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1
作者
黎慧娟
彭静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33-1642,共10页
铁是地壳中含量第四丰富的元素,微生物介导的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Fe(Ⅲ)还原的主要途径。介绍了Fe(Ⅲ)还原菌的分类及多样性,总结了Fe(Ⅲ)还原菌还原铁氧化物机制及其产能代谢机制,概述了Fe(Ⅲ)还原菌的生态环境意义,并对未来Fe(Ⅲ)还...
铁是地壳中含量第四丰富的元素,微生物介导的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Fe(Ⅲ)还原的主要途径。介绍了Fe(Ⅲ)还原菌的分类及多样性,总结了Fe(Ⅲ)还原菌还原铁氧化物机制及其产能代谢机制,概述了Fe(Ⅲ)还原菌的生态环境意义,并对未来Fe(Ⅲ)还原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向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型异化铁还原菌
发酵型异化铁还原菌
GEOBACTER
SHEWANELLA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被引量:
6
2
作者
赵昕宇
范钰莹
+4 位作者
席北斗
檀文炳
何小松
张慧
李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15-3822,共8页
通过富集不同来源堆肥过程中的腐殖质还原菌,并分析比较其异化铁还原能力差异,发现其电子转移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蛋白类>纤维素类>木质素类.相关性分析表明,Leucobacter、Clostridiumsensustricto和Sporosarcina是极显著影响异...
通过富集不同来源堆肥过程中的腐殖质还原菌,并分析比较其异化铁还原能力差异,发现其电子转移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蛋白类>纤维素类>木质素类.相关性分析表明,Leucobacter、Clostridiumsensustricto和Sporosarcina是极显著影响异化铁还原的腐殖质还原菌属.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关键腐殖质还原菌与堆肥过程微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发现可溶性有机氮是影响这些关键腐殖质还原菌变化的主要微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堆肥微环境因子与关键腐殖质还原菌菌群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提出一种促进异化铁还原相关的腐殖质还原菌生长的调控方法.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堆肥中影响腐殖质还原菌群落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于环境中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还原菌
16SrDNA
异化铁还原
冗余分析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1
作者
黎慧娟
彭静静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33-164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090282)
文摘
铁是地壳中含量第四丰富的元素,微生物介导的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Fe(Ⅲ)还原的主要途径。介绍了Fe(Ⅲ)还原菌的分类及多样性,总结了Fe(Ⅲ)还原菌还原铁氧化物机制及其产能代谢机制,概述了Fe(Ⅲ)还原菌的生态环境意义,并对未来Fe(Ⅲ)还原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向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
呼吸型异化铁还原菌
发酵型异化铁还原菌
GEOBACTER
SHEWANELLA
功能基因
Keywords
respirative dissimilatory fe(iii ) -reducing microorganisms
fe
rmentative
dissimilatory
fe(
iii
)
-reducing
microorganisms
Geobacter
Shewanella
functional markers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被引量:
6
2
作者
赵昕宇
范钰莹
席北斗
檀文炳
何小松
张慧
李丹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东北农业大学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15-382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1242)
文摘
通过富集不同来源堆肥过程中的腐殖质还原菌,并分析比较其异化铁还原能力差异,发现其电子转移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蛋白类>纤维素类>木质素类.相关性分析表明,Leucobacter、Clostridiumsensustricto和Sporosarcina是极显著影响异化铁还原的腐殖质还原菌属.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关键腐殖质还原菌与堆肥过程微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发现可溶性有机氮是影响这些关键腐殖质还原菌变化的主要微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堆肥微环境因子与关键腐殖质还原菌菌群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提出一种促进异化铁还原相关的腐殖质还原菌生长的调控方法.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堆肥中影响腐殖质还原菌群落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于环境中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关键词
腐殖质还原菌
16SrDNA
异化铁还原
冗余分析
堆肥
Keywords
humic
-reducing
microorgan
ism
16S rDNA
reduction of
dissimilatory
fe
(
iii
)
RDA
compost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黎慧娟
彭静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赵昕宇
范钰莹
席北斗
檀文炳
何小松
张慧
李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