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光调制的小型化三维雷击脉冲电场测量装置
1
作者 龙兆芝 李文婷 +3 位作者 姚高龙 习永臻 李仙丽 林福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1-4970,共10页
非接触式的电场传感技术是目前电力系统关键节点电压测量的一种解决方案,为此以实现体积小、空间分辨力高的三维雷击脉冲电场准确测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光调制的小型化三维脉冲电场测量技术,自主研发了基于非对称直波导的三维电... 非接触式的电场传感技术是目前电力系统关键节点电压测量的一种解决方案,为此以实现体积小、空间分辨力高的三维雷击脉冲电场准确测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光调制的小型化三维脉冲电场测量技术,自主研发了基于非对称直波导的三维电场测量探头,并对探头的测量范围、方向性和时域波形测量功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及试验验证。该三维探头的体积约为3 cm×3 cm×10 cm,与常规三维探头相比,缩小了约10倍,进一步提高了电场测量的空间分辨率。搭建雷电脉冲试验平台评价传感器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该探头不仅可真实反映了待测雷击脉冲电场的时域波形,而且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在额定值20%~120%范围内传感器综合测量误差绝对值<3%,可实现雷击脉冲电压的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效应 脉冲电场 三维测量 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 幅频响应特性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接枝双氰胺改性碳纤维海洋电场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场响应性能研究
2
作者 许嘉威 胡承儒 +1 位作者 侯晓帆 付玉彬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7,共8页
碳纤维电极表面氨基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电场响应性能。通过控制接枝电压(3,5,7)V,在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双氰胺薄膜调控电极/海水界面双电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接枝电位越高,碳纤维表面聚双氰胺薄膜越均匀,电极双电... 碳纤维电极表面氨基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电场响应性能。通过控制接枝电压(3,5,7)V,在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双氰胺薄膜调控电极/海水界面双电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接枝电位越高,碳纤维表面聚双氰胺薄膜越均匀,电极双电层结构越稳定。其中CF-7V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比电容达到9.368 F·g^(-1),为空白组的31.6倍;电荷转移电阻和低频容抗显著降低;7天电位漂移量为1.68 mV,可以正常响应1×10^(-3)Hz,0.03 mV/m的低频弱电场信号,电极的响应灵敏度、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电接枝改性后碳纤维电极的电场响应性能与Ag/AgCl电极相当,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海洋电场传感器,可望提高海洋电场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电极 双氰胺 电化学接枝 电化学性能 电场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性源地-井瞬变电磁法全分量响应特性与探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卫营 韩思旭 薛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69-1980,共12页
结合地面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探测深度大和地-井TEM探测精度高的优点,本文提出对电性源地-井TEM进行研究.基于一维正演理论,本文对电性源在地下激发的六个电磁场分量的扩散、分布特性和探测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瞬变场... 结合地面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探测深度大和地-井TEM探测精度高的优点,本文提出对电性源地-井TEM进行研究.基于一维正演理论,本文对电性源在地下激发的六个电磁场分量的扩散、分布特性和探测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瞬变场各分量的分布特征与地面情况类似,但是对地层的探测能力与地面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各分量的探测能力与它们的扩散特性有关,其中受积累电荷作用,垂直电场E_z和水平磁场■分量对目标层的反映最为明显,E_x和■分量在地下扩散时受"返回电流"的影响会出现变号现象,使得异常体带来的影响被掩盖,不易被分辨.本文研究结果为发展电性源地-井TEM的施工技术、数据处理与解释,建立了相应的理论基础,获得了对该方法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源 地-井TEM 地下瞬变场 响应特性 探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法在稀土掺杂水凝胶电响应行为测量中的应用
4
作者 郑翔 张明 +2 位作者 杨福俊 焦联联 何小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108,共4页
基于放大成像技术、高速摄像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了稀土掺杂水凝胶在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电刺激响应行为,并对相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掺入稀土后的Sm/Gel/P(AA/AM)、Eu/Gel/P(AA/AM)水... 基于放大成像技术、高速摄像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了稀土掺杂水凝胶在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电刺激响应行为,并对相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掺入稀土后的Sm/Gel/P(AA/AM)、Eu/Gel/P(AA/AM)水凝胶与Gel/P(AA/AM)水凝胶相比,对电场的响应更为敏感;稀土掺杂水凝胶均随着电场的增大,形变位移增大;水凝胶在掺杂稀土后沿着电场方向产生形变,在掺杂稀土前逆着电场方向产生形变。文中测试方法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全场非接触、无附加质量、无附加阻尼、测量变形范围可调等优点。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用于此类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稀土 电场 电响应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的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欣 张家洪 +1 位作者 陈福深 刘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45-1450,共6页
针对现有测量手段对时域脉冲电场测量的不足,利用铌酸锂晶体的电光效应,设计了一种集成了光波导与锥形天线的新型电场传感器。采用退火质子交换技术与溅射法制备的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体积为仅为70 mm×15 mm×15 mm。对该传... 针对现有测量手段对时域脉冲电场测量的不足,利用铌酸锂晶体的电光效应,设计了一种集成了光波导与锥形天线的新型电场传感器。采用退火质子交换技术与溅射法制备的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体积为仅为70 mm×15 mm×15 mm。对该传感器的频响特性与时域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带宽为100 kHz至10 GHz,可测量电场范围为6.67 kV/m~133.33 kV/m,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8535。与直接感应式电场传感器与电光直调电场传感器相比,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体积更小,无需供电,无金属干扰,带宽宽,更适用于瞬态电场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传感器 晶体电光效应 频响测试 时域测试 频率响应 时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法的沿海地区浅表富气土层含气特征探测试验分析
6
作者 陈雨 郭立全 +2 位作者 张平松 欧元超 付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8,共8页
我国东南沿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浅部软土层中赋存大量生物质气体,给地下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影响。为查明其分布和响应特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地电模型,对不同条件下富气土层的含气特征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在杭州某地进行现场探测验... 我国东南沿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浅部软土层中赋存大量生物质气体,给地下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影响。为查明其分布和响应特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地电模型,对不同条件下富气土层的含气特征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在杭州某地进行现场探测验证。结果表明,土层富气后地电场响应特征明显,表现为高电阻率异常,随富气土层所在深度增大其地电场响应特征变弱。试验场地存在多处浅层气疑似富集区,电阻率一般分布在40~300Ω·m间,以15~25 m长带状、透镜状富集在埋深6~30 m的粉砂夹黏土层、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层中。采用电阻率法对富气土层含气特征探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工程探查气层分布、气层评价等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气土层 电阻率法 数值模拟 地电场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接枝聚乙烯亚胺改性碳纤维电极电化学性能及其电场响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嘉威 韩永康 +1 位作者 孙久哲 付玉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55-2865,共11页
碳纤维电极表面氨基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电场响应性能。通过高温氧化和电化学接枝相结合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0.6K、1.8K、10K)聚乙烯亚胺分子来调控电极/海水界面双电层结构。实验发现,长分子链之间因氢键更... 碳纤维电极表面氨基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电场响应性能。通过高温氧化和电化学接枝相结合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0.6K、1.8K、10K)聚乙烯亚胺分子来调控电极/海水界面双电层结构。实验发现,长分子链之间因氢键更强的相互作用更容易穿插交叠,形成稳定双电层结构。结果表明:PEI-10K的性能最佳,其比电容达到12.8 F·g^(-1),电荷转移电阻和低频容抗显著降低;配对电极的电位漂移量仅为0.05 mV/d,电极自噪声降为2.61 nV/sqrt(Hz),并且可以响应1 mHz、0.03 mV/m的低频弱电场信号;改性后碳纤维电极的响应灵敏度、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可用于制备高性能海洋电场传感器,提高水下电场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电极 聚乙烯亚胺 电化学接枝 电化学性能 电场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