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Modality Medical Image Fusion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Yu Lifeng & Zu Donglin Institute of Heavy Ion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P. R. China Wang Weidong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P. R. China Bao Shanglian Institute of Heavy Ion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1期42-48,共7页
Multi-modality medical image fusion ha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imag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nd apply a multi-resolution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pyramid to fuse ... Multi-modality medical image fusion ha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imag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nd apply a multi-resolution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pyramid to fuse medical images from different modalities such as PET-MRI and CT-MRI. In particular, we evaluate the different fusion results when applying different selection rules and obtain optimum combination of fusion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mage analysis image quality image understand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ptical resolving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velet-Based Mixed-Resolution Coding Approach Incorporating with SPT for the Stereo Image
2
作者 Xu, C. Zhang, Z. An, P.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3期39-44,共6页
With the advances of display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3-D) imaging syst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One way of stimulating 3-D perception is to use stereo pairs, a pair of images of the same scene acqui... With the advances of display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3-D) imaging syst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One way of stimulating 3-D perception is to use stereo pairs, a pair of images of the same scene acquir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ince there is an inherent redundancy between the images of a stereo pairs, data compression algorithms should be employed to represent stereo pairs efficiently. The proposed techniques generally use block-based disparity compensation. In order to get the higher compression ratio, this paper employs the wavelet-based mixed-resolution coding technique to incorporate with SPT-based disparity-compensation to compress the stereo image data. The mixed-resolution coding is a perceptually justified technique that is achieved by presenting one eye with a low-resolution image and the other with a high-resolution image. Psychophys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tereo image pairs with one high-resolution image and one low-resolution image provide almost the same stereo depth to that of a stereo image with two high-resolution images. By combining the mixed-resolution coding and SPT-based disparity-compensation techniques, one reference (left) high-resolution image can be compressed by a hierarchical wavelet transform followed by vector quantization and Huffman encoder. After two level wavelet decompositions, for the low-resolution right image and low-resolution left image, subspace projection technique using the fixed block size disparity compensation estimation is used. At the decoder, the low-resolution right subimage is estimated using the disparity from the low-resolution left subimage. A full-size reconstruction is obtained by upsampling a factor of 4 and reconstructing with the synthesis low pass filter. Finall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which show that our scheme achieves a PSNR gain (about 0.92dB) as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block-based disparity compensation coding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reduction DECODING image coding image compress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Imaging techniques Motion compensation Motion estimation Optical resolving power Projection systems Stereo vision Wavelet transfo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quency domain based super-resolution method for mixed-resolution multi-view images
3
作者 Zhizhong Fu Yawei Li +2 位作者 Yuan Li Lan Ding Keyu L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1303-1314,共12页
Super-resolution (SR) techniques, which are based on single or multi-frame low-resolution (LR) imag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Mixed-resolution multiview video format plays an impor... Super-resolution (SR) techniques, which are based on single or multi-frame low-resolution (LR) imag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Mixed-resolution multiview video form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ree-dimensional television (3DTV) coding scheme. Previous work considers multiview or multi-camera images and videos at the same resolution, which performs well under the planar model without or with little projection error among the videos captured by different cameras.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researchers have discussed the SR problem in mixed-resolution multi-view video format, where the superresolved image is created using the up-sampled version of the LR image and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extracted from the warped image in the adjacent high-resolution (HR) views. Unfortunately, the output HR images suffer from artifacts caused by depth error. To obtain the detailed texture and edge information from the HR image as much as possible, while preserv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LR image, a novel SR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is composed of three components: the structure term, the detail information term, and the regularization term. The first term preserves the structure similarity of the LR image; the second term extracts detailed information from the adjacent HR image; and the last term ensures the 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hich achieves high performance both subjectively and objectively. © 2016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ras Edge detection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image reconstruction Optical resolving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heat source using actual distribution of laser power density for simulation of laser processing 被引量:4
4
作者 WANG Gen-wang DING Ye +2 位作者 GUAN Yan-chao WANG Yang YANG Li-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277-3293,共17页
The model of heat source(MHS) which reflects the thermal interaction between materials and laser during processing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results. To acquire desirable simulations results, although vari... The model of heat source(MHS) which reflects the thermal interaction between materials and laser during processing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results. To acquire desirable simulations results, although various modifications of heat sources in the aspect of absorption process of laser by materials have been purposed, the distribution of laser power density(DLPD) in MHS is still modeled theoretically. However, in the actual situations of laser processing, the DLPD is definitely different from the ideal models. So, it is indispensable to build MHS using actual DLP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results. Besides, an automatic modeling method will be benefit to simplify the tedious pre-processing of simul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to model heat source using measured DLPD. This algorithm automatically processes original data to get modeling parameters and provides a step MHS combining with absorption models.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of heat transfer in steel plates irradiated by laser prove the mothed and the step MHS. Moreover, the investigations of laser induced thermal-crack propagation in glas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tion of modeling heat source based on actual DLPD and demonstrate the enormous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the simulation of laser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ource laser processing distribution of power density digital images processing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传洋 吴一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1-2195,I0011,共26页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中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研究进展。首先,概述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及技术流程;然后,阐明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从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与分类、发热故障诊断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站设备和输电线路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电力设备发热故障;最后,指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技术在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深度学习技术和最近的研究思路,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识别 发热故障诊断 红外图像 传统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视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焰图像时序规整的锅炉负荷监测方法
6
作者 王光亚 董美蓉 +2 位作者 周杰恒 陈翔 陆继东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4-1944,共11页
燃煤发电厂的负荷信号往往基于蒸汽侧参数计算得到,而炉膛热力过程的热惯性会引起蒸汽参数的变化存在滞后性,从而影响运行人员的负荷监测和调整判断。因此,本文从炉膛火焰图像反映炉膛内部实际状况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火焰图像时... 燃煤发电厂的负荷信号往往基于蒸汽侧参数计算得到,而炉膛热力过程的热惯性会引起蒸汽参数的变化存在滞后性,从而影响运行人员的负荷监测和调整判断。因此,本文从炉膛火焰图像反映炉膛内部实际状况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火焰图像时序特征规整的改进锅炉负荷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锅炉火焰监控视频提取转换成连续图像帧,并经过滤波、分割等一系列自适应预处理步骤提取火焰时序特征,再通过降维得到火焰强度指标,最后将强度指标与负荷信号两时序信号进行动态时序规整计算,从而获得强度指标与负荷信号的规整对齐路径和时间延迟曲线。分析表明,动态时序规整算法在50%、80%、100%等各个典型负荷工况下使用图像监测指标对负荷信号的弹性关联提升效果明显,为燃煤发电厂等复杂工业系统的锅炉负荷变动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厂 火焰图像处理 动态时间规整 时延分析 负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电力工件位姿估计算法
7
作者 黄明民 曲睿 +1 位作者 李勇 黄瀚樟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5,共9页
针对当前带电作业领域中缺少深度学习数据集的问题和电力工件位姿预测精度低的问题,自建3种常用电力工件及遮挡场景下的数据集,并提出了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位姿估计算法。首先,为了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捕获长距离的依赖关系,采用双重... 针对当前带电作业领域中缺少深度学习数据集的问题和电力工件位姿预测精度低的问题,自建3种常用电力工件及遮挡场景下的数据集,并提出了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位姿估计算法。首先,为了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捕获长距离的依赖关系,采用双重注意力机制来聚集图像的全局特征信息;其次,为了提高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效率,提出基于双重注意力的残差级联模块,通过残差级联形式融合局部与全局特征;最后,通过引入新的约束强化反向传播过程,改进损失函数,减少恢复特征尺寸过程中的信息丢失。使用了自建电力工件数据集的位姿估计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提取更丰富的语义信息,基于三维模型点平均距离的准确率达到81.74%,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该方法可提高电力工件位姿估计的性能,为带电作业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位姿估计 视觉定位 电力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关键尺寸视觉检测方法及其缩比模型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阳林 刘子其 +2 位作者 孙夏青 朱俊霖 郝艳捧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5,共9页
电力变压器的关键尺寸测量是其装配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重要一环,现有测量方法操作繁琐且效率较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关键尺寸视觉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YOLO目标检测算法、Grabcut图像分割算法实现关键... 电力变压器的关键尺寸测量是其装配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重要一环,现有测量方法操作繁琐且效率较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关键尺寸视觉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YOLO目标检测算法、Grabcut图像分割算法实现关键组部件的智能检测与分割,然后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实现套管相间距离及变压器最大截面外形尺寸等关键尺寸的测量。本文搭建了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外观缩比模型,试验分析了拍摄距离和角度等因素对电力变压器关键尺寸视觉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基于缩比模型试验实现了在不同拍摄距离与角度下变压器关键尺寸的视觉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方法可以为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现场尺寸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尺寸测量 图像处理 双目立体视觉 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特征传递的电力设备部件激光点云补全网络
9
作者 裴佳慧 景超 +3 位作者 王慧民 李雪薇 张兴忠 程永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0-877,共8页
针对电力场景下因激光雷达扫描范围有限、电力设备部件相互遮挡等因素导致电力设备部件点云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点特征传递的电力设备部件激光点云补全网络PPC-Net(PowerPointcloudCompleteNet)。该网络使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编码器提取... 针对电力场景下因激光雷达扫描范围有限、电力设备部件相互遮挡等因素导致电力设备部件点云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点特征传递的电力设备部件激光点云补全网络PPC-Net(PowerPointcloudCompleteNet)。该网络使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编码器提取不同尺度输入残缺点云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以避免多维度映射特征导致的电力设备部件细节特征丢失问题,并引入EdgeConv加强对点云邻域信息提取;在精细完整点云生成阶段提出DT模块整合父级点到子级点的特征传递,以保留生成点云的局部特征;设计平滑优化模块,经三级平滑采样算法输出分布均匀、表面平滑的电力设备部件完整点云。在自建电力设备部件点云数据集ELE及公开数据集PCN上实验表明,PPC-Net对残缺的电力设备部件点云有较好的补全效果,并在一般形状点云上有良好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点云补全 电力设备部件 多尺度特征 点特征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对比度的图像清晰度评价算法 被引量:35
10
作者 张亚涛 吉书鹏 +1 位作者 王强锋 郭正玉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299,共7页
高效、准确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是实现自动调焦的关键。在分析了现有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区域对比度的清晰度评价新方法,建立和分析了评价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对航空摄像机采集的系列图像进行实验和仿真。... 高效、准确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是实现自动调焦的关键。在分析了现有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区域对比度的清晰度评价新方法,建立和分析了评价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对航空摄像机采集的系列图像进行实验和仿真。与其他算法比较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度高、对比度明显等优点,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和自动对焦中,克服了单纯依靠计算灰度差带来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清晰度 区域对比度 评价方法 算法比较 航空摄像机 自动调焦 基于图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被引量:81
11
作者 刘福田 李强 +2 位作者 吴华 胡戈 刘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6-61,共1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特别注意到地震学上的ST与医学上的CT的不尽相同之处,并处理了由此引起的困难。与速度图象重建有关的正问题的分析表明,不同频率范围的资料其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区域地震与远震资料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特别注意到地震学上的ST与医学上的CT的不尽相同之处,并处理了由此引起的困难。与速度图象重建有关的正问题的分析表明,不同频率范围的资料其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区域地震与远震资料的解释应予注意。本文有关速度图象重建的讨论不仅涉及到与成象方法有关的反演理论和方法,还给出了进行数值计算的内存量和运算量的分析。关于重建图象的质量评价,还给出了反演解的可靠性分析,为分辨特性的描述提供了一种既简便又形象直观的方案。 本文的方法与现行主要方法的比较表明:1.本文的方法允许存在速度间断面,有利于揭示不同构造区域的地壳厚度的差异;2.在常用的方法中,作为正问题假定的常速度块同反演结果解释时非常速度块之间不协调。由于我们把给定网格点的速度值的插值函数作为速度的空间函数,这一困难已被解决;3.相对于Aki等的一般方法,本文的内存量节省约一个量级、运算量减少约一半;4.相对于ART类方法本身不能给出成象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本文的方法则具有显著的优点。 作者在分析了天然地震资料的状况之后相信,对充分利用我国地震台网的现有观测资料,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图象 层析成象法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向WPS改进TDI CCD遥感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陶淑苹 张续严 +2 位作者 金光 曲宏松 郑亮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80-2084,共5页
在轨调焦是航天相机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航天相机在发射、在轨期间由于振动冲击及温度气压等环境参数变化引起的光学系统离焦现象,以及TDI CCD遥感相机成像场景实时变化的特殊特点,对基于功率谱的清晰度评价函数进行了... 在轨调焦是航天相机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航天相机在发射、在轨期间由于振动冲击及温度气压等环境参数变化引起的光学系统离焦现象,以及TDI CCD遥感相机成像场景实时变化的特殊特点,对基于功率谱的清晰度评价函数进行了研究。根据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和带通特性,提出了一种对FFT功率谱的改进——小波功率谱(WPS)估计。针对像移亦会导致TDI CCD图像模糊的问题,提出了方向WPS估计算法。参照功率谱地物无关性及离焦会引起功率谱高频分量损失的思路,设计了基于方向WPS的加权清晰度评价函数。实际外场推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清晰度评价函数能有效反映出实际推扫图像的离焦状态,另外相对于FFT功率谱,对场景差异更不敏感,误判率从0.36降低为0,曲线更加饱和。100个仿真样本的平均误判率仅为0.06,满足系统误差要求。因此文中算法满足单调性、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原则,更适合TDI CCD遥感相机的自动调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调焦 小波 功率谱估计 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各向同性小波滤波的图像清晰度识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国金 朱妙芬 +1 位作者 施浒立 裘晓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5-399,共5页
提出了基于最小各向同性小波滤波的图像清晰度识别方法,对二维最小各向同性小波滤波提取图像特征进行了研究.直接将原始图像通过带通小波滤波器G0获得图像边缘信息,结合图像能量分析,建立了基于小波滤波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利用构建... 提出了基于最小各向同性小波滤波的图像清晰度识别方法,对二维最小各向同性小波滤波提取图像特征进行了研究.直接将原始图像通过带通小波滤波器G0获得图像边缘信息,结合图像能量分析,建立了基于小波滤波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利用构建的显微镜自动对焦实验平台,比较分析了基于小波滤波和拉普拉斯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各向同性小波滤波的自动对焦算法有更好的综合自动对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清晰度 小波滤波 对焦评价函数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色火焰图象处理技术在锅炉燃烧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怀春 娄新生 +3 位作者 尹鹤龄 邓元凯 顾一之 孙国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8-22,共5页
首先分析了火焰图象处理中单色性选择的意义,然后重点介绍了在200MW电站锅炉上实现的炉膛燃烧二维温度分布检测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即使炉内燃烧工况比较平稳,燃烧温度的波动幅度也达到180K;燃烧温度随燃料调节呈现相应... 首先分析了火焰图象处理中单色性选择的意义,然后重点介绍了在200MW电站锅炉上实现的炉膛燃烧二维温度分布检测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即使炉内燃烧工况比较平稳,燃烧温度的波动幅度也达到180K;燃烧温度随燃料调节呈现相应变化;过热器壁温及烟气含氧量也与燃烧温度明显关联。最后简要介绍了在此基础上构成的一种炉膛燃烧三维温度分布检测方法,以及将反映炉膛辐射能量的图象灰度作为中间被调量构成的一种新型燃料控制方式,展望了这几种新方法在电站锅炉上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监控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及最小可分辨温差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晓蕊 张建奇 +1 位作者 冯卓祥 解卫博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6-44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采样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图像的最小可分辨温差MTRD预测方法.该方法从红外成像系统信号传递方程出发,模拟生成不同空间频率、辐射温度的标准四周期矩形样条;利用调制传递函数法和象素处理法,仿真了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几何扭曲、... 提出一种基于采样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图像的最小可分辨温差MTRD预测方法.该方法从红外成像系统信号传递方程出发,模拟生成不同空间频率、辐射温度的标准四周期矩形样条;利用调制传递函数法和象素处理法,仿真了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几何扭曲、模糊效应、噪声特性和非线性效应;由多名观察者观察样条仿真图像,统计正确判断概率,实现了MRTD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MRTD值能够与实际测量的MRTD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系统 最小可分辨温差 MRTD 仿真结果 非线性效应 噪声特性 图像 象素 样条 观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板模型交流电晕放电紫外数字图像处理及其应用判据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斌 周文俊 +2 位作者 汪涛 易晓 朱昌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74-79,共6页
设计了紫外光谱成像仪CoroCAMⅣ+与虚拟仪器编程环境Labview8.0相结合的电晕放电测试和分析平台。选用适当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流程,通过对实时记录的电晕放电紫外视频图像处理,定义成像仪观测范围内"放电区域紫外成像面积百分比&... 设计了紫外光谱成像仪CoroCAMⅣ+与虚拟仪器编程环境Labview8.0相结合的电晕放电测试和分析平台。选用适当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流程,通过对实时记录的电晕放电紫外视频图像处理,定义成像仪观测范围内"放电区域紫外成像面积百分比"作为量化电晕放电强度的表征参数。在近似标准大气条件下,研究了基于紫外图像处理的棒—板间隙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电晕放电,结果表明,文中所述紫外数字图像处理流程可对紫外成像仪观测到的电晕放电图像真实还原,从而保证所选电晕放电量化表征参数的有效性;表征参数可明确反映起晕情况和电晕放电发展的阶段;得到电晕放电紫外成像随观测距离的衰减规律,提出电晕放电紫外成像检测法的应用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成像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棒-板间隙 工频电压 电晕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辨力图像处理技术进展及在遥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扬阳 金伟其 +1 位作者 苏秉华 张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介绍了超分辨力图像复原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进展,着重介绍了基于Bayes分析的单幅图像超分辨力算法———基于Poisson分布的最大似然法(PML)、基于Poisson分布的最大后验概率法(PMAP)和基于Markov约束的Poisson分布的最大后验概率法(MPM... 介绍了超分辨力图像复原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进展,着重介绍了基于Bayes分析的单幅图像超分辨力算法———基于Poisson分布的最大似然法(PML)、基于Poisson分布的最大后验概率法(PMAP)和基于Markov约束的Poisson分布的最大后验概率法(MPMAP)以及基于多画幅MPMAP超分辨力复原算法,并给出了单幅MPMAP法以及多画幅MPMAP超分辨力复原算法处理实际遥感图像数据源的结果,表明超分辨力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成像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和应用前景,有效实现了遥感图像中高频分辨力的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遥感图像 超分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表盘指针角度识别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孙凤杰 郭凤顺 +1 位作者 范杰清 王铁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73-78,共6页
论文论述了变电站设备表盘指针角度识别的数字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的实现过程。给出了远程数字视频监控与识别系统的组成。分析并研究了可用于指针图像处理的图像分割、图像滤波及图像的膨胀细化等运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实际运行... 论文论述了变电站设备表盘指针角度识别的数字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的实现过程。给出了远程数字视频监控与识别系统的组成。分析并研究了可用于指针图像处理的图像分割、图像滤波及图像的膨胀细化等运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实际运行设备的指针角度识别方法—同心圆环搜索法,该算法的计算简单,实时性好,识别误差小。经过大量不同条件的实验,证明这种算法对于指针角度的识别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视频监控 图像处理 指针角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红外视频的输电线路发热缺陷智能诊断技术 被引量:77
19
作者 张文峰 彭向阳 +4 位作者 陈锐民 陈驰 邓超怡 钱金菊 徐文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4-1338,共5页
以无人机搭载的红外传感器获取的视频为数据源,研究了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异常发热检测,实现了输电线故障缺陷位置的自动诊断和定位。首先从红外视频中抽取红外序列图像帧并对抽取的红外图像进行自动拼接和帧间差分,进而确定输电线... 以无人机搭载的红外传感器获取的视频为数据源,研究了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异常发热检测,实现了输电线故障缺陷位置的自动诊断和定位。首先从红外视频中抽取红外序列图像帧并对抽取的红外图像进行自动拼接和帧间差分,进而确定输电线的主方向,并对输电线区域进行定位;然后根据红外图像和输电线故障诊断标准对提取的输电线进行故障诊断,最终实现了输电线故障的定位和自动诊断。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红外图像处理 输电线提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平滑算法的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管春 周雒维 +1 位作者 卢伟国 刘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80,共4页
为满足电能质量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需要,基于图像平滑算法、二维离散小波变换以及图像多级树集合分裂编码算法提出了一种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新方法。将一维电能质量数据转换为二维矩阵以挖掘电能质量数据的循环间冗余性;应用数字图像平滑技... 为满足电能质量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需要,基于图像平滑算法、二维离散小波变换以及图像多级树集合分裂编码算法提出了一种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新方法。将一维电能质量数据转换为二维矩阵以挖掘电能质量数据的循环间冗余性;应用数字图像平滑技术对二维变换后所得到的电能质量图像矩阵进行平滑处理以有利于二维小波变换编码;结合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图像多级树集合分裂编码以及DEFLATE编码算法对电能质量数据进行压缩。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现有的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方法,所提出的方案不仅能更有效地压缩电能质量数据(同等压缩比的情况下,信噪比更高),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对压缩码率的控制灵活调节电能质量数据压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数据压缩 图像处理 图像平滑 小波变换 多级树集合分裂 DEFLATE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