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成本腹膜透析治疗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吕晶 薛武军 +4 位作者 尹爱萍 靳引红 梁嫦娜 李昭 杨亚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48-3453,共6页
目的探讨用低成本方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2例因经济困难行小剂量(<4 000 ml/d)腹膜透析的患者,调查患者透析12个月时每周尿素清除率(Kt/V)... 目的探讨用低成本方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2例因经济困难行小剂量(<4 000 ml/d)腹膜透析的患者,调查患者透析12个月时每周尿素清除率(Kt/V)、每日蛋白摄入量(DPI)、每日热量总摄入量(TDEI)(饮食中每日热量摄入量与每日腹透液吸收葡萄糖产生的热量之和),同时调查患者平均医疗费用情况,用MDRD公式计算患者进入透析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用karnofsky活动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比较透析12个月与透析开始时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康复状况、营养状况,并调查透析12个月时的治疗费用。结果 12例患者进入透析时的GFR为(5.2±1.6)ml/min,12个月后GFR为(1.4±1.1)ml/min(P<0.01),平均DPI由(0.97±0.42)g.kg-1.d-1降至(0.65±0.12)g.kg-1.d-1(P<0.05),总DEI由(21.3±2.0)kcal.kg-1.d-1升高至(25.4±3.7)kcal.kg-1.d-1(P<0.05),平均残肾Kt/V由(0.98±0.45)降至(0.43±0.30)(P<0.01),平均总Kt/V由(1.72±0.84)降至(1.35±0.41)(P<0.05)。透析9个月时血红蛋白由(78.6±19.4)g/d升高至(101.8±27.5)g/L(P<0.01),血清清蛋白由(33.6±7.6)g/L升高至(36.1±10.4)g/L,血尿素氮由(34.0±8.2)mmol/L降至(28.4±9.4)mmol/L(P<0.05),血肌酐由(823.7±146.4)μmol/L降至(762.0±192.6)μmol/L(P<0.05)。但12个月时血红蛋白再次降至(88.6±28.7)g/L,仍高于开始透析时(P<0.05),清蛋白降至(33.6±7.6)g/L,血尿素氮再次升高至(32.6±7.7)mmol/L,与开始透析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升高至(1 025.5±233.1)μmol/L,高于开始透析时的水平(P<0.01)。治疗12个月时,平均透析液浓度较开始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由(107.2±92.9)mm Hg降至(103.5±17.8)mm Hg(P<0.05)。仅3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1例患者出现心衰。SGA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8/12降低为4/12(P<0.05)。治疗12个月时,6例患者康复情况良好,每月平均医疗费用为(2 833.3±1 040.8)元。结论在保证能量摄入的基础上,给予低蛋白饮食,同时减少透析剂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费用。透析早期,严格的水盐控制可避免产生容量超负荷,饮食调整及一些非药物治疗都有利于患者节省开支,提高患者的社会回归状况。但随着残肾功能的丧失,如果透析剂量不能逐渐增加,可能会出现毒素蓄积,营养不良,活动能力减退,水负荷增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成本 透析充分性 残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及其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袁志忠 王福荣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 ,为制定充分、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 48例 ,透析时间为 1.5~ 32 .6个月 ,透析剂量 8L / d。所有患者均以尿素 KT/ V及肌酐清除率 (Ccr)评价透析充分性 ,... 目的 :探讨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 ,为制定充分、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 48例 ,透析时间为 1.5~ 32 .6个月 ,透析剂量 8L / d。所有患者均以尿素 KT/ V及肌酐清除率 (Ccr)评价透析充分性 ,观察腹膜转运功能、残余肾功能 (RRF)、单位透析剂量 (PV/ S)、透析时间和体表面积 (BSA)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其中 15例透析不充分的患者予修正透析方案。 结果 :高、低转运患者尿素 KT/ V和 Ccr明显低于高于平均或低于平均转运的患者。透析充分组 RRF和 PV/ S明显高于透析不充分组 ,而透析时间和 BSA明显低于不充分组。尿素 KT/ V与 RRF,PV/ S呈正相关(r=0 .5 8,P<0 .0 1;r=0 .6 9,P<0 .0 1) ,与透析时间、BSA呈负相关 (r=- 0 .30 ,P<0 .0 5 ;r=- 0 .5 9,P<0 .0 1)。 15例透析不充分患者修正透析方案后 ,透析效能明显改善。结论 :腹膜转运功能、RRF、透析剂量是影响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三者的变化制定充分、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透析充分性 残余肾功能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测定在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俞雨生 周岩 +5 位作者 张炯 陈婷 王生余 王金泉 唐政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血肌酐(SCr)等反映透析充分性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评价其在判断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状态及透析效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行PD治疗、病情稳定的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血肌酐(SCr)等反映透析充分性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评价其在判断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状态及透析效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行PD治疗、病情稳定的118例患者。所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改变,包括Cys C、体表面积(BSA)、尿量(UV)、尿素氮(BUN)、SCr等。测定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totalKT/V urea)、每周肌酐总清除率(total weekly CCr)、蛋白质表现率(nPNA)来判断透析效能。RRF以残余肾肌酐清除率(rGFR)表示。按有无尿量分为两组,分别检查Cys C、SCr判断有无RR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求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男性患者平均Cys C为(5.87±1.84)mg/L,女性患者为(5.17±1.4)mg/L(t=-2.31,P=0.02)。男性患者SCr为(8.15±3.29)mg/L,女性患者为(8.65±4.2)mg/L(t=0.6,P=0.08)。将rGFR按〈1、1.1~4、4.1~8和〉8 ml/min×1.73 m2分为四组,Cys C及SCr分别为(6.88±1.49)、(5.67±0.93)、(4.68±0.79)和(3.61±1.01)mg/L以及(12.8±5.25)、(9.3±2.49)、(6.08±1.82)和(4.12±1.46)mg/L。Cys C及SCr与rGFR呈显著负相关(r=-0.66,P〈0.05及r=-0.59,P〈0.05)。Cys C与total CCr(r=-0.64,P〈0.05),以及total KT/V urea(r=-0.57,P=0.05)亦呈明显负相关,与nPNA(r=-0325,P〉0.05)不相关。SCr与total CCr(r=-0.57,P〈0.05)、total KT/V urea(r=-0.554;P=0.01)、nPNA(r=-0.132,P=0.01)呈明显负相关。Cys C与SCr的相关系数为0.65,P〈0.05。ROC曲线显示有尿及完全无尿两组患者Cys C及SCr的AUC曲线完全一致,前者分别为0.921vs0.858,后者为0.707vs0.545,Cys C较SCr更敏感。结论:血清Cys C水平与PD患者的RRF有密切的关系,在判断PD患者RRF方面较SCr更为敏感,而且结果更加稳定,可作为判断PD患者RRF及透析效能变化的内源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残余肾功能 腹膜透析 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董睿 郭志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主观胃肠道症状的出现情况并筛选出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对PD患者的主观胃肠道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通过询问和(或)回顾病例资料获取患...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主观胃肠道症状的出现情况并筛选出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对PD患者的主观胃肠道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通过询问和(或)回顾病例资料获取患者相关信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患者临床特征中与GSRS得分相关的因素。结果 PD患者各种胃肠道症状的总体发生率为61.6%;发生率较高的前3种胃肠道症状分别为进食功能障碍(43.8%)、胃食管反流症状(32.1%)以及消化不良(32.1%)。糖皮质激素服用史(B=0.51,P<0.001)、每日服用药片数(B=0.009,P=0.005)及年龄(B=0.006,P=0.027)与GSRS评分呈正相关,而残余肾Kt/V(B=-0.27,P=0.001)与GSRS评分呈负相关,性别(B=-0.15,P=0.033)与GSRS评分也呈一定的相关性,女性较男性胃肠道症状更突出。以上5个因素可以预测36%的GSRS评分。结论进食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以及消化不良是PD患者中最常见的消化道功能障碍。老年、女性、有糖皮质激素服用史者和每日服用药片数多者胃肠道症状可能更重,而残余肾功能可能是腹透患者免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进食功能障碍 胃食管反流 消化不良 残余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1个月后血压及残余肾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成玉 薛超 +1 位作者 黎伟 廖蕴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38-2739,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血压、残余肾功能及尿量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0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初次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后进行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29例,于CAPD治疗1个月末... 目的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血压、残余肾功能及尿量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0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初次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后进行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29例,于CAPD治疗1个月末时评估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腹透前及CAPD 1个月末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尿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患者CAPD 1个月末时透析充分性良好,尿素氮、肌酐水平较透析前降低(P<0.05),血红蛋白较透析前增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较透析前降低(P<0.05)。eGFR较腹透前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较腹透前稍有减少,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D在透析早期疗效显著,透析充分性良好,患者营养状况好转,高血压有所控制,残余肾功能下降不明显,患者尿量减少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持续不卧床 血压 残余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伟杰 叶志斌 +3 位作者 郭志勇 湛冯岚 孙莉静 崔若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 :探讨残余肾功能 (RRF)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 3组 :对照组、A组 (RRF<3ml/ m in)和 B组 (RRF≥ 3m l/ min)。患者均采用常规处方透析 ,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 ,计... 目的 :探讨残余肾功能 (RRF)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 3组 :对照组、A组 (RRF<3ml/ m in)和 B组 (RRF≥ 3m l/ min)。患者均采用常规处方透析 ,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 ,计算RRF、尿素清除指数 (KT/ V)、周肌酐清除率 (Ccr/ w)、单位透析剂量 (PV/ S)及蛋白质分解率 (PCR) ,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 :RRF与 KT/ V,Ccr/ w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6 ,0 .83,0 .80 ) ,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1,- 0 .33) ,与 PV/ S无关。A组患者 Ccr/ w,KT/ V及血浆前清蛋白 (PA)、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转铁蛋白 (Tf)明显低于 B组 ,但 PCR高于 B组。A、B两组间三酰甘油、清蛋白及胆固醇无明显差别。 结论 :RRF与腹膜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 ,并影响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 RRF下降程度 ,及时调整透析剂量及方案 ,是预防 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最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残余肾功能 营养状况 R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程锦绣 潘星 +3 位作者 刘华 王琳琳 刘圣君 卫志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1月~2014年1月随访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接受P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进行PD,治疗组给予...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1月~2014年1月随访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接受P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进行PD,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10mL/次、3次/d,替米沙坦80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10mL/次、3次/d,两组均连续服用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毒氮(BUN)水平,并计算残余肾功能(RRF),观察治疗前后日均尿量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Cr、BUN降低大于对照组,RRF降低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日尿量均减少,治疗组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左卡尼汀用于尿毒症PD患者,能够有效延缓RRF的丧失,延缓尿量减少,调节血压水平,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左卡尼汀 慢性肾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残余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中钠摄入量对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33例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剑霞 胡丽萍 +3 位作者 龚妮容 张镭 田建伟 蒋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664,共8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摄钠量与残余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稳定透析、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12月的随访观察。以3d饮食记录计算患者的日摄盐量,以平均日摄钠量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低盐组(摄钠量≤3.0g/d,19例)和高盐组(摄钠量&...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摄钠量与残余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稳定透析、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12月的随访观察。以3d饮食记录计算患者的日摄盐量,以平均日摄钠量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低盐组(摄钠量≤3.0g/d,19例)和高盐组(摄钠量>3.0g/d,1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检测患者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等指标。按1次/3月进行规律随访。记录尿量、腹透超滤量等临床指标,检测患者生化指标,评估患者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钠排泄总量与腹透患者钠摄入量呈正相关(r=0.536,P=0.0013);腹透清除钠的总量与腹透患者钠摄入量呈正相关(r=0.901,P=0.000),而残余肾的钠排泄量与腹透患者钠摄入量无明显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钠排泄总量、腹透液钠的排泄均与钠的摄入相关(β=0.416,95%CI:0.170~0.666,P<0.0018;β=0.489,95%CI:0.395~0.582,P<0.001)。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下降值,低盐组为17.48±11.22L/(w·1.73m^2),高盐组为30.20±18.30L/(w·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下降与摄钠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409,P=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摄钠量是残余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β=14.646,95%CI:7.426~21.866,P<0.001)。结论腹透患者腹透清除钠的总量与患者钠摄入量呈正相关;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下降和摄钠量相关,高钠饮食可使残余肾功能下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饮食钠摄入 残余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初始月残肾功能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梅 卞志翔 +3 位作者 陈佩华 郭丽萍 胡春 潘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72,共7页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初始月残肾功能与透析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3年9月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成年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3月31日。根据透析初始月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10.5...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初始月残肾功能与透析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3年9月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成年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3月31日。根据透析初始月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10.5、8.1~10.4、6~8和〈6mL·min^-1(1.73m^2)^-1共4组。eGFR评估采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简化公式;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结果294例患者透析初始eGFR为5.43(2.27~13.92)mL·min·(1.73m^2)^-1,随访期间死亡65例(22.1%),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意外、感染和心血管疾病。随着透析初始eGFR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磷、钙磷乘积、铁蛋白、高尿酸血症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0—2分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合并糖尿病比例、红细胞压积、CCI≥5分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预后的保护因素为血肌酐,危险因素为CCI、合并脑血管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因其他原因行急诊透析及三酰甘油。对急诊透析组、择期透析组,白蛋白≥35g/L组、白蛋白〈35g/L组,透析初始年龄≥65岁组、透析初始年龄〈65岁组进行分层分析,未发现透析初始eGFR高长期预后好。结论虽然随着透析初始eGFR降低,贫血更严重,高尿酸血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明显增多,但未发现透析初始eGFR高的患者长期预后好。透析初始eGFR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预后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初始月残肾功能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及血脂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雪敏 任伟 +3 位作者 江洁龙 王科 孔敏 王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是否能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丢失及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6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替米沙坦组及对照组。替米沙坦组予以美卡素80mg/d口服,两组患者经过常规降...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是否能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丢失及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6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替米沙坦组及对照组。替米沙坦组予以美卡素80mg/d口服,两组患者经过常规降压治疗使目标血压值均达到16~18/9.33~11.33 kPa,观察时间为12个月。所有患者定期(每3个月)测定残存肾功能,检测血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L),记录血压、24 h尿量。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对照组的尿量和残存肾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P<0.01);反映血脂代谢的3个指标,即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其它常规降压药,替米沙坦可能更具有保护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残存肾功能以及稳定血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腹膜透析 残存肾功能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葡萄糖吸收与蛋白丢失及残余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左然 梁望群 +4 位作者 张春秀 胡向荣 钱坤 让蔚清 黄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葡萄糖吸收与营养状况、蛋白质丢失以及残余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2017年在武汉同济医院肾内科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共132例。每隔半年检测患者的血清、24h尿液及24h透析液中...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葡萄糖吸收与营养状况、蛋白质丢失以及残余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2017年在武汉同济医院肾内科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共132例。每隔半年检测患者的血清、24h尿液及24h透析液中的生化指标和葡萄糖吸收量,计算患者平均葡萄糖吸收率。以葡萄糖吸收率四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4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每组患者最近半年血液、24h尿液和24h透析液中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平滑曲线拟合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与葡萄糖吸收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葡萄糖吸收率与血清白蛋白(P=0.005)、24h尿肌酐(P=0.049)、超滤量(P<0.01)呈负相关,而与血清碳酸氢根(P<0.01)、24h透析液中蛋白质(P=0.007)、白蛋白(P=0.002)以及肌酐(P<0.0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葡萄糖吸收率与蛋白丢失、超滤量、血清碳酸氢根以及尿肌酐水平密切相关。葡萄糖吸收负荷过大将加重患者腹膜蛋白丢失、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导致水潴留而超滤减少,这可能间接反映了葡萄糖过量吸收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葡萄糖吸收 蛋白丢失 残余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初始高腹膜转运状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涛 余戈平 +8 位作者 谢静远 黄晓敏 徐天 王丽 李晓 张春燕 徐耀文 任红 陈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转运状态的新入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15年10月连续新入PD患者(4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首次标准腹膜平衡实验(sPET)结果参考... 目的·探讨不同转运状态的新入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15年10月连续新入PD患者(4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首次标准腹膜平衡实验(sPET)结果参考ISPD指南将患者分为H/HA组(4h D/Pcr≥0.65)与L/LA组(4h D/Pcr<0.65),比较2组临床及生化参数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腹膜转运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372例新入PD患者,L/LA组和H/HA组患者分别为264例(71.2%)和108例(28.8%)。相比L/LA组患者,H/HA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63.0%vs 50.8%,P=0.03),残余肾功能较低[(4.26±2.77)mL/min vs(5.79±4.53)mL/min,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29.34±6.89)g/L vs(32.08±5.86)g/L,P=0.00],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19.4%vs 9.5%,P=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血症(OR=0.96,95%CI 0.28~0.99;P=0.02),男性(OR=1.92,95%CI 1.19~3.12;P=0.00),糖尿病肾病(OR=2.52,95%CI 1.26~5.05;P=0.00)及低残肾功能(OR=0.90,95%CI 0.83~0.96;P=0.00)是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正常血白蛋白组相比,低血白蛋白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更高(1.69 mg/L vs 0.69 mg/L,P=0.00)。结论·纳入患者初始腹透时以低及低平均转运状态为主。低白蛋白血症、男性、糖尿病肾病及低残余肾功能是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危险因素。慢性炎症状态可能部分解释了PD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与腹膜高转运状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溶质转运 危险因素 腹膜透析 低白蛋白血症 残余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摄入量对腹膜透析大鼠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康瀚 王羽 +3 位作者 钟晓红 殷伟 李芳 蒋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4-271,共8页
目的观察盐摄入量对大鼠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探索盐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慢性肾衰SD大鼠分为腹透组(n=18,给予腹膜透析治疗4周)和对照组(n=18未给予腹膜透析治疗)。腹透组和对照组组内再分别分为3个亚组,分别给低... 目的观察盐摄入量对大鼠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探索盐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慢性肾衰SD大鼠分为腹透组(n=18,给予腹膜透析治疗4周)和对照组(n=18未给予腹膜透析治疗)。腹透组和对照组组内再分别分为3个亚组,分别给低盐(0.02%NaCl)、正常盐(0.4%NaCl)、高盐(4%NaCl)饲料喂养。分别在8周和12周后,检测大鼠血压,血液、尿液、腹透液的肌酐、钠等生化指标水平;评估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检测肾皮质组织RAS组分(ACE-1、AG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8周和12周后,大鼠残余肾功能均出现了下降,其中高盐摄入组大鼠残余肾功能最明显。腹透组中,与正常盐摄入组大鼠相比,高盐摄入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P=0.036)、肾小球硬化指数(P=0.045)、收缩压(P=0.004)、舒张压(P=0.048)、肾脏AGT、ACE-1、AT1(P<0.0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为高盐饮食喂养的大鼠,腹透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评分、肾小球硬化指数、舒张压上升幅度、肾脏AGT、ACE-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大鼠残余肾功能下降程度与摄钠量存在正相关。结论高盐饮食的摄入促使肾脏RAS系统激活、血压升高、肾纤维化加重,加速慢性肾衰大鼠残余肾功能下降。腹膜透析通过对钠的清除,部分减轻了高钠饮食对慢性肾衰大鼠残余肾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摄入 腹膜透析 残余肾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液手册联合补偿策略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状态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萍 黄燕林 +1 位作者 滕艳娟 何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控液手册联合补偿策略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状态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控液手册联合补偿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 目的探讨控液手册联合补偿策略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状态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控液手册联合补偿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24h尿量、超滤量、水肿程度、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素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水肿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尿素清除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控液手册联合补偿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容量超负荷状况,延缓残余肾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控液手册 补偿策略 容量状态 残余肾功能 容量超负荷 超滤量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硫酸吲哚酚(IS)浓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婷 孙肇星 +6 位作者 包满辰 曹学森 邹建洲 吉俊 丁小强 徐旭东 俞小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浓度显著低于血液透析患者,进一步分析PD患者血清IS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透中心定期评估、病情稳定的持续不卧床PD(con... 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浓度显著低于血液透析患者,进一步分析PD患者血清IS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透中心定期评估、病情稳定的持续不卧床PD(continuous ambulatory PD,CAP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检测血清IS浓度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腹膜平衡试验和透析充分性检查。结果共纳入CAPD患者169例,有尿和无尿患者的性别、年龄、肾脏基础疾病、贫血、营养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尿患者血清IS浓度更低[(18.74±11.30)μg/mLvs.(28.05±13.98)μg/mL,P<0.001],透析充分性更好[tKt/v:2.20±0.60vs.1.84±0.43,P<0.001;tCcr:(71.68±22.84)L/wkvs.(53.66±11.16)L/wk,P<0.001]。依据tKt/v分组,无论有尿还是无尿,透析充分与不充分患者IS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依据tCcr分组则发现,透析充分的有尿患者血清IS浓度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的有尿患者。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间血清IS浓度无统计学意义,高转运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情况更明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透析龄、硫酸对甲酚、尿量、tCcr、前白蛋白、血肌酐与I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校正透析龄及尿量后tCcr与IS仍显著相关。结论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对IS清除极为重要,腹膜转运特性对血清IS浓度无显著影响;透析龄、硫酸对甲酚、尿量、tCcr、前白蛋白、血肌酐与血清I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有尿CAPD患者,tCc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清I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PD) 透析充分性 硫酸吲哚酚(IS) 残余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量负荷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田 陈芸 +3 位作者 马宇驰 葛霄琳 朱彤莹 郝传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容量状态及其他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kidney function,RKF)下降的影响。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并且规律随访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容量状态及其他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kidney function,RKF)下降的影响。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并且规律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除有腹膜炎病史、临床资料不全、中途由外院转入的患者。以患者开始规律PD第3个月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作为基础值,记录腹膜透析患者在≤36个月间内所有基本临床特征、透析相关变量和主要生化指标。终点事件定义为在开始PD 24个月内的eGFR下降为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和Cox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PD患者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96名患者,基线eGFR为(4.20±3.00)mL·min^-1·1.73 m^-2,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时间平均后的终末段脑钠肽前体(NT-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为共同影响PD患者RKF下降的危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ormalized protein catabolic rate,nPC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时间平均后的BNP为影响PD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共同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平均后的BNP为影响PD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容量过剩与新开始PD患者RKF下降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eGFR) 残余肾功能(RKF) 容量过剩 腹膜透析(PD) 终末期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初期残余肾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马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初期残余肾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透析治疗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5 ml/(min·1.73m2)的181例患者纳...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初期残余肾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透析治疗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5 ml/(min·1.73m2)的181例患者纳入A组,将e GFR>5 ml/(min·1.73m2)的146例患者纳入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原发性疾病构成、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体质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磷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尿肌酐、血红蛋白(Hb)、尿素清除指数(Kt/V)、血钙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随访5年,B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χ2=14.200,P<0.05),B组患者5年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组(χ2=5.379,P=0.020)。结论透析治疗初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与预后具有密切关系,应警惕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透析治疗 残余肾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