网前均明显增大(P<0.05),而较少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后大部分电极位置处的样本熵值均较上网前有所减小,并且在一些电极位置处明显减小(P<0.05);而且。相比于上网前,过度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后所有电极位置处较慢的δ波成分均明显减少(P<0.05),θ波成分无明显变化,较快的α波、β波和γ波成分大都明显增加(P<0.05),而较少使用互联网者在上网前后脑电的各个成分大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互联网 样本熵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脑电近似熵分析观察失语症恢复过程的皮质电活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东宇 王秀会 汪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①研究应用脑电近似熵分析是否可以观察到与言语任务相关的两半球脑电变化;②动态观察语言治疗过程中言语改善与两侧大脑皮质电活动的联系。方法:利用脑电近似熵分析方法观察1例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卒中后7周、9周、30周言语治疗过程... 目的:①研究应用脑电近似熵分析是否可以观察到与言语任务相关的两半球脑电变化;②动态观察语言治疗过程中言语改善与两侧大脑皮质电活动的联系。方法:利用脑电近似熵分析方法观察1例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卒中后7周、9周、30周言语治疗过程中,安静闭眼、词复述、非词复述3种状态下的两侧大脑皮质电活动,同时进行言语评价。记录3种状态下1名健康者脑电图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对照者言语任务下的脑电图与安静闭眼状态比较.词和非词复述T3、T5、C3、P3、O1导联,及非词复述F7、T6近似熵增高。患者第一次脑电近似熵分析显示,词复述P3、非词复述P4近似熵增高;伴有同复述F4的降低。第二次检查,词和非词复述F3、F7、P3、C3、C4、T3、T5、O1近似熵增高;伴有F8、T4、O2近似熵明显降低。第三次检查,词复述时左颞T3、P3、F7、O1、O2增高,非词复述T3、O2增高。第一次失语症评价显示,语义系统和声母听辨别轻度受损;命名和词复述严重受损。第二次与第一次比较,声母听辨别、听觉词-网匹配明显改善(P<0.05),复述末见改善。第三次与第二次脑电图检查比较,左半球近似熵增高的区域减少,同样比正常者激活区少。言语评价复述成绩显著提高;命名与语音输出词典的相关测验均显著改善。结论:应用脑电近似熵分析可以观察列传导性失语症恢复过程不同阶段皮质电活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近似熵 失语症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在脑电信号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钢 王蔚 张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31-1433,1436,共4页
首先采用小波变换提取精神分裂症与健康人的脑电信号频率和空间的能量特征,然后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和分类测试,并比较了不同核函数和参数对脑电信号分类正确率的影响,最后与RBF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进行... 首先采用小波变换提取精神分裂症与健康人的脑电信号频率和空间的能量特征,然后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和分类测试,并比较了不同核函数和参数对脑电信号分类正确率的影响,最后与RBF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进行了实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支持向量机和能量特征的方法实现对脑电信号的分类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的16导脑电信号在能量特征上表现出较高的模式可分性。这种分类方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小波变换 脑电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乒乓球运动员动作识别时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丽岩 李安民 王洪彪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40,共10页
目的:通过乒乓球发球动作识别实验过程中不同脑区的相干性分析,探讨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动作识别时大脑皮层与皮层之间同步性变化的特征,了解大脑皮层之间功能耦合性。方法: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8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8名乒乓球初学者观... 目的:通过乒乓球发球动作识别实验过程中不同脑区的相干性分析,探讨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动作识别时大脑皮层与皮层之间同步性变化的特征,了解大脑皮层之间功能耦合性。方法: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8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8名乒乓球初学者观看发球旋转的动作视频时的脑电数据,基于Matlab平台计算低频alpha(8~10 Hz)、高频alpha(10~12Hz)、低频beta(13~22Hz)和高频beta(23~35Hz)频段内发球动作识别时半球内(顶叶与额叶、中央区、枕叶、颞叶)和脑区间(额叶、中央区、顶区、枕区和颞叶)的相干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运动新手相比,乒乓球运动员显示了更低的脑电相干性,半球脑区内低频alpha在双侧顶叶和额叶(P3-F3、P4-F4)、顶叶和颞叶(P3-T7、P4-T8),左侧顶叶与左侧中央区(P3C3),左侧顶叶与左侧枕叶(P3O1)的相干性低,高频alpha和低频beta频段在左侧顶叶与左侧中央区(P3C3)、左侧额叶(P3F3)、左侧枕叶(P3O1)、左侧颞叶(P3T7)均显示了低相干性,高频beta频段左侧顶叶与左侧额叶(P3F3)、左侧颞叶(P3T7)的相干性低;半球间在低频alpha频段内额叶(F3F4)、顶叶(P3P4)和中央运动区(C3C4)相干性低,高频al-pha和低频beta频段顶叶和中央运动区的相干性低。结论:与运动新手相比,运动专家发球动作识别时大脑皮层之间的功能耦合精细分化,主要涉及顶叶与额叶、颞叶脑区及中央运动脑区,暗示运动员发球动作识别时脑区间有效的功能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运动员 动作识别 发球旋转 脑电相干性 功能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信号的小波变换和样本熵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毅 罗明伟 罗元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9-344,共6页
针对现有的采用单一的特征提取算法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小波变换和样本熵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把脑电信号进行3层分解,抽取出对应于脑电β节律频带的小波系数的能量均值和能量均值差,并结合脑电信... 针对现有的采用单一的特征提取算法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小波变换和样本熵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把脑电信号进行3层分解,抽取出对应于脑电β节律频带的小波系数的能量均值和能量均值差,并结合脑电信号的样本熵组成特征向量,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结合小波变换和样本熵的特征提取方法明显优于仅采用小波变换、样本熵以及其他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得到的最高正确识别率为9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样本熵 小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右腿驱动技术的脑电信号放大器的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宇舸 叶柠 于艳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7-781,共5页
设计了高性能的脑电信号(EEG)放大器,将差分放大电路、右腿驱动电路应用于放大器的前置部分,有效消除共模信号干扰,通过前置放大器和两级后级放大器将EEG信号放大,通过设计并合理安置多个低通滤波器和50Hz陷波器,有效消除EEG信号中的高... 设计了高性能的脑电信号(EEG)放大器,将差分放大电路、右腿驱动电路应用于放大器的前置部分,有效消除共模信号干扰,通过前置放大器和两级后级放大器将EEG信号放大,通过设计并合理安置多个低通滤波器和50Hz陷波器,有效消除EEG信号中的高频干扰和工频干扰,在非屏蔽室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检测到EEG信号.测试结果表明,放大器各个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在测试者头皮采集到了实际的EEG信号,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放大器 右腿驱动 前置放大 50Hz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G熵值的驾驶员脑力负荷水平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孜政 潘毅润 +4 位作者 潘雨帆 吴志敏 肖琼 谭永刚 张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0-984,共5页
为了对驾驶员脑力负荷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脑电信号指标构建了一种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方法.对驾驶员脑电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选取θ(4~8 Hz),α(8~13 Hz),β(13~30 Hz)3个频段的频谱幅值分别进行熵处理,对所得到的熵值... 为了对驾驶员脑力负荷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脑电信号指标构建了一种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方法.对驾驶员脑电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选取θ(4~8 Hz),α(8~13 Hz),β(13~30 Hz)3个频段的频谱幅值分别进行熵处理,对所得到的熵值作为脑力负荷识别参数,并对识别参数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选取差异最为显著的10项参数作为脑力负荷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BP模型构建了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模型.基于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模型识别正确率为87.8%~90.4%.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具有较高准确性,可实现不同驾驶员脑力负荷的有效识别,为未来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构建及车载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算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脑力负荷 EEG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睡眠结构分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家怡 周鹏 +2 位作者 赵欣 刘海婴 王明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共4页
为了提高睡眠结构分期的准确度,克服分类时样本不足对分类的影响,使用MIT-BIH数据库整晚睡眠脑电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提取了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共16个参数作为分类特征,用支持向量机的一对一多类分类方法,采用顺序最小优化算法,以径向基... 为了提高睡眠结构分期的准确度,克服分类时样本不足对分类的影响,使用MIT-BIH数据库整晚睡眠脑电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提取了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共16个参数作为分类特征,用支持向量机的一对一多类分类方法,采用顺序最小优化算法,以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对样本分类。分类结果与专家的分类标注对比,分类准确率达到92%以上。支持向量机可作为睡眠分期的一种实用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睡眠结构分期 多类分类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门诊宫腔镜通液术麻醉监测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冰 刘志强 +1 位作者 陶怡怡 马馨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对门诊宫腔镜通液术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3月选择我院门诊择期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通液术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BIS监测组(n=60)与...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对门诊宫腔镜通液术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3月选择我院门诊择期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通液术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BIS监测组(n=60)与常规监测组(n=60)。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μg、丙泊酚1.0 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维持量BIS监测组根据BIS(40~55)调节,常规监测组仅根据患者临床体征调节。比较2组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手术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等。结果 BIS监测组丙泊酚用量(84.1±10.7)mg,显著少于常规监测组(108.7±15.3)mg(t=-10.206,P=0.000)。扩宫口时肢动,BIS监测组2例,常规监测组7例,2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922,P=0.166)。常规监测组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t=-4.379,P=0.000)、扩张宫颈时(t=-5.863,P=0.000)、通液时(t=-3.073,P=0.003),显著低于BIS监测组。术中知晓BIS监测组无发生,常规监测组3例,2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244)。结论 BIS监测用于门诊宫腔镜通液术麻醉,预防麻醉药用量不足或逾量,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 宫腔镜 输卵管通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脑电信号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郝崇清 王江 +1 位作者 邓斌 魏熙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70-3872,共3页
采用相空间重构方法将一维脑电信号转换成复杂网络进行研究。将一维时间序列构造成多维相空间,计算多维时间序列任两个向量点间的距离得到加权矩阵,选择恰当的阈值将加权矩阵转换成二进制矩阵,该二进制矩阵视做时间序列所对应的复杂网... 采用相空间重构方法将一维脑电信号转换成复杂网络进行研究。将一维时间序列构造成多维相空间,计算多维时间序列任两个向量点间的距离得到加权矩阵,选择恰当的阈值将加权矩阵转换成二进制矩阵,该二进制矩阵视做时间序列所对应的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阈值的选择使得生成的复杂网络满足连通性。利用该方法对睁眼和闭眼时的脑电信号进行辨别分析。结果表明,两信号的递归图、网络拓扑图、网络度分布和模体分布均表现出显著不同。因此,此分析方法为利用复杂网络实现分析和辨识不同脑电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脑电图 相空间重构 递归图 模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