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欣口服液对RSV感染细胞TLR4及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建亚 彭璐璐 +3 位作者 汪受传 戴启刚 单进军 徐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开肺化痰清热止咳中药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Hep-2细胞TLR4及该通路下游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血行药物成分溶液,作用于RSV感染的Hep-2细胞,通过RT-qPCR、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及ELISA... 目的研究开肺化痰清热止咳中药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Hep-2细胞TLR4及该通路下游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血行药物成分溶液,作用于RSV感染的Hep-2细胞,通过RT-qPCR、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及ELISA法,分别观察分析细胞TLR4mRNA、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药物作用机制。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金欣口服液作用于RSV感染的Hep-2细胞后,TLR4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NF-α表达显著降低,细胞病变程度减轻。结论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可以通过下调TLR4和TNF-α表达水平减轻感染RSV后Hep-2细胞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金欣口服液 Toll样受体4(TLR4)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RSV转录、复制及融合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建亚 徐珊 +3 位作者 陈超 李佳曦 汪受传 单进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55-205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复制、转录及融合效应的影响,探讨临床验方金欣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构建RSV感染的Hep-2细胞模型,黄芩苷干预后采用体外转录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荧光显微法分别检测黄芩苷对RSV的RNA...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复制、转录及融合效应的影响,探讨临床验方金欣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构建RSV感染的Hep-2细胞模型,黄芩苷干预后采用体外转录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荧光显微法分别检测黄芩苷对RSV的RNA聚合酶活性、核酸复制及RSV介导的细胞融合作用。结果在50μmol/L的最大无毒浓度下,黄芩苷对RS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核酸复制、F融合蛋白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融合效应无显著作用。结论黄芩苷不能抑制RSV的转录、复制及融合。金欣口服液治疗RSV肺炎的主要药效成分可能非黄芩苷而为其他含量较低成分或黄芩苷代谢产物,有待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黄芩苷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F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家君 冯净净 +2 位作者 施天昀 陈鸿军 揭志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研究IL-3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致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3周龄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BS组、RSV组、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组和OVA/RSV组,每组6只。首先应用OVA或PBS激发并... 目的研究IL-3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致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3周龄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BS组、RSV组、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组和OVA/RSV组,每组6只。首先应用OVA或PBS激发并致敏小鼠,再感染RSV致哮喘急性发作。麻醉后处死小鼠。ELISA法测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肺组织IL-33蛋白水平;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测BALF细胞总数及各细胞分类计数;取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real-time PCR测T辅助细胞2型(T helper 2,Th2)细胞因子、IL-33等mRNA表达。结果 OVA组与PBS组相比,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P<0.05)。OVA/RSV组中BALF细胞总数较OVA组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加。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OVA/RSV组小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以上表明RSV感染OVA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小鼠模型成功建立。real-time PCR显示:与OVA组相比,OVA/RSV组IL-13以及IL-3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IL-5和ST2表达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与OVA组相比,OVA/RSV组肺组织中IL-33浓度增高更加显著(P<0.05),BALF中IL-33浓度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可能通过启动Th2型免疫反应在RSV感染诱导哮喘急性发作小鼠模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哮喘 急性发作 IL-33 S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琳 黄达枢 +1 位作者 陈小芳 李昌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为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理,比较26例IVIG治疗组和3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 为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理,比较26例IVIG治疗组和3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IVIG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4.0天±1.1天比5.2天±1.4天,5.4天±1.5天比6.5天±1.8天,P分别<0.001和<0.05),而住院天数则无显著差异(9.0天±2.2天比10.3天±3.1天,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VIG治疗后3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RSV毛支的发病过程。IVIG治疗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但单剂(0.25g/kg)对血清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胞因子 儿童 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治法对RSV诱导的肺炎小鼠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TLR-4/NF-кB信号通路调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雪峰 王思源 +3 位作者 岳志军 南春红 吴振起 平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85-38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3种治法代表方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引起肺炎的小鼠血清IL-6、IL-8及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细胞核转录因子(NF-кB)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制。方法:将Wiste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银翘散组、玉屏... 目的:探讨3种治法代表方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引起肺炎的小鼠血清IL-6、IL-8及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细胞核转录因子(NF-кB)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制。方法:将Wiste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银屏散组。于感染前3 d,玉屏风散组、银屏散组连续给予玉屏风散(7.5 g·kg·d-1)3 d;除正常组以外,50μL 10 LD50病毒液滴鼻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小鼠RSV肺炎模型。感染2 h后,银翘散组、银屏散组继续给予银翘散治疗(10 g·kg·d-1),连续给药3 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6、IL-8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肺组织TLR4、NF-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SV感染诱导小鼠肺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上调,增加NF-кB的活化(P<0.05),使血清中IL-6、IL-8水平升高(P<0.05)。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双表法组测得IL-6、IL-8含量以及TLR4、NF-κB P65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与利巴韦林组比较,双表法组减弱尤为突出(P<0.05)。结论:3种治法对于治疗RSV肺炎均有显著疗效,尤其以双表法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IL-6、IL-8分泌及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3种治法 病毒性肺炎 ELISA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晓云 郭承吉 +1 位作者 蔡栩栩 赵玉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25,共2页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 6 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 44 .6 0 % (2 9/ 6 5 ) ,0~ 6个月婴...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 6 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 44 .6 0 % (2 9/ 6 5 ) ,0~ 6个月婴幼儿感染率最高 ,为 74.0 7% (2 0 / 2 7) ,并有明显的喘息倾向。以上结果表明RSV仍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 ,沈阳地区仍有流行。为防止和控制RSV的流行及为RSV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IL-27对RSV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晨涛 魏林 曾瑞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以编码IL-23和IL-27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3(以下简称IL-23)和pcDNA3.1-IL-27(以下简称IL-27)为佐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G1F/M2共免疫小鼠,观察IL-23和IL-27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IL-23、IL-27质粒... 目的:以编码IL-23和IL-27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3(以下简称IL-23)和pcDNA3.1-IL-27(以下简称IL-27)为佐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G1F/M2共免疫小鼠,观察IL-23和IL-27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IL-23、IL-27质粒和Al(OH)3为免疫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0天杀死小鼠,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CD4+、CD8+细胞的变化;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小鼠脾细胞杀伤活性。结果:G1F/M2+Al(OH)3+IL-23和G1F/M2+Al(OH)3+IL-27可诱导高效价的IgG、IgG1、IgG2a抗体,且显著高于这三种佐剂单独使用诱导的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G1F/M2+IL-23和G1F/M2+Al(OH)3+IL-23刺激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单独的IL-23或IL-27对G1F/M2诱导的脾细胞杀伤活性没有增强作用,而Al(OH)3+IL-23和Al(OH)3+IL-27佐剂组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独的IL-23、IL-27或Al(OH)3组。结论:这些结果表明:IL-23或IL-27质粒与传统铝盐佐剂Al(OH)3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RSV重组疫苗G1F/M2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 IL-2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G1F/M2 AL(OH)3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欣口服液对RSV感染BALB/c小鼠肺组织TLR4及TAK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涛 汪受传 戴启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金欣口服液(炙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黄芩等)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TAK1)表达的调控趋势,探讨金欣口服液抗病毒机制以及TLR4信号通路途径。方法 RSV滴鼻感染BALB/c小... 目的通过观察金欣口服液(炙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黄芩等)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TAK1)表达的调控趋势,探讨金欣口服液抗病毒机制以及TLR4信号通路途径。方法 RSV滴鼻感染BALB/c小鼠,金欣口服液给药进行干预,并于首次滴鼻后24 h取各组小鼠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TLR4、TAK1蛋白表达。结果 RSV感染BALB/c小鼠后24h,TLR4﹑TA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金欣口服液组较RSV感染组TLR4﹑TAK1表达明显下调(P<0.01);金欣组蛋白表达量最低,与利巴韦林组相比,P<0.01,利巴韦林组与RSV感染组相比P<0.01。结论金欣口服液能抑制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TLR4/TAK1蛋白的表达,TLR4的蛋白表达与TAK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金欣口服液抗RSV作用机制中的TLR4信号通路途径可能是通过TAK1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欣口服液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组织 小鼠 TLR4 TA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2型γδ T细胞参与急性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徐蕾 胡海燕 +4 位作者 王丹丹 戚菲菲 曾胜 刘静 刘北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γδ T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肺组织炎性病变及哮喘的发生发展。但迄今为止,γδ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研究通过建立RSV急性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Real-timeRT-PC... γδ T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肺组织炎性病变及哮喘的发生发展。但迄今为止,γδ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研究通过建立RSV急性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Real-timeRT-PCR、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旨在揭示γδT细胞在感染性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显示,RSV感染导致BALA/c鼠肺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明显;同时肺组织局部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 mRNA表达升高;RSV感染后,肺组织γδT细胞总数,特别是活化的CD69+γδ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γδT细胞数量增加明显,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γδ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证实γδT细胞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介导RSV感染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 T细胞 呼吸道合胞病毒 气道炎症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感染幼龄大鼠肺组织TSLP与Th2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曲百娜 黄燕 +1 位作者 崔振泽 徐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幼龄大鼠肺组织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IL-4、IL-10和IL-13的变化,探讨TSLP与Th2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18只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9只。应用RSV病毒液滴鼻... 目的:通过观察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幼龄大鼠肺组织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IL-4、IL-10和IL-13的变化,探讨TSLP与Th2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18只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9只。应用RSV病毒液滴鼻造模,生理盐水滴鼻做对照。取大鼠肺部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炎症反应情况;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分别检测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合胞病毒载量情况和肺组织TSLP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SL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h2型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3的表达水平;并对TSLP与L-4、IL-10、IL-13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滴鼻感染后出现精神状态差、毛粗糙、活动减少、呼吸短促等症状,且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可见肺泡壁明显增厚,肺间质可见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q-PCR法检测模型组大鼠合胞病毒载量逐渐增加,在第5天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RSV感染促进大鼠体内TSLP表达水平增加,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的TSL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ELISA检测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4、IL-10和IL-13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SV模型组大鼠的TSLP与IL-4和IL-10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TSLP与IL-13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RSV感染Wistar大鼠肺组织时,可诱导TSLP表达水平增加,同时促进Th2型炎症反应的发生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喘息类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 TH2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通络敷胸方干预RSV诱发幼龄大鼠肺损伤肺泡灌洗液中Treg/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咏雪 张秀英 +2 位作者 王雪峰 赵航宇 刘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29-232,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清肺通络敷胸方对感染RSV幼龄大鼠肺损伤肺泡灌洗液中Treg/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SV组)、清肺通络敷胸方组,每组6只。正常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滴鼻,其余2组采用RSV滴鼻法建立... 目的探讨清肺通络敷胸方对感染RSV幼龄大鼠肺损伤肺泡灌洗液中Treg/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SV组)、清肺通络敷胸方组,每组6只。正常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滴鼻,其余2组采用RSV滴鼻法建立RSV感染大鼠肺损伤模型。在感染病毒的第7天进行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肺部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7和TGF-β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reg/Th17细胞比率。结果RSV感染大鼠肺组织的肺泡灌洗液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SV组)大鼠BALF中IL-17含量明显升高、TGF-β含量明显下降,BALF中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Treg细胞比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RSV组)比较,清肺通络敷胸方组BALF中IL-17含量明显下降、TGF-β含量明显升高;BALF中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Treg细胞比率明显上升。结论清肺通络敷胸方对RSV感染幼龄大鼠肺组织的BALF中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下降,同时使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上升,改善Treg/Th17的失衡,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Treg/Th17 清肺通络敷胸方 IL-17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研究进展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帅 李佳 +2 位作者 孙晓宇 李光晨 翟景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之一,RSV感染是导致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全面...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之一,RSV感染是导致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全面梳理了RSV与婴幼儿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回顾了RSV的基本特征,深入探讨了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生理结构等特点,解释了婴幼儿相对易感染RSV的原因,详细剖析了RSV感染对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当前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有效地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支持,为未来研究和应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肺炎 易感性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辉 陶小红 +3 位作者 王洋 黄雪松 郭国庆 沈伟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荔枝核提取物(LSE)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减少法和MTT法检测LSE对柯萨奇B3病毒(CoxB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以及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和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 目的:研究荔枝核提取物(LSE)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减少法和MTT法检测LSE对柯萨奇B3病毒(CoxB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以及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和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并通过观察直接杀病毒作用、对宿主细胞的保护作用、抑制病毒吸附作用以及在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加入实验,对LSE抑制HSV-1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LSE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它不能抑制CoxB3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但对RSV、HSV-1和HSV-2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抗病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2.3,27.9和20.4μg/mL。该提取物预培养Vero细胞后不能保护细胞免受HSV-1感染,但它对HSV-1有直接的灭活作用。LSE可影响HSV-1对Vero细胞的吸附,当浓度为31.3μg/mL时对病毒吸附的抑制率为51。LSE对HSV-1在细胞内的增殖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结论:LSE具有较强的体外抗RSV和HSV活性,它对HSV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提取物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抗病毒活性 阿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廉国利 俞海国 +1 位作者 赵晓东 杨锡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小鼠模型 ,了解病程规律及病理变化 ,为研制抗RSV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给小鼠感染不同负荷量RSV(10 3、10 4 、10 5、10 6 PFU) ,并于小鼠感染 10 6 PFURSV后不同时间 (1、2、3、4、5、6、7d)取右肺...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小鼠模型 ,了解病程规律及病理变化 ,为研制抗RSV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给小鼠感染不同负荷量RSV(10 3、10 4 、10 5、10 6 PFU) ,并于小鼠感染 10 6 PFURSV后不同时间 (1、2、3、4、5、6、7d)取右肺组织作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RSV滴度 ,左肺组织行HE染色、电镜检查及原位杂交检测RSV定位表达。结果 病毒感染量为 10 3PFU时肺组织无空斑形成 ,随着感染病毒量增大 ,肺组织病毒增多。鼠感染 10 6 PFU后 ,随着时间推移 ,肺内病毒量降低 ,感染第 6天的肺组织已无空斑形成。病理显示RSV感染第 3天肺组织炎症性变化最明显 ,感染第 7天肺部炎症细胞减少 ,但出现了部分肺泡壁断裂融合 ,肺泡腔扩大。原位杂交证实RSV主要侵袭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结论 经鼻内滴入RSV可建立小鼠感染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动物模型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琦 侯林 +3 位作者 刘相文 陈亚乔 张晓平 田景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55-1758,共4页
目的:为建立鸭跖草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鸭跖草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最后选择鸭跖草75%乙醇冷浸提取物抗呼吸道合包病毒(RSV)活性和鸭跖草蒸馏水回流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进行下一步研究。方... 目的:为建立鸭跖草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鸭跖草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最后选择鸭跖草75%乙醇冷浸提取物抗呼吸道合包病毒(RSV)活性和鸭跖草蒸馏水回流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进行下一步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实验CPE法结合MTT染色法,以半数治疗浓度(EC50)和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并以治疗指数TI值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鸭跖草不同提取物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结果:中药材鸭跖草对于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未见明显效果;75%乙醇冷浸的鸭跖草浸取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并且测得鸭跖草75%乙醇冷浸浸取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治疗指数为21.1,阳性对照药治疗指数为29.8;采用蒸馏水提取的鸭跖草提取液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且测得鸭跖草蒸馏水回流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治疗指数为19.6,阳性对照药治疗指数为36.7。结论:鸭跖草在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有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进行鸭跖草抗病毒研究和建立鸭跖草谱-效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 不同提取方法 体外抗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肠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夹心法检测临床鼻咽抽吸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永鹏 靳输梅 +5 位作者 詹炉停 温桂平 赵敏 张伟 夏宁邵 郑子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10,共6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5周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常用的试剂盒是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研发的7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但其价格昂贵,且需荧光显微镜辅助诊断,不利于在基层医...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5周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常用的试剂盒是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研发的7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但其价格昂贵,且需荧光显微镜辅助诊断,不利于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国内尚无上市的快速诊断试剂用于临床检测.为此建立用于RSV抗原检测的早期快速诊断试剂,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为参比,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双抗夹心法和免疫荧光法对112份临床鼻咽抽吸物(NPA)样本进行检测.ELISA双抗夹心法和免疫荧光法的灵敏度分别为79.31%和74.14%,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6.30%,Kappa值分别为0.787 1和0.689 5,两者均与RT-PCR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此外,将ELISA双抗夹心法与免疫荧光法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ELISA双抗夹心法操作简便,特异性高,有望代替进口检测试剂盒完成RSV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融合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夹心法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导BALB/c鼠固有免疫细胞分泌IL-33 被引量:3
17
作者 戚菲菲 王锐莹 +2 位作者 刘静 曾胜 刘北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7-41,共5页
IL-33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BALB/c鼠肺组织内IL-33水平明显升高。但RSV感染后分泌IL-33的免疫细胞类型,尤其是感染早期分泌IL-33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目前尚... IL-33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BALB/c鼠肺组织内IL-33水平明显升高。但RSV感染后分泌IL-33的免疫细胞类型,尤其是感染早期分泌IL-33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分离培养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采用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固有免疫细胞RSV感染后IL-33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RSV感染72 h后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IL-33mRNA水平明显升高,而树突状细胞RSV感染24 h后IL-33mRNA水平开始上升,48 h达峰值。研究证实RSV感染诱导BALB/c鼠固有免疫细胞分泌IL-33,进而介导感染后炎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IL-33 肺泡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娜 刘建勋 曾瑞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研究CpG2216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重组RSV疫苗G1F/M2与CpG2216佐剂混合,或与CpG2216及常规佐剂Al(OH)3混合,鼻腔(i.n.)或腹腔注射(i.p.)免疫BALB/c小鼠三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杀... 目的:研究CpG2216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重组RSV疫苗G1F/M2与CpG2216佐剂混合,或与CpG2216及常规佐剂Al(OH)3混合,鼻腔(i.n.)或腹腔注射(i.p.)免疫BALB/c小鼠三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杀小鼠,取脾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用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效应及LDH记忆细胞。结果:与G1F/M2相比,CpG+G1F/M2鼻腔或腹腔注射免疫均诱导了显著的杀伤活性;而且G1F/M2+Al+CpG(i.p.)诱导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pG+G1F/M2(i.p.)。ELISPOT结果显示:CpG+G1F/M2鼻腔免疫和腹腔注射免疫组的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G1F/M2组;CpG+Al+G1F/M2(i.p.)组的细胞数显著多于CpG+G1F/M2(i.p.)组;且各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显著多于分泌IL-4的淋巴细胞,即均诱导了Th1型优势应答,有利于宿主抗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CpG+G1F/M2(i.n.)仅诱导CD44+单阳性的细胞,而CpG+G1F/M2(i.p.)和CpG+Al+G1F/M2(i.p.)既诱导产生了CD44+单阳性细胞,也产生了CD44+CD62L+双阳性的记忆细胞。结论:CpG2216作为RSV重组疫苗G1F/M2的佐剂,可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2216 佐剂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重组蛋白疫苗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相关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建亚 徐珊 +3 位作者 陈超 李佳曦 单进军 汪受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Hep-2细胞相关周期的影响,并探讨金欣口服液(麻黄、苦杏仁、生石膏、葶苈子、桑白皮、前胡、黄芩、虎杖)治疗RSV肺炎的物质基础。方法构建RSV感染Hep-2细胞体外模型,分为白藜芦醇处理组与未...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Hep-2细胞相关周期的影响,并探讨金欣口服液(麻黄、苦杏仁、生石膏、葶苈子、桑白皮、前胡、黄芩、虎杖)治疗RSV肺炎的物质基础。方法构建RSV感染Hep-2细胞体外模型,分为白藜芦醇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并以没有感染RSV的正常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体外转录法、荧光定量PCR法(qPCR)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分别检测白藜芦醇对RSV的RNA聚合酶转录活性、核酸复制及诱导Hep-2细胞融合效应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在25μmol/L的最大无毒浓度下,能显著抑制RSV的RNA聚合酶活性,但对RSV复制、融合蛋白F表达无明显作用,亦不能抑制RSV介导的细胞融合效应。结论白藜芦醇在金欣口服液的抗RSV效应中发挥作用不是通过干预RSV复制相关周期,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白藜芦醇 RNA聚合酶 融合蛋白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琦 徐葛林 +1 位作者 王继麟 全家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国际标准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鉴定各项特性。结果:培育出稳定分泌抗RSV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株。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在89~104条之间...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国际标准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鉴定各项特性。结果:培育出稳定分泌抗RSV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株。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在89~104条之间,其分泌的抗体分别属于鼠IgG1、IgG2a、IgG2b亚类,各种腹水单抗的荧光效价在1∶4000~1∶16000之间。一种单抗识别RSV基质蛋白(M),两种单抗识别RSV融合蛋白(F),另两种单抗识别RSV核衣壳蛋白(N)。单抗中和效价最高达1∶64。相加指数证实5种单抗识别不相关的抗原表位。用硫氰酸铵洗脱法比较了五种单抗相对亲和力的大小,依次为:1#>2#>4#>3#>5#。所有杂交瘤细胞株,经连续3个月培养及冻存半年后复苏,细胞生长良好,检测上清,其分泌抗体效价稳定。结论:已获得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RSV感染的早期诊断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炎瘤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