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综合影响力分析
1
作者 陈娟 张志转 +2 位作者 李杨 朱安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从引证指标、网络传播情况以及作者构成等方面阐述《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改革后的综合影响力。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引证指标 网络传播 作者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Technology of E-Business and Its Practice
2
作者 LIN Qing-yang, ZHOU Sun, JI Guo-li, ZHANG Xiao-bo, SU Qin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93-294,共2页
With the evolution of application system, there are t wo different system architectures. One is the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system suc h as MIS and Business Software. Along with its extension, the traditional applic a... With the evolution of application system, there are t wo different system architectures. One is the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system suc h as MIS and Business Software. Along with its extension, the traditional applic ation system transforms from file-based structure to C/S and then CSS model. At the same time, following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Intranet, Web application s ystem based on browser comes into being. In early time, Web application only pro vided functions of looking over or querying static data on browser.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Intranet widely, it’s expected that more and more trad itional applications can be performed on browser, or even E-Business trades and other complicated application systems such as MIS, ERP and CRM and so on. In or der to satisfy both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and Web application, reduce the cost of developing system repeatedly, increase the repeated use of application syste m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functions of OOA/OOD sufficiently, a new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structure (system solution based on repeated components) comes for th. In this article, this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structure will be discuss ed in detail. Firstly,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system and Web application sys tem will be talked over, especiall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w o architectures. Secondly, th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system solution based o n repeated components) will be described particular. Several prevalent technolog y of component, such as COM+, CORBA and EJB, will also be illustrate d in this part. Thirdly, the practice of the technology of repeated component wi ll be discussed by analysing and design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ce & Te chnology Articles. Lastly, the latest distributed techonlogy of E-business(Web service based on xml/soap)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end, Based on summing-up o f the distributed technology of E-Business, the future distributed tenchnology of E-Business will be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architecture structure distributed techno logy of component science & technology articles management Web serv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团队学: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梅红 朱钰 田佳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科研团队发展的现实问题。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方法梳理了2006—2022年Web of Science上的692篇文献,凝练分析国际学术研究概况,从科研团队合作动机及协调发展、成员多样性与互动、跨学科协同环境、科研团队有效性等关键研究领域进行学术领域分析和价值阐释。从科研团队分层分类治理体系存在的“难点”、面向科技创新前沿的有组织科研探索存在的“卡点”以及支持系统推进创新突破的生态环境存在的“断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科研团队学研究的迫切性。据此提出深入挖掘并分析科研团队资源禀赋特征、关注“有组织科研”的政策设计、营建科研团队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等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学 有组织科研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团队合作 跨学科协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研究型医院图书馆建设实证研究
4
作者 庞兴梅 仇晓春 +3 位作者 严枫 曲珊珊 吴孝仙 王丽丽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2,共5页
目的:全面了解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前100的医院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式方面的实践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研究型医院图书馆的均衡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和专家访谈法对目... 目的:全面了解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前100的医院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式方面的实践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研究型医院图书馆的均衡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和专家访谈法对目标医院图书馆进行实证分析,共收集有效问卷83份。从医院类型、图书馆人力资源、采购经费、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建设以及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医院图书馆存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问题。结论:建议出台全国性的医院图书馆资源建设统一标准和考核政策体系,建立专门的资源建设小组等解决对策,以提高研究型医院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能,更大力度地发挥其对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量值 医院图书馆 资源建设 研究型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推动中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了吗?
5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80,共11页
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有益探索。基于1994—2019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 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有益探索。基于1994—2019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能显著降低产业碳排放量,能有效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显示,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主要通过区域行政性垄断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依赖效应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一是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能显著降低工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的碳排放量并能显著促进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而对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绿色低碳转型尚无显著促进作用;二是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仅能显著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碳排放量并显著推动该地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相较于“服务型城市”,科技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带动作用在“生产型城市”中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竞争政策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技术创新 资源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培琪 刘兵 +1 位作者 刘怡静 罗丽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科技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科创企业作为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探究科创企业如何利用技术突破实现新质生产力形成,对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诚志永... 科技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科创企业作为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探究科创企业如何利用技术突破实现新质生产力形成,对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诚志永华为案例,采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深入剖析科创企业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研究发现:在材料技术突破、全链技术升级、多维产业布局三阶段中,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多样化到高端化的推进,基于资源编排策略,战略定位由国产技术突破转变为市场拓展领跑至技术创新引领,生产力由替代式生产力转变为创新式生产力再至新质生产力。本文打开了科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的黑箱,对技术创新背景下科创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新质生产力形成 资源编排 科创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30年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李晓兵 李小雁 +3 位作者 姜广辉 王佩 黄庆旭 刘颖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共11页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30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涵盖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综述了自然资源学科研究团队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资源形成与演变机制、资源开发与利...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30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涵盖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综述了自然资源学科研究团队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资源形成与演变机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资源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取得的突出贡献.梳理了学科发展面临队伍建设、科研转型、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亟须面向新时期自然资源学科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在学科融合和集成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服务于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为“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科学与技术 自然资源管理 回顾与展望 人才培养 3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大学参与世界人才中心建设的时代诉求与关键路径
8
作者 钟云华 黄小宾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需要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参与,这是知识生产驱动的现实需求、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全球人才博弈的内在需求。为响应这些时代诉求,我国研究型大学应立足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关键三角”关系,以知识共享与创设... 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需要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参与,这是知识生产驱动的现实需求、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全球人才博弈的内在需求。为响应这些时代诉求,我国研究型大学应立足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关键三角”关系,以知识共享与创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输送等方式参与其中。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研究型大学仍然面临着学科知识交融相对滞后与知识生产主体优势式微、科技创新输入与输出衔接过程不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集聚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等参与难题。为此,应通过重塑知识生产主体竞争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作用基础等关键路径,进一步强化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之间的“三位一体”发展,助推研究型大学积极参与到我国世界人才中心建设浪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世界人才中心 教育科技人才 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高校创新之道——基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的面板模型
9
作者 黄兆信 龙泽海 韩冠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8,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是其中实施的核心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理论基础,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探讨高校创新之道。本文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指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是其中实施的核心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理论基础,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探讨高校创新之道。本文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指标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研究高校创新体系以及投入扩散与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构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创新人力投入是高校创新产出的根本源泉;创新经费投入构成高校创新产出的核心保障;技术转让对于高校创新产出具有重要激励作用;国际合作研究为高校创新产出提供重要推动力,但国际会议交流还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高校创新 创新投入 创新扩散 创新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10
作者 周翔宇 沈锦璐 吴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8,61,共11页
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资源编排理论重在探究“动态的组织资源管理行动”,运用该理论搭建“资源组合构建资源集成捆绑资源杠杆... 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资源编排理论重在探究“动态的组织资源管理行动”,运用该理论搭建“资源组合构建资源集成捆绑资源杠杆利用”三阶段模型,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赋能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存在资源分块配置与低质重复投资、资源流动梗塞与整合逻辑冲突、资源撬动不足与统筹机制缺失等困境。未来“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加强以重大需求为牵引的战略规划设计、完善资源跨界融通的制度保障机制、激活校地联动的产学研价值转化链,以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科技自立自强 资源编排理论 高校科研赋能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基本内涵、适用范围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洋 李哲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在基本内涵上,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是同时抓住“举国”这个原内核和“新型”这个新内核,正确认识两个内核的关系;在适用范围上,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是提出需求明确、仅靠市场竞争难以突破的战略科技任务,并注意适用范围的动态演化性;在构建思路上,要围绕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相关改革,强化中央层面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体系;在推进实施上,应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前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35
12
作者 肖贵清 唐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三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解码密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三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解码密钥。教育、科技、人才均为强国建设之基石,三者统一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整体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现有效联动,坚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实现各方面政策举措的贯通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 科技 人才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法治图景 被引量:2
13
作者 费艳颖 张栩凡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7,60,共9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科技法治是在法治轨道上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保障。关于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政策法律规定宏观指导意义较强,可操作性相对不足,在统筹协调、主体支撑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面临制度疏... 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科技法治是在法治轨道上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保障。关于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政策法律规定宏观指导意义较强,可操作性相对不足,在统筹协调、主体支撑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面临制度疏漏和落实落地难的境遇,无法有效回应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法治需求。推进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法治化转型及制度体系建构,既要实现法治功能转变,从促进型法律迈向激励型法律,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发展,又要搭建新型举国体制运行的科技法治框架,建立健全配套法律制度,为新型举国体制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法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质生产力的赋能逻辑——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地 钟玲玲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共11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了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了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推动制度、体制、机制系统集成式改革,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和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何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亟须系统性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3个方面来阐释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共同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内在逻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赋能逻辑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新型生产关系 体制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时代的中国档案学学科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卞昭玲 李鑫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0,27,共5页
数智技术,直接导致我国千行百业的原始数据形成,其管理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适应从人人相连走向万物智联的大数据安全管理,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相关学科专业进行系统研究。梳理数字技术对我国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原始记录形成和管理... 数智技术,直接导致我国千行百业的原始数据形成,其管理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适应从人人相连走向万物智联的大数据安全管理,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相关学科专业进行系统研究。梳理数字技术对我国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原始记录形成和管理的作用影响之后,提出传统的“中国档案学”学科将演进为“档案大数据工程”学科。并且指出,档案大数据工程学科高等教育包括“管理文秘”“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尝试提出以上几个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学科建设 档案学 档案大数据 管理文秘 数据资源管理 大数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问题研究
16
作者 王萍 刘晓岚 安立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推进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提高地震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反哺”地震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薄弱的问题,本文从“政策-投入-产出”的逻辑关系,界定地震科技资源科... 推进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提高地震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反哺”地震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薄弱的问题,本文从“政策-投入-产出”的逻辑关系,界定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其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对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当前存在的困境和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科技资源 科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能缓解“资源诅咒”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烜 杨正勇 孙天慧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6,共10页
本文基于2000—2022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对资源诅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于资源诅咒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按地理区位分,其缓解资源诅咒的效... 本文基于2000—2022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对资源诅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于资源诅咒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按地理区位分,其缓解资源诅咒的效果强度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其次,绿色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的方式缓解资源诅咒。此外,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水平在绿色金融缓解资源诅咒的作用中均发挥了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当其跨过相应门槛值时,其影响效果才能得到更显著和更大程度的体现。因此,建议加强宣传推广,因地制宜地制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优先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同时提升环保、低碳类信贷产品和债券产品在金融市场相对规模和市场接受度,使绿色金融缓解“资源诅咒”的效应更充分发挥,加快地区经济生态化转型及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资源诅咒 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创新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5
18
作者 常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8,共9页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关系未来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科技—人才—制度“三位一体”的框架,即以科技为根本动力、以人才为主体依托、以制度为...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关系未来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科技—人才—制度“三位一体”的框架,即以科技为根本动力、以人才为主体依托、以制度为必要保障。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仍面临着科技赋能不足、人才支撑不够、制度保障不力三大困境,突出表现为农业科技与产业相互脱节、农业科技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量质齐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不相协调。为此,未来我国要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即通过促进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科技的“乘数效应”;通过坚持农业农村人才“育、用、留”并举,构筑人才“三脚架”结构;通过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 科技 人才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平台背景下科技服务资源跨区域集成与共享中政府行为策略及协调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琼 徐飞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157,共7页
针对云平台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科技服务资源集成与共享问题,运用微分博弈理论与方法探讨了Nash非合作博弈及协同合作博弈两种情形下的博弈均衡解,提出了基于双向成本分担契约的科技资源共享行为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以自身利... 针对云平台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科技服务资源集成与共享问题,运用微分博弈理论与方法探讨了Nash非合作博弈及协同合作博弈两种情形下的博弈均衡解,提出了基于双向成本分担契约的科技资源共享行为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Nash非合作博弈是不可取的,采用双向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有效协调政府的资源共享行为;与Nash非合作博弈情形相比,双向成本分担契约下地方政府的最优资源共享努力程度及最优收益均有所提升;政府承担的最优成本分担率与本地市场需求规模正相关,与竞争对手市场需求规模、企业加入云平台的成本及企业对加入成本的敏感系数负相关;云平台可通过调整企业加入平台的成本来干预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共享 微分博弈 协调 地方政府 区域科技服务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科技期刊集群网站建设特点及其对单刊网站的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亿华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4,共9页
以国内发展较成熟的7家期刊集群网为对象,采用网络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菜单导航、栏目、功能、知识服务等进行调研,总结其共同特征和特色之处,并从中得出单刊网站可借鉴之处。结果发现,样本期刊集群网建设共同特点主要有:注重资... 以国内发展较成熟的7家期刊集群网为对象,采用网络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菜单导航、栏目、功能、知识服务等进行调研,总结其共同特征和特色之处,并从中得出单刊网站可借鉴之处。结果发现,样本期刊集群网建设共同特点主要有:注重资源一站式检索、重视文章推广、注重文献资源整合、注重学科资讯服务、注重融合新技术拓展期刊传播形式、注重集群内各刊发展动态报道、网站功能设置特色鲜明;其主要特色在于: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和学术交流平台;整合资源,提供各类数据库和科研数据服务;融入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展示期刊办刊理念和编辑风采。单刊网站建设可从布局重点突出且特色鲜明的功能模块、创新文献服务模式、实行差异化的宣传推广策略、打造学科资讯汇集平台、以知识服务推动期刊转型、培养人才做好内容运营等方面进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网站建设 资源整合 知识服务 期刊集群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