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based on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海峰 白广忱 +1 位作者 高阳 鲍天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93-4701,共9页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eliorate reliability analysis efficiency without loss of reliability,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RSM) was proposed,and its basic theor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work.Considering the failure dependency among the failure modes,the distributed response surface was construct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mode and the relevant random variables.Then,the failure mod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random variables of system response to obtain 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based on structure failure criterion.Finally,the given turbine disc structure wa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CRSM,Monte Carlo method(MCM) and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for DCRSM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MCM than RSM,while DCRSM needs far less computing time than MCM and RSM under the same simulation conditions.Thus,DCRSM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feasible and valid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and has great potential value for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with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alysis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系)对自然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2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4 位作者 刘俊龙 王新 王继承 曹志华 孙慧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22,34,共10页
为探究材用薄壳山核桃在自然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能力,本文以8个6年生材用薄壳山核桃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干旱胁迫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 为探究材用薄壳山核桃在自然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能力,本文以8个6年生材用薄壳山核桃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干旱胁迫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生长量来看,黄薄1号、利辛1号和绍兴1号总体表现良好。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系)的主脉厚度为793.46~1149.42μm,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黄薄1号的主脉最厚。黄薄5号和黄薄6号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各品种(系)间叶绿素a/b有极显著差异。叶绿素荧光参数间均呈显著差异,F_(v)/F_(m)在0.6965~0.7734,说明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系)对高温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薄壳山核桃品种(系)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为:黄薄5号>黄薄1号>绍兴1号>黄薄6号>利辛1号>黄薄2号>沙河7号>沙河15号。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类,其中黄薄5号属高抗旱型,黄薄1号、绍兴1号属抗旱型,黄薄6号、利辛1号和黄薄2号属中抗旱型,沙河7号、沙河15号属低抗旱型。本研究结果为筛选材用抗旱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自然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叶片解剖结构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应急响应物资精准需求预测模型构建——以地震灾害响应初期的灾民生活物资需求为例
3
作者 李尧远 曲政澍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提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响应初期应急物资精准供给,保障灾民基本生活需求,该文以我国部分地震灾害为例,收集地震数据,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为预测目标,选取相关地震指标为影响因素,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 为提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响应初期应急物资精准供给,保障灾民基本生活需求,该文以我国部分地震灾害为例,收集地震数据,以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为预测目标,选取相关地震指标为影响因素,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与灾民生活物资需求的关系,建立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在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较为准确估算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在生活物资需求预测方面,经算例验证,该模型具备一定实践价值,可为应急响应初期的物资配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响应 需求预测 地震 主成分分析法(PCA) 反向(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响应面法与主成分分析优化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
4
作者 汪树林 商晶 +6 位作者 刘文君 蔡泽荣 钱梦雨 胡晓欣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综合评分,并以综合得分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结果通过定性分析从肠炎合剂Ⅱ中推测和鉴定了110个成分,包括有机酸2种、黄酮类82种、萜类化合物13种、生物碱类13种,基于定性分析结果,通过UPLC-Q-TOF-MS/MS结合Masshunter质谱数据分析软件导出48个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指标成分质谱响应度,进行PCA并计算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综合响应面预测结果及生产实际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浸泡45 min,溶剂倍量8倍,提取2次,每次120 min。结论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考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中药复方开发拓展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主成分分析 葛根素 甘草酸 木香烃内酯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蔗系列甘蔗新品种(系)的耐冷性评价
5
作者 伍玉玲 曾力方 +6 位作者 李火建 陈珺 张池 魏乙斌 蒋洪涛 张木清 姚伟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4,共9页
为评估不同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耐冷性能,并综合考量多个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选用10个不同甘蔗品种,经过低温处理后对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为评估不同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耐冷性能,并综合考量多个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选用10个不同甘蔗品种,经过低温处理后对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各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多样的生理生化响应。主成分分析成功解释了84.130%的表型变异,并确定其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质膜透性(Plasma Membrane Permeability, PMP)等可作为主要的甘蔗耐冷性评价指标。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下,中蔗11号表现出的耐冷性最强,而中蔗13号的耐冷性最弱。研究结果可为耐冷品种优选和耐冷性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深化对甘蔗耐冷生理生化机制的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耐冷性 生理响应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预处理-无溶剂微波法提取鲜小蓟精油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6
作者 潘林菊 赵丹丹 +4 位作者 徐晓杰 杨诗雨 高欣阳 路祺 陈春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2-145,共14页
采用酶解预处理结合无溶剂微波法提取鲜小蓟精油,以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红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扫描电镜和热重对不同提取方法所提取的精油成分组成进行分析,并... 采用酶解预处理结合无溶剂微波法提取鲜小蓟精油,以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红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扫描电镜和热重对不同提取方法所提取的精油成分组成进行分析,并以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所提取精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酶解预处理-无溶剂微波法提取鲜小蓟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混合比(纤维素酶:果胶酶)2:1、酶添加量1.5%、酶解时间1.5 h、微波功率560 W、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17%±0.005%,酶解预处理-无溶剂微波法提取的精油含有更高比例的含氧化合物,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精油相比,其精油成分的含量增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十六烷酸(36.50%)、2-甲基二十四烷(3.82%)、油酸酰胺(3.03%)、2,7-辛二烯-1-醇(2.40%)、烯丙基十五烷基酯(1.81%)、(Z)-1,5,9-十一碳三烯-2,6,10-三甲基(1.55%)和(E)-2-癸烯-1-醇(1.04%)。此外,酶解预处理-无溶剂微波法提取的鲜小蓟精油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酶解预处理-无溶剂微波法是一种从鲜小蓟中获得高得率和高品质精油的绿色有效技术,为小蓟精油的提取和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小蓟 精油 响应面工艺优化 成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螺栓滑移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六维地震响应分析
7
作者 邵帅 卜祥航 +5 位作者 张佩玉 李布辉 付兴 邵千秋 范松海 朱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68-179,共12页
地震动具有六维分量,为了准确获得输电塔地震响应,应该考虑地震动的六维分量。此外,由于角钢铁塔螺栓节点会发生滑移,刚性节点假设下的塔-线体系地震响应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塔-线体系地震响应,对考虑螺栓滑移效应... 地震动具有六维分量,为了准确获得输电塔地震响应,应该考虑地震动的六维分量。此外,由于角钢铁塔螺栓节点会发生滑移,刚性节点假设下的塔-线体系地震响应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塔-线体系地震响应,对考虑螺栓滑移效应的塔-线体系六维地震响应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曲面拟合法从SMART-1台阵记录的平动地震数据中提取了转动分量,然后根据输电塔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确定了描述节点力学性能的骨架曲线。使用插入弹簧单元模拟角钢节点处的螺栓滑移,并据节点骨架曲线确定弹簧单元的实常数,建立了考虑螺栓滑移效应的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考虑螺栓滑移效应的塔-线体系多维地震响应,并分析了土质参数和地震入射角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螺栓滑移效应和六维地震动后,塔-线体系地震响应变化剧烈,且最大应力杆件位置也发生变化;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塔-线体系地震响应,螺栓滑移效应和转动分量的影响不应被忽略;螺栓滑移效应对塔-线体系六维地震响应的影响,在土质条件较好时较大,随地震入射角变化而变化,实际模拟计算中,应明确结构所处场地土质条件及地震入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体系 螺栓滑移 转动分量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补播对山地草甸牧草营养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8
作者 郭楠 杜鹉辰 +6 位作者 纪守坤 刘建 崔素倩 袁辉 韩旭 刘计双 高立杰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3,共14页
为了探究施肥和补播量对退化山地草甸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的老芒麦、扁穗冰草、垂穗披碱草和紫花苜蓿混播组合,设置4个施肥量(0、3.6、7.2和10.8 t·hm^(-2))和4个播种量(0、3.4、4.6和5.7 kg·h... 为了探究施肥和补播量对退化山地草甸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的老芒麦、扁穗冰草、垂穗披碱草和紫花苜蓿混播组合,设置4个施肥量(0、3.6、7.2和10.8 t·hm^(-2))和4个播种量(0、3.4、4.6和5.7 kg·hm^(-2)),对4种混播草地: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紫花苜蓿(EEM)、老芒麦+扁穗冰草+紫花苜蓿(EAM)、扁穗冰草+垂穗披碱草+紫花苜蓿(AEM)和老芒麦+扁穗冰草+垂穗披碱草+紫花苜蓿(EAEM)的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体外发酵研究施肥和补播量对混播牧草组合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相比,施肥显著提高了各混播处理的干物质产量(DMY)和相对饲喂价值(RFV)(P<0.05),显著降低了各混播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在4.6 kg·hm^(-2)的补播量处理下,补播显著提高了EEM混播处理的DMY和RFV(P<0.05),显著降低了EEM混播处理的NDF和ADF含量;EEM、EAM、AEM在4.6 kg·hm^(-2)处理下,瘤胃液中氨态氮(NH_(3)-N)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补播处理(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施肥和播种量分别为10.8 t·hm^(-2)、5.7 kg·hm^(-2)的EEM混播组合综合得分最高。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AEM混播组合的预测产量最高,EEM次之,EEM混播组合的预测综合得分最高。基于产量和综合评价,在施肥和补播量分别为10.8 t·hm^(-2)和5.7 kg·hm^(-2)的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紫花苜蓿组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补播量 牧草品质 瘤胃发酵参数 主成分分析(PCA) 响应面分析(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微丸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车欣 王烨 +4 位作者 王骞 桑林伟 何凯乐 向志祥 王进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2,共6页
目的优化归脾微丸制备工艺。方法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收率、圆整度、脆碎度、崩解时限为指标,主成分分析筛选赋形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炼蜜含水量、筛网孔径、微晶纤维素含量为影响因素,收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优化归脾微丸制备工艺。方法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收率、圆整度、脆碎度、崩解时限为指标,主成分分析筛选赋形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炼蜜含水量、筛网孔径、微晶纤维素含量为影响因素,收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赋形剂为微晶纤维素。最佳条件为炼蜜含水量15%,筛网孔径150目,微晶纤维素含量10%,收率为88.7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归脾丸及其他中药丸剂的剂型改良及开发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微丸 制备工艺 挤出滚圆法 主成分分析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结合主成分分析优化苹果醋制作工艺
10
作者 连文绮 冯雅蓉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4,共6页
为了优化苹果醋的制作工艺,获得口感和营养价值更佳的苹果醋产品,以新鲜苹果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作苹果醋。利用响应面法结合主成分分析优化苹果醋发酵工艺,以响应面法评价发酵过程中2种不同菌种添加方式、发酵温度(30,32,34,... 为了优化苹果醋的制作工艺,获得口感和营养价值更佳的苹果醋产品,以新鲜苹果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作苹果醋。利用响应面法结合主成分分析优化苹果醋发酵工艺,以响应面法评价发酵过程中2种不同菌种添加方式、发酵温度(30,32,34,36,38℃)和发酵时间(8,9,10,11,12 d)对苹果醋的理化指标(pH值、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的影响,从而优化苹果醋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苹果醋的最优发酵工艺为菌种A和B等质量混合添加、醋酸发酵时间10 d和醋酸发酵温度34℃,在此条件下苹果醋的pH值为4.01,总酸含量为(4.59±0.02)g/100 mL,总多酚含量为(0.24±0.06)mg/mL,总黄酮含量为(0.21±0.07)mg/mL。同时,以菌种添加方式、醋酸发酵时间和醋酸发酵温度为因素进行拟合所得方程为Y=37.511+41.751 A+15.992 B+32.531 C-2.185 AB-6.182 AC+0.182 BC-19.421 A^(2)-12.593 B^(2)-18.423 C^(2),可以较好预测实验结果,对苹果醋发酵工艺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醋 响应面法 主成分分析 制作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
11
作者 郑学召 张心怡 +2 位作者 童鑫 熊艳玲 苏海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3,共13页
为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路径,基于应急管理全过程理论,遵循“分析-评价-提升”的逻辑,首先,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与发展变化规律,构建包含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4项一级指标,以及23项二级指... 为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路径,基于应急管理全过程理论,遵循“分析-评价-提升”的逻辑,首先,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与发展变化规律,构建包含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4项一级指标,以及23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运用熵权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构建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最后,分析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8-2022年数据,得到各地级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等级。结果表明:陕西省应急能力分布总体呈现中部高而四周低,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的空间格局;研究期内西安市的应急能力总体表现最优,评分均在0.65以上,其次为榆林、咸阳、铜川和宝鸡;西安市应急能力较为均衡,部分地级市恢复重建能力占比仍有待提升;卫生机构覆盖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覆盖率为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控的最有效因素。研究结果为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能力评价 公共卫生 主成分分析法 熵权TOPSIS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藁本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12
作者 王俊龙 闫慧杰 +5 位作者 蔺永刚 李紫薇 时文盼 江升旗 武斌 古庆泽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 优化新疆藁本总多酚提取工艺,并进行成分分析,考察其抗氧化、降糖活性。方法 分别考察超声、酶解、酸解、醇提、水解工艺对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为影响因素,总多酚... 目的 优化新疆藁本总多酚提取工艺,并进行成分分析,考察其抗氧化、降糖活性。方法 分别考察超声、酶解、酸解、醇提、水解工艺对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为影响因素,总多酚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HPLC法鉴定多酚组成,测定其含量。再测定总多酚对DPPH、ABTS、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结果 采用超声提取时,总多酚提取量最高。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54 min,乙醇体积分数69%,液料比50∶1,总多酚提取量为(9.51±0.20)mg GAE/g。新疆藁本存在7种成分,其中阿魏酸含量最高,杨梅素含量次之,D-色氨酸含量最低。总多酚质量浓度为7.61 mg/L时,对DPPH、ABTS、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0.70%、85.97%、28.60%,总还原力为0.22,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77.23%。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抗氧化、降糖活性较强的新疆藁本总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藁本 总多酚 提取工艺 成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响应面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涡振抑制的风力机方法对主梁抖振的影响
13
作者 张洪福 蔚来 +1 位作者 金松 辛大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4-673,共10页
【目的】随着大跨度桥梁悬索桥的快速发展,桥梁风振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安装在桥梁上,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还能够提供风能用于桥梁附属设施的供电。然而,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对桥梁... 【目的】随着大跨度桥梁悬索桥的快速发展,桥梁风振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安装在桥梁上,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还能够提供风能用于桥梁附属设施的供电。然而,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对桥梁的影响尤其是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规律,评估不同风力机布置方式对桥梁动态响应的具体影响,为风力机对桥梁风振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本文以丹麦大贝尔特桥的典型扁平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洞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谐波叠加等手段,结合大贝尔特桥的实际风环境和结构特性,模拟和分析了风力机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在风洞试验中测量桥梁加装风力机后的静力三分力系数,依据相关数据生成桥梁受风荷载的时程响应数据。基于准定常假设和Davenport抖振力模型,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并模拟了桥梁在不同风速下的动态响应。研究过程中设计了6种不同风力机布置方式,考虑了风力机转轴高度和布置间距等参数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布置方案对桥梁横向、竖向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小型水平轴风力机的安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桥梁的位移与加速度响应。然而,通过选择适当的风力机布置方案,可以在满足控制涡激振动的基础上,对桥梁的结构安全和舒适度影响较小。桥梁横向位移的增幅整体呈现随风力机叶片转轴高度的降低而减小的趋势。当风力机布置间距为3倍梁高时,竖向位移的增幅最小。此外,通过拟合风力机对桥梁的静风荷载,提出了桥梁安装风力机后的阻力和升力单位荷载估算公式,进而有效评估不同布置方案下风力机对桥梁的影响。【结论】通过合理布置风力机参数(转轴高度和布置间距),能够减小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对桥梁动态响应的影响,且不会对桥梁的结构安全及舒适度造成较大影响。风力机的安装高度和布置间距对桥梁的动态响应具有显著影响,应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布置方案,以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提出了关于风力机布置间距、转轴高度与桥梁风荷载数据之间的数学模型,为未来风力机对桥梁风振控制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平轴风力机 大跨桥梁 桥梁抖振响应 静力三分力 桥梁有限元模拟 风洞试验 脉动风速模拟 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聚乙烯醇-金针菇水提取物复合膜制备、表征与保鲜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雪松 刘丽 +2 位作者 唐玉娟 谢以勒 卞鑫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5-217,共13页
为开发新型食品包装膜,提高金针菇资源化利用水平,以可降解的聚乙烯醇(PVA)和金针菇水提取物共混制备PVA-金针菇水提取物复合膜。以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耐水性系数、厚度、不透明度及水蒸气透过系数等复合膜物理性能参数,研究PVA添... 为开发新型食品包装膜,提高金针菇资源化利用水平,以可降解的聚乙烯醇(PVA)和金针菇水提取物共混制备PVA-金针菇水提取物复合膜。以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耐水性系数、厚度、不透明度及水蒸气透过系数等复合膜物理性能参数,研究PVA添加量、2-乙酰柠檬酸三乙酯(ATEC)添加量、金针菇水提物添加量、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对复合膜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复合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PVA-金针菇水提取物复合膜制备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优化了复合膜制备条件,并研究了复合膜在20℃条件下对草莓贮藏期间(6 d)褐变度、失重率、维生素C、丙二醛等保鲜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添加量4.0 g、ATEC添加量4.0 g、金针菇水提物添加量3.9 g、干燥温度62℃,干燥时间3.5 h为最佳制备条件,所得复合膜拉伸强度为31.76±0.50 N/cm^(2)、断裂延伸率为97.99%±0.25%、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44×10^(-9)±1.53×10^(-11) g·mm/m^(2)·h·kPa、耐水性系数为549.14±0.94 s/mm、膜厚度为0.062±0.002 mm、不透明度为20.97±0.39,物理性能综合得分为102.25±0.16,与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57%。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复合膜结构完整,金针菇水提取物与基质相容性较好,并以氢键结合。通过草莓贮藏期间褐变度、失重率、维生素C以及丙二醛的测定,制备的复合膜显示出较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提取物 聚乙烯醇 主成分分析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核桃实生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姬新颖 唐佳莉 +3 位作者 李敖 郑旭 王红霞 张俊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7,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核桃实生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状况,综合评价其耐盐能力,为盐碱地区耐盐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新新2号(JX2)、温185(JW185)、扎343(JZ343)和辽宁1号(JL1)共4种基因型种子的当年生实生苗为材料,...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核桃实生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状况,综合评价其耐盐能力,为盐碱地区耐盐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新新2号(JX2)、温185(JW185)、扎343(JZ343)和辽宁1号(JL1)共4种基因型种子的当年生实生苗为材料,以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00、200和300 mmol·L^(-1))进行胁迫处理,观测幼苗生长状况,测定处理不同天数(6、12、18和24天)的光合参数、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相关生理指标,对4种基因型的耐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盐胁迫条件下,4种基因型幼苗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基因型的叶片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枯黄、卷曲和脱落等盐害症状,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及植株干质量等生长指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JX2生长状况相对较好,受抑制程度较轻。2)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总体呈下降趋势,JX2较对照的降幅较小,表现较好。3)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JX2的REC值和MDA含量较低,较对照增幅较小,JZ343则相反。4)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Pro)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SS)和酶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其中,JX2积累的Pro和SS较多,并且JX2的酶活性较高。5)在内源激素方面,促进脱落酸(ABA)生成的同时抑制了生长素(IAA)等的合成。【结论】盐胁迫显著影响各基因型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使其叶片细胞光合活性降低,植株生长减缓,幼苗能够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酶活性、调节自身激素平衡等机制来应对盐胁迫。通过综合评价可知,4种基因型耐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JX2>JW185>JL1>JZ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盐胁迫 生长指标 生理响应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不同甘蔗品种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饶席兵 钱禛锋 +6 位作者 曾丹 张蓉琼 吕绍芝 沈庆庆 吴华英 何丽莲 李富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2-751,共10页
低温是影响甘蔗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探究甘蔗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反应特性,筛选强耐寒性甘蔗亲本材料,对指导甘蔗育种及推动甘蔗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8份不同甘蔗品种及1份甘蔗近缘野生种(蔗茅99-1无性... 低温是影响甘蔗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探究甘蔗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反应特性,筛选强耐寒性甘蔗亲本材料,对指导甘蔗育种及推动甘蔗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8份不同甘蔗品种及1份甘蔗近缘野生种(蔗茅99-1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低温胁迫处理后的生理指标响应,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9份材料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经低温胁迫处理(3℃,3 d)后,绝大部分材料的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以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较CK升高;所有材料的脯氨酸(Pro)含量均较CK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较CK降低;此外,绝大部分材料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较CK升高。并且发现强耐寒性的材料(蔗茅99-1、崖城89-9、ROC10)经低温胁迫处理后能够维持较低的MDA含量,和较高的SS、SP、Pro含量以及POD、CAT活性。结合综合评价值(D),通过聚类分析将9份材料的耐寒能力分别划分为强耐寒类型(蔗茅99-1、崖城89-9、ROC10)、中度耐寒类型(ROC20、粤糖93-159、黄加利、ROC16)和弱耐寒类型(滇蔗01-58、ROC22)3个类群。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强耐寒性甘蔗品种在逆境下能够迅速通过自身调节,合理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一步清除体内的活性氧(ROS)等有害物质,平衡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本研究为探明甘蔗低温胁迫应答调控机理,选育强耐寒性甘蔗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耐寒性 生理响应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再造烟叶表面改性膜材料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子维 陈一桢 +9 位作者 舒灏 徐耀威 刘奔 何山 童宇星 晏群山 高颂 郭琼 贺靖鹏 赵德清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背景和目的】针对加热卷烟用再造烟叶吸湿性过强的问题,克服其在制丝、卷包以及贮存过程中易吸潮的缺陷,确保其耐加工性以及感官质量的稳定性。【方法】以壳聚糖、石蜡、黄原胶为配方组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主成分分... 【背景和目的】针对加热卷烟用再造烟叶吸湿性过强的问题,克服其在制丝、卷包以及贮存过程中易吸潮的缺陷,确保其耐加工性以及感官质量的稳定性。【方法】以壳聚糖、石蜡、黄原胶为配方组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膜材料配方,开发出具有适中疏水性的膜材料涂布液,用于再造烟叶表面疏水改性。【结果】优化得到膜材料配方为:壳聚糖、石蜡和黄原胶的涂布量分别为0.6 g/m^(2)、1.5 g/m^(2)、1.6 g/m^(2),在此条件下制得改性再造烟叶的接触角87.542°、吸湿率10.98%、放湿率2.16%、感官质量得分87分。相比于传统再造烟叶,改性后再造烟叶的吸湿率和放湿率均显著降低,感官质量基本保持,抗张强度有所提升,再造烟叶的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吸湿性 壳聚糖 石蜡 响应面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鲊辣椒混菌发酵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璐晗 尹小庆 +6 位作者 阚建全 武运 戚晨晨 彭芸 SAMEH Awad AMEL Ibrahim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1,I0004,I0005,共11页
以小米椒和玉米粉为原料,植物乳植杆菌XZ3和生香酵母菌Y50为菌种,制作一款混菌发酵鲊辣椒。以鲊辣椒的模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鲊辣椒混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产品的功能性成分。结果表明,混菌发... 以小米椒和玉米粉为原料,植物乳植杆菌XZ3和生香酵母菌Y50为菌种,制作一款混菌发酵鲊辣椒。以鲊辣椒的模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鲊辣椒混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产品的功能性成分。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鲊辣椒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植物乳植杆菌XZ3与生香酵母菌Y50的比例为1∶1、混菌添加量为2.5%、食盐添加量为4%、发酵时间6 d。在此优化条件下,鲊辣椒的感官评分为8.45分。与不接种自然发酵鲊辣椒和利用植物乳植杆菌XZ3纯种发酵的鲊辣椒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混菌发酵鲊辣椒的香气更突出。进一步测定其功能性成分发现,混菌发酵鲊辣椒中多酚组分含量最高且种类检出最多,其总酸含量、辣椒碱含量和总黄酮含量都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鲊辣椒。除此之外,相比于其他两种,混菌发酵鲊辣椒中甜味氨基酸的含量上升,苦味氨基酸的比例降低。该研究为混菌发酵鲊辣椒的生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辣椒 响应面分析 模糊数学感官评定 发酵工艺 功能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曲奇饼干配方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珍珍 段欣妍 +3 位作者 林静 赵瑞璇 彭星云 胡宏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88,共6页
以马铃薯全粉和低筋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备马铃薯曲奇饼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马铃薯曲奇饼干的形态、色泽、风味、口感、持油性、硬度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综合评分。同时,以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曲奇饼干的配... 以马铃薯全粉和低筋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备马铃薯曲奇饼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马铃薯曲奇饼干的形态、色泽、风味、口感、持油性、硬度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综合评分。同时,以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曲奇饼干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112 g、黄油添加量182 g、糖霜添加量121 g,所制得的曲奇饼干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奇饼干 马铃薯全粉 主成分分析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响应曲面法的植物基肉丸配方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童申 刘悦 +4 位作者 王馨怡 徐远芳 颜金鑫 杨华 杨留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9,共10页
为解决现有植物基肉丸存在的质地松散和蒸煮时损失率较高等问题,以豌豆组织蛋白为主要原料,探究亚麻籽胶、琼脂、魔芋胶等天然食品胶体对植物基肉丸质地和口感的影响,以提升植物基肉丸的最终品质。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相关性分析,以... 为解决现有植物基肉丸存在的质地松散和蒸煮时损失率较高等问题,以豌豆组织蛋白为主要原料,探究亚麻籽胶、琼脂、魔芋胶等天然食品胶体对植物基肉丸质地和口感的影响,以提升植物基肉丸的最终品质。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相关性分析,以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蒸煮特性(蒸煮损失率、组织吸水率)、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评价植物基肉丸的品质特性,并采用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方法优化植物基肉丸的添加剂配方。结果表明:复配添加剂配方为亚麻籽胶质量分数为0.990%、琼脂质量分数为0.595%、魔芋胶质量分数为0.952%时,所制备的植物基肉丸具有较高的硬度、弹性及咀嚼性,且蒸煮损失率较低,产品综合得分最高为1.99。验证实验也表明该最佳添加剂配方具有很好的重现性,模型预测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肉丸 亚麻籽胶 魔芋胶 主成分分析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