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挖立交隧道喷射混凝土加固方案比选及抗渗稳定研究
1
作者 裴文祥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基于明挖立交隧道,对喷射混凝土加固方案比选及抗渗稳定进行了研究,从运输费用、回弹率、人工费、电费及施工安全性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干喷工艺、湿喷工艺、混合喷工艺3种喷射混凝土加固方案本中的湿喷加固工艺方案。研究表明:在隧道施... 基于明挖立交隧道,对喷射混凝土加固方案比选及抗渗稳定进行了研究,从运输费用、回弹率、人工费、电费及施工安全性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干喷工艺、湿喷工艺、混合喷工艺3种喷射混凝土加固方案本中的湿喷加固工艺方案。研究表明:在隧道施工前期,混凝土干喷加固工艺回弹率为35.99%,湿喷加固工艺回弹率为10.61%,混合喷射加固工艺回弹率为27.72%;在使用湿喷工艺后,湿喷的回弹率平均值控制在10.61%。在对比普通喷射混凝土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之后发现两者显著的性能差异。具体而言,普通喷射混凝土的最大渗水深度为11.9 cm,而在掺入钢纤维之后其最大渗水深度显著降低至5.0 cm,降幅高达57.98%。普通喷射混凝土的最小渗透系数为1.7257×10^(-9)cm/s,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最大渗透系数仅为0.5102×10^(-9)cm/s。之所以其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其原因在于掺入适量的钢纤维,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掺入硅粉与钢纤维之后喷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混凝土 加固方案 抗渗性 回弹率 立交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煜 郑小康 +3 位作者 彭少明 张迪 吕鸿 尚文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制定和水量统一调度、新径流条件下分水方案调整、支流水量分配方案制定,以及变化环境下分水方案优化等一系列持续性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制定和水量统一调度、新径流条件下分水方案调整、支流水量分配方案制定,以及变化环境下分水方案优化等一系列持续性研究,研究成果提升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调控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黄河干流连续25 a不断流。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从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变、用水规律与需水预测、健康水平衡、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统一配置、多层级水网构建情况下水资源优化配置、应对极端枯水的水资源韧性调配、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国家多层级水网构建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研究和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八七”分水方案 多层级水网 韧性调配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通勤走廊韧性恢复双层规划
3
作者 李雪岩 张同宇 祝歆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108,共9页
为实现通勤走廊内机动公交接驳方案的科学设计,将其韧性恢复过程视为复杂环境中接驳方案经过探索迭代实现韧性提升的双层规划。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构建上层规划,采用价值函数神经网络拟合突发事件与出行者集群行为对接驳方案调整的反... 为实现通勤走廊内机动公交接驳方案的科学设计,将其韧性恢复过程视为复杂环境中接驳方案经过探索迭代实现韧性提升的双层规划。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构建上层规划,采用价值函数神经网络拟合突发事件与出行者集群行为对接驳方案调整的反应函数,训练接驳方案达到决策目标。下层规划运用元胞神经网络模拟数据智能背景下的集群出行行为。实例研究表明,方法可以使通勤走廊韧性得到有效提升,而集群行为会对韧性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走廊 韧性 接驳方案 深度强化学习 集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攻击下信息物理融合电力系统的弹性事件触发控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飞生 汪璟 +1 位作者 潘泉 康沛沛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本文将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s)引入到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智能电网中,采用负荷频率控制(Load frequency control, LFC)方法,能够快速抑制系统扰动所引发的频率变化.在考虑拒绝服务(Denial-of-Ser... 本文将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s)引入到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智能电网中,采用负荷频率控制(Load frequency control, LFC)方法,能够快速抑制系统扰动所引发的频率变化.在考虑拒绝服务(Denial-of-Service, DoS)攻击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弹性事件触发机制,使系统能够容忍攻击所造成的数据丢失.与此同时,PI型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输入按需更新,减少了通信负担.对于建立的闭环时滞系统模型,构造新型李亚普诺夫泛函,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推导出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DoS攻击持续时间,并对控制器增益和弹性事件触发矩阵进行协同设计.最后,通过多域电力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频率控制 弹性事件触发机制 DOS攻击 信息物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限签名方案的BQS系统的服务器协议 被引量:2
5
作者 荆继武 王晶 +2 位作者 林璟锵 谢永泉 顾青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31-2641,共11页
利用冗余复制技术,BQS(Byzantine quorum system)系统在异步信道上提供了能容忍f台服务器拜占庭失效的存储服务.COCA系统和CODEX系统设计了一种结合门限签名方案和BQS系统的服务器协议,完成了TSS-BQS(threshold signature schemes-BQS)... 利用冗余复制技术,BQS(Byzantine quorum system)系统在异步信道上提供了能容忍f台服务器拜占庭失效的存储服务.COCA系统和CODEX系统设计了一种结合门限签名方案和BQS系统的服务器协议,完成了TSS-BQS(threshold signature schemes-BQS)系统.与普通BQS系统相比,具有更易于支持Proactive Recovery,简化客户端密钥管理和客户端通信的优点.基于相同的系统模型和信道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器协议,满足TSS-BQS系统的安全要求;而且与已有协议相比,该协议只需更少的通信轮数,在读/写并发情况下执行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选举系统 门限签名方案 攻击容忍 服务器协议 容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抗泄漏的无条件安全动态秘密共享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明武 陈泌文 +2 位作者 李发根 蒋亚军 HARN Lein 《密码学报》 CSCD 2016年第4期361-373,共13页
(t,n)门限秘密共享中,分发者将秘密S分成n个秘密份额,使得任意不少于t个秘密份额可以成功重构秘密S,而小于门限t的秘密份额无法获得有关秘密的任何信息.为提高份额的机密性,减少验证份额过程所需的计算开销,增强秘密共享方案的防欺骗性... (t,n)门限秘密共享中,分发者将秘密S分成n个秘密份额,使得任意不少于t个秘密份额可以成功重构秘密S,而小于门限t的秘密份额无法获得有关秘密的任何信息.为提高份额的机密性,减少验证份额过程所需的计算开销,增强秘密共享方案的防欺骗性、安全性、实用性以及抗泄漏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强抗泄漏的无条件安全动态秘密共享方案:(1)方案引入信息传递环和插值因子等技术作为重构通信方式和重构信息,有效提高份额的机密性;(2)方案分别为每个参与者分配一对验证钥以验证重构秘密的一致性,避免验证秘密份额的复杂过程,方案与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具有相同的抗欺骗能力,可有效防止n-1参与者联合欺骗,较一般防欺骗方案(达到n/2或n/3防欺骗能力)有更强的抗欺骗能力;(3)方案安全性与敌手的计算能力无关,达到无条件安全性;(4)方案无需要更改秘密份额即可实现分享秘密的更新,达到动态性;(5)本文首次提出秘密共享中的最大泄漏率概念,用以描述秘密共享中最大可泄漏的秘密份额个数与总秘密份额个数的关系,可作为评价秘密共享机制中抗泄漏能力强弱的标准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共享 防欺骗 无条件安全 动态性 强抗泄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全二叉树的入侵弹性签名方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洪伟 孙世新 杨浩淼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165,共6页
入侵弹性技术通过周期性地进化密钥,有效地防止了密钥泄漏带来的危害。利用完全二叉树提出了一个新的入侵弹性签名方案(TB IRS),并且证明了方案的正确性和安全性。TB IRS按照二叉树前序遍历的方式进行密钥的更新,采用随机数加减的方法... 入侵弹性技术通过周期性地进化密钥,有效地防止了密钥泄漏带来的危害。利用完全二叉树提出了一个新的入侵弹性签名方案(TB IRS),并且证明了方案的正确性和安全性。TB IRS按照二叉树前序遍历的方式进行密钥的更新,采用随机数加减的方法进行密钥的刷新,以二叉树的叶子节点作为密码系统的时间周期。与目前密钥安全性最好的S iB IR方案比较,TB IRS在取得相同密钥安全性的情况下,算法复杂度却由O(N)降低到O(lo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二叉树 入侵弹性 签名方案 双线性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H.264/AVC双螺旋FMO模式
8
作者 冯正勇 文光俊 +1 位作者 胡莹 徐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5期189-191,248,共4页
灵活宏块排序FMO(Flexible Macro block Ordering)是H.264/AVC标准提出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容错机制,其中包括六种标准的FMO方式,其针对不同的视频序列以及信道特点各有优劣。通过仿真分析了标准中六种FMO方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螺旋... 灵活宏块排序FMO(Flexible Macro block Ordering)是H.264/AVC标准提出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容错机制,其中包括六种标准的FMO方式,其针对不同的视频序列以及信道特点各有优劣。通过仿真分析了标准中六种FMO方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螺旋FMO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式在一定的编码码率条件下能取得更好的信道传输适应性,且容错效果优于大多数标准的FMO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4/AVC 灵活宏块排序(FMO) 容错机制 双螺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功能组装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卜海峰 蒋欢军 和留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7-1135,共9页
为了量化单体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组装的通用型功能损失量化方法和对应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为建筑构件定义一种基于概率的功能损失,以考虑构件功能损失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使用树状层级结构组装构件的功能以获... 为了量化单体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组装的通用型功能损失量化方法和对应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为建筑构件定义一种基于概率的功能损失,以考虑构件功能损失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使用树状层级结构组装构件的功能以获取建筑的功能损失。使用基于修复方案的建筑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获取建筑功能时变函数曲线。基于蒙特卡洛法给出单体建筑抗震韧性量化的计算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幢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建筑的抗震韧性进行了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韧性提升方法对该建筑抗震韧性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合理地评价建筑的抗震韧性,案例建筑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韧性较好,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建筑抗震韧性有较大影响;不同韧性提升方案中,提高建筑构件抗震性能和优化建筑震后修复策略的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韧性 功能损失量化 修复方案 功能恢复模型 韧性提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灵敏度分析的电气互联系统韧性提升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晗 侯恺 +3 位作者 刘晓楠 余晓丹 贾宏杰 杜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7,共9页
为实现电气互联系统韧性的量化提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灵敏度分析的韧性提升方法。首先,通过推导得到基于影响增量的全局灵敏度,可以定量分析元件失效概率参数同时变化对韧性指标的共同影响。然后,全局灵敏度被引入预算限制场景和... 为实现电气互联系统韧性的量化提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灵敏度分析的韧性提升方法。首先,通过推导得到基于影响增量的全局灵敏度,可以定量分析元件失效概率参数同时变化对韧性指标的共同影响。然后,全局灵敏度被引入预算限制场景和韧性达标约束场景下的元件强化方案优化模型中,以设计经济、有效的韧性提升方案。最后,以一次地震灾害场景下的电气互联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源系统 韧性 全局灵敏度 影响增量 元件强化方案 电气互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健的密钥演化签名体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丹 张亚娟 祝跃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51-53,81,共4页
该文构造了一个在随机谕示模型(randomoraclemodel)下,具有z弹性的密钥演化签名体制。并且证明了在离散对数问题是计算不可行的前提下,体制是安全的。
关键词 密钥演化签名体制 前向安全 z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设计的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侯遐迩 颜紫璇 +2 位作者 罗扬 李康 李启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为提升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以设计方案为切入视角,基于防火安全韧性的吸收、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4个维度,构建基于ANP-熵权法面向设计的地铁防火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逼近理想解法建立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设计评价模型,通过3... 为提升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以设计方案为切入视角,基于防火安全韧性的吸收、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4个维度,构建基于ANP-熵权法面向设计的地铁防火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逼近理想解法建立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设计评价模型,通过3个已建地铁车站(青岛、沈阳、福州某地铁车站)的设计案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应用案例中,沈阳某地铁车站设计防火安全韧性最高,福州某地铁车站设计防火安全韧性最低,需进一步提升防火安全能力。评价结果与各案例的实际运行阶段基本吻合,研究思路和结果对改善地铁车站的防火安全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防火安全韧性 设计方案 韧性评价 逼近理想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