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 hydrate saturation model and equation for logging interpretation
1
作者 LI Ning SUN Wenjie +3 位作者 LI Xintong FENG Zhou WU Hongliang WANG Kew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243-1250,共8页
Since gas hydrate exists in three different forms at the same time such as pore filling,particle support and separate stratification,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hydrate saturation using traditional shaly sand formation ... Since gas hydrate exists in three different forms at the same time such as pore filling,particle support and separate stratification,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hydrate saturation using traditional shaly sand 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models is equivalent to considering only the simple case that hydrate exists as pore filling,and does not consider other complex stat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ydrate resistivity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general form of the resistivity-oil(gas)saturation relationship,the best simplified formula of hydrate saturation calculation is derived,then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three items are clarified:they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e resistivity index-saturation relationship when hydrate particles are completely distributed in the pores of formation rocks,supported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and exist in layers,corresponding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hydrate saturation is built.The field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hydrate saturation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is closer to that obtained by sampling analysis.At the same time,it also provides a logging analysis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fter hydrate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HYDRATE resistivity index SATURATION non-Achie 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isotropy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herence research between resistivity and acoustic anisotropy in tight sands
2
作者 LI Chaoliu YUAN Chao +3 位作者 LI Xia FENG Zhou SONG Lianteng WANG L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2期463-470,共8页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anisotropy inversion of tight sands, a new method for extracting resistivity anisotropy from array laterolog and micro-resistivity scanning imaging logging is proposed, and also the consistenc...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anisotropy inversion of tight sands, a new method for extracting resistivity anisotropy from array laterolog and micro-resistivity scanning imaging logging is proposed, and also the consistency of electric and acoustic anisotropy is discussed. Array laterolog includes resistivity anisotropy information, but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drilling fluid invasion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response, followed by the relative dip angle θ and electrical anisotropy coefficient λ. A new inversion method to determine ri, Rxo, Rt and λ is developed with the given θ and initial values of invasion radius ri, flushed zone resistivity Rxo, in-situ formation resistivity Rt. Micro-resistivity image can also be used for describing the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micro-resistivity log in different azimuths, lateral and vertical, can be compared to extract electric anisotropy information.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of mineral particles in tight sands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 the intrinsic causes of anisotropy, which in turn brings about anisotropy in resistivity and acoustic velocity, so the resistivity anisotropy and acoustic velocity anisotropy are consistent in trends. Analysis of log data of several wells show that the electrical anisotropy and acoustic anisotropy extracted from array laterolog, micro-resistivity imaging and cross-dipole acoustic logs respectively are consistent in trend and magnitude, proving the inversion method is accurate and the anisotropies of different formation physical parameters caused by the intrinsic structure of tight sand reservoir are consistent.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evaluating anisotropy of tight s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 ANISOTROPY PETROPHYSICS array laterolog micro-resistivity imaging log interpre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钻孔测井技术在煤矿不良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立 杨东辉 +2 位作者 陈晓鹏 张星星 樊聪 《晋控科学技术》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利用矿用侧向电阻率视频成像测井技术有效探测了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道头煤矿煤层中的不良地质体的表现特征。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该地区煤岩的具体的物性参数表现特征为:煤的视电阻率呈高值,3000~4500Ω?m左右,是围岩的2~3倍以上,且与... 利用矿用侧向电阻率视频成像测井技术有效探测了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道头煤矿煤层中的不良地质体的表现特征。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该地区煤岩的具体的物性参数表现特征为:煤的视电阻率呈高值,3000~4500Ω?m左右,是围岩的2~3倍以上,且与围岩呈突变接触;煤的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值,平均147 API,与围岩呈突变接触。(2)断层、陷落柱等不良地质体中煤的电信号与其它岩石的物性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判断标准。(3)基于孔—孔空间联合测井数据的三维等值线图构建方法,实现了不良地质体电性响应的精细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测井 视电阻率 不良地质体 地质解释 孔—孔空间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deoLog可视化测井油管接箍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阚绍佑 巨亚锋 +2 位作者 梁万银 姚强 吴银川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18,123,共5页
在可视化测井中,深度对于判断油管缺陷位置至关重要,而现有的测深系统具有一定的深度误差。实际工程中,可通过识别油管接箍再参照油管数据表来准确标定仪器的深度。本文基于运动视频图像处理,提出了一种油管接箍自动识别方法。利用Video... 在可视化测井中,深度对于判断油管缺陷位置至关重要,而现有的测深系统具有一定的深度误差。实际工程中,可通过识别油管接箍再参照油管数据表来准确标定仪器的深度。本文基于运动视频图像处理,提出了一种油管接箍自动识别方法。利用VideoLog可视化测井系统采集井下油管视频图像,通过对视频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特征参数提取、接箍判决等过程来准确识别接箍。实验结果表明,同一个接箍在视频中会多次出现,也会被多次识别到,同一接箍平均识别率为86.9%,接箍计数的正确率为100%。方法已成功用于可视化测井视频解释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箍识别 视频图像处理 可视化测井 井深测量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Log-05测井系统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炳军 牟金东 +3 位作者 陈木银 范永维 冯相君 周扬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介绍了中国石油测井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EILog-05测井系统的组成及技术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在长庆油田的推广、应用情况。实际推广与应用证明,该成套装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各项技术性能参数达到仪器设计要求,符合质量控... 介绍了中国石油测井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EILog-05测井系统的组成及技术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在长庆油田的推广、应用情况。实际推广与应用证明,该成套装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各项技术性能参数达到仪器设计要求,符合质量控制标准。资料解释所得到的储层参数与岩心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16口油(气)井(24层)试油(气)结果中,解释符合率高达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测井装备 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 测井解释 岩性识别 地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深煤层顶板封盖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6
作者 吴鹏 周国晓 +3 位作者 刘世伟 姜非 梁天琦 李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7-144,共8页
深煤层游离气含量高,资源量丰富,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潜力资源。顶板封盖条件是影响深煤层含气性,特别是游离气含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系统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煤层气开发区顶板岩性识别,建立了煤层顶板岩性... 深煤层游离气含量高,资源量丰富,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潜力资源。顶板封盖条件是影响深煤层含气性,特别是游离气含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系统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煤层气开发区顶板岩性识别,建立了煤层顶板岩性和裂缝识别图版,分析了地应力方向,提出了有利的顶板组合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综合常规测井资料和电成像测井特征,可以基于静态电成像图有效区分砾岩、砂岩和泥岩等10类岩性,对应不同的伽马和声波时差测井结果,研究区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砂岩次之;②煤层顶板裂缝主要发育有高导缝与诱导缝,高导缝显示为正弦曲线,包括张开缝和泥质充填缝,诱导缝呈现为羽状或雁行状排列,可以用于判断应力方向;③结合顶板岩性厚度、裂缝发育情况等,可划分出封盖性不同的3类煤层顶板组合,其中I类顶板电成像图像一般呈亮色且裂缝发育少,II类顶板发育较多裂隙,III类顶板图像显示裂隙切割且图像不清晰;④基于此划分了3类顶板组合条件的分布,研究区以I和II类为主,具备良好封盖性。研究明确了不同岩性在电成像测井上的显示特征,提出了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深煤层顶板封盖性评价方法,可有效支撑深部煤层气甜点区带优选和井位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顶板岩性 裂缝 地应力 封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店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
7
作者 黄金富 王啊丽 +2 位作者 夏国朝 张海霞 杨晓辉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3期99-104,共6页
针对风化店地区孔店组低阻油层识别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分析低阻油层形成原因。研究认为该区低阻油层受黏土矿物含量、地层水矿化度、薄互层三个方面影响。在系统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区块... 针对风化店地区孔店组低阻油层识别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分析低阻油层形成原因。研究认为该区低阻油层受黏土矿物含量、地层水矿化度、薄互层三个方面影响。在系统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区块、分层位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和高精度、适用性强的油、水解释图版标准,准确识别低阻油层,及时应用于现场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老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挖潜上产提供了借鉴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测井解释 油水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相研究
8
作者 向威 王晓飞 +5 位作者 崔维平 欧阳帅玉 王世越 邵威猛 程怡高 牛永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方法为指导,对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的岩性、岩石序列组合和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识别,并以此为相标志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新近系的沉积相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从琼东南盆地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共识别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等共5类岩性,岩性较为复杂,整体粒度较细,粒径跨度很大,垂向上岩性呈现明显的旋回性。(2)根据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中不同形态线条的组合方式,结合倾角矢量模式,共识别出5类层理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块状层理),此外还识别出了钙质结核和生物扰动构造。(3)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环境总体为滨-浅海相、半深海和深海相沉积,局部层段发育浊流沉积;沉积演化规律表现为在渐新世晚期陵水组沉积时期全区发生海进,接受了滨海三角洲为主的各类沉积作用;到中新世早期的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沉积环境逐步由滨岸沉积环境过渡到浅海和半深海沉积;至黄流组和莺歌海组沉积期海水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半深海和深海沉积;而到莺歌海组沉积末期,发生了缓慢的海退,逐步变为半深海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 松涛隆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庆区块长8低阻油层常规测井定性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童守强 胡小勇 +4 位作者 蒋映辉 王亮 胡泊 吕炜 熊蓓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52-56,共5页
环庆区块长8发育低阻油层区,低阻油层储层流体纵向分布关系复杂,油、水重力分异弱,储层非均质性和隐蔽性强,储层流体性质判断难,准确识别低阻油层流体性质,对环庆区块下步勘探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低阻油层的特点,通过开展... 环庆区块长8发育低阻油层区,低阻油层储层流体纵向分布关系复杂,油、水重力分异弱,储层非均质性和隐蔽性强,储层流体性质判断难,准确识别低阻油层流体性质,对环庆区块下步勘探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低阻油层的特点,通过开展长81低阻油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总结建立了一套适合环庆区块低阻油层的常规测井定性识别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和解释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流体识别方法 常规测井定性识别方法 解释精度 解释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钻井液侵入对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长喜 李潮流 +3 位作者 周灿灿 欧阳健 修立军 石玉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3-608,共6页
钻井液侵入储集层将导致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地层电阻率等的径向变化。由于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测量原理的不同,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对其测井响应特征影响也不同。实测资料统计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均证实,水层双侧向测井受... 钻井液侵入储集层将导致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地层电阻率等的径向变化。由于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测量原理的不同,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对其测井响应特征影响也不同。实测资料统计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均证实,水层双侧向测井受淡水钻井液增阻侵入影响较大,钻井液愈淡,水层的侧向测井值愈高;而在好油层双感应测井受淡水钻井液减阻侵入影响较大。针对目前勘探较多的低电阻率油层,结合淡水钻井液侵入对双感应和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影响的差异,建立了应用双感应测井或双感应、双侧向测井联合的油、水层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层含油饱和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钻井液 增阻侵入 双感应测井 双侧向测井 联合应用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油层形成机理及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赛英 赵冠军 +2 位作者 张萍 邓永红 陈德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14,120,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化,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被发现,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低阻油层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低阻油层在沉积环境、岩性、亲水性、黏土性质、孔隙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征。由其表现出的特征反推其成因机...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化,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被发现,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低阻油层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低阻油层在沉积环境、岩性、亲水性、黏土性质、孔隙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征。由其表现出的特征反推其成因机理,推知低阻油层主要成因是高矿化度地层水、高黏土含量、微裂缝发育、油层薄等。根据成因机理可以预测低阻油层,在低阻油层的勘探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识别低阻油层。由于低阻油层的勘探多是在老油田中进行,测井资料比较丰富,因此基于测井资料的低阻油层识别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是重叠法、自然电位偏移法、"双水模型"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技术方法。由于低阻油层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仅靠某一种方法、一种资料不能将其识别出来,应广泛结合地震、录井、试井以及地质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测井解释 形成机理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中的裂缝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陆敬安 伍忠良 +2 位作者 关晓春 罗文造 王立明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现有的成像测井解释软件大多是以关键点拟合来提取裂缝的。研究了利用霍夫 (Hough)变换自动识别裂缝的方法及技术。由于裂缝在成像测井图中表现为单周期的正弦曲线 ,通过对含有已知参数的正弦曲线图像进行识别 ,证明该方法具有准确识别... 现有的成像测井解释软件大多是以关键点拟合来提取裂缝的。研究了利用霍夫 (Hough)变换自动识别裂缝的方法及技术。由于裂缝在成像测井图中表现为单周期的正弦曲线 ,通过对含有已知参数的正弦曲线图像进行识别 ,证明该方法具有准确识别正弦曲线及其参数的能力 ,即使在原图像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下仍能给出理想的识别效果。实际资料处理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技术 裂缝 溶孔 电阻率 图像处理技术 正弦曲线 霍夫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图像解释模式及典型解释图版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耿会聚 王贵文 +2 位作者 李军 洪琪 秦民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阐述了成像测井地质解释的一般思路。成像测井的图像特征主要表现在图像颜色变化和几何形态两个方面 ,在总结大量成像测井解释实例的基础上 ,以这两种特征为依据 ,将成像测井图像特征概括为块段状模式、条带状模式、线状模式、斑状模式... 阐述了成像测井地质解释的一般思路。成像测井的图像特征主要表现在图像颜色变化和几何形态两个方面 ,在总结大量成像测井解释实例的基础上 ,以这两种特征为依据 ,将成像测井图像特征概括为块段状模式、条带状模式、线状模式、斑状模式、杂乱模式、递变模式、对称沟槽模式、空白模式、规则条纹模式、不规则条纹模式等 10类、 17个次级类型的典型图像模式 ,论述了每种模式的颜色、形态、地球物理特征及其代表的地质意义。在图像解释模式的指导下 ,通过岩心资料标定建立了 52种特征地质现象的解释图版 ,并以具有不同图像模式的 5种地质现象为例进行了说明。成像测井图像解释模式的提出和典型地质现象解释图版的建立在后继的成像测井地质解释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图像解释模式 解释 图版 研究 颜色 几何形态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图像识别岩性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陈钢花 吴文圣 毛克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55,共3页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图像(FMI)采样密度和纵向分辨率很高,可以直观地显示井壁地层特征。将测井与地质分析相结合,通过岩心的刻度,详细解释了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十几口井的FMI图像,建立了研究区3类地层剖面(碎屑岩、碳酸盐岩...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图像(FMI)采样密度和纵向分辨率很高,可以直观地显示井壁地层特征。将测井与地质分析相结合,通过岩心的刻度,详细解释了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十几口井的FMI图像,建立了研究区3类地层剖面(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岩浆岩)各类岩性在FMI图像上的识别模式,用于精细描述地层的岩石类型、岩石结构、沉积构造、裂缝等特征。图2参5(李建国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 FMI 扫描图象识别 油田 地层剖面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潘和平 樊政军 马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68,共3页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解释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钻孔剖面上准确地识别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干层等。新疆塔北地区三叠系的特殊油气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水层电阻率,在电性上直接区分特殊油气层与水层很不现实;另外,该...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解释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钻孔剖面上准确地识别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干层等。新疆塔北地区三叠系的特殊油气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水层电阻率,在电性上直接区分特殊油气层与水层很不现实;另外,该区油气层的特征和油气层的影响因素明显与其它油田存在差异,故解决问题方法和思路不同于其它油田。文章利用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曲线和储层参数,建立识别储层流体属性的判别模型,采用灰关联分析聚类法、BP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式识别法,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解释,识别结果与试油结果对比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奇异值分解等方法识别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漏掉油气层,取得了好的解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油气层 电阻率 测井曲线 测井解释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图像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6
作者 张莹 潘保芝 +3 位作者 印长海 王鹏 刘传平 李宏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在火山岩储层评价中,岩性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地层,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图像,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首先利用FMI静态图像和常规测井曲线将砂泥岩与火山岩区分开来... 在火山岩储层评价中,岩性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地层,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图像,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首先利用FMI静态图像和常规测井曲线将砂泥岩与火山岩区分开来;然后利用FMI动态图像分析了火山岩各种岩性的图像特征,归纳总结出火山熔岩类(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类(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的FMI图像模式;最后对研究区的22口井,利用火山岩岩性的FMI图像模式,结合常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薄片定名资料的符合率达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图像模式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电学各向异性测井评价与声电各向异性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潮流 袁超 +3 位作者 李霞 冯周 宋连腾 王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7-434,共8页
针对致密砂岩各向异性反演问题,提出了从阵列侧向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提取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新方法,并对电学和声学各向异性的一致性开展研究。阵列侧向测井包含电阻率各向异性信息,但数模表明钻井液侵入是影响其响应特征的主要因... 针对致密砂岩各向异性反演问题,提出了从阵列侧向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提取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新方法,并对电学和声学各向异性的一致性开展研究。阵列侧向测井包含电阻率各向异性信息,但数模表明钻井液侵入是影响其响应特征的主要因素,其次分别是相对倾角θ和电各向异性系数λ。提出在已知θ前提下分步确定侵入半径ri、冲洗带电阻率Rxo、原状地层电阻率Rt初始值的分级反演以确定ri、Rxo、Rt和λ的方法。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是对不同方位上电阻率分布特征的刻画,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方位上电阻率的大小及水平、垂直方向的电阻率差异来提取电各向异性信息。致密砂岩矿物颗粒的定向排列和裂隙发育等因素是决定其各向异性的主要内在因素,由此产生了电各向异性及声各向异性,二者的强弱具有一致性。对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分析表明,从阵列侧向、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和交叉偶极声波测井分别提取的电、声各向异性强弱程度相互匹配,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准确性及刻画不同岩石物理各向异性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该研究为致密砂岩的各向异性评价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各向异性 岩石物理 阵列侧向测井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评价致密碎屑岩储层的裂缝与含气性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佳阳 夏宁 秦启荣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为特低孔渗的裂缝性致密碎屑岩储层,储层岩性多变,裂缝和溶蚀孔发育不均,储层各向异性极强,常规测井方法难以准确评价其含气性。利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的斜缝与高角度裂缝是可以识别有效裂缝;利用微电阻率图像与方位电...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为特低孔渗的裂缝性致密碎屑岩储层,储层岩性多变,裂缝和溶蚀孔发育不均,储层各向异性极强,常规测井方法难以准确评价其含气性。利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的斜缝与高角度裂缝是可以识别有效裂缝;利用微电阻率图像与方位电阻率图像的对比可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声波能量衰减与低频斯通利波反射图像也可以评价裂缝有效性。当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或夹角很小时,裂缝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渗流通道作用;反之,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垂直或大角度斜交时,裂缝的渗透作用大大降低,削弱了裂缝的有效性。利用偶极横波测井提供的纵横波速度比可以大致判断致密碎屑岩的含气性,纵横波速度比与纵波时差进行交会可更有效指示致密碎屑岩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 偶极横波测井 致密碎屑岩 裂缝 含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家油田深层砂砾岩储层岩性自动识别新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晋言 孙建孟 +1 位作者 刘海河 刘伟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盐家油田深层砂砾岩储层岩性复杂,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小,不易识别。岩性识别是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水层判别的基础。提出了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的NRA岩性自动识别技术,分析岩性敏感性,并剔除物性影响,最终构建出1条反映粒序变化... 盐家油田深层砂砾岩储层岩性复杂,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小,不易识别。岩性识别是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水层判别的基础。提出了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的NRA岩性自动识别技术,分析岩性敏感性,并剔除物性影响,最终构建出1条反映粒序变化的岩性判别曲线,通过岩心描述和电成像资料刻度,实现了砂砾岩岩性自动识别。经现场验证,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岩性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岩性识别 砂砾岩 复杂储层 常规测井 电成像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西油田窿六区块储层裂缝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丰 黄丹 +1 位作者 袁龙 司马立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5,153,共4页
青西油田窿六区块下沟组为裂缝型油气藏,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同时提供部分储集空间。岩心观察得到的裂缝发育岩性与倾角结论不能完全反映其地下状态。通过微电阻率成像-常规测井裂缝评价,得到的结论与岩心裂缝观察存在一定差异:有效裂... 青西油田窿六区块下沟组为裂缝型油气藏,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同时提供部分储集空间。岩心观察得到的裂缝发育岩性与倾角结论不能完全反映其地下状态。通过微电阻率成像-常规测井裂缝评价,得到的结论与岩心裂缝观察存在一定差异:有效裂缝主要发育于砂砾岩、泥质白云岩中,且以高角度为主,其次是低角度;白云质泥岩主要发育水平裂缝,有效性差。微电阻率成像-常规测井较岩心观察更适合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有效性 测井评价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青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