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近10年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针刺治疗慢性疼痛脑中枢重建机制的概况。方法:以“慢性疼痛”“针刺”“rs-fMRI”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目的:总结近10年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针刺治疗慢性疼痛脑中枢重建机制的概况。方法:以“慢性疼痛”“针刺”“rs-fMRI”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利用rs-fMRI研究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机制文献,分析其脑中枢重建机制。结果:针刺镇痛正激活脑区包括前额叶、岛叶、扣带回、丘脑、脑干、小脑、基底核等,负激活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海马、双侧额中回等。针刺还能通过调节默认模式网络、疼痛矩阵、执行网络脑区和边缘系统等区域间的连接来缓解慢性疼痛。不过这些脑区、脑网络的激活或抑制会因个体差异、疼痛类型和针刺激参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结论:针刺镇痛作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调节与感觉、情感、认知相关联的脑区、脑网络。基于此针刺镇痛内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总结近10年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针刺治疗慢性疼痛脑中枢重建机制的概况。方法:以“慢性疼痛”“针刺”“rs-fMRI”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利用rs-fMRI研究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机制文献,分析其脑中枢重建机制。结果:针刺镇痛正激活脑区包括前额叶、岛叶、扣带回、丘脑、脑干、小脑、基底核等,负激活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海马、双侧额中回等。针刺还能通过调节默认模式网络、疼痛矩阵、执行网络脑区和边缘系统等区域间的连接来缓解慢性疼痛。不过这些脑区、脑网络的激活或抑制会因个体差异、疼痛类型和针刺激参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结论:针刺镇痛作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调节与感觉、情感、认知相关联的脑区、脑网络。基于此针刺镇痛内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