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5000模具钢的高速铣削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发 刘勇 练国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5-111,共7页
对PAC5000模具钢进行高速铣削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建立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铣削参数对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铣削力、表面粗糙度随铣削速度的增加而减... 对PAC5000模具钢进行高速铣削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建立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铣削参数对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铣削力、表面粗糙度随铣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背吃刀量、每齿进给量和侧吃刀量的增加而增大,各铣削参数对轴向铣削力的影响均很大,侧吃刀量是影响轴向铣削力的最主要因素;对平行和垂直于进给方向上的表面粗糙度最敏感的铣削参数分别是每齿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并且,对垂直于进给方向上的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平行于铣削方向上的残余应力表现为压应力,垂直于铣削方向的残余应力表现为拉应力,提高铣削速度,可减小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5000模具钢 高速铣削 铣削用量 铣削力 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轭型探测线圈的永磁同步电机局部退磁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昊 高彩霞 +3 位作者 桑晓晨 许孝卓 封海潮 司纪凯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10,118,共15页
退磁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和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极数永磁同步电机(PMSM)退磁故障情况复杂,退磁故障定位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环轭型探测线圈的PMSM局部退磁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只需在... 退磁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和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极数永磁同步电机(PMSM)退磁故障情况复杂,退磁故障定位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环轭型探测线圈的PMSM局部退磁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只需在定子侧安装3个环轭线圈以获取包含退磁故障信息的信号;基于3个环轭线圈的感应电势,运用信号的基本运算构造退磁定位信号并按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分区;利用分区后的退磁定位信号的波形识别退磁故障类型,确定对应区域退磁永磁体的状态;利用一个机械周期的信号确定所有永磁体的状态,进而实现退磁永磁体的精准定位。首先介绍了退磁定位信号的构造与建模方法。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分区数学模型研究退磁定位信号在预设故障类型下的波形。最后,提出基于退磁定位信号分区的局部退磁故障精准定位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对任意多个永磁体退磁故障(退磁程度不低于10%)进行精准定位。该研究为PMSM故障定位提供新方法,为故障后的运行策略制定和维护策略制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局部退磁 故障定位 分区数学模型 探测线圈 感应电势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残膜机械回收膜土分离模型的建立与仿真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广发 全腊珍 +1 位作者 邹运梅 沈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50,共7页
为明确农田残膜机械回收过程中膜土分离机理,基于土壤接触理论及土壤黏附力学,建立残膜与土壤颗粒的接触模型和残膜与土壤颗粒间黏结合力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EDEM软件,进行0.01、0.02、0.03 mm厚度残膜与黏附土壤剥离剪切仿真试验。拟... 为明确农田残膜机械回收过程中膜土分离机理,基于土壤接触理论及土壤黏附力学,建立残膜与土壤颗粒的接触模型和残膜与土壤颗粒间黏结合力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EDEM软件,进行0.01、0.02、0.03 mm厚度残膜与黏附土壤剥离剪切仿真试验。拟合结果表明,0.01、0.02、0.03 mm残膜厚度下,膜土分离剪切力与剥离剪切位移均呈三次方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805 9、0.872 2、0.878 4;对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决定系数分别0.793 2、0.854 8、0.869 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机械回收 膜土分离 残膜–土壤接触模型 残膜–土壤黏结合力数学模型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石表面涂层与基体结合力的研究
4
作者 赵民 孙晶 +1 位作者 邵萌 王铮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1,共4页
综合考虑,选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影响涂层试件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依据标准的L9(33)正交表制备出9种不同的涂层试件。首先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试件进行划痕试验,根据声噪突变点找出不同配比涂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大... 综合考虑,选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影响涂层试件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依据标准的L9(33)正交表制备出9种不同的涂层试件。首先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试件进行划痕试验,根据声噪突变点找出不同配比涂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大小,其次通过方差分析检测各个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然后利用回归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建立结合力与影响参数的数学模型,求出经验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试验测得值比较,可知最大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所以涂层与大理石基体结合力的预测数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拟合良好。最后对回归方程的模型和回归系数分别进行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结合力 数学模型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